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走進布農的山
走進布農的山 - 郭彥仁(郭熊)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先開一下!
這本書是看了《尋熊記》、《小熊回家》之後,想再多瞭解一下。作者郭熊也有參與過臺灣黑熊研究。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在動筆之前,我大量閱讀自然文學。《鷹與心的追尋》讀來溫暖且充滿情緒,我逐步從馴鷹進入作者私密的內心世界。約翰•繆爾的經典歷久不衰。

我更對《貝加爾湖隱居札記》這種日記式的寫作方式上了癮,彷彿自己就獨居在湖邊,並且佩服作者刻畫的內心轉變。

另一方面,星野道夫一直是我追逐的夢想,我想像自己的文字可以充滿荒野的溫度。

除此之外,科學紀實式的書寫同樣讓我心動,像是《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同樣山社出身的旨价,毫不炫技地將田野調查故事與植物地理學完美結合。

《雪豹》更將自然文學融入旅遊文學,巧妙將文化、宗教與樸實無華的紀實考察融合在一起,詳細記錄喬治•夏勒博士在尼泊爾的雪豹研究之路。」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記憶中第一次和山產生連結,約莫在十二至十三歲,升學壓力正流竄在各個學科之間。在苦悶的國中時期,有天我偶然在圖書館書架上看見一整排日治時期博物學家的傳記,每一本的書名都強烈吸引著我伸手從書架拿起,無論是描述森丑之助一生故事的《生蕃行腳》、初次踏上蘭嶼的人類學家《鳥居龍藏》、鹿野忠雄迷人的大作《山、雲與蕃人》……

我不知道書中這些人是誰,但是立即掉入魔幻世界般的探險情節。從此探險家就像站在教室的窗外不斷呼喚著我加入未知的山脈踏查。

我看著鹿野忠雄在攀登玉山東峰前寫下「抵達新高駐在所後,我的眼睛和我的心,立刻被東峰的崢嶸英姿深深吸住……人總會改變,但是唯有山是永恆不變」,不禁開始想像山的「崢嶸英姿」會是何等的樣貌?」

———
他怎麼這麼有慧根,我最近才在考慮看鳥居龍藏,他竟然國中就看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插播一下鹿野忠雄的《山、雲與蕃人》 譯者的介紹

這本書根本就在賣書吧,竟然推了這麼多本書真是令人困擾(一邊做筆記)

「我對喬治•夏勒崇拜不已,也翻閱他的許多著作,最佩服的是科學家對於自然的熱情並未隨著年紀漸增而消失。

他的自傳《與獸同在—一位博物學家的野外考察手記》有一段豪情萬丈的自序:
有人說,博物學家退休後,就會撰寫序言、發表回憶……我並不是為了追溯往昔而出版這部文選,我的興趣在未來……寫下這篇前言的草稿時,我正在阿富汗北部的群山之間做馬可波羅盤羊調查。

《與獸同在— —位博物學家的野外考察手記》」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步行是接觸深層自我意識最簡單的管道。《心向群山》的作者羅伯特•麥克法倫在書中提到「我的腳跟到腳趾的量測空間是二十九.七公分或十一.七英寸,這是行進的單位,也是思想的單位」。

把步行當作思考的單位,比喻精采絕倫,又不流於矯情。他進一步引用盧梭「唯有步行時我方能沉思。一旦停止,思考也停止」,直白的文字說明步行對於思考的重要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話說《走進布農的山》我也很喜歡,就是一個剛剛好的文學性但是又很自然流暢的文字,閱讀體驗很好。

山的感覺,植物的綠,動物出沒,風、水、雲、霧,他自己的故事、獵人的互動,以及布農的傳說,交織的很好。

我覺得對於《尋熊記》來說也是另一個面向的補充。畢竟《尋熊記》有博士論文壓力,當時的大分更荒野,而經歷幾次颱風,裡面的大自然也是更粗暴的。

但這一本書的山,就非常可親可敬。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有別於理性主義的世界,經驗主義哲學出現一項有趣的思考命題:

假如一棵樹在森林裡倒下,而沒有人在附近聽見,請問樹倒下是否有發出聲音?

這段哲學命題是以柏克萊的經驗主義為基底,提出人類知識部分來自感官的真實訊息,必須仰賴後天的察覺、學習與練習才能取得。

不同於理性主義嘗試透過數學拆解自然世界,經驗主義理論則架構在人類對於自然的直接觀察。」

我兒天天問我這題⋯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看完了!

還蠻喜歡這本書的。

其實這本書就像在山裡走路的思緒,也不是非常有組織,或是要文以載道。就是說一段獵人的故事,描述觀察動植物的經驗,或是純粹描繪一種人與大自然感覺。

雖然是散文集,不過最後全書結束的有點突然,我還在期待繼續看下去,沒想到就要結束了。

但,到了該下山的時候,就該下山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話說!
作者有試吃了台灣黑熊最愛的青剛櫟。據說是又苦又澀。

但⋯我發現網路上竟然有人把它做成涼粉!以及咖啡的代用品!🤣🤣

≪橡實系列≫秋天最酷的野味:青剛櫟果凍How to Make Acorn Jelly

≪橡實系列≫青剛櫟咖啡野性爆表,連黑熊都想來一杯 Taiwanese Acorn Coffee

🤣🤣🤣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