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fishbird
@blackfishbird
說
Fri, Dec 20, 2024 1:20 PM
Fri, Dec 20, 2024 1:31 PM
2
1
[法國] 馬松事件
【法國大規模性侵.審判】51名被告通通有罪 吉賽兒:讓羞恥真正轉移陣營 | DQ 地球圖輯隊
法國馬松性侵案(上):83人性侵昏迷女子,卻毫不自覺是犯罪的「平庸邪惡」 | 轉角國際 udn Glob...
法國馬松性侵案(中):「該羞恥的是那些強暴犯!」抵抗者吉賽兒的勇氣 |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法國馬松性侵案(下):「我哪知道是強暴?」50名性侵犯的法庭詭辯 |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又是這種大規模的集體犯罪,兩邊的報導都很詳細,判決結果 12/19 上午已經出爐。
不過我自己是覺得這個案件和厭女文化的連結比較薄弱(UDN 的文章內多次提到厭女),比較像父權結構的環境蘊釀出的悲劇。
受害者的覺悟非常讓人佩服。
性侵
性犯罪
抵抗者吉賽兒
安訥/小步
@anna_32
Fri, Dec 20, 2024 2:33 PM
剛剛寫了好多,想一下在別人家大發議論不太好,所以先刪掉,放回我家公河去
@lucywritewrite - #時事 #厭女 看到朋友轉貼新聞,說她覺得比起文章一再提及的「厭女」...
安訥/小步
@anna_32
Fri, Dec 20, 2024 2:37 PM
但基本上「厭女」就是「父權體制」的執法部門,當女性不合規定時用來監管、懲罰、用不成比例的敵對跟檢視去修理女性。
吉賽兒這起案件如果不是駭人聽聞到一個很難去指責受害者的狀況,我完全可以想像一般狀況內,膽敢出來發聲的受害女性會被社會怎樣修理
#blackfishbird
@blackfishbird
Fri, Dec 20, 2024 3:31 PM
安訥/小步
: 看完你的想法了,先謝謝回覆
順便還多了幾份書單可以看
我明白厭女和父權息息相關,但在我的認知中這是兩個高度重疊卻不完全相合的集合(簡單說就是有交集),至少在重點觀測的標的就不一樣。
厭女偏向社會對女性的態度,而父權則不單指對女性的控制,還包含其他社會特權或剝削,以及男性群體內(不只對女性)的慣性思維。
所以雖然馬松事件確實有厭女的要素在內,但我會認為這次的悲劇該探討的並非厭女。
#blackfishbird
@blackfishbird
Fri, Dec 20, 2024 3:31 PM
不過吉賽兒之所以會成為反抗的標誌,我就覺得和厭女文化關聯較高了。
畢竟社會對這類受害者確實不友善,且他們最常遭受的就是性羞辱。
想來這次事件如果是加害者「只有」一兩人的犯行,就算吉賽兒選擇開誠公布也會是類似的下場。
「讓羞恥轉移陣營」真的很難。
安訥/小步
@anna_32
Fri, Dec 20, 2024 3:54 PM
我同意這兩者真的高度重疊,變成要切分開來很困難,一個是因,一個是果,中間又各種糾纏環繞。厭女比較反映在女性做了社會不認可不鼓勵的行為後,會被怎樣監管、處罰,所以你說吉賽兒的反抗跟厭女文化關聯更大,我同意。
因為「讓羞恥轉移陣營」真的很難,這次的事件才很有意義。但我也覺得很難過的是,竟然要受害成這種地步,社會才會挺你!
載入新的回覆
不過我自己是覺得這個案件和厭女文化的連結比較薄弱(UDN 的文章內多次提到厭女),比較像父權結構的環境蘊釀出的悲劇。
受害者的覺悟非常讓人佩服。
性侵 性犯罪 抵抗者吉賽兒
吉賽兒這起案件如果不是駭人聽聞到一個很難去指責受害者的狀況,我完全可以想像一般狀況內,膽敢出來發聲的受害女性會被社會怎樣修理
順便還多了幾份書單可以看我明白厭女和父權息息相關,但在我的認知中這是兩個高度重疊卻不完全相合的集合(簡單說就是有交集),至少在重點觀測的標的就不一樣。
厭女偏向社會對女性的態度,而父權則不單指對女性的控制,還包含其他社會特權或剝削,以及男性群體內(不只對女性)的慣性思維。
所以雖然馬松事件確實有厭女的要素在內,但我會認為這次的悲劇該探討的並非厭女。
畢竟社會對這類受害者確實不友善,且他們最常遭受的就是性羞辱。
想來這次事件如果是加害者「只有」一兩人的犯行,就算吉賽兒選擇開誠公布也會是類似的下場。
「讓羞恥轉移陣營」真的很難。
因為「讓羞恥轉移陣營」真的很難,這次的事件才很有意義。但我也覺得很難過的是,竟然要受害成這種地步,社會才會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