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打台灣不如騙台灣
中共對台灣認知作戰的Q&A
打台灣不如騙台灣:中共對台灣認知作戰的Q&A - 沈伯洋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沈伯洋 / 吳銘軒 / 台灣民主實驗室
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 2024/06/28
字數: 72,378

看完了《打台灣不如騙台灣》,推薦。

不可諱言我看之前因為作者puma 所以覺得應該會有特定立場,但我覺得他有努力中立,雖然可能想批評的人還是可以說他假中立XD

但原則上蠻樸實的,很深入簡出的把認知作戰的各種角度都講的蠻清楚的。覺得他在討論和解析案例的部分,特別精彩,讚。👍

而且七萬多字,看起來很輕鬆啊!清爽無負擔!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1
「構成認知作戰的主要元素有二:一是利用爭議訊息作為攻擊的武器,二是混淆或破壞敵方的認知,造成或加劇社會對立。當被攻擊的一方出現認知錯亂時,輿論開始出現兩極化,立場迥異的雙方陣營,對彼此充斥著不滿情緒並且隨著受到攻擊的時間而不斷加劇,降低理性對話的可能性,進而達到攻擊方「破壞穩定(destabilisation)」的主要目的。」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中國政府在2003年12月新修訂《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首次將法律戰、心理戰、輿論戰列為「戰時政治工作」重點。

在這「三戰」裡頭——

法律戰:是指中國在國際條約或規則上,做出各種對台灣不利的舉動,或是地方政府與中國簽訂的農業契作條約,造成經濟上的依賴,又或者擴張既定事實,來造成特定法律界線等等。

心理戰:則是鎖定政府人員如國軍喊話,動搖他們的信心。

至於輿論戰:就是我們所說的認知作戰,針對一般民眾釋放惡意錯假訊息,試圖「帶風向」,塑造出對中國有利的特定輿論。」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值得注意的是,訊息本身的真偽,並非認知作戰的重點,事實上,中國對台灣進行的認知作戰,大部分都跟「真假」無關,而是透過特定的敘事,編造出一種視角,讓訊息的接收者也跟著相信。」

「與其只把焦點放在辯論訊息是否為真,我們更需要留意的是,一旦風向被成功帶起來後,人們不再能夠理性思考與對話討論,進而造成社會的分裂、對重大公共議題的冷漠。當實體戰爭發生時,攻擊方可以大幅降低熱戰所需耗費的成本,甚至有可能不需要耗費一兵一卒一毛錢,就可以讓對方很快地自動舉白旗投降。」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2
「認知作戰雖然本質上也是一種在帶風向的行為,但關鍵差異在於,當一個國家想要攻打另一個國家並且取得勝利,為的是政治目的而非商業利益,絕大多數時候不會特別考量預算上限。即便有,認知作戰因為是由國家作為發動者,一個政府為了贏得戰爭,所願意且有能力投注的資金,通常也會和一般商業公司或是國內政黨相差十萬八千里。」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要認識認知作戰,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來思考:
•爭議訊息的來源在哪?
•爭議訊息如何傳遞與擴散?
•爭議訊息的內容是什麼?
•散布爭議訊息的背後目的有哪些?
•誰才是被爭議訊息影響的受害者?

在缺乏這些思考角度的情況下,我們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把與自己立場不同的訊息視作爭議訊息,把轉傳和自己立場不同訊息的人貼上「網軍」標籤,無法聚焦解決認知作戰帶來的危害。」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3
https://images.plurk.com/1bL0TXVAXIj3RvLtLUf2B3.jpg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4
「協同性造假行為的關鍵在於「協同」,通常會由一批假帳號或是粉絲專頁,在短時間內大量地轉貼,或者在貼文底下留言,讓社群平台演算法誤以為其所張貼的內容受到真實用戶的歡迎,進而擴散該內容的觸擊,讓更多人接收到協同性造假行為想要傳遞的訊息。」

「協同性造假行為與一般假訊息傳播的差異,在於它的系統性與計畫性,不太容易被完整察覺。」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5
「尼古拉斯. 迪方佐博士(Dr.Nicholas DiFonzo)在其著作《茶水間的八卦效應:透視謠言背後的心理學》 ( The Watercooler Effect: A Psychologist
Explores the Extraordinary Power of Rumors) 談到,謠言幫助人們了解世界、減少因為面對不確定性而產生的焦慮感。

根據迪方佐博士的看法,人們更容易相信與自己信念相符的謠言,或是已聽過許多次的謠言。」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惡意不實訊息與謠言的性質非常相似。惡意不實訊息是指在內容上不正確,並且會激化偏見、偏誤和情緒的訊息。為了使自己感到安心,人們也更容易散播有關外部群體的負面謠言。

而惡意編造的不實訊息,旨在造成傷害或引起混亂,再加上可透過網路和社群媒體迅速傳播,導致其已變得比謠言更加惡毒。」

認知作戰利用的心理:
「人類嫉惡如仇的心理,當不公不義的事情發生時,人心善良的一面導致情緒被激發,認為某些人都是壞人、某些行為都是在欺騙。從邪教到陰謀論,都是利用類似的人性弱點。」

「沒有心力去好好理解一個複雜的議題。⋯隨著現代人注意力越來越稀缺,認知作戰的溫床慢慢形成,想要成功地帶風向,也變得越來越容易。」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認知作戰策略主要是要影響那些「沒有特定立場的人」,台灣民主實驗室觀察也發現,宣稱「立場中立」的人,比擁有強烈立場的人,更容易受到資訊操作影響。」

在台灣,容易受到認知作戰影響的族群,與性別或教育程度沒有顯著關聯,反而是原本對於公共議題冷感的族群,容易成為主要的攻擊目標。

這類型的群眾因長期地厭惡藍綠兩黨惡鬥,多年下來形成了政治冷漠,沒有想要花太多心力去關注相關議題,直到非典型政治人物出現時,他們容易從對方身上看見一絲新希望。

根據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這群中間選民在台灣社會約占3成到3成3,最容易成為認知作戰的目標攻擊對象。」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6
「身處於後真相(Post-truth)時代,我們對於彼此漸漸失去了信任感。一個人說的事情是否為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聽者是否願意選擇相信。

換句話說,後真相的真相不是由證據來證明,而是由聽者的價值與信仰來決定。

「認知作戰讓越來越多人對於政府制度失去信任,這些訊息表面上看似是來自台灣媒體,但實質內容可能絕大部分是應和中國的統戰論述。

長期且大量接受單一訊息來源的情況下,人們就有可能漸漸改變了對中國、對民主制度,以及對政治新聞事實基礎判斷的認知。」

「接收訊息管道單一,加上社群媒體興起、演算法推波助瀾,使得「同溫層效應(Echo(Chamber Effect) 」越來越強烈。接收者越來越容易相信「只有他看到的資訊是真實」,對於立場不同的資訊,很快地貼上錯假訊息標籤。」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7
「認知作戰通常是以「消滅另一個國家實體」作為主要目的,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謊言與煽動性的敘事手法,混淆人們對於事情的看法,進而對於民主國家制度的信念產生動搖。」

「因此,我們千萬不要輕易地替日常生活中「帶風向」的行為貼上認知作戰的錯誤標籤,因為大多數時候,民眾在網路上發表自由言論,絕對不是以要消滅一個國家作為前提。」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8
「如果你是對於戰爭沒有特定立場或平常沒有特別關注者,在台灣面對認知作戰威脅時,更加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你在網路上的足跡、偏好等個人資訊,都很有可能被敵方系統性的蒐集,再投其所好,餵養你感興趣的資訊,漸漸地改變你對於中國或是戰爭的想法。」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9
由中國政府所發起的認知作戰,主要對象與目的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說服台灣人認同中國政權

「長期來看,中國對台灣進行認知作戰的主要目標,不僅是增加公民對政府與民主制度的不信任,更試圖加劇不同陣營支持者之間的衝突對立,從而衝擊台灣社會的民主韌性。」

「在這樣的情況下,「打台灣不如騙台灣」確實成為了另一種比軍事武器更值得投注資源的選項。透過認知作戰洗腦台灣民眾,讓台灣人民接受「兩岸一家親」的意識形態,進而選出親中領導者,逐步與中國政府簽訂各類和平協議、軍事協議,有效降低中國政府侵台成本。」

二、內部維穩需求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三、控制海外中國人思想

「於是,透過收買海外中文媒體,以網紅灌輸特定的意識形態等認知作戰手段,試圖讓海外華人即使生活在民主國家,在牆內牆外接收到資訊沒有太大差別,腦中依然充斥著小粉紅愛國思想。

舉例來說,在馬來西亞有許多內容農場平台,或是海外知名的微信公眾號,貼文內容經常強調中國的世界影響力,而這類平台的主要閱聽眾,通常都是海外華人、旅外中國人等中文使用者。」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10
「灰色地帶作戰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講,在真正的軍事進攻之前,攻擊方使用的各式各樣試探性的侵擾,都可以被稱為灰色地帶作戰。而認知領域作戰,其實就是灰色地帶作戰中非常重要的一種。
灰色地帶作戰手段粗略可分成四種:
第一種是透過政治與法律來施壓。
第二種是直接的軍事騷擾,例如中國的戰鬥機不斷地跨越海峽中線,或船隻經常在台灣的限制或禁止水域出沒。
第三種則是經濟制裁,像是禁止台灣的農產品出口。
最後一種則是資訊戰,這就包含本書講的認知作戰。」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咦,分析大選期間柬埔寨集團認知作戰案例蠻有趣的。

還有包含疫情的分析等等。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看完了《打台灣不如騙台灣》,推薦。

不可諱言我看之前因為作者puma 所以覺得應該會有特定立場,但我覺得他有努力中立,雖然可能想批評的人還是可以說他假中立XD

但原則上蠻樸實的,很深入簡出的把認知作戰的各種角度都講的蠻清楚的。覺得他在討論和解析案例的部分,特別精彩,讚。👍

而且七萬多字,看起來很輕鬆啊!清爽無負擔!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總共有56題FAQ,我覺得算是蠻認真的把各個角度都談了一下。

其實很不錯欸,但感覺這本書不太紅(?)至少感覺上沒有《阿共打來怎麼辦》和《再談阿共打來怎麼辦》紅,但其實書裡講到的東西是現在就天天都可以用得上的。

不過最需要的受眾也許根本不會看這本書⋯⋯?

所以可能需要看完書的人再去日常傳播?🤣
rascal22
我直接買一本丟在我爸書桌上。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rascal22 : 但要看他讀不讀,還有應用程度如何啊XD
rascal22
你以為巨嬰用講得會聽嗎?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