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ruma。8/23同意罷免
🔺快速紀錄1/14立院🔺

1.中配入籍6改4,程序委員會已過,週五表決
2.各種刪+凍預算,其中最醒目的:
(1)凍潛艦預算18億。這是最重要的軍備之一
(2)警政署及所屬業務費。這就是所謂對警察好
(3)數位部.NCC.陸委會業務費刪減為1元
(4)刪減文化部下多筆預算,點名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展覽、公視戲劇
https://images.plurk.com/3kIwtI05gxdH4rOb1fLdea.jpg https://images.plurk.com/2ydbJM2fq7Z5gJeXVMp8UE.jpg https://images.plurk.com/1kOOFih5VnbGDaN3LgiQZE.jpg https://images.plurk.com/2piCmMjGvnYwVznacDCGvy.png https://images.plurk.com/2IM05X7IuJporV7YLfr3JQ.jpg
https://images.plurk.com/5FxcGXVYnfropdSKQiUjFu.jpg
kuruma。8/23同意罷免
🔺其實,中配入籍6改4,最怕的不是依親健保(當然這也已經很可怕),而是投票部隊。過去藍色陣營還有老兵、外省一二代的鐵票倉,如今老人離開,年輕世代有自己的判斷,在眼看三四屆拿不回執政後,勢必要再補一批投票的人。一旦過了,首先最快影響即是2026.2028
🔺凍潛艦預算就像捏住國防的喉嚨,除了發展軍備受制,也讓「國造軍備」的信心喊話被捏住。關於潛艦,很推薦看木曜的一日幕僚系列,那是一種對國家的忠誠與信任。
🔺對文化部動手,就是對能用官方力量去推動轉型正義的一切規劃閹割,讓台灣人忘記國民黨做過的事,並拿回曾經霸佔的一切非法所得。
🔺預算不是刪掉認為不合理處,而是留下1元。這是羞辱。
kuruma。8/23同意罷免
【LIVE】0115 民進黨「全國大罷免民調公布.回應民意我不缺席」記者會|民視快新聞|
「當你都沒有罷免權利的時候,當他們爆衝、憲法法庭也不存在的時候,你就可以看到傅崐萁帶更多的立委到中國,他如果帶超過57位立委到中國,說要簽和平協議,請問台灣人要怎麼辦?請問國際怎麼看?國會啊,超過半數的民意支持啊」

沈伯洋 (@pumashen) on Threads
「我再舉例,台灣人如果能夠一個禮拜拿到中國身分證,讓中國可不可以說,中國人也應該一個禮拜就能夠拿到台灣身分證?
法律戰是不勝枚舉的,他們只是在等待最佳時機。以前中國人是11年才可以取得台灣身分證,後來是八年、六年,現在要改成四年,最後就是一個禮拜。共產黨的手法永遠就是這樣。」
kuruma。8/23同意罷免
https://images.plurk.com/24aVxT1RZJ8WMFJutJWUT1.png
https://images.plurk.com/3QJ6roJthWwAQ7NKNA5oI4.png
🙂
kuruma。8/23同意罷免
https://images.plurk.com/3N1fsvXexTKgr33Xd07HU7.jpg
食人夠夠,閣欲共人侮辱。
kuruma。8/23同意罷免
https://images.plurk.com/scRMSCI4yOJc2ssJKACt1.jpg
🙂
kuruma。8/23同意罷免
https://images.plurk.com/3Kk3N8CasxPvDrv1LxsCg1.jpg
不爽要被罷免,找中選會麻煩,刪預算。
公視拍聽海湧是「竄改歷史」,刪預算。
性騷事件頻傳,刪預算(?)
宏都拉斯和台灣斷交後被中國騙,刪預算(???)

用什麼理由刪預算不是他們的重點,他們追求的是讓內政無法推動,對外無防備力量,對內行政停滯,就是要國家亂。
kuruma。8/23同意罷免
https://images.plurk.com/2UfTBkNkmbuwMNCi27sCJc.jpg
最不要臉的。
kuruma。8/23同意罷免
https://images.plurk.com/QBNdRO6aHSZGQnnjOv0Nn.jpg
客委會
大港也中槍
kuruma。8/23同意罷免
https://images.plurk.com/7AI5kOP1fSy7U3BgNbs76S.png
kuruma。8/23同意罷免
https://images.plurk.com/7alHRZA3X98ob2X1IjcFuq.jpg
為刪而刪,名目誇張到沒道理
邏輯超怪異
潤仔
kuruma。8/23同意罷免 : 我有特地看了這篇,理由除了消費集中書店,看起來還有因為未領的人數增加到20%這個主要理由,砍200萬算是此科目是1.95億的1%
然後我也看了112年預算表跟113年預算表,預算還是增加的情況下,感覺113年成效下降,被砍預算感覺也合理,若真不想被砍預算,這樣就換個提案來增加預算不失為一個好方法,畢竟預算幾乎每年都是有增加的
kuruma。8/23同意罷免
潤仔 : 感謝您詳閱分析!
我贊同應監督推行有疑慮之專案,但反過來想,領取比例是89%、79%,我也不認為很低。
鼓勵民眾、支持業者是無形的,在此就算不論實際上有許多專案都被這樣刁(每個部會都是這樣),行政人員需疲於應付無差別攻擊;對於文化幣被大比例用於買書也列位原因,本身就很詭異,也很像在怪罪消費者對文化消費的選擇。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也許過於情緒化,但這樣大規模(是真的非常多專案都被刪凍)很讓人不安,而且以過去一年的院會看來,是否真的會好好質詢、調整預算,我也打上一個問號。
傅崑萁說這個會期之前要過總預算案。
kuruma。8/23同意罷免
ಠ_ಠ - 最近在吵的預算案 感覺好像很多不是很知道政府的預算是怎麼處理的旅人 政府不存在擠擠就有錢的情...
關於政府用錢,可以參考這噗。
少花的也不會留在文化部,多花不夠也沒辦法找人拿,還可能擠壓到業務推廣的各個面向
潤仔
kuruma。8/23同意罷免 : 也謝謝您提供不同視角
在過去一年質詢上我個人視角看到的是行政官員沒有提出效率不好的原因或理由,更不用說目前可以合法不參加質詢,以現階段體制下立法院要制衡行政院的方法,除了刪除預算,似乎也沒輒了,當然刪除預算內容肯定不乏有更奇葩的理由或是很扯的原因,但就目前來說我還沒看到提出不能刪除預算的理由出來,就只看到各個新聞或是立委轉發預算被砍而影響了整個台灣這些情緒化字眼... 其實都不知道該怎麼做比較好 這挺兩難的....感覺只能先祈求大家理性溝通優先,不要看到刪除預算就開始放大不安

大家現在可以看到總預算幾千萬被刪除了,可是中央在114年提的預算有3兆多,這部分不知道大家是否知曉?

不同看法不同見解,解讀同篇文章看到的重點也會在不一樣的地方
kuruma。8/23同意罷免
https://images.plurk.com/3A7WwRVKbzZyV7eQ8vAyay.png
kuruma。8/23同意罷免
我不@了。
每年都會提預算,一個國家的預算本來就很龐大,我也很希望大家從這次的刪減預算事件能知道,平凡運作的國家又多少細微的支出。
刪刪減減所在多有,大動作無差別攻擊沒看過,如果只是單純不安,為什麼各界都有人跳出來罵?
沒看見行政部門的反應,或許一部分也是媒體只會讓我們看見立委議員質詢,但質詢內容、背後原因卻沒有深入探討或後續追蹤,這在無論藍綠哪個縣市都是一樣的問題。
kuruma。8/23同意罷免
https://images.plurk.com/3FNXvd53KJ6zCrhFSHVnUe.png https://images.plurk.com/5mcZ7enEr3mH4U0VPKnj4U.png
關於刪10%還是有兩兆多的反駁
Facebook
kuruma。8/23同意罷免
郭昱晴 (@jeankuo329) on Threads
今日提案撤案風向很亂,等今天結束再蒐集整理。
但五分鐘前郭昱晴委員貼文表示,表決前又給新版本🙂
kuruma。8/23同意罷免
https://images.plurk.com/6PJJI77B8G65MXNglQJ0wg.png

引文:
「果然還是要專業人員才能看得出真正的眉角。

政府預算的用途別科目分成四級(關係就像界門綱目科屬種那樣),一級用途別科目有六種,分別為「人事費」、「業務費」、「設備及投資」、「獎補助費」、「債務費」和「預備金」。「房屋建築及設備費」和「機械設備費」兩者都是「設備及投資」項下的二級用途別科目。

藍白立委這次審預算,先對二級用途別科目「房屋建築及設備費」跟「機械設備費」做刪減後,再回頭對它們的一級用途別科目「設備及投資」又刪減了一次,等於同一用途別科目重複刪減,剝了兩次皮。而且藍白直接刪一級用途別科目的經費相當過分,也很不認真,這表示他們根本沒仔細針對裡面的內容審查,也沒加註刪減理由,完全是亂審一通。」
潤仔
我蠻認同這次刪減刻意程度達到各界的不安,也如同稍早說的很扯的理由都有,包括中配法連一般人都看出來是有統戰疑慮的法案

只是每次只要是“人”發的文章或是圖檔
我自己都會重新查一遍
因為真的不同視角斷章取義東西實在太多...

很感謝您提供很多新的資訊,我會在花時間好好去重新求證及理解,看看能不能有不一樣的視角!
kuruma。8/23同意罷免
潤仔 : 感謝您理性溝通,您提出的看法也讓我去找更多資料來參照比對,真的非常感謝。
我知道照往例,預算一定是會刪的,只是比例多寡、刪凍項目不同,不能以讓各部會難以運作的方式刪。
目前也還沒刪完,期望人民的疑慮能讓立院內知道應該審慎評估,讓本期院會好好結束。
kuruma。8/23同意罷免
關於預算,看到脆上一個說明分享很清楚,希望大家要把凍刪預算與財劃法的影響一起看
Ellery Queen (@dowyguy) on Threads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