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⁵⁵
鬥陣俱樂部/ FightClub
为什么《搏击俱乐部》有毒?_哔哩哔哩_bilibili
非常喜歡這個影片從陽剛氣質進行的解析,的確在看的時候除了資本主義這種明顯的主軸之外,提及的有毒的陽剛氣質這件事也是蠻值得探討的。
不介意中國網站和簡體中文影評的可以看看。
🎲⁵⁵
我真的很愛鬥陣俱樂部這部電影,每次重看都有不同體會。
🎲⁵⁵
超喜歡看不同影評對作品的分析,看到彈幕上也不少人不認同,但我自己覺得他說的陽剛氣質的影響真的是劇裡劇外都通用。
🎲⁵⁵
陽具邏輯不分男女(我覺得說成父權遺毒也沒錯(幹
🎲⁵⁵
說真的我喜歡的作品蠻多都很父權的lol 教父也好,鬥陣俱樂部也好。
🎲⁵⁵
這種很多男人湊在一起不甩異性的作品就會讓我覺得果然男人就該喜歡陽剛的東西比如男人(幹啊同人女
🎲⁵⁵
黑幫BL就很好吃(幹幹幹
🎲⁵⁵
(結果完全沒有在說有營養的心得
🎲⁵⁵
特別喜歡它裡面提到的為什麼到後來諾頓(?)和泰勒對瑪拉的態度都越來越疏遠。
🎲⁵⁵
是因為瑪拉不遵循那套陽具邏輯,讓他們看到原來有人可以不依靠父權也有自己的享樂方式,是他們無法理解的,也覺得瑪拉的存在會破壞他的陽剛氣質,必須要離對方遠點。
🎲⁵⁵
我記得以前看的時候好像就已經有看過其他影評提到過,劇情裡對諾頓參加的互助會,都有閹割的意象。
🎲⁵⁵
而且在他參加完之後他就能入睡。
🎲⁵⁵
https://images.plurk.com/1KRgADzYsJOEUmmBTqX2PR.png https://images.plurk.com/4cO7XBWAOEsLGX80ZQeJX1.png https://images.plurk.com/1VSzMt1sdF5ttAi3kcFLhj.png https://images.plurk.com/4mWHV1w2FWCf2jEPkedg7j.png https://images.plurk.com/4mrOQwxr6xk3tAUlK2IypZ.png https://images.plurk.com/7GM72YoIocO4oo0vAHt5xZ.png https://images.plurk.com/nGrkz8OJxcEg5dLnZirG0.png https://images.plurk.com/3G6OgyhRZjUFml8BLTVdPf.png https://images.plurk.com/5YzcyRoutA4z9lfPdGpNti.png https://images.plurk.com/5Svg9JLYUio78SB78uBitR.png https://images.plurk.com/1E3iWquoQbShd9XkLwJHsu.png
🎲⁵⁵
https://images.plurk.com/s5mvQOzh19sIriRB4jL5u.png https://images.plurk.com/6M1gW2yAFg5sg9AOCu6qf8.png https://images.plurk.com/a5wwPRVHhvXrOgAu36tIj.png https://images.plurk.com/5TJATSOwMxYNALp1iTw3kG.png https://images.plurk.com/5Mhwd0TwtpD6ZKBvx6XDaN.png https://images.plurk.com/6sIf0rj8K4aSxgXLtAx7y9.png https://images.plurk.com/Ob30ZUhKbkeiHjToorYwu.png https://images.plurk.com/1HWN3gOBksihDHx8PPJUZC.png https://images.plurk.com/55PcbGsTRybWTbUXkAxBhO.png https://images.plurk.com/37AlnWpGPCHwKQeq8yzVdi.png https://images.plurk.com/5JxOmhhmJ8OKndMduMiPZX.png
🎲⁵⁵
https://images.plurk.com/1LKye5GQcDAS2Qcsypfh1a.png https://images.plurk.com/6QF1VowNUQWNERt9fPhhF5.png https://images.plurk.com/2Iu8kGACMKeUdcKCcx7lzv.png https://images.plurk.com/6HtnDeS9aKWD8k4QHomVpR.png https://images.plurk.com/r4Lq9yi4eC2SwUTbyqTyr.png https://images.plurk.com/5Dc83c0SkdjaozPH8Uqo1z.png https://images.plurk.com/2m2FkOmMKQnPto0kmfKAaj.png https://images.plurk.com/6aOZXfh4r2byQ5B8FK72xs.png https://images.plurk.com/5melnt9sh8Cy1RZXRg0ilp.png https://images.plurk.com/1qw2DVfxekbjNpsSnz3j1H.png https://images.plurk.com/3zTetPXItpVytyz8fBPBDb.png
🎲⁵⁵
https://images.plurk.com/1LKM3Ut5OZSjfr9ZXLCjP9.png https://images.plurk.com/6AWVX4w33wDgf1KcxpgSuN.png https://images.plurk.com/1fkfmEIJwkvgAi8c7kvRJ9.png https://images.plurk.com/6X66xmmPMPOsCD1kCkRrYw.png https://images.plurk.com/3s6sHYQHa7UBVh1WjFmPfR.png https://images.plurk.com/4y4dXum6areEUHpo5zIckn.png https://images.plurk.com/U4WsnnG1usu2ldAMPc5oi.png https://images.plurk.com/3OBQxxAjcxF4DuhsHKCK0N.png
🎲⁵⁵
https://images.plurk.com/5qCrIw2J7dKClteWp30vad.png https://images.plurk.com/27rFspVM1BLon9JqT9o28s.png https://images.plurk.com/3kGxoC9Slp976Cbm9QugrS.png https://images.plurk.com/1JfIrikc6rXlESA6IK0vY8.png https://images.plurk.com/4VWtdFnyiIP6Q7ph4gttZX.png https://images.plurk.com/4w2lrw83bShdULLUSO8oxM.png https://images.plurk.com/4ZMPMWW7yYxQpLiGYHIx42.png https://images.plurk.com/3PfHRbps1q2J1UUS56Dm9o.png https://images.plurk.com/4yMtyEcN76lEv6M6tMZUpW.png https://images.plurk.com/5kyXgJmFzFoL3kYKUahPAm.png https://images.plurk.com/3Saq0Luie7Occ3AhEP2S2H.png
🎲⁵⁵
https://images.plurk.com/5QQnQcehz1FI2pchKQ1hC1.png https://images.plurk.com/5Vh6hzZ63SJufwHggiqFeE.png https://images.plurk.com/20atpQDhr55zAjvlCkXyNK.png https://images.plurk.com/1xOuQCZ9RErD0VvEwi8MSG.png https://images.plurk.com/TMBPw1ztwXWHYsfNVaCfx.png https://images.plurk.com/4JiRYURGfAwAuYWkezJNel.png https://images.plurk.com/3Pqzh13L5IXryZ6uiwzbe8.png https://images.plurk.com/2OrDsS2CiJaPmxZzoDtFWz.png https://images.plurk.com/18JTHKnKOaBQP1Yhiehpfx.png https://images.plurk.com/4R5EG1GPGZ0XWMGyphyuKX.png https://images.plurk.com/RNvBuST0eyqZDBGLvFBFS.png
🎲⁵⁵
https://images.plurk.com/6cSvMOESMuKC6Ffbnd39By.png https://images.plurk.com/4G1M6VdzR01WHVbzQPKpFi.png https://images.plurk.com/38cHOqYHWyxvuY4sHF4vN1.png https://images.plurk.com/37QimUH89ET4CAnGWz8rMw.png https://images.plurk.com/1eL8ceYSe2RSDy5Di0bbUM.png https://images.plurk.com/5n4KPgSW4oNNDQBbeMroc2.png https://images.plurk.com/25eglkLGSBuPkdsAiHVeqH.png https://images.plurk.com/53Dp3PTgoBiVW7MgDPoiB5.png https://images.plurk.com/6j74otHd5W0ZSp2frtuaMf.png https://images.plurk.com/5dN2ne7oc1YKXhtUIVhgMh.png https://images.plurk.com/gtwU4rb4YBQdMA0wBX8sl.png
🎲⁵⁵
https://images.plurk.com/4Ve8pJXlJ1xBGpjOxaTYRm.png https://images.plurk.com/5M8dfkzsH39u1jS2HFbTgd.png https://images.plurk.com/1tIozd38f7UL8JsxBBATW6.png https://images.plurk.com/13bpqzboZdKWAbdiAIQx0x.png https://images.plurk.com/5j9m4tlNNrbSGw1yPtIc82.png https://images.plurk.com/1Twx9RpOvH2Vd54lIDuvZn.png https://images.plurk.com/6fQLtYSb38RzThyF5uOzo.png https://images.plurk.com/4BUFKbOFVPN7UgnWz6hlz6.png https://images.plurk.com/20EZRwxoT2DEw0g1jNlhoF.png https://images.plurk.com/vr79tUtjt2zJqtA2jJaFR.png https://images.plurk.com/73YorAKeosX6Njo055XogL.png
🎲⁵⁵
https://images.plurk.com/7zxFrljHrfy86x5mKsphKA.png https://images.plurk.com/7rZ8430gBeky2ioKdVizBr.png https://images.plurk.com/2eI3X2WvhwEWd7Pb3cPbmX.png https://images.plurk.com/71ycwSivqvnBoEFSqk4zAS.png https://images.plurk.com/45MgnosoKHVpR672jIawo2.png https://images.plurk.com/5DEgL5NLneOaN69L2apqpY.png https://images.plurk.com/2bS8v63c3g9y6JX0i3wUt7.png https://images.plurk.com/5qz04dawWUF19d9pnfCdEi.png https://images.plurk.com/3M9A9iWGS2RwTB8hg43Hog.png https://images.plurk.com/7vhNKWghyLLI9TQHiq86nF.png https://images.plurk.com/1DcFRwJC9KG6nwTZwx7o8o.png
🎲⁵⁵
https://images.plurk.com/5f3XGa9gfO4zjRlf3S5Fn5.png https://images.plurk.com/7GgatRPFP2vQQxWdyQEeqR.png https://images.plurk.com/5XHH3Gdhu99osihK6edtEW.png
🎲⁵⁵
改變和生成本來就是漫無目的沒有方向,讓我想到奧術的Viktor對Jayce說過的:「當你想要改變世界,不需要任何人的許可。」(你想要成就的自己只有你自己可以做出變化,而不是遵從他人的建議或以他人的形象去描繪自己的未來)
🎲⁵⁵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我覺得奧術才是真正的政治正確該有的模樣,而不是其他商業作品中那些虛假的政治正確。(甚至導致政確被汙名化
🎲⁵⁵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太喜歡看那種什麼成功人士雞湯,看對方的經歷分享不是說不行,可以參考,可以當作一種警惕或是方向,但很多時候那套邏輯只適用於他本身,因為那是他的完滿他的人生他的經歷,你不可能完全復刻相同的道路。
🎲⁵⁵
講白點就是倖存者偏差而已。
🎲⁵⁵
用這套邏輯活下來的人可以大肆宣傳這套邏輯很好用,但那是因為不管用的人沒有機會發聲。
🎲⁵⁵
對於這個B站up主在討論原片的看法中,裡面提到的「一次性」朋友真的是現代社會的狀態了。
🎲⁵⁵
追著風潮,會認識很多朋友,但這些朋友僅限在那個圈子,當你退出那個圈子,不再去跟風,最後保存下來的朋友其實非常少。
🎲⁵⁵
這真的是我這幾年在各種同好圈裡感受到的一期一會,基本換個圈身邊的人也沒了九成,認識的20個同好有1個人能繼續在後面交流已經算是難得了。
🎲⁵⁵
雖然可能未來也會在某個圈又再次交集,但要從同好變成朋友,朋友變成現生友,這個階段變得非常難。
🎲⁵⁵
不知道什麼樣算熟,能說上幾句話就能當朋友的情況下,但可能換了圈連一句話也沒有交流了。
🎲⁵⁵
最後會發覺對方和我自己都不是對對方感興趣,而只是因為有共同的愛好,所以當這個共同愛好不再共同,那麼也沒了跟對方交流的必要。
🎲⁵⁵
曾經我也對這種現象感到很空虛和失落,但也慢慢接受了這種狀態。
🎲⁵⁵
對秩序的穩定和追求,追求完美永恆來不斷進化、進步也讓我想到Jayce和Viktor(??
🎲⁵⁵
裡面講到人們一定要那隻一個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是為了在現世的混亂透過彼岸的上帝獲得無限的安全感,對這種穩定、秩序的追求,演化到今天,變成星座、心理模型,人們開始願意把自己直接框進去。面對事情的時候就可以說我就是這種人格,我就是這種星座,做出這種事情很正常。
🎲⁵⁵
「僅僅從一些題目,你就能判斷出自己是什麼人格嗎?」

人格這種東西是有定性的東西嗎?是沒有的,你做了什麼才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

想到前幾天看完的小丑,亞瑟和小丑,是天生的還是後天選擇的?天生生來怎麼樣相當於自己接受了宿命論。放棄了自由意志和主觀能動性,為自己找藉口,不去改變不去做事不去實踐。
🎲⁵⁵
裡面提到的:
人被異化的社會裡,怎麼樣活著才算是一個人?才是自由的一個人?

有哪一些東西是別人把一些觀念強加給我們讓我們覺得是必須的,每個人都應該思考這個問題,只有這樣子才知道我們自己需要什麼。
🎲⁵⁵
最近SNS上最愛講的也都是「讀書犯法嗎」,其實也只是想表達現代人對於「思考」似乎越來越偷懶。
🎲⁵⁵
5分鐘看一部電影,3分鐘看影集解析,但只要有長篇文解析,超過10分鐘以上的影片賞析,就開始有人說「字太多沒人要看、太長誰要看」
🎲⁵⁵
或是只偷懶看固定一個人的觀點,而不會去嘗試看不同人的看法,不去看相反觀點人的批判點。

只憑著3、5分鐘就把他人的意見收歸己有,而放棄去提出自己的意見。

其實我也有這個毛病,經常不知道怎麼用語言文字賴敘述自己的想法,導致「語彙力不足、不知道怎麼誇獎自己喜歡的作品」
🎲⁵⁵
「不知道怎麼描述自己不喜歡這個作品的原因」
🎲⁵⁵
鏡頭語言、光影意涵、潛台詞與表台詞的對比、文字的運用,人物微表情的解讀,構圖與細節,電影和動畫都是人工的,大師之所以是大師是因為他們不會製造浪費的鏡頭或畫面,即使是藍色窗簾也會是作品的意義之一。
🎲⁵⁵
但現代社會很喜歡否定所謂的藍色窗簾,作者的詮釋代表聖經,若作者沒這個意圖,觀眾就「不該」做出這種解讀。

但這個也蠻好笑的,因為各種宗教對於神的解釋,不也是各自解讀?

就連一本聖經也會有對於內容產生不同的看法而分出流派。更別提西批之爭裡面同人女對角色的解釋差異。
🎲⁵⁵
追求一個「正確解答」,但我們連宇宙大爆炸的理由到現在也都不清楚原因,宇宙是否真的有大爆炸?我們也不清楚。

人們對於未知的事物表現出來都是恐懼和排斥,有部分人則是好奇地追求「真相」,但人們是否真的想要知道這個「真相」,或是知道這個真相以後又要做什麼?能得到幸福嗎?又不確定。

就像Heimerdinger說到的,有些謎題不解為妙。也是所謂的無知就是幸福。
🎲⁵⁵
以前上課都會教閱讀理解,老師播電影會要學生寫影片觀後感,都是一種鼓勵思考,而不是背多分。
🎲⁵⁵
「你看完這部作品之後得到的感想是什麼?」
「你對於人物在劇情中的行動有什麼樣的看法?」
「如果你是裡面的某個角色會做出什麼選擇?」
「你喜歡裡面的哪個角色?為什麼?」
🎲⁵⁵
「你覺得作者在這裡用這一幕、這句台詞是因為什麼?」
🎲⁵⁵
我覺得講自己這個習慣雖然是因為我沒有朋友(幹)可以一起討論,但把自己想的東西打出來才能把腦中的東西跟外部做連結,才能發現有其他人跟我一樣有共鳴,進而感受到被理解和滿足交流的需求。

而且梳理自己的看法也能更了解自己是怎麼看待社會和自我,理解自己內部的想法。真的是利大於弊。
🎲⁵⁵
我自己也很喜歡定義我自己是誰,用各種測驗去區分自己屬於哪一類人,我覺得這也是人身為社會性動物想追求的歸屬感和秩序安定。

因為混亂對於生存其實存在風險。這也是為什麼多數人並不想要爭執、戰爭。但當你活在一個原本就混亂的環境,那麼這種情況就變成一種機會,為什麼不安於自己位置的人會試圖引發混亂?企鵝人、小指頭、席爾科這樣的人都是透過這種形式往上爬。

那是因為安定的狀態,幾乎就沒有機會見縫插針。活在別人的規則裡就永遠只能被人玩弄在其中,所以創造出自己的規則才可能造成階級的躍遷。實際上他們往上爬的時候也一直在建立自己的新規則並讓其他人來玩他們的規則。
🎲⁵⁵
比較奇妙的是階級這件事,雖然在現代已經被悄悄地隱沒,但實際上還是存在。
🎲⁵⁵
有一些人其實也都會很害怕表達自己的立場或是承認自己有立場,包含我自己也會。

因為公開自己的立場就代表可能會有相反立場的人來挑戰自己的價值觀,又或者來辯論想要說服、打贏自己。但其實立場這種東西本身就是浮動的,它可以堅定也可以產生變化,都是憑依自己當下所相信的事物而產生的。如果聽完別人的意見而動搖立場,或許該檢視的是自己是否對原本堅持的立場本身就存在質疑,如果不會動搖,那麼又何必在乎相反立場的人的意見?

對於反對立場的意見其實只要抱持著能理解但沒有要接受的態度就行了。但很多狀況都是會誤以為自己必須要接受不可,或是別人一定要接受不可,才會產生紛爭。
🎲⁵⁵
為什麼喜歡的人事物被批判會感受到不舒服或是憤怒,就是因為有一部分的自我被他人挑戰了,所以動搖到自己的存在根本。批判他人喜歡的人事物本身就很危險,因為這就是繞個彎在批判那個人。
🎲⁵⁵
題外話我自己與一些朋友相處久了之後,多少都還是會挑明我自己的政治立場(不管對方是台灣人是中國人),因為這代表了某部分我不能被妥協的觀念,如果對方能接受,那就繼續維持關係,如果不能,那也就好聚好散。
🎲⁵⁵
我自己很喜歡LOL宇宙的Viktor也是因為他存在一種極致的理性主義,認為秉棄情感就能帶來人類的完美進化,就好像鋼鍊的瓶中小人認為拔除掉情感及欲望的七罪就能讓自己無瑕疵完美到可以接近真理。

但其實忽視情緒最後的結局通常都會反噬自己,不管是人際關係的崩解又或者自我的毀滅。
🎲⁵⁵
💌﹗Khoi (@ViksHexclaw) on X
我快笑死剛好看到一個很好用的meme
🎲⁵⁵
@semiV_101 - 腦洞memo/ #FightClub #鬥陣俱樂部 覺得我今年還是必須寫一下。
現在才想起我去年沒寫鬥陣俱樂部的同人文(幹
🎲⁵⁵
我真的是十年後也還是會愛這部
🎲⁵⁵
從每年我自己寫的文中甚至能感受到當年我是怎麼看待這部作品的。
🎲⁵⁵
https://images.plurk.com/rBKVgXSrI73cq9OY7EKWu.png https://images.plurk.com/4YL3oAOlZHmq5fQ9E26EDG.png https://images.plurk.com/1VOJmcNewETeRtmanww1lA.png
[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TN] White Line

現在回頭看自己寫的每一篇都有一種主題性還蠻有趣的(?)
🎲⁵⁵
第一篇的Addiction著重在純粹的性慾,第二篇的White Line著重在生存慾望,然後第三篇的Bruises著重在愛慾(陰柔氣質/女性投射),第四篇的NPD是歸屬感(自我的情感浪漫化/自戀),第五篇的Where Is My Mind?是自我性向認同(自我探索)。
🎲⁵⁵
今年不知道有沒有可能寫出第六篇(?)
🎲⁵⁵
對愛慾的象徵是瘀青,對性慾的象徵是成癮,對生存慾望的象徵是刑案現場的白線,對歸屬感的象徵自戀型人格障礙,對自我探索的象徵是疑問句。

我也是透過寫文在判斷我自己是什麼樣的觀念了(?)
🎲⁵⁵
很好笑我從一開始的配對TN變成TN?然後TN無差(
🎲⁵⁵
越來越不肯定自己在吃什麼CP(幹
🎲⁵⁵
今年如果要寫應該會用這首去寫?
The Walters -- I Love You So
🎲⁵⁵
I just need someone in my life to give it structure
to handle all the selfish ways I spend my time without her
you’re everything I want but I can’t deal with all your lovers
you’re sayin’ I’m the one but it’s your actions that speak louder
giving me your love when you are down and need another
🎲⁵⁵
I’m gonna pack my things and leave you behind
this feeling’s old and I know that I’ve made up my mind
I hope you feel what I felt when you shattered my soul
‘cuz you were cool and I’m a fool
🎲⁵⁵
篇名就是Selfish ways了吧(?)
🎲⁵⁵
話說雖然我本人沒有什麼宗教信仰,確認喜歡看宗教相關的歷史,我覺得這在某部分也象徵著文化的歷史。
🎲⁵⁵
尤其在科學這種追求極致理性的環境中,命名卻經常非常的宗教化。
🎲⁵⁵
這種差異我真的特別喜歡。
🎲⁵⁵
這種感覺真的特別像奧術的魔法與科技之間的關係一樣。擁有不可控以及無限可能兩種狀態。
🎲⁵⁵
可以是禁忌不可觸碰不可探索,也可能是進步的鑰匙。
🎲⁵⁵
我也蠻喜歡諷刺救世主和不想成為救世主的人最後成了他人眼中或自己的救世主這件事。
🎲⁵⁵
沙丘也有這種喻示就蠻好看的。
🎲⁵⁵
不管是鬥陣俱樂部還是鋼鍊,還是奧術,都在提及改變需要行動。

有了思想和思考辯論之後,必須得依靠行動才能達成真正的改變。知識需要積累,但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
🎲⁵⁵
這大概也是我現在還在學習的,因為我真的是很被動的人,很多事情都還是只停留在思考,即使行動了,短時間看不出成效時我就又會退縮回去。
🎲⁵⁵
這也是我很喜歡荒川老師甚至北海道出身的這些漫畫家,因為他們大多有務農經驗,比起躺在床上思考,他們更多的是從實作上體會到人生的意義和無奈,包含自然與人類乃至生命的存在問題,都可能透過人在外感受到的春夏秋冬溫度變化,又或者體力上勞作地勞累與收穫去感受。
🎲⁵⁵
農業是非常基礎的人類生存條件,除了冒險狩獵以外的穩定食物來源,但這種「耕耘就有收穫」卻又不是定理,氣候、蟲害、又或者動物的破壞都可能讓努力功虧一簣。尤其是自然的變因是人類無法控制的,或許現在的科技能做到預防,但終究也還沒到能完全抵抗的狀態。
🎲⁵⁵
這種耕耘就有收穫但依舊可能什麼都沒有的狀態,其實也是我們在日常最容易面對到的狀態。

認為努力就會進步,確實努力可以改變,但也可能有某種原因導致這種進步微乎其微甚至是努力錯方向等於無用的情形。問題在於我們要用什麼心態去面對,並且重新拾起再次起身的動力,這才是需要去思考和體會的。
🎲⁵⁵
我們都知道畫圖畫久畫多了肯定會比你最一開始畫時有所進步,但也清楚不管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畫得像某些人一樣好或輕鬆或快。

要怎麼面對這個落差感帶來的衝擊,也是自我的課題吧。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