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靴貓三郎
朱鷺號三部曲之二:煙籠河 - 艾米塔‧葛旭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他們──我說外商──不斷討價還價,姿態儼然像在市場買魚,甚至試著說服公行付錢買下交出的箱子[此指鴉片箱子]:「我們為何要付錢?」他們要求知道答案。「這可是保住你們首級的代價──你們理當承擔。」

你瞧,祕書先生,做生意時得考量利潤,這點人人皆知。有時你得來點hera-pheri,做點檯面下的生意。這就是遊戲規則,有時你賺錢,有時稍微虧損──這些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很正常,可是這幾個勃南啊、顛地還有林賽,他們的看法不是這樣。他們賺的錢誰都數不清,全多虧浩官、茂官和其他公行的人幫忙,可是如今攸關行商的生死時,他們還在那裡激動地討價還價,肯定連賣魚婦都為他們覺得可恥。

讓人不禁思考,如果這就是朋友在他們眼中的價值,那你我值多少錢?
貓靴貓三郎
我看完第二本了,更完整一點的心得可能要等我看完第三本才會寫,這邊就是紀錄一點感想。

這是看第一本時的murmur:
@irepussboot - 卡魯瓦的車繼續駛向主要廠區,狄蒂和凱普翠開始打噴嚏;不久,卡魯瓦和兩頭牛也...
貓靴貓三郎
第二本的步調和第一本不大一樣,因為第一本停在一個類似cliffhanger的地方,呃,或者該說我以為它是cliffhanger,但作者可能覺得不是

所以我剛開始讀第二本的時候困惑了一下,我以為他要交代那個誰、那個誰跟那個誰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我以為他會延續使用第一集的主角群,結果沒有,他只延續使用了一部分(而且他們在這本比較像配角),然後另外再延生出其他的主角線
貓靴貓三郎
第二本最主要的兩條線,一個是透過尼珥和阿發的關係出場的巴蘭吉老爺,另一個是透過寶麗出場的羅賓,故事主要描述的是林則徐虎門銷煙前的廣州十三行,以及外商的生活狀態。

其實很有趣,兩條線恰好一進一出。巴蘭吉老爺賣鴉片(罌粟花)進中國,依附在殖民主義下想大賺一筆。寶麗透過羅賓想找尋「金茶花」,一種傳說中的中國藥草,很多外國人在找尋這種植物,想偷偷帶出中國,賣去歐洲大賺一筆。一進一出,都是植株,都想在殖民主義大旗下發財致富
貓靴貓三郎
這本書有三個章節,林則徐要到第三個章節才會抵達廣州,所以到了第三個章節,事情才會加速進展,而且是突然變成2.5倍速運轉
貓靴貓三郎
但第三個章節是讓人最感慨的,我其實沉澱了幾天才寫心得,但留在我心中的餘味,主要也是第三個章節的段落
貓靴貓三郎
該怎麼說呢?
貓靴貓三郎
我不知道我這麼說會不會有所偏頗,但以我自己遇過的狀況來說,其實有一些外商--而且是有頭有臉,交易所有掛牌,一般人一定聽說過的外商--有時候會用冠冕堂皇的話術去包裝他們真正在做的事情,他們說得太漂亮了,打出來的名號太正當了,但他說的事情跟他做的事情其實不是同一件事,但他會把那個話凹成他方便跟對他有利的方向。不是所有的外商都是這樣,或許也有台商是這樣,但我知道,真的有一些外商會這麼做,而且一點都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貓靴貓三郎
像我看到這種段落:
貓靴貓三郎

「您說的還真沒錯啊,勃南先生。」金恩先生從桌子另一端開口:「你還真掛心關切人命,可謂難能可貴,容我斗膽一問,怎麼你牽腸掛肚,就是沒想到被你的鴉片禍及性命的人?你難道不曉得你每一批貨都能致上百人,甚至上千人於死地?你難道看不出自身行徑的野蠻?」

「不,先生,」勃南先生冷冷回答:「替沉浸鴉片者定罪的那隻手不是我的。這是他人幹的好事,一隻無形而無所不在的手:那是隻自由之手,貿易市場的手,行動自由的手,如同上帝的吐息。
貓靴貓三郎
或是這種段落:
貓靴貓三郎

「原則?」金恩先生詫異地反唇相譏:「我真看不出走私鴉片有原則可言?」

「這,蒙蔽你雙眼的可是你自己,先生!」勃南先生的拳頭砰地落在桌面:「自由不就是原則和權利嗎?自由之人不畏暴君和專制獨裁者,聲稱擁有人身自由權時,難道沒有危險?」

「照你這麼說,先生,」金恩先生說:「任何殺人犯都可以說他不過是在執行他與生俱來的權利,如果你亮出人身自由權的許可證,帶來無以計數的死亡和絕望,那這最多只能算是死亡許可證。」
貓靴貓三郎
我就會覺得,我知道這種人,我知道這是哪一種人,到今日,這種人還是存在。在他們眼裡,只要跟利益掛上關係,那麼一切的道德、邏輯跟良知都是可以、甚至必須扭曲讓道的
貓靴貓三郎
因為想起了現實生活的事,所以看這段的時候心情複雜。也想起來之前因為某些原因,買了一本揭露某外商真實狀況的書,但那本書一直被我擱置,為什麼呢?因為我每次只要一翻開,我就想起很多事,我還是覺得很憤怒,就像噗首那段話說的一樣:這種人/公司絕對不是沒有錢,他們賺得錢誰都數不清,但他們卻為了自己的利益,扭曲一些很基礎的概念,不停地討價還價。他們不是聽不懂,是故意不想聽懂
貓靴貓三郎
就像這段所說的:


我的經驗告訴我,要是沒有雄厚資金墊背,沒人敢從事這種投資──他們跟你我一樣都不會落入讓感化院接濟的下場。這就是這項貿易的殘酷之處──少數有錢人為了多賺幾個錢,不惜犧牲百萬人的性命。
貓靴貓三郎
為了不要讓這個噗變得太憤怒,這個話題我要停住,講點別的。
貓靴貓三郎
另外兩個我自己很喜歡的點,一個是,其實我在看的時候,有時候會忘記這個作者是一個印度人
因為我覺得他很compassionate,他沒有用國籍去區分人所承擔的痛苦,比如說:英國人是壞人、印度人是好人、中國活該之類的,他沒有這麼做,很多作品會簡單粗暴地去呈現這一面,他沒有。他給我的感覺就是,我們都是人,這些國籍的人裡面都有好有壞,有施暴者,也有受苦的人
貓靴貓三郎
有一段我覺得很有意思:


你我心知肚明,這國家的統治者全靠鴉片致富。中國官員要真有心,明天就能終止貿易:他們之所以睜隻眼閉隻眼,是因為也能從中撈點油水,鴉片可不是誰都有辦法硬塞給中國的,畢竟這裡可不是什麼弱國小國,可以任人欺負:它可是世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看看他們是怎麼欺凌侵擾鄰國,把他們叫成「蠻夷」就知道了。

是啊,巴蘭吉兄弟。查狄格輕聲說:這麼說也不無道理,可是生活中不一定只有弱小無助者才會受到不公的對待。一個國家不會只因強大、頑固並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就不會受委屈。
貓靴貓三郎
我覺得這段很清楚地傳達了作者的想法
貓靴貓三郎
最後一個我很喜歡的地方是,當他描述,類似像是印度人被殖民到下一代已經說著英式英語,玩英式板球的那種感慨吧?讀了心裡也有很多感觸
貓靴貓三郎


我們都老了,可不是,查狄格大哥?這些小夥子才是未來──像丁雅爾這樣的年輕人。

你覺得他們打造未來時,還會記得我們嗎,查狄格大哥?你認為他們會記得我們經歷的一切嗎?是否還會記得,是我們在這裡賺的錢、我們學到的教訓,以及我們的所見所聞才讓這一切得以發生?他們會記得自己的未來是百萬中國人的性命換來的嗎?
貓靴貓三郎
很現實。
貓靴貓三郎
我很久以前看過一個印度電影,裡面有一段是那個印度媽媽嫁給一個在美國念書的印度教授(→好像是?)然後,後來鏡頭切到印度媽媽在幫小朋友做早餐,她說:有時候我閉起眼睛,我覺得我簡直是跟一群美國白人住在一起!(→因為小朋友已經完全西化,行為跟語言都跟美國人一樣)
貓靴貓三郎
就是這種很複雜的感覺。
冷🐢
外商那段頗有感觸,以前前輩告訴我:為對方著想太多賺不了錢,對方也不會感激妳,騙就騙又死不了人
後來受不了這樣的環境就離開
貓靴貓三郎
冷🐢 :
雖然不知道詳細的狀況,但我也遇過有點類似的事情。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為什麼其他人能接受,跟為什麼我不能,到底問題出在哪裡,之類的XD

我最後只能告訴自己,每個人心裡那把尺可能長得不一樣。我只知道我心裡的尺,衡量出來我覺得無法接受,畢竟我得跟我的良心過一輩子,所以我做了我認為對的決定,就不要管別人怎麼想了(雖然偶爾還是會撈出來想一想

但很高興阿冷離開了不好的環境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