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turtlecarryrabbit
可以替金馬片單補上兩片我覺得明顯受到Screwball comedy影響的案例:Alfred Hitchcock(希區考克)還在英國時拍的《國防大機密》(1935)和《祕密探員》(1936)。說這兩部片是特務版本的《一夜風流》完全不為過。寬鬆一點來說,Screwball comedy引入性別戰爭的構想並選擇用喜劇呈現可說改寫了一整代類型電影導演的觀念,Hitchcock自然不是例外。
turtlecarryrabbit
一般人或多或少知道,美國漫畫在創作上更講究分工制。有些人可能還大略說得出傳統的分工順序包含:線稿(鉛筆稿),墨稿,上色,嵌字......等等。比較難談的是工序內部的細節,也是讀漫畫史料的時候相對容易忽悠過去的重點。舉例而言,有時候談到線稿,可能常常會出現底下兩個字:layout跟breakdown。就我所知,這兩個技術沒有約定俗成的譯法,但它們具體來說是指什麼?layout若要翻譯,一個相對直觀的說法會是「畫格排版」。
turtlecarryrabbit
還是一句話。要說過去幾年最讓我失望的台灣新電影影人,除了楊德昌還是楊德昌。他晚年的墮落(還有死後的事情--抱歉,我對死者沒有敬意)是新電影留下來最糟糕也不該再重蹈的遺產。
turtlecarryrabbit
GQUUUUUUX體感上榮登近年鋼彈作人物互動最電波兼最瞎(沒有不好看)。都演到第五集了,總不會主角群三個就要一直像70s的花童嬉皮孩(flower children)一樣一直吸毒(?)亂跑揍大人這樣發展下去吧。
turtlecarryrabbit
最近都拿Blues在當工作音樂,聽到Eric Clapton時才想到90s以前他曾幫BBC的Edge of Darkness(1985)這部影集做配樂。Edge of Darkness每集大約一小時,一共出了六集,在亞洲地區名氣不響──或許台灣觀眾最孰悉的,是後來原劇集的導演Martin Campbell不知出於什麼理由把它移到好萊屋改編成同名長片(中譯片名《驚爆萬惡城》跟這個改編案本身同等莫名其妙)。但BBC的Edge of Darkness在英國影視史上享有極崇高的地位;要我自己來類比的,這個系列幾乎就是當年BBC的True Detective S1。每隔幾年報章重投英國80s最佳影視作品(例如BFI),Edge of Darkness的名字還是會冒上來,可見它的影響力。
turtlecarryrabbit
(有雷)休息時整理人在戲院中草草寫的拉片筆記,很難不覺得《罪人》的editing跟劇本處處是Blues裡頭那種call and response、Blue scale(藍調音階)在轉折處非得做增四度音程(不和諧)的特色。沒想到近期會有商業片可以達到這種選材跟形式相得益彰的狀態。草記幾個點
turtlecarryrabbit
Doom: The Dark Ages - Official Cosmic Realm Reveal T...惡魔不夠他殺了,於是Doom Slayer轉去殺各路洛氏魔神。(總覺得這發展很迷音化。所謂的cosmic horror擂台賽原來是這個意思?
turtlecarryrabbit
這位尼爾•喜歡叭噗(Neil Sinhababu)都能努力論證你有可能女友(possible girl)還發philpaper,那我以後大方承認自己論文是寫為什麼你能有意義跟人駁斥「克拉克肯特是蝙蝠俠」這種說法,好像也不會怎樣了。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https://philpapers.org/...
turtlecarryrabbit
身為comic fandom的一員但又很矛盾地希望Ryan Coogler在MCU學飽製作大型企劃的能力後別再回去了。他跟Ludwig Göransson在Proximity Media這樣自己做片給買家們爭似乎才是正道。
turtlecarryrabbit
看完《罪人》(Sinners),就算再忙,還是有些話鬱積著不吐不快。兩件相關聯的事:其一,想到童偉格以前明暢卻哀婉的短篇《叫魂》。無知小童在剛剛好的時間點走上剛剛好的路,身後一眾孤魂野鬼超越時空相依相伴。其二,不只是音樂作為元素,這片子根本就,essentially is,黑人藍調。
turtlecarryrabbit
看到某大出版社編輯說夾注號是不好的中文,我比較想問候對方說你書讀去哪......「不若葉珊、余光中對天狼星詩社的持續影響──溫任平之畢生低首余光中,楊牧詩對不同世代詩人的啟發──馬華也產生過它的七等生(張瑞星《白鳥之幻》),鄉土文學之為宋子衡等的參考對象,商晚筠至死仍心追意摹朱天文(從《七色花水》到《跳蚤》),楊澤之曾經影響傅承得(瑪麗亞/月如)⋯⋯。曾經關心馬華革命文學的陳映真,對馬華文學卻沒什麼影響。」我只想說,寫這段中文的人叫黃錦樹;說夾注號不是中文或不好的中文要不要先去幫一堆文壇大佬改論文跟改句子結構?有夾注號的句子難看不是夾注號不對,而是寫的人中文太爛。
turtlecarryrabbit
百忙之中唯一想看的院線娛樂片好像只有Sinners。沒辦法,我喜歡Blues,喜歡Michael B. Jordan,喜歡Southern Gothic,喜歡吸血鬼,而我一直都對Ryan Coogler頗有好感。
turtlecarryrabbit
I love my job【流動的華美電影】錯位感知,在兩端之間游移向前──專訪導演王穎 | 放映週報
turtlecarryrabbit
Paul Schrader Denies Alleged Sexual Assault of Forme...女方說法是事發在坎城展期旅宿期間......蛤?Schrader本人目前當然是否認,但如果是真的,整件事也太剛好地「影展政治」了吧
turtlecarryrabbit
Superman | Sneak Peek試做新聞標題:萌寵家暴現場!飼主斷肋求援,十四根骨頭有十三根被寵物踢斷。
turtlecarryrabbit
實話說我不懷疑AI的發展有助於改善研究與資料整飭──人的智性能量本來有限,情蒐跟整調工作如果不是給AI來做,也不過就是把工作丟給真人助理,佔有研究主導權的人該把他的智識貢獻給那些真正重要的決策、承擔應該承擔的理智風險。研究包含著意義甚微或我們期待被取代掉的冗活,這一直也都是研究的不變法則。我對大型語言模型的質疑始終是後端的「開源」問題,也就是我們如何從真實世界導入資料。使用AI進行情蒐,其實沒有解決從google這些地方擷取資料會碰到的難題,反而是加劇了一個問題:現實資料所在的環境從來不是100%完備且開放的;如果它真的是,那博物館跟民間史料研究就沒有必要成天跟各式各樣的archive,以及相關的授權問題奮戰。台灣過去電影年產量之高是有名的,現在很多卻得在youtube跟盜版片源才能看,想想看這是為什麼?
turtlecarryrabbit
篠田正浩過世。雖然老人家也是快百歲了,看到電影活歷史又少一位依然只能哀悼。順帶讓我慣性毒舌補刀一次:有篠田改編遠藤周作的《沉默》在前,Scorsese真的是怎麼做怎麼輸。
turtlecarryrabbit
忙碌到有點疲倦,想不到怎麼紓壓,還是發發廢文。要怎麼一句話表達影評在台灣的貧賤地位:它是專業,成不了職業。如果你在影視科系任教、發表論文,你是在做學術工作,不是影評。如果你開了電影粉專發表政治意見,你是在當政客,不是影評。如果你在拍電影,你是電影工作者。如果你是台灣Youtuber,你是台灣Youtuber。如果你去當影展評審,那你是當評審,因為不寫影評的人也能當影展評審。如果你寫電影節報導、去訪問影人,你可能是0.75個記者跟0.25個影評,而剩下的四分之一個你會在寫訪談稿時開始自我懷疑你的工作。如果你真的寫影評,那你不是在工作,因為沒有一個字最多兩塊錢稿費的工作可以養活你。
turtlecarryrabbit
沒啥時間關心代孕議題(or 任何議題,至少在我今年忙完之前),自然也談不上站隊,但吃飯時讀到別人轉林芳玫寫代孕的文章,真的差點笑到把晚餐吐出來......林芳玫寫說「代孕小孩會沒有子宮期的記憶嗎?」,哇靠這是真人版《沙丘》嗎?代理孕母去哪裡買到的美藍極香料,我也要一點。
turtlecarryrabbit
本來想要給自己一年好好看片子跟寫東西,結果年初接到的工作已經滿到八月才結束。我好累。(誰還說寫電影就是要輕鬆不斷持續產出的,過來給我扁一下
turtlecarryrabbit
目前看到關於Anora最雲而且傻眼的回應是譴責Sean Baker給女角的能動性還不如馮夢龍寫杜十娘沉百寶箱...I mean寫這個的人文本解讀能力是只有國中生嗎?馮夢龍設計給杜十娘那批寶物是真的價值連城,她光財力就有本事讓李甲事後發瘋病死。如果Baker讓一個美國舞妓富可敵國、直接拿財務跟劇中那些俄羅斯皇親國戚叫板談判,這樣的劇本你信?就連同人爽文都沒這麼白痴。
turtlecarryrabbit
《粗獷派建築師》(2024)本來以為是PTA模仿秀,看著看著才發覺這根本是Ayn Rand的The Fountainhead吧......雖然是滲水了的版本,watered-down version,但骨子裡的題旨還有整個人性觀點都一樣(所以不是我的菜)。另一個讀法也可說是片子明明長成這樣,對於滅頂之災下的倖存者群體卻不從同情跟理解出發,一切都回歸到幾組觀念不同於彼此的人物在那邊角力誰比較偉大、誰能留下legacy(是,也是非常Fountainhead...)。仔細想想就會發覺三個多鐘頭交代出來的故事量其實相對來說貧瘠得可憐。
turtlecarryrabbit
欸......我也覺得《艾諾拉》遠遠不是Sean Baker最好的表現(尤其和Red Rocket比),但要說Baker不了解性產業在我看來不只是factually wrong,而且也是無聊的置換概念。那在說的比較像是「我不喜歡這個行業的模樣」。
turtlecarryrabbit
今天第一次吃到綠咖哩(or whatever it was)裡頭加了杏鮑菇。and Uncle Roger is right .那味道我從此列為拒絕往來戶。
turtlecarryrabbit
領糕!
turtlecarryrabbit
生日前夕做些反省:1.開始正視自己命不會長的事實。慢性重大傷病的數據就擺在那裡so you can't tell me otherwise.2.爛片不浪費生命,佔去看電影時間的事情才浪費生命。
turtlecarryrabbit
《吸血鬼:諾斯費拉圖》(2024)看完這片,略疑慮是否抽掉古風古法復刻,Robert Eggers就不會拍戲了......視聽上當然是很精緻(尤其是進城堡那段,開門的光暗調度之強),但主軸竟然和22年版重疊成這樣,感覺就像舊的老卡冷飯時代把遊戲直接出HD或高畫質版(現在是新冷飯時代,重製至少有新意)。之前的《燈塔》還能說是創造非理性的觀影體驗,但這次回去處理Murnau以降已經被翻玩過太多次的原型,可能是變向證明有些簡單的概念就是可一不可再,而後人把它複雜化也未必不好。剛好去年也看了The Devil's Bath,很難不跟目前Eggers愈來愈誇張的復刻癖做對比。雖然未必需要做到該片這麼過激(覺得此片兩個導演已經有點嗜虐),但當代的類型典範轉移(諸如更激進的女性形象、意識型態展現)也不必然跟古風有矛盾。
turtlecarryrabbit
實話說,我覺得坂本龍一/布列松事件有一個非常簡單的50/50解釋:馬欣沒有看過布列松的電影/馬欣沒有讀過(卡提耶)布列松那本書。二選一。
turtlecarryrabbit
年假才剛結束,緊接著就是連續三個月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斜槓的同義詞就是沒有放假這回事。
turtlecarryrabbit
認真說,每次看到朱家安(or 超級歪 or whatever知識YT)出來寫電玩或電影或音樂,我的不適感大概都出在文化基因上,就是你沒當過真正的heavy gamer,重度樂迷 or 片迷,很多印象怎麼寫怎麼奇怪。你的論證再怎麼好,卻都是vaild but not sound,那就不可能對任何圈內人有效。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