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turtlecarryrabbit
想用ChatGPT來debunk analytic traditions老實說我覺得還挺侮辱且不長進(雖然能理解這麼想的理由,而且,特定脈絡下用來檢查論證是個取徑)。用個正負夾雜的說法來解釋我的經驗:analytic traditions底下的哲學家把問題抽絲剝繭再瑣碎化(trivialized,從正面或負面來解這個用語都行)的方式遠比教科書展現的要多元很多。
turtlecarryrabbit
翁煌德再發一次要人抵制北影的文我真的就要瘋了......亞梅時代的北影欠揍人人心裡有底,但現在這樣照三餐轉發不是欠封鎖嗎==
turtlecarryrabbit
《再見機器人》看完想起自己其實讀過Sara Varon的原始繪本,而且愈想愈覺得這明明是超級radical的改編企劃吧,沒有燒起來恐怕只能歸因於Varon的書沒有/不適合創造粉絲雷達?比較改編前後,覺得最大差異是有沒有龐大且被賦名的物象aka.生活空間 aka.紐約鄉愁(NY nostalgia)作為外延介入。目前來說是一有(電影有)一無(繪本無),導致最後兩個成品就是互為彼此空洞的擬似物(這是在描繪作品關係,不是在批評)。
turtlecarryrabbit
雖然有片看就該感恩,但這次金馬經典影展還是有幾區選片特別想抱怨(當成我心情不好也罷)
turtlecarryrabbit
怕被說是在嘴砲,直接記錄一下我對孫松榮解釋《王船祭典》的方法不滿的理由:孫松榮這次TIDF QA跟〈超紀實之眼:論張照堂1970年代的另類紀錄片〉都給了個論調,也就是能從燒王船這類民間宗教活動的「信徒出神忘我、乩童被神靈附身而變為他人的狀態」推演到「過度躁動、自由與解放的群體」,這也才能去證成整件事跟美麗島暴亂之間的聯繫。坦白說,我覺得這個詮釋的前提完全是狗屎(我覺得《王船祭典》很好看,先澄清)。
turtlecarryrabbit
《紀念陳達•王船祭典》......我其實覺得都算好看,但孫松榮解釋王船祭典時用的點實在像是最invalid的共時性,尤其考慮到事情發生的時間順序,還有王船跟媽祖出巡這種事件一般的平民位置在哪這兩點。
turtlecarryrabbit
看Xmen97以前,我以為重回90s Xmen是爛點子,然後當我補完目前漫畫中Krakoa era所有進度,我覺得欠動畫一個道歉,因為同樣炒90s冷飯,動畫有把Xmen讀者最愛的抓馬、混亂跟情感八卦update到不錯edgy的程度。漫畫明明Krakoa era初期走向算是近年一次不錯的重振,但同樣cue了傑諾沙大滅族(Genosha Massacre)的冷飯,漫畫讀者大概只剩「以後最好把變種人建國當成禁語」的糟糕印象,因為不可能有好事啊,而且那堆無意義的獵奇真的超級時光倒流,要復刻90s結果盡學一些壞的市場策略而不像動畫學好。
turtlecarryrabbit
脆上最近燒了一波要不要讀哲學史的哉問,我覺得問題可大可小,但有個可以很直接回答的倒是一種對analytic tradition的偏見。很多人覺得讀analytic好像沒必要碰哲學史,但就我的經驗,僅能說是登堂學習階段如此,真的讀到博士階段的資格考什麼的,仍然都是要跟原典和哲學史做某種接軌(看學校開的書單就知道了);大部分能出書或寫出好paper投書的哲學家都有不錯的哲學史common sense,能夠很快從古老的文獻看出與當代的議題共時。至於說分析哲學本身沒有哲學史則更是無稽之談,像是,我敢打賭多數圈子外的人是說不出英國牛橋系的分析哲學跟美國、澳洲這些地區彼此之間有什麼學院俗慣上的差別的,但若是理解學院內部的歷史,則這些事情一目了然。
turtlecarryrabbit
2.旁白一直將馬偕讀成ㄇㄚˇㄍㄞ。這個讀法應該比較接近外文原音沒錯,但原來當年偕的注音也讀ㄍㄞ嗎?(這個是問句,不知道有沒有人能解答,因為我一直是記ㄐㄧㄝ或ㄒㄧㄝˊ。(《淡水暮色》)結果家母剛剛捎來解答,頗有意思(顯然是個音與字因為命名來路而分離的案例)
turtlecarryrabbit
看《淡水暮色》時最印象深刻的兩件事:1. 旁白:「聽說前不久,淡江中學的鴿子被偷了好幾百隻。不知道您(觀眾)在菜館裡吃到了沒有?」2.旁白一直將馬偕讀成ㄇㄚˇㄍㄞ。這個讀法應該比較接近外文原音沒錯,但原來當年偕的注音也讀ㄍㄞ嗎?(這個是問句,不知道有沒有人能解答,因為我一直是記ㄐㄧㄝ或ㄒㄧㄝˊ。
turtlecarryrabbit
因應寫企劃時上繳文章的需要把近期遞出的稿件重覽一輪,沒想到讀完真正冒生「不會再回去重改」念頭的竟是因爺爺過世拖太久才交上的《浮萍》回顧文。那陣子身心狀態非常悽慘,說是徹夜整個人蜷曲成弓、下巴都快砸在鍵盤上工作也不違反事實。跟編輯確認登稿完成後請假在床上整整睡了一天,也沒再去管這篇文章,現在重讀卻真有跟作品角力過一輪的痛快感(我甚至不算楊德昌的粉絲)。只能希望若之後真的得寫侯孝賢,也能這樣沒有憾恨。【回顧楊德昌】偶然的想像,必然的金句──漫談《浮萍》、楊德昌的 emo 與其他 | 放映週報
turtlecarryrabbit
今天庫房工作繁忙,最後沒(精神)看掉的剩《最後三十天》、《少女的鞍》、《道安講習》、《海龜少年》、《春分之時》、《麻里教徒大亂鬥》、《青木瓜之味》、《野生之路》。不計入這些,這次金穗的看片體驗總之是數年以來最不悅的一次。直觀感受就是歷年沉痾本屆大暴發,參賽者的表現欲比往年更不受控,不是死命短片長拍無視體裁特性,不然就是項目曖昧投機不知所謂(《午夜遊樂場》憑甚麼出現在實驗片?)。如果明年還這樣那不如去看藝大畢業展比較有趣==
turtlecarryrabbit
《居家符號學》(金穗2024)請問這東西跟看Hydraulic Press Channel壓壞東西有差別嗎......而且Hydraulic Press Channel還可以用播放清單循環,我每看一次這東西還要等十三秒金穗綠人廣告(根本擾民機制)。
turtlecarryrabbit
《勾勾手》(金穗2024)體保生名額爭奪毀一段朦朧青澀的青春女性友誼;主要是都拍到20分鐘了細節還是偏差,例如學妹團根本BOT或鬼吧,還被設下「見角色跌倒自動扶人」之類的劇情閘,很不行......
turtlecarryrabbit
《暮海行散》(金穗2024)是不是該有人提醒呂柏勳一下是口湖給了他素材而不是口湖因為他而可以被看見啊,何況虛構到這樣脂粉亂灑,我也沒看出鏡頭下的人有變得比後景那堆地層下陷的奇景可觀一些......
turtlecarryrabbit
《自我虛訪》(金穗2024)內容不予置評,只是想說金穗官網明顯把外文片名打錯了吧(還是是故意的?),因為無論片子題旨還是00:02:34的title,其實都是Film Your Self而非Film yourself。後者不但是個文法錯誤,也沒抓到「拍你自己的內在」這個有點subtle的文字表達。
turtlecarryrabbit
《渾沌》(金穗2024)可能是這次學生紀錄片組──甚至能拿掉「學生」一詞也成立──蹲點與溝通能力雙雙讓人咋舌的唯一。主線不複雜,就是這幾年廢墟少年片(或可雙關寫成廢青、頹青片)變體,但創作者的能耐體現在影片的編採結構,尤其受訪者逐漸與鏡頭拉出的「距離」,這是能證成電影長度的關鍵證據。英文片名用crossing也好,因為就是用力戳刺那穿越的慾望與不可及現實間的紐帶,所以,拍攝者與被攝者的關係看來是回不去了。不過,也冒生之前看《回收場的夏天》、《女神》的感受,就是這種把結論收在殘酷鴻溝、無論如何跨不過去的「物自體」或階級本體,往後作為手段的套路感恐怕只會愈來愈強。或許是強人所難,但將來所有創作者勢必都要面臨「你為什麼不跨過去」的詰問。
turtlecarryrabbit
今年金穗看到剩十五片,比起過去兩年已是呈現「好想放棄」的殘局敗象。也不是非要死死要求15mins的長度去跟隨國際影展潮流,但好歹製片者要提供拍長的好理由吧。這屆一大堆拍到20mins、30mins的是愈後面連技術短版都不遮了,看到好痛苦==
turtlecarryrabbit
《初聲》(金穗2024)不確定大量物件柔化、類霓虹光以及錠藍、黛綠色的用意。原本製作案的碩論說明是要符合基隆崁仔魚市與居家的斑駁慘澹,但實際觀看時想到的更多是90s前後那批放大媒介物質性的日本V-Cinema。一種J horror式的讀法有沒有可能?例如女主角鏡前抓喉欲言卻喑啞,只剩擠壓濡濕腔穴的黏膩聲效,又可以再連結去果汁、牛奶、魚鮮等強烈的符號做直腸子的雙關甚至三關轉譯,想想也是有那麼點伽椰子、貞子感......但風格演出的失控(是缺點,但未必需要以此為難學生製作)外,電影裡最終發展出的女性形象未必相應過激。
turtlecarryrabbit
《關於我撞鬼的故事》(金穗2024)跟短片太過計較製作能力跟完成度不太厚道,但盡心竭力跟隨便之間的決定性差異有時如此直觀,這片很不幸就是輕易能讓人丟去後者還不容辯駁那種。它能湊到25分鐘長的唯一理由就是連戲、打光、後製調色都只要比野心還更低一點的50分(還不是60分)就好,而這些放到Youtube式梗片其實是屬於優點的特徵:跟一個個有結構的現實切面保持不冷不熱的距離,追求路徑最簡單、最即時的回授機制。只能說我對YouTube式梗片也沒敵意,但搞清楚自己的表演舞台也是創作者的責任。(以及,選這片入金穗到底是誰該負責?
turtlecarryrabbit
《忐忑電梯》(金穗2024)是觀眾要先比一比誰不會看到忐忑跟牙起來吧。劇組要不要老實承認這片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要幫水上恒司和黑嘉嘉拍廣告==
turtlecarryrabbit
《女神》(金穗2024)二十五分鐘開低走高,粗中見細,相當不錯!類型套路、異男笑點包裝下,有些地方略破功,如阿軟發現綠茶不見那段,配樂跟懸疑感都太抓馬,但整體衝到比黃信堯、鍾孟宏這幾年的「台味」都還更低的視野;光貨車內雙人鏡頭拍車座,景深內的物件就都有戲(夾在雙人鏡頭中間那是鎮瀾宮媽祖的吊娃跟貼紙吧),算拮据資源下田調與製作實力的展現。不否認這套底層勞工男「性」幻想的敘事這幾年已有圖窮匕見感,但《女神》做得還比許多前輩有效。
turtlecarryrabbit
《寶寶》(金穗2024)送養問題下的邊緣女性處境表徵於大量淺焦晃動的近景跟拍,其實算是很直球的社會電影組合了。但比起追問題材跟形式老態,主要問題是片子弄太長把技術瑕疵放大,例如大量的鏡外dub本意應該是要躲掉一些現場拍攝的困境,但不只社工阿姨配音偏怪,很多場戲的配音遠近也抓不對,明顯爆掉了吧。
turtlecarryrabbit
《注意看,這個女人......》(金穗2024)「我已經比《日落大道》讓死人講旁白高明很多了欸」......不要瞎掰好嗎?(基德調),除非這句是要反身自嘲片子就是在耍小聰明而已,不然被Billy Wilder寫死的男主角大概會氣到直接復活吧
turtlecarryrabbit
《斥子》(金穗2024)......只能說沒有不能演的故事,但有行不通的演法。媽媽的角色一寫失敗,全片花招再多都沒用,儘管失敗得很離奇,因為奇妙遊走在很嚇人跟很唬爛這兩極間,沒法定下來想清楚房間到底是要關有嚴重mental illness的神經病還是行為能力正常的政治狂熱者。若是後者,則關起來有基本的說服力問題。若是前者,則很多地方演出又太soft。
turtlecarryrabbit
《地獄催淚部》(金穗2024)《講話沒有在聽》deluxe version......亦即,又是拿奇幻高概念去包裝金士傑演出有人際創傷的「死」老人。總之,片子前提對我仍偏油條不是菜,但執行度夠高,也有機械化但有效的反身操作。台詞「可不可以告訴我,到底要怎麼做,你的女兒才會為你哭」,可看成跟觀眾款曲一句「我片子這樣演,你會哭/笑出來嗎?」,也符應到輕盈的收尾,兩個(遭KPI追殺的)地獄工務員直接演出什麼叫「別把一切想太認真、要抗拒入戲的誘惑」。
turtlecarryrabbit
《回收場的夏天 》(金穗2024)其實不錯,執行(張誌騰、李宜珊)跟構想都通,就是臃腫的長度把靈光磨鈍,不然光那幾次修車的對手戲,從台詞到人物形象的拿捏,我覺得一般短片組大概不會有人寫得出來......另一個不知道能不能獲得證據的遲疑也是最近這批「台式廢土劇情影像」似乎開始作業化。力圖從中南部的骯髒佈景跟青少年的+9味中尋得力量,輔以人口跟社群老化後蔓延開來的各種hoarding issues──不是真的只是指老人不健康的「囤積癖」,而是從房子永遠太小、東西位置永遠不對的常態中,表徵就連下一代都面對無處可以安放事物的塞爆現實。
turtlecarryrabbit
《幽暗小徑的鬼》(2024金穗)看完之後比較想把製作團員全員送去幽暗小徑走一遭,而且就算不講突兀的收尾,這片子仍像是根本沒做完就放出來結案了吧......聲音所有環節(從配樂到配音到台詞設計)都是泰坦級重災;不在乎是不是黃信堯獻聲,而是不同音軌混出來的聲量遠近不明、彼此濛擋,而「堯嗓」招牌的賣藥式無機念白又和人物形象落差太大,但全片從人到物偏偏也就沒有任何聲音的可取之處能講。比較好笑是破爛音景和煽情配樂一定程度上融併成(顯然不在構想原意內的)聲控作用,把剝削式獵奇畫面中和到很詭譎的狀態內,不然那個被眾人稱為「山寨神隱少女」的賣慘血腥就只剩無聊而已。
turtlecarryrabbit
《下風處》(金穗2024)調度跟視聽是有想法的,一景一鏡的中遠鏡位佐以近得不合理的非寫實收音(並非批評),太遠太近兩相錯落出荒謬的事物尺規,有些微想到格林納威或很老的那種Nordisk Film(當代影迷最熟的繼承者大概是洛伊安德森,但這早在1910s就是風行於部分地區的一套視覺系統)。只是故事觸及南部工業與土地正義的角度又有點太陳腐太單純,像是套皮到截然不同的宇宙去。
turtlecarryrabbit
《李煜明敬上》(金穗2024)一時以為在看《小紅豆》真人版,沒辦法,那套路真的太七年級生卡漫。但十分鐘拍這樣還是太水了,總不能一直靠小孩子演員裝可愛混分啊。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