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Aug 21, 2024 7:40 PM
Wed, Aug 21, 2024 8:10 PM
3
Facebook
我覺得他也真是蠻有趣的,為了融入於是勉強自己二十年。⋯何必呢?
我們在21世紀的灣區,又不是在80年代中西部。
灣區同溫層這麼厚,珍奶店這麼多,亞洲餐廳到處都是,白人人口根本是少數,還要很努力才會去過很白的美國人生活啊!
你自己專門去給小孩找了一個超級白的私立學校念欸?
我可以想到的,大概是 Menlo 之類的才能稱得上比較白。
他住南灣,如果去Harker ,現在亞洲人也是超多的啊。就算是十幾年前,亞裔也是很多啊。
但學費現在都是一年六萬多。
在灣區,要找很白的學校給小孩上,其實很難耶?要專門找專門申請專門接送啊。
又不是別無選擇,和他講的日本移民女孩的家庭不一樣啊。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Aug 21, 2024 7:45 PM
Wed, Aug 21, 2024 8:08 PM
想要做就做,那就承擔做的好處和壞處,就不要碎碎念。
不想做就不要做,那就承擔不要做的好處和壞處,就不要碎碎念。
不是都是自己同意的嗎⋯⋯幹嘛要碎唸,彷彿迫不得已。
這篇給我的感覺,就和碎唸外帶時店家在櫃檯前放了一個tip桶一樣。要給就給,不給就不給,碎唸這麼多。又沒人逼你給啊。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Aug 21, 2024 7:45 PM
不過算了,人家部落客,什麼都是要寫一下啦!
問題在於我還看了他的碎碎念,是我的問題~🤣
cony01234
@cony01234
Wed, Aug 21, 2024 7:53 PM
我看完也覺得何必,自己掉入要融入的思維中,還認為這是為了孩子好
cony01234
@cony01234
Wed, Aug 21, 2024 7:54 PM
自我犧牲自我感動,就只差沒有情勒下一代了
Clare
@ClarePlurks
Wed, Aug 21, 2024 7:55 PM
我昨天看到這篇也是覺得很奇怪
Clare
@ClarePlurks
Wed, Aug 21, 2024 7:57 PM
西雅圖亞洲人比加州少很多吧,我也沒在管它融不融入的,反而很討厭自己小孩有美國小孩的壞習慣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Aug 21, 2024 7:59 PM
Wed, Aug 21, 2024 8:16 PM
cony01234
: 就還專門寫了一篇,以後多半還要出書的。
被他訴求到的家長,覺得很心酸的,可能根本就跟他狀況不一樣啊。
我不否認比方說住在明尼蘇達州的小鎮的亞裔新移民,為了融入白人文化,不得不學習過聖誕節之類的。
但鱸魚在灣區耶!他是有意識的自己選擇這樣的生活的啊。
要融入矽谷文化,是否你應該過的是過Diwali、感恩節、逾越節、聖誕節、農曆新年,吃一下各種國家的料理。
小孩去學校做一下印度的燈啊、畫一下猶太的六角星啊,刻個南瓜燈啊,裝飾個聖誕樹啊,剪個窗花寫個春聯啊。
這才比較融入這裡的多元文化吧!
然後不想過就不要過啊。我們住在如此WOKE的地方啊,誰會來講你什麼XDDDD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Aug 21, 2024 8:00 PM
Wed, Aug 21, 2024 8:12 PM
Clare
: 他自己選的講的多委屈,拜託⋯灣區要純白人文化還超難的。
然後還抱怨讀私校要捐錢⋯我知道學費+捐錢很昂貴,完全可以同理,但這是自己決定的啊。
francesp
@francesp
Wed, Aug 21, 2024 8:01 PM
《買進名校:美國大學舞弊風暴》 | Netflix 正式網頁
才剛看這部 如果不是告密者 這樣的交易竟然還蠻成功的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Aug 21, 2024 8:07 PM
francesp
: 這個就少數中的少數,在白人裡也是少數啊XDDDD
總之就是有點錢又不夠有錢捐大樓⋯
francesp
@francesp
Wed, Aug 21, 2024 8:17 PM
看了文章也覺得他這樣蠻辛苦的 可能另一半也是亞洲人?才需要這麼刻意過節嗎 難道他們不帶小孩回台灣嗎? 想吃就吃吧 而且亞洲如壽司什麼的也很受老外歡迎啊 我其實覺得有雙重或多重文化是種優勢 應該這部份在美國會比較自在吧?
Clare
@ClarePlurks
Wed, Aug 21, 2024 8:22 PM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 我不了解加州私校,但在我們這裡要找很白的學校就是教會私校了....然後選擇這整種學校的白人很多就是...呵呵呵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Aug 21, 2024 8:23 PM
Wed, Aug 21, 2024 8:28 PM
francesp
: 他們就在很多亞洲人的地方專門找了一個白人私校,專門的努力迎合學校的白人家庭文化啊。
灣區的環境,尤其他是在南灣,公校就很難純白人啊。他如果在他們公司的Cupertino 住,學區也很好,但他們學區的公校70-90%亞裔欸。
然後現在說自己融入白人文化很辛苦,不就⋯蛤?
當然想讓小孩念亞裔不要那麼多的學校,也是可以理解啦。但就是這都是經過考慮的自主決定啊。
Clare
@ClarePlurks
Wed, Aug 21, 2024 8:33 PM
不過他這個可能就是一個想融入的執念,跟我公婆和小姑在美國想保持儒&佛家傳統的執念一樣只是在光譜的兩端,我小姑三個小孩是在萬佛城念佛教的私立學校 XDDDD,一般人會覺得何苦呢?但對他們來說有種像壯士的犧牲榮譽感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Aug 21, 2024 8:41 PM
Wed, Aug 21, 2024 9:37 PM
Clare
: 我覺得南灣的教會學校,華人也很多啊。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Aug 21, 2024 8:45 PM
總之南灣要找到一個很白的私校,其實還挺不容易的。
hatershater
@hatershater
Wed, Aug 21, 2024 8:46 PM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 感謝分享。我覺得鱸魚的文章主要是寫給在台灣的人
獵奇
看的,我們不是主要受眾,所以就…看看就好。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Aug 21, 2024 8:49 PM
Wed, Aug 21, 2024 8:51 PM
hatershater
: 啊,他如果搬去 Marine County 再來講融入白人文化很辛苦,我可能比較能同理,哈哈哈哈
雖然大概會覺得幹嘛不搬家到灣區其他城市
hatershater
@hatershater
Wed, Aug 21, 2024 8:54 PM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 哈哈哈,他家是在東灣嗎?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Aug 21, 2024 8:56 PM
Wed, Aug 21, 2024 9:13 PM
hatershater
: 他五十幾歲蘋果工作的,我想大概不是南灣就是在Fremont 吧。應該是不會跑去 Pleasanton 或 Dublin 那裡的東灣住?但就算是,也是一樣亞裔很多啊。可能比南灣更多XD
他總不會去住 Oakland 還是 Hayward 吧XD
然後如果住 Atherton還抱怨小費太貴就太神奇了。
愛湊熱鬧的 array
@arrays
Wed, Aug 21, 2024 9:16 PM
南灣哪裡有很白的學校啊,好學校都很多亞裔,沒有很多亞裔的學校,通常很多墨西哥裔,如果他把墨西哥裔視為美國白人
我同意,如果在別區,融入當地是很重要的,但加州灣區,美國白人可不是主流啊。
我曾經無聊問周圍同事哪裡來的,結果沒有一個白人是灣區本地人,問到這裡生這裡長的同事,全都是亞裔跟墨裔,我就問他們,他們小時候的白人鄰居跟同學去哪了,說很多都搬離灣區了。
我目前認識本地生長的白人成人朋友,(父母來這生的小輩不算),還真不多。上次跟一位家裡有六個手足的退休大哥聊,他在 los altos 出生長大,目前只剩他跟一個哥哥還住這,其他手足都搬走了,灣區太貴。
愛湊熱鬧的 array
@arrays
Wed, Aug 21, 2024 9:36 PM
加州日本移民有一點不同,至少我認識的,很多家庭在二次世界大戰進過美國集中營,有傷痕,所以有刻意讓下一代去日本化,我這一輩的幾乎全都有英文名字,講流利英文,再下一輩才開始重新學習日本風俗,取日本名字。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Aug 21, 2024 9:45 PM
Wed, Aug 21, 2024 9:54 PM
愛湊熱鬧的 array
: 對,我覺得他和他講的日本女生的 case (父母是1960年代移民到美國,父母不太會講英文)就不一樣,但他借用了人家的故事來抒發他自己做父母的感受,但我覺得這是完全不同的狀況,感覺他是消費了人家的故事。
可能是因為這樣我才會覺得對他這篇文章有意見吧!XD
他舉的日本移民第二代的例子:
學會過聖誕 :
Learning Christmas | KQED
rascal22
@rascal22
Thu, Aug 22, 2024 1:23 PM
鱸魚本人也五十多了,父母也是六零年代左右,所以他們父母那一輩(文中日裔或者是自己華裔)都會有差不多的體驗和感想的好嗎?
六零年代有你所謂的非白人為主題的社會嗎? I Don't Think So. 亞洲人在那個年代,為了生存要做的選項可不像 現在 一樣多元。
rascal22
@rascal22
Thu, Aug 22, 2024 1:27 PM
所以等到鱸魚開始為人父母,也差不多是九零年代,仍然沒有現在多元好嗎? 大概是這樣,所以大體上可以解釋為什麼你的體感和他的體感有距離,時間差頗大。
cony01234
@cony01234
Thu, Aug 22, 2024 2:54 PM
原來鱸魚50多了,難怪他會有那種要融入的觀念,他們那一輩的確是被這個觀念荼毒最深的族群
wingchen_
@wingchen_
Thu, Aug 22, 2024 3:17 PM
但是他有蠻多老人讀者就是了。算是他的客戶群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Thu, Aug 22, 2024 4:23 PM
Thu, Aug 22, 2024 5:03 PM
rascal22
: 沒有喔,我輾轉大概知道他小孩可能 2005前後的,我覺得灣區當時已經很多元了。
90年代養的小孩,小孩都已經三十幾歲四十歲這一代了,是寫《Stay True 保持真誠》回憶錄的作者這一代。這個作者就是在灣區長大,爸爸是工程師(還在中學的時候跑回台灣參與創業),後來唸了柏克萊,我覺得他的內文相對的認同焦慮和《陪你讀下去 Reading with Patrick》的 Michlle 少非常多。Michelle 就不是在灣區長大,而是在東岸,就有很嚴重的認同焦慮。
我要講的是,鱸魚他養小孩的時間灣區已經很多元了,至少很多很多亞裔。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Thu, Aug 22, 2024 4:26 PM
Thu, Aug 22, 2024 5:04 PM
我講60年代的不是他,而是他引用的日裔作者的例子。這個日裔作者我想都和鱸魚至少差不多年紀了,如果沒更老,他自己本人的第二代經驗,和他的小孩輩,當然會差很多啊。鱸魚本人又不是在這裡長大的第二代,他第一代啊。
你覺得他五十幾歲所以小孩90年代生,但其實我想他可能也是三十幾歲才生小孩的。而且其實他就是比我大幾歲也沒大真的很多啊,我們體感年代差異沒那麼大吧。他小孩上學的時候,我就已經在灣區了。
而且我的客人一大票他這個年齡段的啊,大部分他們的小孩還是有一大堆亞裔同學長大的。大部分的這些父母焦慮是來自亞裔學生互相競爭太激烈(所以我說我也可以理解他想送小孩去比較白的學校,但那是另個問題),而不是來自沒有融入主流白人同學的世界。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Thu, Aug 22, 2024 4:28 PM
Thu, Aug 22, 2024 4:28 PM
cony01234
: 其實也沒有耶。我覺得想融入的心情荼毒最深刻的應該現在六十幾歲以上的,小孩三十幾歲四十歲以上的。
cony01234
@cony01234
Thu, Aug 22, 2024 4:29 PM
喔對我指的是50以上,我爸媽那一輩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Thu, Aug 22, 2024 4:36 PM
Thu, Aug 22, 2024 4:54 PM
cony01234
: 50以上已經是你的父母輩了嗎!你這麼一說我突然很滄桑很惆悵耶,哈哈哈哈😄
不過算起來如果我大學畢業就結婚生小孩,也是生得出大學畢業還念完碩士的小孩了耶🤣🤣🤣
cony01234
@cony01234
Thu, Aug 22, 2024 5:48 PM
哈哈哈哈 我以為你4X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Thu, Aug 22, 2024 5:49 PM
Thu, Aug 22, 2024 5:50 PM
cony01234
: 我是XD
但距離50沒有很遠XDDDD
愛湊熱鬧的 array
@arrays
Thu, Aug 22, 2024 5:53 PM
五十多的舉手
我家族從1949 開始
逃難
移民,我看著50/60/70/80 年代到美國的差別,等我 90 來美國是台灣經濟飛漲的時候,移民心態完全不同。
50 年代之前來美國的幾乎都是有錢有勢
例如宋美齡家族
來當寓公,60 開始越來越多依親跳船跟技術移民,那時美國戰後經濟復甦,大量新建築工程鐵路運輸,需要非常多工程師跟工人,那時的移民很多賣房子賣地破釜沈舟,抱著美國夢來,打算在美國成家立業,跟現在移民心態很不同。
愛湊熱鬧的 array
@arrays
Thu, Aug 22, 2024 5:57 PM
五十多歲在台灣讀完大學的,來美國是九零以後了,不再是70/80 的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那時台灣經濟好很多,而美國經濟不景氣,留學生買房買車多很多,不再是一到學校就要馬上開始找餐館打工洗碗 (美國移民法規也不再允許學生打工)
愛湊熱鬧的 array
@arrays
Thu, Aug 22, 2024 6:00 PM
我那時來美國還挺失落,覺得美國怎麼這麼窮這麼落後,台灣已經有 BB扣跟手機,美國人都沒怎麼用,不能怪很多移民不想「融入」美國啊
francesp
@francesp
Thu, Aug 22, 2024 6:28 PM
我覺得台灣人是自卑感比較重對國家比較缺乏認同感 這幾年應該是比以前好很多了 而且台灣人很勤奮 我在的德國真的很多地方都比不上台灣 雖然台灣乍看很多建築物都醜醜的🤣 但是我們的心態開放肯學習就已經贏很多了 彭蒙惠老師說得沒錯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Thu, Aug 22, 2024 6:34 PM
愛湊熱鬧的 array
: 那算起來差不多吧,我覺得台灣移民就是六十幾歲七十歲這一代的,最想融入,也最破釜沈舟的要留下來。
我覺得那一代的決心和幾年前的印度人很像,但話說灣區印度人照樣過自己的節日穿自己的衣服,沒有要怎麼樣認真融入XDDDD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Thu, Aug 22, 2024 6:35 PM
Thu, Aug 22, 2024 6:36 PM
francesp
: 台灣人就國家認同一直很混亂XDDDD
愛湊熱鬧的 array
@arrays
Thu, Aug 22, 2024 6:54 PM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 我一位舅媽就笑過出國無用論。
六零年代末她申請到 NYU 的 MBA, 家裡賣了幾塊敦化南路的田地給她當旅費跟學費。畢業後結婚生子,學位從來沒用上,而當年賣掉的地,隨便留一塊到現在,都足夠她在美國一輩子。
像她這樣的移民應該不少,不會想回台灣,在台灣沒有親戚朋友沒有任何資產,小孩當初都養得很美國,更不會去亞洲,就一輩子住美國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Thu, Aug 22, 2024 6:56 PM
Thu, Aug 22, 2024 6:58 PM
愛湊熱鬧的 array
: 敦化南路的田啊⋯想必他的人生觀會變得很豁達吧!🤣🤣🤣
愛湊熱鬧的 array
@arrays
Thu, Aug 22, 2024 10:48 PM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 哈哈,現在豁達沒我不知道,當年可酸了,看我們九零後來的過得還不錯,更不平衡。
戒嚴時期台灣管制出境,我80 年代學生身份參加國際活動,也都要找保人跟教育部申請,年輕一輩很難想像吧。那時能出國留學是大事,不但家裡要有錢 (或是能借到錢)就算有獎學金但還是需要保證金,還要通過教育部留學考試,出去的都覺得高人一等吧,結果風水輪流轉,看那些沒出國的,過得比他們好,多心酸啊。
載入新的回覆
我們在21世紀的灣區,又不是在80年代中西部。
灣區同溫層這麼厚,珍奶店這麼多,亞洲餐廳到處都是,白人人口根本是少數,還要很努力才會去過很白的美國人生活啊!
你自己專門去給小孩找了一個超級白的私立學校念欸?
我可以想到的,大概是 Menlo 之類的才能稱得上比較白。
他住南灣,如果去Harker ,現在亞洲人也是超多的啊。就算是十幾年前,亞裔也是很多啊。
但學費現在都是一年六萬多。
在灣區,要找很白的學校給小孩上,其實很難耶?要專門找專門申請專門接送啊。
又不是別無選擇,和他講的日本移民女孩的家庭不一樣啊。
不想做就不要做,那就承擔不要做的好處和壞處,就不要碎碎念。
不是都是自己同意的嗎⋯⋯幹嘛要碎唸,彷彿迫不得已。
這篇給我的感覺,就和碎唸外帶時店家在櫃檯前放了一個tip桶一樣。要給就給,不給就不給,碎唸這麼多。又沒人逼你給啊。
問題在於我還看了他的碎碎念,是我的問題~🤣
被他訴求到的家長,覺得很心酸的,可能根本就跟他狀況不一樣啊。
我不否認比方說住在明尼蘇達州的小鎮的亞裔新移民,為了融入白人文化,不得不學習過聖誕節之類的。
但鱸魚在灣區耶!他是有意識的自己選擇這樣的生活的啊。
要融入矽谷文化,是否你應該過的是過Diwali、感恩節、逾越節、聖誕節、農曆新年,吃一下各種國家的料理。
小孩去學校做一下印度的燈啊、畫一下猶太的六角星啊,刻個南瓜燈啊,裝飾個聖誕樹啊,剪個窗花寫個春聯啊。
這才比較融入這裡的多元文化吧!
然後不想過就不要過啊。我們住在如此WOKE的地方啊,誰會來講你什麼XDDDD
然後還抱怨讀私校要捐錢⋯我知道學費+捐錢很昂貴,完全可以同理,但這是自己決定的啊。
總之就是有點錢又不夠有錢捐大樓⋯
灣區的環境,尤其他是在南灣,公校就很難純白人啊。他如果在他們公司的Cupertino 住,學區也很好,但他們學區的公校70-90%亞裔欸。
然後現在說自己融入白人文化很辛苦,不就⋯蛤?
當然想讓小孩念亞裔不要那麼多的學校,也是可以理解啦。但就是這都是經過考慮的自主決定啊。
獵奇看的,我們不是主要受眾,所以就…看看就好。雖然大概會覺得幹嘛不搬家到灣區其他城市他總不會去住 Oakland 還是 Hayward 吧XD
然後如果住 Atherton還抱怨小費太貴就太神奇了。
我同意,如果在別區,融入當地是很重要的,但加州灣區,美國白人可不是主流啊。
我曾經無聊問周圍同事哪裡來的,結果沒有一個白人是灣區本地人,問到這裡生這裡長的同事,全都是亞裔跟墨裔,我就問他們,他們小時候的白人鄰居跟同學去哪了,說很多都搬離灣區了。
我目前認識本地生長的白人成人朋友,(父母來這生的小輩不算),還真不多。上次跟一位家裡有六個手足的退休大哥聊,他在 los altos 出生長大,目前只剩他跟一個哥哥還住這,其他手足都搬走了,灣區太貴。
可能是因為這樣我才會覺得對他這篇文章有意見吧!XD
他舉的日本移民第二代的例子:
學會過聖誕 :
六零年代有你所謂的非白人為主題的社會嗎? I Don't Think So. 亞洲人在那個年代,為了生存要做的選項可不像 現在 一樣多元。
90年代養的小孩,小孩都已經三十幾歲四十歲這一代了,是寫《Stay True 保持真誠》回憶錄的作者這一代。這個作者就是在灣區長大,爸爸是工程師(還在中學的時候跑回台灣參與創業),後來唸了柏克萊,我覺得他的內文相對的認同焦慮和《陪你讀下去 Reading with Patrick》的 Michlle 少非常多。Michelle 就不是在灣區長大,而是在東岸,就有很嚴重的認同焦慮。
我要講的是,鱸魚他養小孩的時間灣區已經很多元了,至少很多很多亞裔。
你覺得他五十幾歲所以小孩90年代生,但其實我想他可能也是三十幾歲才生小孩的。而且其實他就是比我大幾歲也沒大真的很多啊,我們體感年代差異沒那麼大吧。他小孩上學的時候,我就已經在灣區了。
而且我的客人一大票他這個年齡段的啊,大部分他們的小孩還是有一大堆亞裔同學長大的。大部分的這些父母焦慮是來自亞裔學生互相競爭太激烈(所以我說我也可以理解他想送小孩去比較白的學校,但那是另個問題),而不是來自沒有融入主流白人同學的世界。
不過算起來如果我大學畢業就結婚生小孩,也是生得出大學畢業還念完碩士的小孩了耶🤣🤣🤣
但距離50沒有很遠XDDDD
我家族從1949 開始
逃難移民,我看著50/60/70/80 年代到美國的差別,等我 90 來美國是台灣經濟飛漲的時候,移民心態完全不同。50 年代之前來美國的幾乎都是有錢有勢
例如宋美齡家族來當寓公,60 開始越來越多依親跳船跟技術移民,那時美國戰後經濟復甦,大量新建築工程鐵路運輸,需要非常多工程師跟工人,那時的移民很多賣房子賣地破釜沈舟,抱著美國夢來,打算在美國成家立業,跟現在移民心態很不同。我覺得那一代的決心和幾年前的印度人很像,但話說灣區印度人照樣過自己的節日穿自己的衣服,沒有要怎麼樣認真融入XDDDD
六零年代末她申請到 NYU 的 MBA, 家裡賣了幾塊敦化南路的田地給她當旅費跟學費。畢業後結婚生子,學位從來沒用上,而當年賣掉的地,隨便留一塊到現在,都足夠她在美國一輩子。
像她這樣的移民應該不少,不會想回台灣,在台灣沒有親戚朋友沒有任何資產,小孩當初都養得很美國,更不會去亞洲,就一輩子住美國了。
戒嚴時期台灣管制出境,我80 年代學生身份參加國際活動,也都要找保人跟教育部申請,年輕一輩很難想像吧。那時能出國留學是大事,不但家裡要有錢 (或是能借到錢)就算有獎學金但還是需要保證金,還要通過教育部留學考試,出去的都覺得高人一等吧,結果風水輪流轉,看那些沒出國的,過得比他們好,多心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