ㄇㄘ
Daily
研究所的課幾乎都是英文授課,原本覺得對練英文幫助不大。畢竟老師會看情況切換語言,也會幫臺灣學生將難懂的概念翻譯後再強調一次。想想難怪我常常不自覺地晶晶體。(久而久之習慣所致,不是因為我想裝ABC。
ㄇㄘ
高中時英文聽力超差,以為自己聽力會爆掉,今天做好心態炸裂的準備,在沒有準備、不認識題型的情況下裸測,原本想說給自己一個震撼彈,就可以心無窒礙地砸錢補習備考。

結果發現聽力考試都是學術授課、和教授對話為主,可能是和所上日常很像,第一次裸測直接達標。還快聽到睡著
ㄇㄘ
原本想要虐翻自己,讓自己下定決心砸錢惡補。
結果一測之下反而更動搖 :-)
ㄇㄘ
應該還是會砸錢上課,我不是很相信自己的語言能力(對
感覺這個錢還是得花,才能讓自己心安、踏實 (好麻煩的雙魚座
ㄇㄘ
我最近還在複習法文,偶爾會搞混英文拼字和法文拼字。
我今天發現,可能是因為我初期常常把en, an, in 的法文發音和英文弄混,想當然爾拼字就會和英文發音搞混。
ㄇㄘ
ㄜ但是GRE單字還是好難
ㄇㄘ
最近看林郁婷的新聞,看得好難過。有些網友和新聞拿林郁婷以前節目上的照片,試圖論證和說服別人,她是「可愛、清秀、軟萌、性格溫和的女生」(這些形容都是新聞和留言的原話)。

記得以前和同學聊過,跨性別族群時常展現過度的masculinity或femininity,原因之一是如果不有意地展現特定的氣質,一方面可能會受內外質疑,一方面也可能是為了適應某些性別群體中競逐特定性別氣質的文化(比如一些男性群體會競逐彼此的陽剛氣質)。

因此,有時候個體或群體強調特定氣質、特質,可能是策略性的生存之計。不一定要用固化特定氣質和性別的角度來看待,也不一定要以深化性別刻板印象的角度理解。因為,性別、性別氣質、生理和文化的交互作用,有時候是非常複雜的。
ㄇㄘ
不過,這次臺灣人抵禦奧運風波的論述,究竟是策略性的本質主義,還是在過程中,動用更多標籤強加在選手的身上。可能也需要再三深思、觀察和討論......
ㄇㄘ
比如我看到一則網友言論(忘記是在哪篇文底下),說看到林選手以前的照片,讓人想要娶回家,以此來defense説林選手就是可愛的女生。

我心裡就默默地想說......為什麼qualify女性作為女性,是透過這種暗示可以性別角度物化的方式來達成......(當然女性為何特別需要被qualify才能作為女性也是一個問題)
ㄇㄘ
希望林選手接下都順順利利~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