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The Reporter
【「不要等人死了才檢查!」在霸凌發生之前,同事總是補不齊、公文一直被退回,冗事纏身、集體加班病態文化成 公務員 絕命終結站?】
霸凌壓垮公務員之前──冗事多又缺工、惡性循環的官僚迷宮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那些行政冗事,與在呈報與退回間來往的公文

投身公職體系十多年,沈家騰認為壓垮吳的不只是主管霸凌,還有他生前處理的最後一項專案被主管連續「退件45次」——遭退回6到7次都是常態、只能「通靈」揣摩上意修改,是讓許多公務員加班的惡夢。

►打卡後繼續上班,公務員大缺工與流失潮

人事行政總處公布的缺額率不符實況,沒把「正在補充」的缺口算進去,讓政院可以調整人力配置的「員額評鑑」像「充滿政治考量」的固定劇碼;缺工沒補滿、冗員單位依舊在,公部門一方面聘僱「非典型人力」上工,另一方面要求正職公務員「打假卡」、「不能報加班」。
(留言續)
報導者The Reporter
不得不的過勞背後,還有「民眾權益」這一層原因。

去年2月,苗栗地院一名書記官疑似因積勞成疾過世。隨科技犯罪、詐騙案數量急速攀升,「偵查案件數量」3年內暴漲24萬件,許多書記官不敢請假,甚至被主管暗示「不能請假」,因為少了一個人,手上所有案件都會停擺,不只害同事更累,還可能影響到民眾出庭權益,承辦的基層公務員可能因此遭懲戒。

勞動品質低落、效率持續下滑的公職體制,到底如何從源頭改善?《報導者》持續追蹤,採訪多位基層公務員與中階主管,直指「員額不足」、「業務量過重」、「公文狂潮」等病徵交織的重症,從己身經驗提出務實建言;而學者專家則看見台灣公部門「防弊為重」的設計,如何造就文官專業被棄守的有毒文化,並提出思考:
「民眾和政府都期待公務員犧牲奉獻,做更多事情愈好,但我們沒有意識到行政的成本、人的合理勞動是什麼?」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