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若林正丈講座:我的臺灣研究生涯二三事
主持人:陳翠蓮
與談人:吳密察、吳叡人、陳偉智
聽史學界大佬聊天(X)聽史學界大佬口吐狂言(√)
工作用史料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臺灣史要走出新的路來需要適度的社會科學化」(by吳密察)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我還在震驚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可是他的徒弟完全不甩社會科學欸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還說要做思想史(頭皮發麻
跟著去的後輩超吃這套,讓我更加不安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
這次與談人邀請的陣容是臺灣史老(吳密察)、中(吳叡人)、青(陳偉智)三代
陳翠蓮則是跟吳叡人同輩
陳偉智默默感嘆若林正丈的頭髮比自己還黑,若林正丈有夠凍齡,看起來五十幾歲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陳翠蓮老師對若林老師的介紹:
若林老師的社會科學背景,使用歷史學界不常見的現場觀察和民調
研究臺灣史時剛好經歷臺灣威權到民主的過程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
若林正丈老師所講的內容:
1949年生,1972年考上研究所,開始學術研究的生涯
(這兩個數字之後都會出現)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受到「臺灣知識真空」的吸引
第一階段:1970年代經戴國煇介紹閱讀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
→急著想要知道「臺灣」
→著作《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1983)研究1920年代的知識份子(「雖然之後被其他人注意過,不過出於當時日本的氛圍,理所當然會在標題中加入『抗日』兩字」)
(↑吳密察老師之後會解釋)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第二階段:1980年2-3月訪台(美麗島事件、林義雄事件)
→急著想要了解同時代臺灣(已進入威權體制鬆動期)的政治動態
→著作《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1992)、《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2008)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第三階段:2008年後進入post-book depression,退下現狀分析的前線
→記住想要了解第二階段忽略的同時期臺灣歷史研究的發展內容(從日本學術界的認識跨到對臺灣學術界的認識,「(做臺灣史那麼久,那時候)我還沒讀過施添福!」)
→有了撰寫《臺灣研究序說》的心願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1980年代碰到「臺灣最好時刻」的幸運:連自己身為外國人都可以感受到追求民主自由的氛圍
「觀察選舉走訪的臺北、宜蘭、桃園、屏東、板橋等城市街頭,是筆者上政治學的教室、民主主義的補習班。本書謹獻給在彼地相遇,擦身而過的所有人們」(引自《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戰後臺灣政治史》的後記)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老年期的學問」與研究關懷的同心圓的擴大:拼命讀臺灣史的論文
三谷太一郎的《日本の近代とは何であったか》:「『老年期的學問』歸根究底不可能超越『青春期的學問』所具有的可能性的極限,只有追求『老青春期的學問』所具有的可能性的極限,『老年期的學問』才能成立」
(「雖然看完大概都不記得,但記得這句話」)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研究關懷的同心圓的擴大
一、《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臺灣知識份子如何反抗殖民體制

二、《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雙重觀點的現代臺灣政治論
1.主要觀點:威權體制民主轉型的政治社會學
2.補充觀點:與臺灣政治共同體層次相關的歷史社會學(國家認同問題)

三、《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雙重觀點的現代臺灣政治論
1.主要觀點:探索與臺灣政治共同體層次相關的政治結構變動(中華民國臺灣化)=「二-2」的擴充
2.補充觀點:遠眺那些把臺灣當作邊陲的各個帝國的興衰

四:撰寫《臺灣研究序說》(「不是『臺灣史研究』」)的方法論的關懷=以「三-2」為寫作時的主要關懷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
吳密察老師回應≈以他的觀點介紹若林老師:
-日本戰後一代有「日本曾經幹過壞事」的氣氛(到了1980年代還會碰到非常反感日本近代發展的人),這群人在1970年代進入大學。在此之前,左派已經左到無法說服人,他們知道需要自己認識父輩之罪(=日本的「沉默的一代」)。其中一群人來到臺灣/朝鮮,成為想理解殖民地的小團體
-直到1990年代,日本學術界的歷史系超大,三分之二的人出來之後到經濟學教書。日本史學界也沒有「文史一家」的傳統,而是往社會學傾斜(最傾的是馬克思主義)
-以上兩點是一個國際關係學生開始臺灣歷史的脈絡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最早對若林老師的認識是「研究臺灣共產黨的年輕學者」,被推薦去認識時還要問自己:「我要跟他見面嗎?」(政治環境下怕被國民黨抓)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1980年代林義雄事件發生時,若林老師住在近藤正己老師家(離案發現場超近),被臺灣政治深深衝擊
→開始「不只是看書」的歷史學研究,向日本社會介紹臺灣怎麼改變ex.國民黨的轉型、黨外等人開始形成的「臺灣意識」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關於若林老師的第三階段:相當於擺回初戀
臺灣史1990年代變成建制化的學問領域,若林老師要在2008年補完
→與其說若林老師那時候很depressed,應該說是很焦慮,「看完施添福還要看柯志明」(全場笑)
「我寫email給我這位老朋友,說:『我們年紀大了,要健康快樂地讀書』」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關於「老年期的學問」:「(既然說不記得內容)我跟你說,那本書後半段有說要寫緒論,就比較不會焦慮。好好把初戀──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做個ending」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
吳叡人老師回應≈以他的觀點介紹若林老師:
(吳叡人老師前面講了一堆我會忍不住「欸?」的話,不過後面不知為何他感覺越講越感情澎湃)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日本是境外臺灣研究最成熟的地方:因為曾經是宗主國+科學殖民主義
-關於日本:「這個國家會強,因為(?)第四條就是『廣求知識與世界』」
-日本帝國解體後,知識體系變成區域研究ex.朝鮮/太平洋/東南亞研究:「就像大家都知道印度和香港最優秀的研究來自英國」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戰後三十年出現一批帝國知識後裔≈黃昭堂等≈新左翼前輩(這段我不是很確定
-若林老師應該是受到東大安田講堂的影響(若林老師:「那是我的後一屆」)(這段我也不是很確定
-悔恨共同體和全共鬥世代,不過裡面最大宗是毛派,注意殖民地臺灣的人很少(「臺灣還是被日本左派欺負」),除了像是若林老師這種體系外激進派
-若林老師打下日本的臺灣研究基礎,可惜境外被影響最深的還是臺灣,歐美沒跟上(順便噴了一下歐美的研究「very parochial」)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最近想的兩個問題
1.如何用全球史做臺灣史:若林老師是強烈實證史學+本格政治史學下做臺灣政治現代性,重拉鋸、交會、協商
1930年代右派轉向:光了解1920年代的日本政黨、議會、憲法都很複雜,若林老師還能寫臺灣民族運動和日本政府的交會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叡:「(若林老師)也算是一種帝國史?」
若:(沒回應)(←不過也有可能是我漏看
密:(在旁邊陷入休眠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吳叡人老師開始反省自己沒認真摸清日本統治的脈絡(還有自己講話講太久
展望若林老師在帝國史和日本史的操作可以帶到比較史和全球史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2.如何貼近臺灣本地政治研究
當時的學術界:大有為政府對經濟影響(李國鼎)vs.民主化研究(吳乃德)
若林老師的研究事實上是歷史學研究:補足民主化研究的歷史意識
吳叡人老師開始嗆社會學的時間只有1945年以後,政治學只有十年內(「再往前就是古代」)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吳叡人老師:「我繞那麼遠就是為了要捧若林正丈」(好喔
若林老師為臺灣政治學帶來政治史研究,吳密察老師則是從史學向社會科學招手(第二波歷史學和社會科學合流,第一波是陳紹馨)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自己今天會變成這樣都是因為去參加若林老師的seminar,「一切都要怪若林老師」(這人到底在說什麼
還記得曾經被若林老師感動的話:當時若林老師對著臺下只有自己一個臺灣人、整場都是日本人,說出「臺灣這幾年的發展(民主化)對日本不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我彷彿可以看到叡在臺下泛淚,好恐怖,他好會動之以情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
陳偉智老師回應≈以他的觀點介紹若林老師:
-吳密察老師用世代的角度、吳叡人老師用全球史的角度,自己就來講修課的事情
-1995年若林老師來臺灣,背景有第一次總統民選,當時日記式記下對臺灣的政治觀察(朝日出版的,似乎是《台湾の台湾語人・中国語人・日本語人: 台湾人の夢と現実》)
-後來若林老師回來歷史研究是因為被吳密察老師拉去開「臺灣近代史專題」的課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自己當時處在後解嚴時代,泡在外面各種社會運動裡面,是被這堂課拉回教室,結束還會去Padouva咖啡館討論
-《當代》雜誌當時有若林老師和吳密察老師的對話錄,幾十年後又一本(應該是說《台灣對話錄1989-2020》)
-1996年出了《台湾における台湾史研究──制度・環境・成果》
-還有發表〈試論如何建立日治時期臺灣史研究〉在王德威的書,提到三種統治機制:交換仲介、規律訓練、懲罰威嚇,現今仍不斷在發展更多機制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吳密察老師和若林老師合組「臺日青年學者臺灣史研究會」
-三十年前的課綱:第一個報告就是許佩賢老師(正好1995/10/17那天)
-修課同學還有曾品滄、三澤真美惠等人(滿多人的,我沒記到
-研究的層次:殖民地統治構造←日本與殖民地交涉←越境、跨國、廣域的歷史共構
-照片分享:去唱歌、「重返田野」展覽、三十年後的臺灣對話錄
-可以說是臺灣史研究社群的形成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
若林老師回應:
「看到我本身不知道的若林正丈」
「大家好像都把我當作全共鬥世代,基本上是對的,但年輕時碰到很重大的事情,結束之後要自己找出路」
「有『不可回頭話當年』的感覺,因為自己要往前面走,所以(全共鬥世代)是個人的心情,不是客觀的事實」(後面這句我不是很有把握)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Q&A
Q:若林老師回歸臺灣史研究,有何想法?
臺灣史發展三十幾年,臺灣史的方法論是什麼?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A:
若林老師:「我不是臺灣史研究,是臺灣研究,從外界觀察。一個日本人是無法成為臺灣史的主人的」(感覺吳叡人老師又要哭了(不是
「(說現在正在寫的《臺灣研究序說》)寫作習慣是先寫標題,再想內容」
「(方法論)我之前講過,吳叡人在場,他可以回答」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吳密察老師:「我對臺灣的臺灣史研究不滿意,被『文史一家』關死在文學院。吳叡人那時候從美國回來我要他來歷史系,因為歷史需要適度的社會科學」
「近代史怎麼還在文學院的小圈圈在搞」
說二十年前有學生問為什麼要讀柯志明的文章,說不夠歷史:震驚於為何要分得那麼清楚
「臺灣史要走出新的路來需要適度的社會科學化」,例如陳其南、王泰升、葉淑貞、謝聰敏、柯志明
(對吳叡人老師)「不過我已經退休了,那就拜託了」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吳叡人老師:「我沒什麼立場講,那是因為我在政治系找不到工作,是中研院臺史所收留我」
解釋自己在政治系沒有頭路是因為自己是古典題目(比較歷史研究,沒有大的數據庫、也不是量化)+研究臺灣
嘴臺大沒讓他進去:「我是不敢去這麼偉大的地方」
開始講社會學和歷史學的結合會長怎樣,例如思想史
現在的臺灣史「實證累積很多,但缺乏後設反省」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以上!
Q&A砲聲隆隆(對著現在吳密察老師徒弟那輩開火)
好精彩(以一種想看血流成河的心態)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我自己是被洗腦到比較基本教義派,對理論、量化、社會科學就……生理不適
不過也有可能我對理論反感的原因,是因為不喜歡那種已成學科傳統、定型化的說法(如果是才剛開始發展的理論、需要自己補足很多空間,會不會比較可以接受一點?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現在這輩很實證主義嗎?(是很重視史料、喜歡建立堅固耐敲的東西、覺得搞理論那群跳躍性思考又偷吃步
但你確定真的要拿後設反省出來嗎?(那可是一個火力強大又吸引人的重型武器,被濫用的機率我賭個百分之百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想到我老闆說過「後現代主義之後就沒有理論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