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看了作者的前言就覺得這本書會看起來胃痛,然後果然第一章講哥倫布1492年在美洲上岸(不能說發現新大陸,既沒有發現也不是新的,美洲原住民好端端住了很久了),就很讓人胃痛!

然後哥倫布原來從來沒到過美國本地,他到的是古巴以及加勒比海群島。雖然也不意外,其實我好像不真的知道他在美洲去了哪裡。

https://images.plurk.com/4Ekq0mpbfgZviwxg4K1j.jpg

其實現在加州都不慶祝哥倫比亞日Columbus Day了,原來哥倫比亞日改成原住民日Indigenous Peoples' Day。

第一章講了西班牙人到了古巴之後,奴役原住民(泰諾人)開採黃金。疾病、飢荒、戰爭,造成95%的原住民死亡。然後又蜂擁而出地離開古巴到佛羅里達和墨西哥。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但是,在一五二〇或三〇年代,如果你駕駛著一個熱氣球飛越古巴島的上空,上面說到的遺產並不會被一眼看到。

與此相反,熱氣球裡的人會看到一些零星的城鎮和定居點,結構簡陋,人跡罕至。那是一些幽靈般的、有韌性的地方,倖存下來的人會在這些地方追憶大量喪失的人口。

在島的四周,熱氣球裡的人會看到美麗、茂盛的森林。再往下走一點,他可能會注意到那些豬,數以萬計的豬。征服者把豬帶到新大陸,它們在熱帶地區繁衍生息,吞食農作物,在沒有大量人類定居的情況下,成為土地的主人,多年後,成為古巴人最受歡迎的食物。」

欸,繼《羅馬的崛起》裡講到遊客會看到的景觀,《古巴》也有類似的方式。現在都流行這種遊客指南的寫作方式嗎?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2 西班牙艦隊:每不低於十艘船的艦隊會搭配一艘戰艦組隊,哈瓦那是西班牙集結艦隊然後一起穿越大西洋的地方。
「在一五五〇年代和一五六〇年代,滿載墨西哥財寶的船隻在古巴平均停留近兩個月;來自南美的船隻則停留約四十天。有時,多達六十艘船帶著數千名水手和船員匯聚到哈瓦那。」哈瓦那提供橫渡大西洋的物資、烈酒、賭博、性服務,以及公證人公證遺囑的服務。1580年代加勒比海都充滿了海盜,包括英國私掠船。

非洲奴隸成為古巴糖廠以及其他勞動的主要勞動力,1700年代哈瓦那已經有將近一半的人口是非洲人口。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3 銅聖母像

科夫雷礦村奴隸爭取自由,他們用贖金贖回自由,但當西班牙決定關閉銅礦場時,打算將奴隸發賣各處。社區居民陳情,經過武力抗爭、逃亡到山上、持續抗爭,聲稱自己是國王的奴隸,等等。最後在1802拿到自由民的公告。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4 17世紀哈瓦那成為僅次於墨西哥、利馬的全美洲第三大都市。

英法戰爭發展到後來,法國和西班牙結盟。英國趁機攻打哈瓦那,在雙方大量傷亡(黃熱病及戰爭)後,英軍佔領哈瓦那。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