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h
看生活史往往覺得人牽到哪裡都是人,大正、昭和時代因為中學入學考試競爭過度激烈,以至於連「本居宣長(江戶時代思想、語言學家)的故居鈴屋長寬多少」這種題目都長出來。日本政府為此要求學校改用推甄信當主要入學標準,想也知道事情自然變成全國小學集體偽造文書,八分基本,九分標準,人均十分,毫無鑑別度可言,最後還是通通滾回去考試。
elish
那個時代的日本,中學大略等同現代高中,但在多數人都只有小學畢業的時代,中學學歷是成為上班族的基本資格。又因為日本舊制中學要念五年,所以當時最搶手的學校自然是學程包括四年制中學部,直接比人家少念一年還可以直升的七年制高中普通科,但競爭自然非常激烈。

當年知名作家兼地方媽媽野上彌生子,就這樣罵為了七年制高中入學考試彈跳的兒子:「以前的人在你這個年紀(十一、二歲),已經要出征為國家而戰,入學考試根本不算什麼!」

跟打死了不及格的武士時代比是這樣啦 ~ W 雖然算算她家小孩的年紀,小時候努力考試,長大還是撞二戰,不過三個兒子都沒有實際參戰的樣子,後來一個京大教授,兩個東大教授。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elish : ⋯拿武士時代十一二歲來做基準,好硬核啊!🤣
elish
elish
其實罵得話還有(大意)跟你同年紀的小孩有些已經在做學徒,有的在工廠一天上十二小時的工,相較之下可以準備入學考試應該要感恩才對,但十一、二歲養尊處優的小孩大概要天才,才能完全理解這在講什麼吧 ~(望向龍應台的金手環)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