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賾流
[轉載備份]
批踢踢實業坊 - book
(下行將本噗備份了個網頁好讀版這輩子跟著我以自戒和檢查黑名單用)
歷史紀錄 作者篇 0048 李琴峰事件與作者身分-2024 - laterne的創作 - 巴哈姆特
很認同這篇文章的想法,我多年不斷建立自我的創作脈絡與創作價值觀的原因,必須這樣我才能推著巨石爬坡,也是我對「作者」以外的身分非常龜毛封閉,而看待作者這個身分又十分嚴格的緣故。又,轉載的這篇文章內容本身是對「旅日作家芥川賞得主李琴峰性別身分與霸凌事件」的補充,我這幾天除了勞動部霸凌也有在關心這個跨性議題,就說結論,李琴峰身為創作者幹的事已經上了我黑名單,還在很前面。 創作 李琴峰 跨性 跨女 河莉秀 霸凌
林賾流
順便說我對跨性別這個議題的關注是從河莉秀女士的自傳在台灣出版引起華人圈注意開始,差不多二十年前吧。迄今陸陸續續有接觸相關新聞也會留意一下,其實這位已術跨性別女性的經歷值得很多近年才關心性別議題的朋友認識,既有感動同情,也有唏噓。她/他(印象中本人曾以兩種性別拍攝照片展現自我)的天生麗質諷刺地在近年會成為極端政治不正確的程度。諷刺的是,卻是她當年能成為倖存者偏差的關鍵因素,那真是直男也會動心的美貌,當時的大環境真的完全是兩回事。
林賾流
但比起性別我更在意強欺弱,大壓小,眾凌寡的問題,一貫如此。
林賾流
努力回想,那本自傳式圖文書名應該是《亞當與夏娃之間》
林賾流
只是想說,有了比較基準,就有了鄙視。
林賾流
文字技巧和文學性是一回事,但一個作者與作品有更本質的優劣標準,你是否誠實,是否純粹,是否專注?最基本的,能否敬業給讀者一個乾淨的作品與不妨礙閱讀的作者身分?他喵的賣人設就算了,別沽名釣譽謀取不當權力利益霸凌他人?我看完真是好怒^_^
林賾流
看重隱私應該像我這樣,別說容貌性別性向,連種族都是隱私(喂)台灣宜蘭人是我的社會身分,因為我得為自己重要且自傲的家鄉發聲才不得已出櫃的。
林賾流
對於我的故事,麻煩有興趣的讀者就挑你能吃想吃的菜挾吧,真的別勉強也別太關心作者本人,我總是這樣呼籲的(真實考量是我一旦登出不會事先通知,也希望大家不要在意,會把已發表故事留給各位消遣解悶的,這就是我除了賣書賺錢以外的理想。),我自己看小說還挑天時地利人和磁場,不同題材幾年輪一次頻道。我的信念就是不看一本書不需要理由,看一本書才需要理由。
林賾流
我的藏書不像京極夏彥老師那麼整齊專業,但數量應該差不多,所以就投入的資本,我是非常能和讀者共情的,畢竟我不寫作也不嗶嗶論創作的大多數喘氣時候就是讀者
林賾流
>>當時的大環境真的完全是兩回事
林賾流
這句話我延伸解釋一下,就我的記憶與印象,當時仍稱為性別認同障礙的人們,想進行變性手術必須冒著可能違法醫療且收費昂貴的風險,所以很多跨性別者可能先做半套改造上半身,然後以性交易或出賣色相方式籌措生活費與醫療費用的比例異常高,這邊似乎不能單純用輕鬆賺快錢解釋。
林賾流
原諒我用語比較粗魯,想成為女性和想當婊子是兩碼子事。 所以哪怕當時年輕更沒見識的我也能感受到選擇了一條逆天的路,無論社會性或生理性的客觀不利,割肉也要往下走的險惡氛圍,這是我同情跨性者的理由,無論跨男或跨女。也是我對如今跨性議題穿越到了霸凌乃至互相死鬥的複雜觀感,但如果你有一條基準線,會比較好把握自己的思辨角度與立場,我就是踩在了霸凌這條線上。
林賾流
PS.補一句不是政治正確而是我本來就認同的立場:想當婊子是一種不分性別種族的興趣,我充分尊重支持,唯一且重要的前提是當事人和與事者必須成年且基於完全的自我意志。以及婊子是我的文學用語,我通常在社交場合與日常場合都是稱性工作者或用其他形容代替。這邊我其實還蠻龜毛的。
林賾流
談到作者身分,我倒是可以勉強透露一點現實元素為我的現實議題立場作保,都是我一度或屢次在發表議題或創作心得時碎片式公開過的細節。我沒有宗教信仰(但非無神論者),藍領家庭農民工,父母家族成員沒一個在海外的純種台灣土著,有良民證,厭惡暴力(這輩子迄今沒打過架,不過如果非要自保或保護老弱婦孺我不排斥破例),非異性戀(我的守備範圍沒那麼狹隘),沒有陰陽眼,沒有超能力和鈔能力(跪),父母健在有妹妹(非孤兒獨生子意味)
林賾流
這樣一個小說作者,作品裡的常見元素卻是……XD
林賾流
但我認為以及我希望,我的作者身分不會傷害或妨礙任何人,目前只是筆戰時有人抱怨過我用打字速度霸凌他,我為此表達歉意了。以及我將繼續低調且孤立地寫故事,這是我存活之根本,無論在虛擬或現實中。
林賾流
而我的創作美學是打造靈魂的避風港和孤獨城堡,也可以是異世界入口,完全不需要高大上。現實裡,許多創作者還能產出真的很不容易。
林賾流
上面忘了補一個比較像小說角色的設定,我迄今不曾擁有過任何一本護照,包括中華民國台灣護照,因為我把少少的錢都換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了ORZ
林賾流
趁著剛好回憶起來,補一段我對河莉秀女士《亞當與夏娃之間》橫跨二十年的玩味想法,其實在當時,這是一本噱頭與獵奇大於文學性的作品,作者是變性人而非作家,自傳體內容確實是素人水準,以及許多美照。不過,這依然是一本「作品」,我會說「純度夠」。
林賾流
在圖書館借來看的,內容幾乎全忘光了,當時也沒啥性別意識,只能說我是個從小就認不出同性戀的小孩,但根本原因是我不會假設別人是異性戀。我因為受霸凌的年紀很小(幼稚園開始),對所有性別年齡的人類一視同仁的防備,而我親眼看到幼稚園的小孩就能霸凌成年人,更別說之後的求學生涯,大欺小(師對生),眾凌寡(生對師,生對生)都有。我對河莉秀這一位「獨行者」很自然產生了興趣,不是性別外貌上的興趣,而是裸露在男/女多數之下的異端,就連備受打壓的同性戀在遇到遇到跨性別都是優勢多數了。
林賾流
《亞當與夏娃之間》有句話我印象特別深刻,大意是河莉秀高中時還是男性外表,有學弟說他身上有「黑玫瑰的香味」。
林賾流
乍看會覺得很誇張,特別做作。但即便是當時的我,讀這本圖文書時還是感受到了炫耀與噱頭下的求生意志,大概是你得用身上最有利的部分幫助自己活下來這種感覺吧!我對自己過了這麼多年數次不經意間想起出自這一本不起眼的書裡不起眼的描述這種反應感到玩味,然後今天又再度想了起來。
林賾流
我大概知道原因了,那句「黑玫瑰香味」裡透露出作者質樸的情感,自卑(生為男體),驕傲(天生麗質),不安(隱藏與表現的自我矛盾),對美好未來的渴望(綻放芬芳)。
林賾流
現實裡「黑玫瑰香味」到底是啥鬼?但今年開始深耕ABO題材大冒險的我,希望給當年寫出這句形容的作者一句認可,在ABO的世界裡,確實應該存在一種黑玫瑰資訊素,而且不一定得是Omega。
貓婷♦️雜匯貓鍋
@y_luren - #NoSelfIDTaiwan #跨性別 #口頭變性 #反歧視法 【專欄】請幫助我...
賾流大想關注一下被告的後續的話可以看這邊
林賾流
貓婷♦️雜匯貓鍋 : 謝謝!這件事我會長期追蹤,也隨時歡迎提供相關訊息。
林賾流
我也不怕表明立場,過去,現在我都是反對免術換證,自我評估未來一段時間也不會輕易改變立場,這不是因為某個團體或某場運動才出現的想法,而是延續我一貫的價值觀遇到社會議題和立場考驗的抉擇結果,當然過程中也有參考現實情況,尤其是你我生活的場域情形,也就是本土現有社會條件。
林賾流
應該說我從小到大的立場養成多半是從無到有,或漸寬漸深,很少有九十度,一百八十度或三百六十度轉變的,一時想不起來,如果日後記起再補充。
林賾流
哪怕是一個人的認同,往往也會影響到家人,所以我的看法是,如果你的認同會進一步影響到一個(以上)沒血緣的重要對象(原生家庭以外的親密關係網),或者自己的孩子,即便是善意也該慎之又慎去處理,而非一味要求包容。
林賾流
再擴張出去,你的社群,乃至不特定多數的陌生人,義務或許會被稀釋,道德的韁繩卻只能握在自己手裡,這邊我通常持簡單解:管好你自己優先。不管是宗教信仰還是性別認同,又或是慈善環保,在你認同的那部分領域裡,都有或多或少的道德要遵守,白話地說:做個人吧! 這邊說文解字一下,原始的定義中,道(思想)與德(行為)是分開的,而且兩者都不是教條,這邊我只能說,個人有個人的路要走,但別把別人抓來鋪路,尤其是弱勢群體,尤其是未成年兒童(這是我的超大雷)。
林賾流
舉個例子,一個樂善好施到拋家棄子的人,可以說殉道但缺德。
林賾流
意即是該人並沒有落實他認同的信念裡自己應有的行為,因而落入矛盾,雙標或虛偽的結果。
林賾流
我看《斷背山》對男男無感(我的價值觀一直把同性戀算在正常那邊,因為不正常的東西還有很多,不能亂混在一起。),但巨雷婚姻出軌,說謊和暴力,反射性秒判定這些喬段很糟糕。所以當時我的觀影血壓小幅微動了許久(暗戀可但不萌牛仔)忽然爆發七級地震(怒),舉這個例子是如果要從一個事件裡快速進行價值觀判斷,這是我個人很有印象的一次經驗。不過,這要看作品定調和創作者+導演想傳達的價值觀。先觀察,接觸,品味,再決定自己的評價。
林賾流
另一方面,我超愛死侍系列~我知道導演想拍什麼,會有什麼,沒有我還不會去看。但是呢,就是自己偷著樂或記住可能某些招式我用得到無聊可以練練備著。但看電影只能算個人興趣(其實我的第一愛好是災難片),我不會拿來批判別人的立場,同樣地,演員導演也不能做傷害自己角色作品形象的私人言行,影響觀眾對一部電影的期待,或毀掉觀眾因電影建立的美好回憶,這邊也是我看重的職業道德。
林賾流
作品能為人心帶來撫慰,可以跳脫現實框架和自我束縛,正因如此,創作者(含電影團隊)能否守住這道虛實大門很重要,在門前門後拉屎或灑雞爪釘那種就很無言。保持簡單乾淨暢通,讓往後數十年有緣的讀者自己找路過來不好嗎?
林賾流
更新噗首連結須知:原作者更新內文部分修正訊息,另後來新增的回應也值得一觀。
林賾流
美國黑人不敢提起的醜聞,社會正義不敢講的話題,讓台灣嚴重分裂的主要原因【極端政治正確目的最終回】
這篇關於「身分政治」的討論,涉及黑命貴與跨性別,有趣且可拓展相關命題思維。「一切都是生意」
林賾流
補充一個太過理所當然而被我自己遺忘的一個想法脈絡,同樣是超過二十年前,我在對跨性別這個議題感興趣前,已經對另一個更小眾且禁忌的議題感興趣,那就是「陰陽人」(當時主要是這個用語)
林賾流
或者說雙性人(不夠精準),現在說間性人(我喜歡這個用法)
林賾流
這邊必須跳回來在之前的另一個談論性別意圖的噗,我用光譜來形容性別,有個噗友表示他不同意我的看法(言下之意指有兩個性別),我們沒在這裡糾結,因為我同意每個人的思想觀念不同,現在我想這件事剛好可以補充。這不是啥意識形態,因為現實和生物學上真的就不只有兩性啊 只是我覺得太理所當然了就沒特別提起。但我過去在談論性別議題時有提到間性人,我的立場和
林賾流
表達意圖是,無論間性人再怎麼稀少,也不能當他們是不存在的。因此我很自然從間性人或更俗語地說第三性/陰陽人(這也是個搜尋資訊的關鍵詞)的生存與自處,關心到變性手術(在性別不明或兼具兩種的情況似乎不能用重置形容)以取得安全的社會身分。這類例子沒有所謂的「正確性別」,但父母卻必須為其選擇一種性別以利生存,假使有錢且有意願進行醫療行為的話。
林賾流
這也是跨性別走到今日,我會懷疑被政治力和權勢金錢利益介入扭曲,就跟環保愛國與其他議題運動一樣,當然我怎麼懷疑那些運動,就怎麼懷疑性別運動,當他們觸及了雙標與霸凌那些警戒浮標。
林賾流
順便一提,當年讓我對間性人問題印象最深刻的統計資料,在於新生兒性別不明的比例其實多到可以用「百分比」來計算,所以當我思考「性別認同障礙」到「性別不安」的整段歷程,從來不在男>>女或女>>男的二元論上。
林賾流
而是一個人從有自我意識起對身體的自我認同與否,或生理特徵將客觀地影響他的生活乃至接觸普遍多數人生命重大歷程時遭受困擾,如兵役工作結婚生子等,比如臺灣陰陽人因身分是男性,因此當完兵的例子也是存在。
林賾流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課程教學教材與研究__書籍__成人__性別天生:一個性別實驗犧牲者的真實遭... 有本經典的書籍《性別天生》,說的不是陰陽人,而是一個普通小男孩因陰莖嚴重創傷被移除(又是割包皮出錯),在醫師建議下乾脆當成女生扶養的悲劇實驗,簡單地說,男主角長大後經過種種自我質疑最終還是認同自己是男性,找了女性當伴侶。
林賾流
噢,我的重點在「孩子」,「實驗」和「悲劇」,而非這個例子可以沿用到所有支持或反對兒童變性的爭論,而我是絕對是反對兒童變性的,因為兒童是法律上的無行為能力者,以及往往也不夠成熟在生理和心靈支持自己進行如此重大「身體改造」(使用傷害性藥物以及整形)的後果和後續成本。
林賾流
如果一個國家在法律上以限制的方式保護一個孩子的種種權益--包括幾歲以下不能結婚之類,以避免童婚和人口販賣,對身體自主權的限制當然也算在內,很現實地,性別重置的醫學手段並非免費,甚至可說頗為昂貴,如果未成年人得到性別重置的任何實質協助,我會假定這類情況很難避免有「特定政治/犯罪意圖」或「錯誤/魯莽/判斷」的成年人介入。而對受教育與健康權利應該被保護的兒童而言,變性的實行可能對兒童造成實質身體虐待,即便那孩子確實可能有嚴重的性別不安,但我仍認為,成年前這部分應該要用「跨性的生活方式如穿著和身邊人的包容配合」讓小孩模擬所嚮往性別的情況。
林賾流
說穿了,兒童理論上不能也不該接觸到成年性別裡的黑暗面,但許多兒童其實已經以自已的本來性別承受了來自成年人或同齡人關於性的剝削(外貌歧視/強姦/羞辱/資源不均),這些當然不能是對性別不安兒童的教育方式,從而注定性別不安兒童無法在觀念成熟健全(要花時間)的前提下改變自己的身體性別--所以才是兒童啊,過法定成年年齡也不代表成熟,但我認為這段未成年期的保護是先進國家應該給公民的權利。
林賾流
對於極端個案,其性別認同確實已達威脅生命的嚴重障礙,不只是不安這種輕描淡寫的辭彙,我個人其實也認同,經相關醫師慎重判斷後可以進行性別重置手術,但那應該是特例,不能是一個完全無視個體家庭情況與生命經驗的「運動」。
林賾流
我也很在意兒童自殺的議題,就我的想法,家庭和生活環境裡的壓迫當然會對兒童造成各式各樣的精神與認同障礙,找出正確原因改善才是正當的,而非頭痛醫頭,或者把頭砍了。比如說,如果一個孩子嚴重敵視自己的身體和生理性別,我會懷疑他/她是否受到性侵和家暴,排除許多常見的負面因素,確保個案生活無虞,再去考慮性別焦慮的可能性並針對這點制定改變計劃才是成年人對兒童負責且正當的幫助方式。
林賾流
然後,關於性別不安或性向選擇是否受到性暴力與歧視的思考,當然適用成年人,我不認為這是多此一舉,因為這關係到一個成年人是否能與自己的創傷和解,或者在錯誤的歸因上一條路走到黑。比如說,一個女人喜歡女人,因為自然而然的傾向或對象有可愛之處,而不是她想逃避傷害過自己的男人。不好意思這邊偷渡一下同性戀的議題。
林賾流
又一個讓我印象很深的經驗,是在逛PTT-Gay板取材時,在一個初體驗討論的中驚恐地發現回應裡將近半數第一次性經驗來自兒時被同性強暴或誘姦,但那些回應的同志用一種輕描淡寫或至多微微不快的語氣帶過,沒有人用我上面使用的字眼「強暴誘姦」形容,我解釋為,「不願意成為被害者」,這也是種不分性別的人性。但在我看來,性侵與性向,這是兩個重大問題,不能混為一談。
林賾流
講了這麼多,我想說,當我思考性別議題時,一定會同時思考犯罪的可能性,無論是使用原生性別犯罪,使用生理性別或社會性別犯罪,或者用變性手段或刻板性觀念強制誘導兒童,這都是我會去嚴厲界定且留意的點。
林賾流
所以,只是補充一下,我反對二元性別,另外我從多元成家這個議題在臺灣出現就支持迄今,就是因為1.我有需要。2.我認為這是提供受性別與性向所苦的人們一個合法互相扶持和自我保護的機會。
林賾流
因為我的認同性別是「無性別創作者」,所以我人生中大多數時間是過著類似自我性別認同為阿帕契戰鬥直升機的實踐生活,個人認為挺好的,不過也很幸運我生在臺灣,只要不影響別人,受到的阻力比較小,我也是跌跌撞撞才學會了一點社會化,在與人相處時適當地扮演團體期待的社會性別與配合傳統禮俗,然後在相對安全的情境中偷渡性別平等觀念。
林賾流
啊,上面忘了補充一個令人開啟新世界大門的數據。聯合國概況介紹:「人口中有0.05% 至1.7% 生來就具有雙性特徵——上限估計數與紅髮人數相似。
林賾流
PS.因為我手寫我口,回噗裡有錯漏字或語意未盡處但無法編輯,我直接修正補充在巴哈小屋的備份文中。
林賾流
最後且讓我引用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兩句詩:「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性別當然是政治與生存手段,但也可以是一個人的喜好與安置靈魂的框架。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