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未。
@natsumi8655
Tue, Dec 31, 2024 2:24 AM
Tue, Dec 31, 2024 2:29 AM
2
提到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這個實驗及後續,突然就想到第一次拿到這本書的時候。
那時大約9.10歲,在賣場從家人手上接過這本書,簡單的翻閱後看到了「棉花糖實驗」。
淺讀這本書敘述的實驗過程與結果後,我抬起頭來感覺是有點白目的問:
「那些會馬上吃掉糖果的小孩,難道不是因為家人不常買糖果或不給他吃糖果嗎?這樣實驗會準嗎?」
夏未。
@natsumi8655
Tue, Dec 31, 2024 2:25 AM
Tue, Dec 31, 2024 2:26 AM
這是標準的小朋友思維,小時候不乏有大人家長會限制小朋友吃糖果,或是不買糖果給小孩吃,理由不外乎就是不營養、會蛀牙......真的沒錢或藉口沒錢。
「你看就知道了,這是有實驗結果證實的。」
手上的書被抽走,就這樣進了手推購物車。
很顯然的,大人不懂小朋友吃不到糖果的"
困擾
"。
那些書中的「延遲滿足」就在這大人的視角中被譽為育兒圭臬,在亞洲的教育中橫行。
夏未。
@natsumi8655
Tue, Dec 31, 2024 2:27 AM
時隔多年的今天,這個實驗有了後續。
50年後再次測試得出來的結果
推翻了當初的「延遲滿足」與「即時滿足」理論
。
能夠忍受眼前棉花糖誘惑的孩子,大多是來自中產、上層階級,家境較為富裕的家庭;而馬上吃掉眼前的棉花糖的孩子,則較多來自家庭貧困、物質短缺的家庭。
而基於這個理論,也有日本學者再依此衍伸研究,日本與美國的小孩,分別面對禮物跟棉花糖所能等待的時間。結果是:日本的小孩在面對棉花糖時可以平均等待15分鐘,美國小孩4分鐘;但在禮物方面美國小孩平均可以等15分鐘,日本的小孩卻平均等不到5分鐘就把禮物開了。
夏未。
@natsumi8655
Tue, Dec 31, 2024 2:28 AM
Tue, Dec 31, 2024 2:47 AM
只是把等待的事物調換,在不同文化下,小孩的自制力表現就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
「孩子們願意等待什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文化教育」
。成功與物質享受狀況不是與是否能忍耐有關,而是與本身的家境、家庭條件與國情文化有關,而這點在實驗的當初並沒有被考慮進去。
跟你延遲吃下眼前的棉花糖、或是馬上吃掉都沒有關係。
延遲滿足與成就,並沒有成正相關。
Tue, Dec 31, 2024 2:47 AM
只是把等待的事物調換,在不同文化下,小孩的自制力表現就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
「孩子們願意等待什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文化教育」
。成功與物質享受狀況不是與是否能忍耐有關,而是與本身的家境、家庭條件與國情文化有關,而這點在實驗的當初並沒有被考慮進去。
跟你延遲吃下眼前的棉花糖、或是馬上吃掉都沒有關係。
延遲滿足與成就,並沒有成正相關。
夏未。
@natsumi8655
Tue, Dec 31, 2024 2:33 AM
Tue, Dec 31, 2024 2:49 AM
而在這世界上會被父母視作「棉花糖」的東西可以說數不勝數,甚至可以極端的說
「讀書才藝以外的喜歡的事情或專長都能視為棉花糖」
。
先寫完作業才能XXX,讀書才能XXX,先有學歷才能XXX......「只要現在好好讀書,大學就能隨你玩」這句應該不少人聽過,看似是幫你保管著棉花糖,你只要做完了就可以吃。
但事實上這比實驗還可悲,因為你連
「選擇先吃的權利都沒有」
。這樣的棉花糖培養的不是自制力,只是豬被豬圈圍著構不到飼料盆而已。
而他們甚至不會獎勵你第二顆棉花糖。
夏未。
@natsumi8655
Tue, Dec 31, 2024 2:44 AM
這些忍著不吃的棉花糖不會變成成功後甘美的報酬。
沒有從內而外的人格培養,沒有適當的物質加持,無視文化環境的強制自律,都只會使其過期、發霉、腐爛。
夏未。
@natsumi8655
Tue, Dec 31, 2024 2:45 AM
Tue, Dec 31, 2024 2:45 AM
(只是看到有人在用「別急著吃棉花糖」的有感而發)
載入新的回覆
提到「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這個實驗及後續,突然就想到第一次拿到這本書的時候。
那時大約9.10歲,在賣場從家人手上接過這本書,簡單的翻閱後看到了「棉花糖實驗」。
淺讀這本書敘述的實驗過程與結果後,我抬起頭來感覺是有點白目的問:
「那些會馬上吃掉糖果的小孩,難道不是因為家人不常買糖果或不給他吃糖果嗎?這樣實驗會準嗎?」
「你看就知道了,這是有實驗結果證實的。」
手上的書被抽走,就這樣進了手推購物車。
很顯然的,大人不懂小朋友吃不到糖果的"困擾"。
那些書中的「延遲滿足」就在這大人的視角中被譽為育兒圭臬,在亞洲的教育中橫行。
50年後再次測試得出來的結果推翻了當初的「延遲滿足」與「即時滿足」理論。
能夠忍受眼前棉花糖誘惑的孩子,大多是來自中產、上層階級,家境較為富裕的家庭;而馬上吃掉眼前的棉花糖的孩子,則較多來自家庭貧困、物質短缺的家庭。
而基於這個理論,也有日本學者再依此衍伸研究,日本與美國的小孩,分別面對禮物跟棉花糖所能等待的時間。結果是:日本的小孩在面對棉花糖時可以平均等待15分鐘,美國小孩4分鐘;但在禮物方面美國小孩平均可以等15分鐘,日本的小孩卻平均等不到5分鐘就把禮物開了。
跟你延遲吃下眼前的棉花糖、或是馬上吃掉都沒有關係。
延遲滿足與成就,並沒有成正相關。
跟你延遲吃下眼前的棉花糖、或是馬上吃掉都沒有關係。
延遲滿足與成就,並沒有成正相關。
先寫完作業才能XXX,讀書才能XXX,先有學歷才能XXX......「只要現在好好讀書,大學就能隨你玩」這句應該不少人聽過,看似是幫你保管著棉花糖,你只要做完了就可以吃。
但事實上這比實驗還可悲,因為你連「選擇先吃的權利都沒有」。這樣的棉花糖培養的不是自制力,只是豬被豬圈圍著構不到飼料盆而已。
而他們甚至不會獎勵你第二顆棉花糖。
沒有從內而外的人格培養,沒有適當的物質加持,無視文化環境的強制自律,都只會使其過期、發霉、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