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h
@elish
Wed, Sep 18, 2024 2:23 AM
148
52
近日看見一些新消息,想說來查查尼爾.蓋曼被指控案的進度。查了一圈發現以指控來說沒什麼關鍵進展,尼爾蓋曼本人及其經紀人在第一波否認性侵後,大抵保持沈默到現在。目前比較有反應的是大型片廠和串流平台,出版圈則沒啥動作。整理一下查到的資訊發在小火堆,這邊就碎念一些比較個人的想法。
奇幻與科幻類型閱讀、電影和創作/@elish - 想著過了好段時 | 噗浪小火堆
elish
@elish
Wed, Sep 18, 2024 2:23 AM
會放一陣子才查,當然是想等主流媒體追上做更進一步的報導。但這兩個月沒多少「新」報導,所以昨天查一圈後我有個大膽推測,那就是Tortoise Media 雖然有濃厚的保守派色彩,但這支報導大概做得是不錯。初步能問能查的都差不多了,所以其他媒體甚至主流大報,現階段能做的也只剩下轉述(當然怎麼轉述是另一個故事,衛報點到即止,泰晤士報大書特書)。可能有重磅報導正在準備,但目前還在進行中?
關於文化戰爭,小火堆這噗我已經略過跨運支持者很多超扯的發言,比如整件指控案都是極端右翼份子對跨運的攻擊,尼爾蓋曼只是倒楣的假新聞受害者。第一時間網路上滿坑滿谷這類說法,但這種論調現在已經比較少人提,反而開始沈痛的面對尼爾蓋曼作品對自己意義的發言逐漸抬頭,我想就是,嗯……
elish
@elish
Wed, Sep 18, 2024 2:23 AM
Wed, Sep 18, 2024 3:07 AM
另一個尷尬的點則是,可能實際聽完六集節目的人也不多,先招認我沒有。因為平台色彩滿多人不甘願付費(這我懂,換我大概也是),也有些直接拒聽。再來是動力有大到想付費聽完全部內容的人恐怕也不真那麼多,除了有夠好奇的人之外,要不是
多少有點見獵心喜的
保守派,就是為受害者憤怒的TERF,最後則是非常想搞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的尼爾蓋曼粉絲。
搜尋時我看見菲律賓作家Karen Kunawicz的專欄文章,她就是非常想搞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的尼爾蓋曼幾十年老粉,聽完以後她是呼籲書迷不要只因為平台色彩就敵視或拒絕報導內容,別把偶像奉作神明,然後希望尼爾蓋曼能正向面對這件事然後好好活下去。
elish
@elish
Wed, Sep 18, 2024 2:23 AM
Wed, Sep 18, 2024 2:27 AM
不過把內容鎖在付費頻道裡,又牽涉到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我昨天在想,大家習慣看網路免費新聞後,有時會忘記買報紙和雜誌也是要錢的。衛報、泰晤士報、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通通都是付費報紙,不少電視台本身其實也是付費頻道,很多平台非當日新聞都會鎖付費牆。
先不提後來讓我徹底抓狂的端傳媒,在抓狂之前我也付費了很久,到現在華郵還每天寄信過來要我付費訂閱。簡言之,很弔詭的,公共議題的討論其實一直都有價,甚至也應該有價,因為首先要有錢支付各種帳單才能做出優資報導。
elish
@elish
Wed, Sep 18, 2024 2:23 AM
Wed, Sep 18, 2024 4:55 AM
那如果尼爾蓋曼這支報導節目確實花費很多心力、資訊豐富、盡可能讓意見正反並陳的話(透過轉述,有認識蓋曼的受訪者表示不相信指控是真的,不過蓋曼前妻拒絕發言),那節目收費其實也沒多少道德缺損。現在問題是做這支節目的不是受信任的主流媒體,加上政治立場影響,才讓一切顯得混沌。
回歸事情本身的話,好吧,至少這料挖下去不是最糟的那種狀況,就只是在道德上呈現深灰色。關於是否繼續讀爛人的書,這也是很個人的事,我自己的態度從來沒有特別堅壁清野。我會拒讀某些爛人書籍的理由,首要因素通常是以我偏好而言那寫很爛。
elish
@elish
Wed, Sep 18, 2024 2:24 AM
不過這次搜尋特別讓我覺得不舒服的,是在大討論串裡看見一個小小的子討論,像是兩個出版圈子裡的人在暗示,尼爾蓋曼雖然不犯法,但對女性的「積極行動」,在這圈子是長達二十年的公開秘密。老實說這太傳言了,目前根本沒有資訊可以判斷真假,所以只截了圖然後做簡單翻譯。
但我不免思索,如果這不只是謠言,就是又一個艾西莫夫了,在21世紀。
顏_笙/李靡靡
@Loti
Wed, Sep 18, 2024 2:30 AM
我就是覺得,目前揭露的事情看起來都「不犯法」,但越看就越覺得尼爾蓋曼就是個爛男人,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最傳統的龜縮避風頭,幾年以後又是一條好漢(=_=)
VRh. P. 屎面魚
@windfish2021
Wed, Sep 18, 2024 3:13 AM
其實postcast (免費)有完整版,調查是做的蠻細的,而且媒體自己的立場不明顯。
瀞♪
@k25280747
Wed, Sep 18, 2024 3:21 AM
謝謝大大整理,剛剛看完小火堆,真的是
turtlecarryrabbit
@turtlecarryrabbit
Wed, Sep 18, 2024 5:06 AM
我節目只聽了一半(三集)。撇開個人心情跟立場,目前Gaiman這件事客觀來說還是比之前Warren Ellis之類有轉圜空間(但渣男友之名大概從此不會跑掉了)。Warren Ellis這種翻身不易是因為直接牽涉到職場倫理,出版社直接自己動手封殺了。
W.M.
@Wi1dmoon
Wed, Sep 18, 2024 5:28 AM
有點離題。但我不完全同意新聞應該有價,特別是公共議題是否「應該」有價更是一個非常為難的問題。因為從業人員應該得到薪水、做出優質且深度的報導更是需要經費,但,一旦涉及公共議題,那麼就表示這是一個理應盡可能被越多人能夠得知越好的訊息。媒體在理想上是資訊普及化的管道,這是為了減少資訊遭到階級壟斷,於是傳統的報紙會銷售但很便宜,主要的營收則來自廣告收入。好處是幾乎所有人都能以最低的代價取得資訊,壞處是廣告主必定能夠影響資訊內容。
走到現在這個難題依然存在,有些媒體找到的解方是公益化,向社會大眾募資但公共議題的報導基本免費公開。這也是我自己認為媒體的相對較佳解。
那回到這一題,蓋曼這件事是否具有公眾性?我認為有,假設報導有一定真實性,至少他權勢性剝削的事實存在,但這個能夠被挖到多深,或許真的得看後續能有多少新的訊息被看見
elish
@elish
Wed, Sep 18, 2024 3:30 PM
顏_笙/李靡靡
: 我也覺得事情大概就是這樣了,不過現在還不確定幾年後如果出一本懺悔錄的話,我是樂見還是不樂見,讀或者不讀……
VRh. P. 屎面魚
: 喔喔,謝謝分享資訊,原來還是有免費版!
瀞♪
: 我想大家應該都觀望了好一陣子想看到澄清文,但以他的地位來說到現在都只是這樣的話,唉 ~(嘆)
elish
@elish
Wed, Sep 18, 2024 3:30 PM
turtlecarryrabbit
: 蓋曼這場指控目前看起來最大的影響還是毀人設,因為真的是灰色,目前看來出版業傾向冷處理。我支持的一個看法是,改編電影和影集之所以馬上有動作,不是因為道德上堅壁清野,只是因為涉及的投資金額很高所以容不得任何閃失。Warren Ellis的事件我沒很熟,不過儘管手段類似,但他那個規模實在是……
W.M.
: 不會離題啦,我也覺得自己早上的說法有問題,讓我試看看能不能以比較好的方式來完整說明。首先這邊就公共議題下一個自己的定義,那就是「能對兩人以上群體的生存方式造成影響的事」,也就是說對我來說要找出不算公共議題的事比較難,幾乎都是。
elish
@elish
Wed, Sep 18, 2024 3:30 PM
所以我早上寫的公共議題的討論(是對新聞這詞的換句話說,對不起我慣性文字愛拐彎)應該有價的意思,實際上能更精確描述出我想法的形容方式是「其必然不可免的會有價格」
不好意思薪偷的我腦汁有限 QQ
,而且每個讀者都該正視這有價格的現實。
無論是傳統的廣告收入、訂閱制,又或者向社會大眾募資但免費公開報導,都無法避開的事實,就是這些新聞實際上都有價,只是支付這些價格的,可能不是每個閱讀新聞的人。這大概也是有些免費公開報導的媒體,其背後實際的金主與其金流狀態格外引人關注的理由。
elish
@elish
Wed, Sep 18, 2024 3:31 PM
目前為止媒體嘗試存活下去的營運方式都不盡理想,同時間不可諱言的,優秀的傳統媒體在報導水準還有培養人才這塊,整體表現還是好很多(以我標準啦)。所以比起是否盡可能讓大眾免費獲得新聞,我更在意的一直是怎麼讓自己眼中的優質媒體存活下去。
個人對此的想法是應該要重新建立新聞有價且值得付費的概念,也就是讀者或觀眾應該要意識到優秀的新聞是值得而且也應該付費的。如果有能力付費的人普遍建立起相關習慣,那應該多少能帶來幫助,又或者說有倒點錢進去總比完全沒有要好。
elish
@elish
Wed, Sep 18, 2024 3:31 PM
Wed, Sep 18, 2024 3:38 PM
會這樣取捨主要是因為,現在是網路時代了,哪怕有些新聞打第一天就鎖付費牆,「資訊」本身只要引人關注照樣可以流通。轉述、截圖、討論、逐字稿,不管源頭到底要不要付錢,都不影響資訊的實質流通性。
像蓋曼這次事件,報導源頭最初期是付費Potcast這件事並未妨礙資訊流通(先不提上面有人分享,節目本身已經有免費完整版了),基本上關心此事的網民們都已經透過各種形式得知事件重點。然後對我來說知道大略重點其實也就夠了,我自己並不那麼想知道每起性掠奪事件詳盡的受害細節。
elish
@elish
Wed, Sep 18, 2024 3:31 PM
Wed, Sep 18, 2024 3:39 PM
除了中國式管控外,現在最能阻擋資訊流通這件事本身的東西其實叫同溫層效應。而一個重要的公共議題可否盡量獲得關注的重點,在於有沒有那麼多在意相關公共議題的公民。沒人在意沒人推廣的新聞,免費也銷不出去。所以培養品味與判斷力很重要,而這都需要好作品來養,因此我會更在意怎樣讓好報導獲得其應有的報酬,然後長久維持品質的存續下去。
儘管照現況來看,我們當今熟悉的媒體形式或許終將泡沫化,而未來的人們甚至根本不會眷戀舊時代所謂的精彩報導。但在那個時代真正降臨前,我也是有自己理想化的一面啦(扭手指)。不好意思結果自己扯超遠,總之回到蓋曼這件事來,以我的定義這當然是公共議題。
elish
@elish
Wed, Sep 18, 2024 3:31 PM
我也在觀望這條新聞未來能被挖到多深,但不管最後是起訴還是不起訴,現階段大概都要等到刑事調查本身完全告一段落才能開始了吧(相較於泰晤士報,衛報就只轉述看起來最可能成案的受害者經歷,目前我看到的新聞裡,也只有這位受害者有記者去進一步訪談)。
再來要開始風花雪月了,首先就是我覺得這次有很多所謂的蓋曼護航者,根本就不像蓋曼書迷。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小火堆那噗對這種人的形容是「理念相近的人」(現在想想也許要加上「特定」兩個字吧),說真的我甚至懷疑這些人有多少好好讀過蓋曼的作品,儘管也許這只是我小心眼。
elish
@elish
Wed, Sep 18, 2024 3:31 PM
Wed, Sep 18, 2024 3:35 PM
當然樹大必有枯枝啦,還是有些很誇張的書迷(像那個嘴年齡歧視的據說是某蓋曼同好會會長),但多數蓋曼書迷的畫風我看起來都是淡淡的哀傷。不過這場風波裡其實還存在另一個群體,那就是,非蓋曼書迷的泰瑞.普萊契書迷 XD
這個就,哎喲,也是有人罵得很難聽,不過多數都是覺得很衝擊然後WTF衝三小有夠衰。有些討論關於普萊契對蓋曼這方面的行為到底知不知情(然後我就熊熊想到孟若事件裡,瑪格麗特.艾特伍也掃到颱風尾被質疑有沒有知情不報)。
當然畢竟是書迷,所以普遍都推測普萊契不知情,我最喜歡的理由是蓋曼對自己尊重的男長輩絕對是另一種畫風,正常人哪看得出來。當然實際上這已經沒辦法確定了,所以書迷也只能照自己內心印象去想像和推測。
elish
@elish
Wed, Sep 18, 2024 3:32 PM
Wed, Sep 18, 2024 3:59 PM
接著狀態就逐漸從震驚變成有點,呃,微妙?比如我看到有人義正詞嚴的宣稱,好預兆九成都是泰瑞.普萊契寫的!!!言下之義就是那不太關尼爾蓋曼的事,大概只差沒直接講,剩下的一成指的是作者姓名和序言。但再怎麼說也不是這樣,逃避現實到讓我笑出來。
另一個笑著笑著就哭了的,是不少人講還好普萊契已經過世,不用活著被蓋曼衝康。然後有句讓我笑很久的是(憑印象)「幸好普萊契和托爾金都死了,我不會突然聽到一個podcast說他們剛剛幹了什麼破事」,所以為什麼突然冒出托爾金 W
總之就是,儘管覺得死後五十年都沒事才剛剛開始可以安心,不過……這世上總該還是有些人能相信的吧 ~ QQ
VRh. P. 屎面魚
@windfish2021
Wed, Sep 18, 2024 3:43 PM
還有雖然先接觸蓋曼,後來卻變成普萊切書迷的人(我),完全不願意想像普萊切到底知不知情......高中大學剛好遇到翻譯書風潮的小說愛好者如我來說,就算後來因為各種原因不再讀蓋曼的書,對這件事也很難完全冷靜看待。我剛接觸蓋曼時看到有人用文學界的搖滾巨星來形容2000s的蓋曼,沒想到愛吃女粉絲這點也很搖滾巨星.......
啊嗚封狼
@urochordate
Thu, Sep 19, 2024 12:07 AM
elish
: 馬克吐溫就臨老入花叢啊……他太太過世的時候寫夏娃的日記,最後面墓誌銘多催淚啊……結果(遠目)
瀞♪
@k25280747
Thu, Sep 19, 2024 2:51 AM
好預兆那個也太荒謬了吧2333
任何一個讀過原作的讀者都知道那是他們的交換日記
但我也覺得要是普契尼還在,無論知情與否大概都會被波及到很慘(知情:你怎麼可以容許這種事、不知情:你怎麼會不知道這件事.....等),畢竟公眾人物(尤其具備一定程度影響力的)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容易被放大檢視,而人們往往比媒體更嗜血
W.M.
@Wi1dmoon
Thu, Sep 19, 2024 11:57 AM
我覺得現在媒體也還在摸索不要餓死又能好好做新聞的方式吧。其他大部份我都同意那我就偷懶跳過,不過要說到議題要受到關注這件事,其實從過往來看就是沒有哪個時代真的有成功過,雖然說我完全認同說,閱聽者的品味和判斷力很重要且需要(好作品)培養,但就算不是現在這個垃圾資訊過盛的年代,優秀的報導其實也很難、很少贏過聳動的腥羶話題,我這幾年下來的心得是,這就是人性啊(咳)
只是對新聞工作抱持熱情和理想的人的確依然而且一直存在,我目前在實務上覺得相對好的方式的確就是靠社會大眾(自主)養媒體但內容公開(比如像在在台灣雖然不算非常普及可是其實算是行得通,還打不過傳統媒體但慢慢有培養出相對優秀的記者群和閱聽者,我認為這也是一種好的群眾力量)。
W.M.
@Wi1dmoon
Thu, Sep 19, 2024 11:57 AM
那資訊流通的阻礙有另一個很麻煩的還不在集權政府的管控,也不完全是同溫層效應,現在會碰上的已經不是一般人可以自主應對的困境,比如平台演算法的推播(這個往上推則是政治力的平台介入比如中國對抖音、小紅書等的長臂管轄)、俄國和中國的垃圾資訊拋擲與假帳號、北韓的點對點式駭客入侵。……現代人要好好得到訊息也太難(唉)
我覺得自己在台灣可以做的是給優秀的媒體錢啦(好粗暴的結論)
W.M.
@Wi1dmoon
Thu, Sep 19, 2024 11:57 AM
是說說起普萊契粉,或說某些好預兆粉,開始在好預兆上試圖掩去蓋曼的名字,或是像你說的,宣稱大多是普萊契寫的之類,這種莫名其妙的事情要說是逃避現實也行,只是我還是都覺得,就去好好面對自己喜歡的作品可能是被不喜歡(或事後發現很糟)的人創作出來的事實吧。
然後對,我的確也有一度飄過,啊還好普萊契已經過世了……這樣的念頭QAQ
elish
@elish
Sun, Sep 22, 2024 5:20 AM
Sun, Sep 22, 2024 6:22 AM
VRh. P. 屎面魚
: 我還是滿喜歡尼爾蓋曼的短篇,也喜歡他一些比較沒那麼有企圖心的長篇。不過若要說到是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自己不是蓋曼粉,大概是讀到美國眾神結局時(所以是很久以前)。我到現在還是很難完整形容自己的感覺,總之那個結局我就是覺得不對勁,不應該是那樣的,所以在讀完書的當下就冷掉了,往後就算欣賞他的其他作品也沒再復燃。搖滾明星這點指控剛發生時超多人嘲諷的,說絕不要相信都幾十歲了還把自己包裝成青春搖滾明星的阿伯 ~(苦笑)
elish
@elish
Sun, Sep 22, 2024 5:20 AM
Sun, Sep 22, 2024 12:37 PM
啊嗚封狼
: 馬克吐溫那個真的臭到讓人倒抽一口氣……
瀞♪
: 就我覺得大概是不至於太過嗜血,但被很多人問個不停總還是很不舒服的……以好預兆的紅度,現在真的是人過世了所以討論才相對祥和吧。兩個掙扎點就是,這件事在出版圈到底是不是公開的秘密,以及如果是的話,傳得到底多廣,是不是大家都有聽到一點風聲之類的。
(像孟若那件事就是,加拿大文學圈其實不少人多少都有聽到一點點風聲,只是「不知道那麼嚴重」或「沒那麼在意」,當然這事和蓋曼事件的可比性又是另一回事,這也是為什麼小火堆那噗我後來決定不拿孟若舉例的理由)
elish
@elish
Sun, Sep 22, 2024 5:20 AM
Sun, Sep 22, 2024 6:27 AM
W.M.
: 我是覺得演算法推播和假新聞假訊息之所以成效如此良好,都是以同溫層效應作為前提,所以個人是直接把這方面的事包都在一起看,其他部分就像上面講的,最上面那段想法的原出發點本身就很理想化啦,所以 ~ XD
是說這圈子裡除了蓋曼粉、普萊契粉、雙粉,再加上好預兆粉……真是精神骨折到開始好玩起來(掩面)我第一次看到那句「好預兆九成都是普萊契寫的」其實是笑出來,因為我把它理解成類似「碟形世界特警隊沒有影集」之類的意思,但後來討論看下去發現好像是認真的欸,就變得搞不清楚了……
elish
@elish
Sun, Sep 22, 2024 5:20 AM
Sun, Sep 22, 2024 6:28 AM
因為終究不是蓋曼粉所以我這次只有震驚,他平常形象真的有夠好的啊。不過若要提到喜歡的作品是糟糕人寫的這件事,那我又要提艾西莫夫了。其實我現在依然自認是艾西莫夫的書迷,畢竟基地系列是我的科幻啟蒙作,機器人短篇更經典,即使他有些作品用我現在眼光來看沒那麼好了,可是喜歡過而且仍然有情懷這仍是現實,無法否認這件事。
但同時我也成為一個會不遺餘力在每個逮到的機會裡,四處宣揚艾西莫夫是噁男的書迷。當然是不至於閒到四處海巡,衝進每個宣稱自己最愛艾西莫夫作品之類的討論串廣傳事蹟,但每當見有男讀者在喊艾西莫夫最高之類的話時,相關衝動總會湧上來 ~(哪來的恐怖份子)
elish
@elish
Sun, Sep 22, 2024 5:20 AM
Sun, Sep 22, 2024 6:24 AM
總之就是,我很想為此寫點東西,但要等想得更清楚一點再說。連帶就是我想我還是會把自己書架上的萊提與遺忘之海讀完,畢竟買了都買了不要浪費。這還不提小說比較好繞路走,有些非小說……最近也不過是想看一點戊戌變法的新研究,結果一查就順便看見教授猥褻女學生,更別提尼爾.弗格森幾年前的大暴言。
活著就是要習慣一直被背叛 ~(嘆)
elish
@elish
Sun, Sep 22, 2024 8:48 AM
Sun, Sep 22, 2024 8:48 AM
突然想到有件事忘了講,就是看討論時某普萊契粉講了一句我也笑很久,當時整個好預兆第三季繼不繼續處於曖昧狀態,於是:「(如果好預兆註定要被沒收,)他們考慮重啟Mort了嗎?」那當下我想說,咱們普萊契粉都是務實的夢想家呢 ~(?)
VRh. P. 屎面魚
@windfish2021
Sun, Sep 22, 2024 11:03 AM
Mort多好
特警隊也來重啟一下
W.M.
@Wi1dmoon
Sun, Sep 22, 2024 11:48 AM
但是碟形世界特警隊真的沒有影集啊(認真XD)
這部影集開頭就沒寫自己是改編,他們說自己是從碟形世界得到靈感。我是覺得這個覺悟非常優秀值得鼓勵(咳)
但是啦,活著就是要習慣一直被背叛,我想對我來說(我就不是蓋曼的小說迷,我過往一直是喜歡他這個人,只是現在看來那也可能不是他這個人而終歸是在公眾面前呈現的樣子
唉
),最傷感的搞不好是一個看起來這麼好的人就真的只能是演出來才會存在,世界就是這麼不會讓人失望(唉)
elish
@elish
Sun, Sep 22, 2024 1:53 PM
看來碟形世界特警隊沒有影集是一種共識(?)
就大家都知道人無完人,公眾形象相比真實模樣總多少存在落差,演很大其實也不是什麼問題(鬼才相信人設通通都是真的),但至少本人不要那麼爛吧 ORZ
W.M.
@Wi1dmoon
Sun, Sep 22, 2024 2:05 PM
就是那個至少本人不要那麼爛啊
載入新的回覆
奇幻與科幻類型閱讀、電影和創作/@elish - 想著過了好段時 | 噗浪小火堆
關於文化戰爭,小火堆這噗我已經略過跨運支持者很多超扯的發言,比如整件指控案都是極端右翼份子對跨運的攻擊,尼爾蓋曼只是倒楣的假新聞受害者。第一時間網路上滿坑滿谷這類說法,但這種論調現在已經比較少人提,反而開始沈痛的面對尼爾蓋曼作品對自己意義的發言逐漸抬頭,我想就是,嗯……
多少有點見獵心喜的保守派,就是為受害者憤怒的TERF,最後則是非常想搞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的尼爾蓋曼粉絲。搜尋時我看見菲律賓作家Karen Kunawicz的專欄文章,她就是非常想搞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的尼爾蓋曼幾十年老粉,聽完以後她是呼籲書迷不要只因為平台色彩就敵視或拒絕報導內容,別把偶像奉作神明,然後希望尼爾蓋曼能正向面對這件事然後好好活下去。
先不提後來讓我徹底抓狂的端傳媒,在抓狂之前我也付費了很久,到現在華郵還每天寄信過來要我付費訂閱。簡言之,很弔詭的,公共議題的討論其實一直都有價,甚至也應該有價,因為首先要有錢支付各種帳單才能做出優資報導。
回歸事情本身的話,好吧,至少這料挖下去不是最糟的那種狀況,就只是在道德上呈現深灰色。關於是否繼續讀爛人的書,這也是很個人的事,我自己的態度從來沒有特別堅壁清野。我會拒讀某些爛人書籍的理由,首要因素通常是以我偏好而言那寫很爛。
但我不免思索,如果這不只是謠言,就是又一個艾西莫夫了,在21世紀。
走到現在這個難題依然存在,有些媒體找到的解方是公益化,向社會大眾募資但公共議題的報導基本免費公開。這也是我自己認為媒體的相對較佳解。
那回到這一題,蓋曼這件事是否具有公眾性?我認為有,假設報導有一定真實性,至少他權勢性剝削的事實存在,但這個能夠被挖到多深,或許真的得看後續能有多少新的訊息被看見
VRh. P. 屎面魚 : 喔喔,謝謝分享資訊,原來還是有免費版!
瀞♪ : 我想大家應該都觀望了好一陣子想看到澄清文,但以他的地位來說到現在都只是這樣的話,唉 ~(嘆)
W.M. : 不會離題啦,我也覺得自己早上的說法有問題,讓我試看看能不能以比較好的方式來完整說明。首先這邊就公共議題下一個自己的定義,那就是「能對兩人以上群體的生存方式造成影響的事」,也就是說對我來說要找出不算公共議題的事比較難,幾乎都是。
不好意思薪偷的我腦汁有限 QQ,而且每個讀者都該正視這有價格的現實。無論是傳統的廣告收入、訂閱制,又或者向社會大眾募資但免費公開報導,都無法避開的事實,就是這些新聞實際上都有價,只是支付這些價格的,可能不是每個閱讀新聞的人。這大概也是有些免費公開報導的媒體,其背後實際的金主與其金流狀態格外引人關注的理由。
個人對此的想法是應該要重新建立新聞有價且值得付費的概念,也就是讀者或觀眾應該要意識到優秀的新聞是值得而且也應該付費的。如果有能力付費的人普遍建立起相關習慣,那應該多少能帶來幫助,又或者說有倒點錢進去總比完全沒有要好。
像蓋曼這次事件,報導源頭最初期是付費Potcast這件事並未妨礙資訊流通(先不提上面有人分享,節目本身已經有免費完整版了),基本上關心此事的網民們都已經透過各種形式得知事件重點。然後對我來說知道大略重點其實也就夠了,我自己並不那麼想知道每起性掠奪事件詳盡的受害細節。
儘管照現況來看,我們當今熟悉的媒體形式或許終將泡沫化,而未來的人們甚至根本不會眷戀舊時代所謂的精彩報導。但在那個時代真正降臨前,我也是有自己理想化的一面啦(扭手指)。不好意思結果自己扯超遠,總之回到蓋曼這件事來,以我的定義這當然是公共議題。
再來要開始風花雪月了,首先就是我覺得這次有很多所謂的蓋曼護航者,根本就不像蓋曼書迷。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小火堆那噗對這種人的形容是「理念相近的人」(現在想想也許要加上「特定」兩個字吧),說真的我甚至懷疑這些人有多少好好讀過蓋曼的作品,儘管也許這只是我小心眼。
這個就,哎喲,也是有人罵得很難聽,不過多數都是覺得很衝擊然後WTF衝三小有夠衰。有些討論關於普萊契對蓋曼這方面的行為到底知不知情(然後我就熊熊想到孟若事件裡,瑪格麗特.艾特伍也掃到颱風尾被質疑有沒有知情不報)。
當然畢竟是書迷,所以普遍都推測普萊契不知情,我最喜歡的理由是蓋曼對自己尊重的男長輩絕對是另一種畫風,正常人哪看得出來。當然實際上這已經沒辦法確定了,所以書迷也只能照自己內心印象去想像和推測。
另一個笑著笑著就哭了的,是不少人講還好普萊契已經過世,不用活著被蓋曼衝康。然後有句讓我笑很久的是(憑印象)「幸好普萊契和托爾金都死了,我不會突然聽到一個podcast說他們剛剛幹了什麼破事」,所以為什麼突然冒出托爾金 W
總之就是,儘管覺得死後五十年都沒事才剛剛開始可以安心,不過……這世上總該還是有些人能相信的吧 ~ QQ
任何一個讀過原作的讀者都知道那是他們的交換日記但我也覺得要是普契尼還在,無論知情與否大概都會被波及到很慘(知情:你怎麼可以容許這種事、不知情:你怎麼會不知道這件事.....等),畢竟公眾人物(尤其具備一定程度影響力的)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容易被放大檢視,而人們往往比媒體更嗜血
只是對新聞工作抱持熱情和理想的人的確依然而且一直存在,我目前在實務上覺得相對好的方式的確就是靠社會大眾(自主)養媒體但內容公開(比如像在在台灣雖然不算非常普及可是其實算是行得通,還打不過傳統媒體但慢慢有培養出相對優秀的記者群和閱聽者,我認為這也是一種好的群眾力量)。
我覺得自己在台灣可以做的是給優秀的媒體錢啦(好粗暴的結論)
然後對,我的確也有一度飄過,啊還好普萊契已經過世了……這樣的念頭QAQ
瀞♪ : 就我覺得大概是不至於太過嗜血,但被很多人問個不停總還是很不舒服的……以好預兆的紅度,現在真的是人過世了所以討論才相對祥和吧。兩個掙扎點就是,這件事在出版圈到底是不是公開的秘密,以及如果是的話,傳得到底多廣,是不是大家都有聽到一點風聲之類的。
(像孟若那件事就是,加拿大文學圈其實不少人多少都有聽到一點點風聲,只是「不知道那麼嚴重」或「沒那麼在意」,當然這事和蓋曼事件的可比性又是另一回事,這也是為什麼小火堆那噗我後來決定不拿孟若舉例的理由)
是說這圈子裡除了蓋曼粉、普萊契粉、雙粉,再加上好預兆粉……真是精神骨折到開始好玩起來(掩面)我第一次看到那句「好預兆九成都是普萊契寫的」其實是笑出來,因為我把它理解成類似「碟形世界特警隊沒有影集」之類的意思,但後來討論看下去發現好像是認真的欸,就變得搞不清楚了……
但同時我也成為一個會不遺餘力在每個逮到的機會裡,四處宣揚艾西莫夫是噁男的書迷。當然是不至於閒到四處海巡,衝進每個宣稱自己最愛艾西莫夫作品之類的討論串廣傳事蹟,但每當見有男讀者在喊艾西莫夫最高之類的話時,相關衝動總會湧上來 ~(哪來的恐怖份子)
活著就是要習慣一直被背叛 ~(嘆)
Mort多好特警隊也來重啟一下這部影集開頭就沒寫自己是改編,他們說自己是從碟形世界得到靈感。我是覺得這個覺悟非常優秀值得鼓勵(咳)
但是啦,活著就是要習慣一直被背叛,我想對我來說(我就不是蓋曼的小說迷,我過往一直是喜歡他這個人,只是現在看來那也可能不是他這個人而終歸是在公眾面前呈現的樣子 唉),最傷感的搞不好是一個看起來這麼好的人就真的只能是演出來才會存在,世界就是這麼不會讓人失望(唉)
就大家都知道人無完人,公眾形象相比真實模樣總多少存在落差,演很大其實也不是什麼問題(鬼才相信人設通通都是真的),但至少本人不要那麼爛吧 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