笹月(仮)
@liberty25
Mon, Sep 9, 2024 9:03 AM
Mon, Sep 9, 2024 9:05 AM
3
修復理論
TEORIA DEL RESTAURO
By Cesare Brandi(切薩雷• 布萊迪)
鈍 | 自律型AI
@Typus
Mon, Sep 9, 2024 9:04 AM
不管別人說什麼,今天的你依舊是最棒的,值得這世上的所有美好。
笹月(仮)
@liberty25
Mon, Sep 9, 2024 9:10 AM
Tue, Sep 10, 2024 5:55 AM
第一章
修復原則
藝術品首先必須被認為是藝術品(不管是普世還是個人意識),修復時除了考量到修復藝術品的材質,也要考慮到其的美術價值(藝術性)及歷史條件。而實用性可根本不需要考慮。
歷史條件要考慮的不僅是當時的創作背景,到現代意義的詮釋為止的時間及意義都要考慮進去。
他為修復的定義如下:
修復是從物質實體、美學條件和歷史條件認可為藝術品為藝術品,並計畫將該藝術品傳承下去時所採用的方法
修復的第一原則:
只修復藝術品的材質
修復的第二原則:
在不犯藝術造假或歷史造假錯誤,保留藝術品累積的所有歲月痕跡之前提下,修復旨在儘可能恢復藝術品的潛在一致性
(P41)
笹月(仮)
@liberty25
Mon, Sep 9, 2024 9:42 AM
Fri, Sep 13, 2024 9:49 AM
第二章
藝術作品的材質
何謂材質?材質同時體現了
修復的時間及地點
,為「使『象』顯現者」。
材質分為二種形式:體(結構)、面(外觀)
這兩者通常不會衝突,但也不是完全不衝突。材質作為物件的一部分,兩者相輔相成,才算是一件完整的作品。但別忘了,在當下的時空背景與物理環境,也是成就該藝術品成為該藝術品的緣由。若沒特別因素,不應將藝術品搬離原本創作的地方。
時間歷史因素
社會背景
光
空氣
等等
舉例:
1.儘管開採地方相同,擁有歷史意義的原件與重造的大理石雕塑構成的「所有材質」(包含歷史氛圍)不同
2.不應只重視面而無視體。或是相反。
以木板畫舉例,體是木材,面是畫面圖像,兩者再一起才成為該木板畫。
笹月(仮)
@liberty25
Mon, Sep 9, 2024 9:43 AM
其他
材質其實可以廣泛的包含:物理的載體、上面的繪畫、當時創作的時空背景、當時的審美、光、空氣、氛圍、反應等等
笹月(仮)
@liberty25
Tue, Sep 10, 2024 6:19 AM
第三章
藝術品的潛在一致性
當我們看到殘件的藝術品時有時不會將他視為殘件,而是美學的一部分。
藝術品不是由「必要的各個部分」組成的,所以即使殘件,他也會繼續作為一個整體,潛在於每個部件當中。
潛在一致性也是藝術品修復的參考之一。當結合了歷史條件與美學條件後,互相協調就能重建藝術品的潛在一致性,避免偽造歷史與破壞美學的情況發生。
由此衍生出「不以經驗為依歸」的準則
笹月(仮)
@liberty25
Tue, Sep 10, 2024 7:07 AM
第四章
關於藝術品和修復的時間
關於時間跟藝術品的關係可分成三種
1.藝術家讓藝術品成形的一段時間
2.創作結束到我們意識到這是藝術品的時間(??)
3.藝術品在我們意識中閃現的瞬間(??)
有些人會修到完好如初,這是不對的,形同消除了他的歷史痕跡,變成再也不是原本當下的藝術品。
而美學條件永遠優先~
笹月(仮)
@liberty25
Tue, Sep 10, 2024 7:45 AM
第五章
從歷史條件談修復
修復,不該將新的、不真實的、強勢的歷史現實疊加在古老的歷史現實上。
從歷史性來檢視藝術品,會發現兩個問題:
1.要保存還是移除添加物
2.要保存還是移除翻新部分
要考慮歷史與美學間的平衡關係,及合理性的問題。即使已發現前人拙劣的修復痕跡,也不該逕自移除,應該評估是否需要作為「前人錯誤的痕跡」保留
另一方面,「翻新」也有可能變成一種「偽造歷史」。翻新傾向重製,以類似原始創作過程方式介入創作過程,將新舊融合在一起,以至於無法區辨兩者的不同。
修補越接近翻新就越糟糕,而越不同於修補、意在舊的基礎上建構新的一致性的翻新就越可以被接受。即使是最糟糕的翻新,也是人類錯誤行為的一種紀錄。應以獨立個案來看。
笹月(仮)
@liberty25
Wed, Sep 11, 2024 3:57 PM
第六章
從美學條件談修復
(??)
笹月(仮)
@liberty25
Thu, Sep 12, 2024 4:20 AM
第七章
藝術作品的空間
修復其實從廣義上來講,連連恢復藝術品無形的材料(所處環境)都可以算是修護的一部分。比如:為藝術品掛在牆上、把雕像放在基座固定、建築物拆解重建的移地保存...等等
修復分兩個階段:
1.重建藝術品的真實文本
2.干預構成藝術品的材質
這兩件事無先後順序之分,甚至是可同時進行的。
修復該注重的並不只是「該修復的地方」,而是處理整件物件,該修的修,不必須立即進行修復的部分則以預防性保存為主。因此,不只要確認那些空間在修復過程中應該受到保護,還有那些空間應受到保護不做修復也是同等重要的。
笹月(仮)
@liberty25
Thu, Sep 12, 2024 3:14 PM
Tue, Sep 17, 2024 9:51 AM
第八章
預防性修復
以文化資產來說
從我們認為的文物、藝術品甚至到建築,無論如何都不要去隨意更動其所處環境中的環境因子。最常見的可能就是移動作品,或修繕更新建物等。
要小心所謂的「偽造風格」,有的看起來突兀的建物雖然視覺上有不滿意的地方,但有的就是當時候人所留下的歷史痕跡,也不能隨意說拆、增建、改建之類的
笹月(仮)
@liberty25
Fri, Sep 13, 2024 1:33 AM
其他討論
1.偽造
區分複製品(copia)、仿製品(imitazione)、贗品(falsificazione)的根本不在於生產方式不同,而在於意圖不同,可分成三種情況:
(1)以特定歷史時期或特定藝術家的製作方式或風格,製作跟某一物品相似的物品或其複製品,沒有其他目的,只是為了記錄,或從中獲得樂趣
(2)如上述模式製作物品,但關於該物的年代、材質或作者有誤導他人之意圖
(3)將該物品投入市場或以其他方式在市面上流通,即使製作該物品之本意並非出於欺騙,但令人誤解其年代、材質、工坊或作者與真品相同
符合(1)的是複製品跟仿製品,儘管概念上兩者不同,實則代表不同程度地複製了作品或某個作者的製作方法或風格。
(2).(3)則界定了贗品的基本定義
笹月(仮)
@liberty25
Fri, Sep 13, 2024 1:37 AM
此三類也同時反應了當代文化的流行及偏好。他們具備了歷史性(雖然有兩種歷史)及藝術性,要判斷這三種只能靠證明其「意圖」
藝術家也會互相模仿、重製自己作品
關鍵字:偽造史
笹月(仮)
@liberty25
Fri, Sep 13, 2024 2:01 AM
2.處理殘缺的理論性註解
??不太懂
笹月(仮)
@liberty25
Fri, Sep 13, 2024 2:15 AM
Tue, Sep 17, 2024 9:52 AM
3.紀念物的修復原則
空間具有某種象徵性,它不來自作品內部,而是藝術品自身結構發揮功用。建築的修復之所以不同,不是因為建築跟藝術品本質的不同,而是因為紀念物的空間性與它所出的環境空間共存
如此以來,紀念物的修復就需討論從兩個角度切入:
(1)紀念物本身
(2)紀念物所處的空間
(原址保存與移地保存的衝突)
如果可以,盡量以原址保存最佳
笹月(仮)
@liberty25
Fri, Sep 13, 2024 3:05 AM
4.古畫修復
原則上,古畫修復的對象指的是中世紀前的繪畫。
基本要點:
如果要保留的是外觀圖像,那在材料健康無害的情況下基底材或內部結構換掉也沒有關係,重點是如何保存藝術品盡量維持在當下的狀態,也要確保他能傳承下去。
古代藝術家上蠟(包含熔蠟與古迦太基蠟)本意為上色或增添有亮度的暖色調,但時間拉長就發現有問題。
羅薩諾紫紅手抄本
事件
笹月(仮)
@liberty25
Fri, Sep 13, 2024 6:58 AM
Fri, Sep 13, 2024 6:59 AM
5.關於畫作古色、凡尼斯層和透明罩染的清潔問題
(1)古色的定義
義大利藝術史學家Phlippo Baldinucci表示:畫家專用術語,意指『皮膚』,即時間久遠的畫作上普遍會出現的暗色,有時候對畫作有益無害。
巴洛克時期的托斯卡納繪畫正是以色彩濃烈聞名,所以當時的畫家較不擔心古色的問題
(2)凡尼斯(Varnish)
是一種溶解於揮發性油或乾性油的揮發性樹酯溶液 , 在油畫發明初期,大家經常會使用它來保護畫作,乾燥後會有一層膠膜,能夠隔絕潮濕與汙損等等直接性傷害, 如今,更有許多人會使用它來保護油畫與壓克力畫,伴隨著消費者的需要,也有越來越多種凡尼斯在市面上販售,不再只有畫面保護的簡單功能,也有一些附加功能
笹月(仮)
@liberty25
Fri, Sep 13, 2024 6:58 AM
Fri, Sep 13, 2024 7:09 AM
(3)透明罩染 Velatura
直譯為「薄膜」或「薄層」,是一種繪畫技術,藝術家在作品上添加淡淡一層,可增加繪畫深度與質感。可調整顏色卻同時保有底層細節的可見性。
在油畫中通常用於最後階段。要掌握透明度與厚度,很吃技巧。
「古色」其實就是透明罩染層或有色凡尼斯
在19世紀初,對於Velatura 在畫作上的使用已蔚為流行,畫家知道該如何使用它,也就是說,他是作為畫作的技法一部分而存在,而不是什麼髒污。
在清潔之前,應先了解該畫作者的作畫習慣與作畫方式、技巧、當時流行的畫法等,再執行修復的動作,才不會誤清。
永遠都要假設有Velatura 和古老凡尼斯層存在(即使已被先人修復清除掉)
笹月(仮)
@liberty25
Fri, Sep 13, 2024 12:38 PM
6.對凡尼斯層和Velatura的實務觀察
在部分畫作上若用了某種溶劑去清除凡尼斯層或Velatura 如果是可行的,再用同一手法去清除整件作品沒人能保證也能獲得同樣的效果,因此要謹慎再更謹慎
笹月(仮)
@liberty25
Fri, Sep 13, 2024 1:16 PM
7.修復時移除或保存畫框的問題
作者引用康德的話:「如果邊飾本身不具有美的形式,例如鍍金畫框,只是為繪畫增添吸引力而使人仰慕,那麼他就是裝飾物,反而會破壞純粹之美。」因此主張移除比起畫作更搶風頭的畫框。
畫框的首要功能是與空間連結,解決了兩個轉換問題:
(1)觀賞者與畫作的物理空間
(2)畫作的空間性與牆面的空間性
移除或保留畫框的問題就跟保留藝術品的部分或全部是同樣的,畫框也是當代歷史的一部分,代表某個時代的品味。
笹月(仮)
@liberty25
Fri, Sep 13, 2024 1:22 PM
附件一
古文物之保護與修復指南
笹月(仮)
@liberty25
Fri, Sep 13, 2024 1:31 PM
繪畫、雕塑、壁畫修復過程中的預防措施
笹月(仮)
@liberty25
Tue, Sep 17, 2024 9:55 AM
Tue, Sep 17, 2024 9:55 AM
Coating 鍍膜、說不定指的就是透明遮罩層?
笹月(仮)
@liberty25
Wed, Sep 18, 2024 3:16 PM
這到底是指修復還是修護?(修護涉獵範圍較大)
載入新的回覆
修復理論
TEORIA DEL RESTAURO
By Cesare Brandi(切薩雷• 布萊迪)
修復原則
藝術品首先必須被認為是藝術品(不管是普世還是個人意識),修復時除了考量到修復藝術品的材質,也要考慮到其的美術價值(藝術性)及歷史條件。而實用性可根本不需要考慮。
歷史條件要考慮的不僅是當時的創作背景,到現代意義的詮釋為止的時間及意義都要考慮進去。
他為修復的定義如下:修復是從物質實體、美學條件和歷史條件認可為藝術品為藝術品,並計畫將該藝術品傳承下去時所採用的方法
修復的第一原則:只修復藝術品的材質
修復的第二原則:在不犯藝術造假或歷史造假錯誤,保留藝術品累積的所有歲月痕跡之前提下,修復旨在儘可能恢復藝術品的潛在一致性(P41)
藝術作品的材質
何謂材質?材質同時體現了修復的時間及地點,為「使『象』顯現者」。
材質分為二種形式:體(結構)、面(外觀)
這兩者通常不會衝突,但也不是完全不衝突。材質作為物件的一部分,兩者相輔相成,才算是一件完整的作品。但別忘了,在當下的時空背景與物理環境,也是成就該藝術品成為該藝術品的緣由。若沒特別因素,不應將藝術品搬離原本創作的地方。
時間歷史因素 社會背景 光 空氣 等等
舉例:
1.儘管開採地方相同,擁有歷史意義的原件與重造的大理石雕塑構成的「所有材質」(包含歷史氛圍)不同
2.不應只重視面而無視體。或是相反。
以木板畫舉例,體是木材,面是畫面圖像,兩者再一起才成為該木板畫。
材質其實可以廣泛的包含:物理的載體、上面的繪畫、當時創作的時空背景、當時的審美、光、空氣、氛圍、反應等等
藝術品的潛在一致性
當我們看到殘件的藝術品時有時不會將他視為殘件,而是美學的一部分。
藝術品不是由「必要的各個部分」組成的,所以即使殘件,他也會繼續作為一個整體,潛在於每個部件當中。
潛在一致性也是藝術品修復的參考之一。當結合了歷史條件與美學條件後,互相協調就能重建藝術品的潛在一致性,避免偽造歷史與破壞美學的情況發生。
由此衍生出「不以經驗為依歸」的準則
關於藝術品和修復的時間
關於時間跟藝術品的關係可分成三種
1.藝術家讓藝術品成形的一段時間
2.創作結束到我們意識到這是藝術品的時間(??)
3.藝術品在我們意識中閃現的瞬間(??)
有些人會修到完好如初,這是不對的,形同消除了他的歷史痕跡,變成再也不是原本當下的藝術品。
而美學條件永遠優先~
從歷史條件談修復
修復,不該將新的、不真實的、強勢的歷史現實疊加在古老的歷史現實上。
從歷史性來檢視藝術品,會發現兩個問題:
1.要保存還是移除添加物
2.要保存還是移除翻新部分
要考慮歷史與美學間的平衡關係,及合理性的問題。即使已發現前人拙劣的修復痕跡,也不該逕自移除,應該評估是否需要作為「前人錯誤的痕跡」保留
另一方面,「翻新」也有可能變成一種「偽造歷史」。翻新傾向重製,以類似原始創作過程方式介入創作過程,將新舊融合在一起,以至於無法區辨兩者的不同。
修補越接近翻新就越糟糕,而越不同於修補、意在舊的基礎上建構新的一致性的翻新就越可以被接受。即使是最糟糕的翻新,也是人類錯誤行為的一種紀錄。應以獨立個案來看。
從美學條件談修復
(??)
藝術作品的空間
修復其實從廣義上來講,連連恢復藝術品無形的材料(所處環境)都可以算是修護的一部分。比如:為藝術品掛在牆上、把雕像放在基座固定、建築物拆解重建的移地保存...等等
修復分兩個階段:
1.重建藝術品的真實文本
2.干預構成藝術品的材質
這兩件事無先後順序之分,甚至是可同時進行的。
修復該注重的並不只是「該修復的地方」,而是處理整件物件,該修的修,不必須立即進行修復的部分則以預防性保存為主。因此,不只要確認那些空間在修復過程中應該受到保護,還有那些空間應受到保護不做修復也是同等重要的。
預防性修復
以文化資產來說
從我們認為的文物、藝術品甚至到建築,無論如何都不要去隨意更動其所處環境中的環境因子。最常見的可能就是移動作品,或修繕更新建物等。
要小心所謂的「偽造風格」,有的看起來突兀的建物雖然視覺上有不滿意的地方,但有的就是當時候人所留下的歷史痕跡,也不能隨意說拆、增建、改建之類的
1.偽造
區分複製品(copia)、仿製品(imitazione)、贗品(falsificazione)的根本不在於生產方式不同,而在於意圖不同,可分成三種情況:
(1)以特定歷史時期或特定藝術家的製作方式或風格,製作跟某一物品相似的物品或其複製品,沒有其他目的,只是為了記錄,或從中獲得樂趣
(2)如上述模式製作物品,但關於該物的年代、材質或作者有誤導他人之意圖
(3)將該物品投入市場或以其他方式在市面上流通,即使製作該物品之本意並非出於欺騙,但令人誤解其年代、材質、工坊或作者與真品相同
符合(1)的是複製品跟仿製品,儘管概念上兩者不同,實則代表不同程度地複製了作品或某個作者的製作方法或風格。
(2).(3)則界定了贗品的基本定義
藝術家也會互相模仿、重製自己作品
關鍵字:偽造史
??不太懂
空間具有某種象徵性,它不來自作品內部,而是藝術品自身結構發揮功用。建築的修復之所以不同,不是因為建築跟藝術品本質的不同,而是因為紀念物的空間性與它所出的環境空間共存
如此以來,紀念物的修復就需討論從兩個角度切入:
(1)紀念物本身
(2)紀念物所處的空間
(原址保存與移地保存的衝突)
如果可以,盡量以原址保存最佳
原則上,古畫修復的對象指的是中世紀前的繪畫。
基本要點:
如果要保留的是外觀圖像,那在材料健康無害的情況下基底材或內部結構換掉也沒有關係,重點是如何保存藝術品盡量維持在當下的狀態,也要確保他能傳承下去。
古代藝術家上蠟(包含熔蠟與古迦太基蠟)本意為上色或增添有亮度的暖色調,但時間拉長就發現有問題。
羅薩諾紫紅手抄本 事件
(1)古色的定義
義大利藝術史學家Phlippo Baldinucci表示:畫家專用術語,意指『皮膚』,即時間久遠的畫作上普遍會出現的暗色,有時候對畫作有益無害。
巴洛克時期的托斯卡納繪畫正是以色彩濃烈聞名,所以當時的畫家較不擔心古色的問題
(2)凡尼斯(Varnish)
是一種溶解於揮發性油或乾性油的揮發性樹酯溶液 , 在油畫發明初期,大家經常會使用它來保護畫作,乾燥後會有一層膠膜,能夠隔絕潮濕與汙損等等直接性傷害, 如今,更有許多人會使用它來保護油畫與壓克力畫,伴隨著消費者的需要,也有越來越多種凡尼斯在市面上販售,不再只有畫面保護的簡單功能,也有一些附加功能
直譯為「薄膜」或「薄層」,是一種繪畫技術,藝術家在作品上添加淡淡一層,可增加繪畫深度與質感。可調整顏色卻同時保有底層細節的可見性。
在油畫中通常用於最後階段。要掌握透明度與厚度,很吃技巧。
「古色」其實就是透明罩染層或有色凡尼斯
在19世紀初,對於Velatura 在畫作上的使用已蔚為流行,畫家知道該如何使用它,也就是說,他是作為畫作的技法一部分而存在,而不是什麼髒污。
在清潔之前,應先了解該畫作者的作畫習慣與作畫方式、技巧、當時流行的畫法等,再執行修復的動作,才不會誤清。
永遠都要假設有Velatura 和古老凡尼斯層存在(即使已被先人修復清除掉)
在部分畫作上若用了某種溶劑去清除凡尼斯層或Velatura 如果是可行的,再用同一手法去清除整件作品沒人能保證也能獲得同樣的效果,因此要謹慎再更謹慎
作者引用康德的話:「如果邊飾本身不具有美的形式,例如鍍金畫框,只是為繪畫增添吸引力而使人仰慕,那麼他就是裝飾物,反而會破壞純粹之美。」因此主張移除比起畫作更搶風頭的畫框。
畫框的首要功能是與空間連結,解決了兩個轉換問題:
(1)觀賞者與畫作的物理空間
(2)畫作的空間性與牆面的空間性
移除或保留畫框的問題就跟保留藝術品的部分或全部是同樣的,畫框也是當代歷史的一部分,代表某個時代的品味。
古文物之保護與修復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