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Sun, Dec 8, 2024 9:44 AM
262
87
【雜談】──日治台灣警察的六套服裝,打仗的時候竟然更華麗?
2019年時,台灣的警察制服宣布全面改版,上一次則是在1987年,睽違32年,警察們才終於迎來新的藏青色新式制服。
而早在一百多年前,台灣警察制服就跟如今一樣,會定期更新、換裝。
日治時期的台灣,第一次引入了「西式制服」這個觀念。然而「制服」在當時不只是學生的制服,還有政府機關的制服「官員服制」。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Sun, Dec 8, 2024 9:45 AM
不同於現在的定義,日治時期的「官」指的是公家機關的任職人員,官員又分為「文官」與「武官」。「文官」就是文書政策相關的公務人員,而「武官」指的就是軍人與警察。
除了我們如今比較難想像的:「公務員也要穿制服」(文官制服)之外,「武官」的制服,像是我們現在熟悉的 「
警察制服
」,也是在當時引進的。
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期間,警察的服裝也經歷不少次更迭,以下就讓我們一一介紹吧!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Sun, Dec 8, 2024 9:46 AM
【 1890年】── 初代日治警察制服
一開始在台灣的警察皆是由日本調來,因此也延續在日本時的制服。
日本的西式制服發展奠基在海軍制服上,因此有不少特色都延續海軍制服,像是擁有「肩章」、「袖章」、腰帶、大衣,還有佩劍等等。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Sun, Dec 8, 2024 9:47 AM
最初的警察制服更加接近海軍,甚至還有雙排扣等佩飾,這樣的特徵在1896年時隨著改版而消失。
左圖為海軍制服,出自《大日本帝國海軍全史完全解析專集》。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Sun, Dec 8, 2024 9:47 AM
【 1896、 1897年】──改版!設立台灣總督府及北海道政府辦公室警察制服
1896年日本警察制服迎來了改版,隔年的1897年,日本當局也頒佈了台灣與北海道的制服規定。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Sun, Dec 8, 2024 9:48 AM
這個時期的制服脫離了海軍的形制,有了日式西裝的雛型,也就是我們如今會在日劇裡面看到的高校學生服「
詰襟/學蘭
」立領西裝。
即使官員制服脫離了海軍的樣式,但仍然需要加上代表位階的肩章、袖章,其中代表統治階層的「佩劍」,也是日治官員的重要配件。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Sun, Dec 8, 2024 9:49 AM
【 1901年 】──終於有一樣的制服,臺灣總督警察統一規則制定
1901年時台灣警察制服再次改版,衣服上比較明顯的更動是帽子變扁,還有增加領口的徽章,整體仍然是立領西裝的樣式。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Sun, Dec 8, 2024 9:49 AM
然而,這次改版的不只是制服,而是整個台灣的警察制度,增設了更完整職位與行政區規劃。
最大的變革就是臺籍人士任職的「巡查補」,也就是比基層員警更為基層的警員,終於被納入了台灣警察體制。原先為了區別和日籍警察的不同,「巡查補」的制服更像是漢式服裝,這次的改版後才可以穿著一樣的西式制服。
(1901年之前日治臺灣警察的「巡查補」制服)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Sun, Dec 8, 2024 9:50 AM
【 1908年 】──過時囉~台灣總督府警察官服制定
這次的改版依然遵循立領西裝、肩章、領章、袖章、佩劍的組合樣式,但袖章的條紋更加明顯直觀,更能夠清楚的辨識警察的階級。
這次的制服改版沒有特殊目的,而是七年過去了,日本人認為警察制服代表了統治階級的尊嚴,所以要與時俱進、保持美觀。
事實上在日治警察的制服,幾乎每五到十年就會因為「不夠美觀」、「不適合當下環境」而進行改版更動,最長也不會超過二十年。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Sun, Dec 8, 2024 9:50 AM
1918年時,因應全世界的民族自決風潮,加上日本國內的民主呼聲,台灣同時進入了文官統治的「內地延長主義」時期,強調官民分別的「官員制服」也受到討論。
像是殖民地的「文官」公務員制服,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嗎?明明日本國內並沒有這個制度。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Sun, Dec 8, 2024 9:52 AM
【1920年】──從日本吹過來的大正民主!台灣總督府警察制服改正
雖然最後台灣的文官制服沒有被廢除,只做了一些廢除袖章、看起來比較親民的更動。但警察的制服反而有了明顯改變,最大的差異就是金色肩章被廢除了。
1920年的改版,把辨識階級的特徵,從肩章改成比較小的領章;袖章也變小,警察制服相較之下,不再像過去那麼強調威嚴與權力。
叔是韓蘇
@m4ru0411
Sun, Dec 8, 2024 9:52 AM
太需要這個資料了,大感謝!🥹🥹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Sun, Dec 8, 2024 9:53 AM
【1937年】──威嚴與華麗再次回歸,國家精神總動員
1937年日本與中國開戰,日本則在身為殖民地的台灣推行「皇民化運動」,希望讓台灣人對日本更有認同感,成為真正愛國的一份子。
為了整體激勵民心士氣,讓民眾能對日本國產生敬佩與敬畏,在這個時期的警察服裝,又再次進行了更動。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Sun, Dec 8, 2024 9:54 AM
這時的制服出現了「正肩章」與「略肩章」。
「正肩章」由黃銅製成,只有警部以上的官員制服才有,只有在正式典禮場合佩戴,「略肩章」要時時佩戴,用來辨識職等。
這次的制服更動,不只是1920年時廢除的肩章再次出現,肩章、佩劍上的花紋甚至比過往來的都更顯眼、規定嚴謹。
在帝國的野心之下,警察們也要展現出威嚴和階級。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Sun, Dec 8, 2024 9:54 AM
◆ 最後一份制服公文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Sun, Dec 8, 2024 9:56 AM
除了以上介紹的六套警察制服,台灣警察與日本政府的不少公文來往都很有趣。
像是剛開始統治台灣的1895年11月,有一則公文大致內容是:
「
我們現在的帽子,還是夏天的制帽,希望能制定冬天的警帽……
」
可以看出在剛統治時的兵荒馬亂。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Sun, Dec 8, 2024 9:57 AM
1899年也有特別陳請警察制服需要多制定一套「防水斗篷」。
因為原先的大衣雖然保暖,但對臺灣多雨的天氣束手無策。這個「防水斗篷」的議題甚至延續到了1920年,因為制服仍然會配發大衣,但防水斗篷不是每個警員都有,必須要派出所裡共用。
「在雨季長、雨量大的臺灣,一件大衣好像不夠用啊……。」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Sun, Dec 8, 2024 9:58 AM
這些關於制服的政令中,不只可以看見政治局勢的演變,還可以看到與實用性息息相關的考慮。
1945年3月17日,台灣總督府收到最後一則官員制服的公文,大致內容是:
因為戰爭的原因,官員們的制服需要考慮到布料與織品的供給狀況。
五個月後的八月,日本宣布投降,像千手觀音無所不管、人人聞風色變的「大人」,跟著日本離開臺灣,台灣人歡天喜地。
那時臺灣人還不知道,有另一群「大人」正準備要來到這個島嶼,新的政權重新展開……。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Sun, Dec 8, 2024 9:59 AM
※本文由2024年新文化運動月「北署很有事」的〈日治官服解析與細工體驗〉服飾誌講座內容部分改寫。
史料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檔案查詢系統、(日本)國立公文書館
參考資料:李杏真〈日治初期臺灣警政的創建與警察的召訓(1898-1906)〉、彭威翔《太陽旗下的制服學生》、池上良太《圖解日本裝束》(首圖插畫引用)
台灣服飾誌
@taiwancostume0707
Sun, Dec 8, 2024 9:59 AM
今天我們的介紹就到這邊啦,
如果喜歡,記得幫我們按讚、分享,讓更多人看到台灣的另一面吧
!
也可以按讚追蹤我們的
FB
、
IG
和
twitter
喔!!
瀞♪
@k25280747
Sun, Dec 8, 2024 12:27 PM
這就是K的軍裝由來嗎(X
載入新的回覆
2019年時,台灣的警察制服宣布全面改版,上一次則是在1987年,睽違32年,警察們才終於迎來新的藏青色新式制服。
而早在一百多年前,台灣警察制服就跟如今一樣,會定期更新、換裝。
日治時期的台灣,第一次引入了「西式制服」這個觀念。然而「制服」在當時不只是學生的制服,還有政府機關的制服「官員服制」。
除了我們如今比較難想像的:「公務員也要穿制服」(文官制服)之外,「武官」的制服,像是我們現在熟悉的 「 警察制服 」,也是在當時引進的。
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期間,警察的服裝也經歷不少次更迭,以下就讓我們一一介紹吧!
一開始在台灣的警察皆是由日本調來,因此也延續在日本時的制服。
日本的西式制服發展奠基在海軍制服上,因此有不少特色都延續海軍制服,像是擁有「肩章」、「袖章」、腰帶、大衣,還有佩劍等等。
左圖為海軍制服,出自《大日本帝國海軍全史完全解析專集》。
1896年日本警察制服迎來了改版,隔年的1897年,日本當局也頒佈了台灣與北海道的制服規定。
即使官員制服脫離了海軍的樣式,但仍然需要加上代表位階的肩章、袖章,其中代表統治階層的「佩劍」,也是日治官員的重要配件。
1901年時台灣警察制服再次改版,衣服上比較明顯的更動是帽子變扁,還有增加領口的徽章,整體仍然是立領西裝的樣式。
最大的變革就是臺籍人士任職的「巡查補」,也就是比基層員警更為基層的警員,終於被納入了台灣警察體制。原先為了區別和日籍警察的不同,「巡查補」的制服更像是漢式服裝,這次的改版後才可以穿著一樣的西式制服。
(1901年之前日治臺灣警察的「巡查補」制服)
這次的改版依然遵循立領西裝、肩章、領章、袖章、佩劍的組合樣式,但袖章的條紋更加明顯直觀,更能夠清楚的辨識警察的階級。
這次的制服改版沒有特殊目的,而是七年過去了,日本人認為警察制服代表了統治階級的尊嚴,所以要與時俱進、保持美觀。
事實上在日治警察的制服,幾乎每五到十年就會因為「不夠美觀」、「不適合當下環境」而進行改版更動,最長也不會超過二十年。
1918年時,因應全世界的民族自決風潮,加上日本國內的民主呼聲,台灣同時進入了文官統治的「內地延長主義」時期,強調官民分別的「官員制服」也受到討論。
像是殖民地的「文官」公務員制服,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嗎?明明日本國內並沒有這個制度。
雖然最後台灣的文官制服沒有被廢除,只做了一些廢除袖章、看起來比較親民的更動。但警察的制服反而有了明顯改變,最大的差異就是金色肩章被廢除了。
1920年的改版,把辨識階級的特徵,從肩章改成比較小的領章;袖章也變小,警察制服相較之下,不再像過去那麼強調威嚴與權力。
1937年日本與中國開戰,日本則在身為殖民地的台灣推行「皇民化運動」,希望讓台灣人對日本更有認同感,成為真正愛國的一份子。
為了整體激勵民心士氣,讓民眾能對日本國產生敬佩與敬畏,在這個時期的警察服裝,又再次進行了更動。
「正肩章」由黃銅製成,只有警部以上的官員制服才有,只有在正式典禮場合佩戴,「略肩章」要時時佩戴,用來辨識職等。
這次的制服更動,不只是1920年時廢除的肩章再次出現,肩章、佩劍上的花紋甚至比過往來的都更顯眼、規定嚴謹。
在帝國的野心之下,警察們也要展現出威嚴和階級。
像是剛開始統治台灣的1895年11月,有一則公文大致內容是:
「我們現在的帽子,還是夏天的制帽,希望能制定冬天的警帽……」
可以看出在剛統治時的兵荒馬亂。
因為原先的大衣雖然保暖,但對臺灣多雨的天氣束手無策。這個「防水斗篷」的議題甚至延續到了1920年,因為制服仍然會配發大衣,但防水斗篷不是每個警員都有,必須要派出所裡共用。
「在雨季長、雨量大的臺灣,一件大衣好像不夠用啊……。」
這些關於制服的政令中,不只可以看見政治局勢的演變,還可以看到與實用性息息相關的考慮。
1945年3月17日,台灣總督府收到最後一則官員制服的公文,大致內容是:
因為戰爭的原因,官員們的制服需要考慮到布料與織品的供給狀況。
五個月後的八月,日本宣布投降,像千手觀音無所不管、人人聞風色變的「大人」,跟著日本離開臺灣,台灣人歡天喜地。
那時臺灣人還不知道,有另一群「大人」正準備要來到這個島嶼,新的政權重新展開……。
史料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檔案查詢系統、(日本)國立公文書館
參考資料:李杏真〈日治初期臺灣警政的創建與警察的召訓(1898-1906)〉、彭威翔《太陽旗下的制服學生》、池上良太《圖解日本裝束》(首圖插畫引用)
也可以按讚追蹤我們的 FB 、 IG 和 twitter喔!!
這就是K的軍裝由來嗎(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