elish
@elish
Wed, Jan 15, 2025 2:32 AM
Tue, Feb 11, 2025 3:33 PM
208
75
紐約報導後,尼爾蓋曼醜聞的爆炸威力終於徹底沖垮管那是什麼的牆。昨天早上讀新聞很痛苦,更痛苦的是晚上發現早上只看了半截,而後半噁到一個不行(難怪跟朋友聊起來牛頭不對馬嘴ORZ)。因為很多事之前講過了,所以昨天到現在我只是不斷想起,很多年前讀過的 Will Self 短篇小說 The Nonce Prize,描述一場監獄裡的文學比賽。
There Is No Safe Word
內有劇透
elish
@elish
Wed, Jan 15, 2025 2:32 AM
Wed, Jan 15, 2025 9:01 AM
真的很久,細節記憶模糊,記得的部分有主角是那本集子裡第一篇的主角,原本是成功毒販的他在自己也吸毒之後一切全毀了,現在被關在監獄。
覺得自己人生全毀的他在得知文學比賽的存在後,為了那個我已經忘記的好處,假釋點數還是可以被改派到圖書館什麼的,反正我忘了,開始全力全開的認真寫,他希望這個獎是自己重新站起來的開始。
在監獄裡他算是學歷不錯的,應該很有希望吧?他的對手還能有誰?大多數人都沒打算認真寫,不然就是神經兮兮的在紙上亂七八糟狂寫。所以只要認認真真的在紙上寫下自己的心路歷程,應該很有希望拿獎吧?
elish
@elish
Wed, Jan 15, 2025 2:33 AM
這篇故事的結局是評審在兩篇作品之間取捨,一篇主角的,很動人可愛的小品,確實不錯。但另一篇該怎麼說呢,精彩,描述有個男孩玩弄並虐殺老鼠的過程,敘述與切入角度生動精準,黑暗得令人難忘。
評審後來選了老鼠這篇,畢竟文學獎,選自己覺得好看的。但頒獎時評審瞬間理解為什麼病態心理可以寫那麼好,因為那個來領獎的一看就知道是個瘋子。
這篇台版收錄在「給頑強男孩的堅固玩具」,細節想必和我記憶的差很多,但結局因為印象太深刻所以滿有自信沒記錯。這篇我一直記那麼久,正是因為它提問了很多有意思的事。
elish
@elish
Wed, Jan 15, 2025 2:33 AM
Wed, Jan 15, 2025 7:16 AM
文學獎的社會責任,作品與作者能否切割看待,以為很好的作品也許只是受到生活經驗限制感覺新鮮,當我們肯定一部作品時其實是在肯定什麼,還有最重要的,究竟什麼是文學?接著在一切的一切之後,以此為前提又該如何面對一切。
在談需要更多的討論來建構一套標準前,讀者得先摸索自處的方式,才有助於真正具意義的交換想法。每次的醜聞都再度向世人強調,有多少髒東西可以躲在好理由底下。最近左岸終於重出東尼賈德的戰後歐洲六十年,我就想在這邊放AP連結:
elish
@elish
Wed, Jan 15, 2025 2:33 AM
戰後歐洲六十年(上)〔新版〕:重建與冷戰1945-1971 - 東尼.賈德 | Readmoo 讀墨電子...
戰後歐洲六十年(下)〔新版〕:巨變與融合1971-2005 - 東尼.賈德(Tony Judt) | R...
elish
@elish
Wed, Jan 15, 2025 2:33 AM
咳,總之我始終很在意裡面的一句提問,「到底是恐怖的理論比較糟,還是可以被用得很恐怖的理論比較糟?」都很糟是正解,但不無偷懶之處,事情似乎總是如此。比如一直在為 BDSM 護航,每次出問題就切出去,彷彿只要宣稱那違反規則不算BDSM就不關我們的事。卻忽略正是自己擁護的運動提供了表面那層看似安全的皮,才讓更多受害者跌進陷阱,甚至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受害還是沒有受害。
這點從新聞裡受害者的反應可以清晰得知,她們的成長過程殘破不堪,以至於「這不是最糟的」,讓她們為了活下去,即使被尼爾蓋曼各種凌虐,還是接受並做出許多苦澀的危險決定。
elish
@elish
Wed, Jan 15, 2025 2:33 AM
Fri, Jan 17, 2025 1:39 PM
某些糟糕的性教育也是這麼回事,我向來是覺得要拿個假陽具上課才能學會怎樣叫作被傷害的小孩,人生的坑大概不是爸媽跟不跟她談性交姿勢一百招而已。
真正該處理的是前面這段,好的教育應該是教會人如何拉起界限並知道何時該反抗,而不是說所以我們來教性交姿勢一百招。這根本不是解決問題,最好笑的是事情挑簡單(還可能無三小路用)的做,卻一副以天下為己任的氣勢。
回到做人的藝術,爛人創作好東西基本上是人類社會常態分佈。有時比起最深水區的我們到底要拿那些好東西怎麼辦,更優先的是怎麼塑造一個這些爛人無法利用的環境,塑造一個不會讓人變爛的環境。
elish
@elish
Wed, Jan 15, 2025 2:33 AM
Wed, Jan 15, 2025 2:46 AM
三個月前更新此事進度時,我最在意的是那段暗示自己在歐美出版圈 / 科奇幻圈內部的語焉不詳的對話:
奇幻與科幻類型閱讀、電影和創作/@elish - 想著過了好些日 | Campsite
@elish - 近日看見一些新消息,想說來查查尼爾.蓋曼被指控案的進度。查了一圈發現以指控來說沒什麼關...
elish
@elish
Wed, Jan 15, 2025 2:33 AM
Wed, Jan 15, 2025 7:32 AM
當時我思索過翻這段會不會顯得太陰謀論,但就是覺得好像真的有點什麼才選擇翻它。對話提到在出版圈,蓋曼對年輕女性的狩獵傾向是公開的秘密,這件事已經流傳至少二十年。現在新聞正好提到,很多事是蓋曼四十歲左右開始的(性吸引力開始下降的年齡,巧合,或者正因如此?)。
新聞又提到,蓋曼年輕時代如何擅長貼近老一輩的優秀創作者來為自己建立品牌。這讓我不免思索,所以那之前是在等待、還不需要,或者最糟的從哪邊學會了什麼?或許所有的問題都回到,要如何提高捕捉邊緣受害者的難度與代價。
在享受黑暗興趣的同時,要怎麼讓一切僅限於安全的娛樂,終歸要回到整體環境塑造面前。別找個好理由忽略破事,要把底部整個墊高,而不是挖得更深還說這是改善。要真的去改善,而不是說反正就是那麼爛,所以我要只顧自己爽就好。
elish
@elish
Wed, Jan 15, 2025 2:34 AM
Wed, Jan 15, 2025 4:52 AM
我想只有這樣才能讓有權勢者好好面對內心缺口,而不是以傷害他人來填自己心裡永遠填不滿的洞。這邊的權勢不用到尼爾蓋曼那種,光是有張信用卡或知道如何使用虛擬貨幣,去買一部可能是真人受害的色情片就是權勢了。要對抗這種權勢,首先要打造一個讓這種人覺得不划算的環境。
所以到頭來JK羅琳
酸的那句
沒錯,文學界一片祥和欸,這種祥和也體現在紐約客這篇報導裡那些出版業人士各種不敢造次的推託。道德勇氣向來是種講起來比做起來容易的價值,於是有時當二者重疊起來時那風景還真令人印象深刻。
載入新的回覆
覺得自己人生全毀的他在得知文學比賽的存在後,為了那個我已經忘記的好處,假釋點數還是可以被改派到圖書館什麼的,反正我忘了,開始全力全開的認真寫,他希望這個獎是自己重新站起來的開始。
在監獄裡他算是學歷不錯的,應該很有希望吧?他的對手還能有誰?大多數人都沒打算認真寫,不然就是神經兮兮的在紙上亂七八糟狂寫。所以只要認認真真的在紙上寫下自己的心路歷程,應該很有希望拿獎吧?
評審後來選了老鼠這篇,畢竟文學獎,選自己覺得好看的。但頒獎時評審瞬間理解為什麼病態心理可以寫那麼好,因為那個來領獎的一看就知道是個瘋子。
這篇台版收錄在「給頑強男孩的堅固玩具」,細節想必和我記憶的差很多,但結局因為印象太深刻所以滿有自信沒記錯。這篇我一直記那麼久,正是因為它提問了很多有意思的事。
在談需要更多的討論來建構一套標準前,讀者得先摸索自處的方式,才有助於真正具意義的交換想法。每次的醜聞都再度向世人強調,有多少髒東西可以躲在好理由底下。最近左岸終於重出東尼賈德的戰後歐洲六十年,我就想在這邊放AP連結:
這點從新聞裡受害者的反應可以清晰得知,她們的成長過程殘破不堪,以至於「這不是最糟的」,讓她們為了活下去,即使被尼爾蓋曼各種凌虐,還是接受並做出許多苦澀的危險決定。
真正該處理的是前面這段,好的教育應該是教會人如何拉起界限並知道何時該反抗,而不是說所以我們來教性交姿勢一百招。這根本不是解決問題,最好笑的是事情挑簡單(還可能無三小路用)的做,卻一副以天下為己任的氣勢。
回到做人的藝術,爛人創作好東西基本上是人類社會常態分佈。有時比起最深水區的我們到底要拿那些好東西怎麼辦,更優先的是怎麼塑造一個這些爛人無法利用的環境,塑造一個不會讓人變爛的環境。
奇幻與科幻類型閱讀、電影和創作/@elish - 想著過了好些日 | Campsite
新聞又提到,蓋曼年輕時代如何擅長貼近老一輩的優秀創作者來為自己建立品牌。這讓我不免思索,所以那之前是在等待、還不需要,或者最糟的從哪邊學會了什麼?或許所有的問題都回到,要如何提高捕捉邊緣受害者的難度與代價。
在享受黑暗興趣的同時,要怎麼讓一切僅限於安全的娛樂,終歸要回到整體環境塑造面前。別找個好理由忽略破事,要把底部整個墊高,而不是挖得更深還說這是改善。要真的去改善,而不是說反正就是那麼爛,所以我要只顧自己爽就好。
所以到頭來JK羅琳酸的那句沒錯,文學界一片祥和欸,這種祥和也體現在紐約客這篇報導裡那些出版業人士各種不敢造次的推託。道德勇氣向來是種講起來比做起來容易的價值,於是有時當二者重疊起來時那風景還真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