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星
【台漫短評】
《九號天鵝》
六牧 科幻
https://images.plurk.com/6jdkyLhhV6uAnH4EhPNKRT.jpg
旅星
台灣的科幻傑作。台灣漫畫的當代經典。
旅星
《九號天鵝》描述人口老化嚴重的近未來世界,機器人接管了大多數勞動,複製人技術被賦予過於沉重的期望。主角奇歐身為複製人,最理解他內心的,卻是從小陪伴他的保母機器人安德……書腰宣傳文字「複製人╳機性戀」是有趣的行銷手法,卻容易令人誤解此書只是科幻外衣下的戀愛劇,忽視作品的核心理念。
旅星
六牧畫風樸實,但純熟的漫畫技法使畫面格外豐沛,分鏡構圖優異,人物表演亦傳神。旁白詩性的語言與遍布全作的隱喻手法更注入了文學的活力。最精彩的是某處分鏡,台詞朗誦跟人物肢體動作,竟帶出了劇場的效果。

即使只聚焦在故事,作者也能憑其敘事功力大大滿足讀者。閱讀過程我連番想起許多名作--尤其是今敏,Don Hertzfeldt的〈World of Tomorrow〉,藤子・F・不二雄的〈老年期的結局〉--歸結起來卻仍是作者自己的獨特韻味。
旅星
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思潮之一,當屬前年離世的布魯諾・拉圖領導的行動者網絡理論:他們打破所謂社會與自然、人與非人(技術物、生物、自然現象等)的分野,廢除了主體與客體的疆界,將這個世界看成是彼此平等的實體(行動者)之間的關係網絡所構成。此思潮又與其他欲擺脫人類中心世界觀的當代思想,如物導向本體論、人類世等有所互動。
旅星
我覺得以上述思想為基礎來閱讀此作會特別有趣,可觀察到作中描繪的人類、動物、機器人之間的交錯與疊韻,特別是兩位主角奇歐(複製人)跟安德(機器人)的關係性:既是類主體、類客體,兩者的共存更構成了「後人類主體」。

本作以科幻喻人文,拋出存在主義式的命題,看似仍以人的能動性為本;其藉科幻所刻畫的存在樣態,卻早已不是傳統的AI擬人、辯證靈魂等想像,而與當下趨勢緊密結合。
旅星
奇歐與安德的故事,不僅是複製人與機器人之間的羈絆,更挑戰了傳統人性觀。《九號天鵝》巧妙融合科幻與哲理,反思人類在科技主導的未來中該如何自處,是一部耐人尋味的作品。購買這本漫畫,不只是閱讀一個故事,而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與情感旅程。書中對人性與未來的反思,深刻回應了現代科技社會的問題,是一部既動人又富哲理的科幻經典。
(本文感謝Chat GPT協助)
旅星
旅星
旅星
P.S. 網路上說本作是多虧台灣角川才得以出版成書。若日後有機會發行日文版,很高機率也是角川負責。
不過台灣漫畫日文譯者黒木夏児曾在網路上提醒過,日本角川有將翻譯工作丟包,不請母語者校譯的壞習慣。特別需要注意有沒有掛上譯者名字,否則很可能變成一眼機翻/非母語日文翻譯。
旅星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