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魚,什麼都知道
一窺我們水中夥伴的內在生活
What a Fish Knows : The Inner Lives of Our Underwater Cousins
魚,什麼都知道:一窺我們水中夥伴的內在生活 - 強納森.巴爾科比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原文2016出版,繁體中文2023/10出版。

對,我是因為 此噗發現金魚竟然有記憶從此不能再污名化金魚腦 ,於是決定看這本書的!

沒想到他也是一本有彩色照片的書!看來買彩色電子書閱讀器是必須的(?)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說到魚類之最,不得不提到魚的名字。名字最長的幾種魚類之一是夏威夷州的州魚,斜帶吻棘魨(rectangular triggerfish),被當地人稱為
humuhumunukunukuapua(意思是「用針縫合起來且馴聲如豬的魚」)。」

可能長這樣:
Rectangular Trigger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最樸素名字獎,應屬毛頜鮫鱅(英文名為hairy-jawed sack-mouth,直譯為「頜部多毛的袋嘴魚」)。」

可能長這樣:
https://imgs.plurk.com/QED/CLJ/PWmjxyBPgZQJZDijXSvEEvfyMay_lg.jpg
The Deep

「最好笑的則是勃氏新熱鯛(英文名為sarcastic fringehead,直譯為「刻薄的流蘇腦袋」,得名於牠火爆的脾氣和眼部奇特的附屬物觸毛,又名大口蝦虎)。」

Robotic Sarcastic Fringehead Had To Open Its Big Mou...

「最粗魯的魚名,我會提議一種小型近海魚雙帶海豬魚
(Halichoeres bivittatus,英文名為slippery dick,意為「濕滑的陰莖」)。」

Slippery dick (Halichoeres bivittatus)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說真的,鳥獸魚木草花的英文名字,通常都很直接,但翻成中文就會變文雅,然後就記不得了XDDDD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欸!顛覆我的常識、原來魚不是都冷血的!而應該說是變溫動物,受環境水溫影響。但,

「鮪魚、劍旗魚以及部分鯊魚,並非完全意義上的變溫動物,其體溫高於外界的水溫。藍鰭鮪魚能在攝氏7至27度的水中保持攝氏27.8至32.8度的肌肉溫度。無獨有偶,很多擁有粗大血管的鯊魚會通過核心泳肌向骨髓輸送溫暖的血液,達成中樞神經系統的保溫。

大型掠食性魚類(槍魚、劍旗魚、旗魚等)則會利用這些溫度為大腦和眼睛加溫,以便在更深更冷的水域中保持最佳狀態。2015年3月,科學家首次公布對真正的溫血魚——斑點月魚(opah)的研究。斑點月魚能在幾百公尺深的寒冷水域中保持攝氏12.8度左右的體溫,這得益於牠拍打長長的胸鰭時所產生的熱量,以及位於腮部、能將這些熱量儲存下來的逆流熱交換系統。」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原來魚比人類看到的更多耶,人只有三種視錐細胞,所以是三原色動物,大部分硬骨魚有四種!所以可以看到更多色彩更清晰!

有些魚還可以看到近紫外光譜。安邦雀鯛 Ambon Damselfish 和摩鹿加雀鯛外貌及其相似,但在紫外線光譜下都有獨特的面部圖案。

論文: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

https://imgs.plurk.com/QED/OPT/ft1nFwoRydkdWFWbYA6ziP9C4WM_lg.jpg

而且魚的深度視覺也很好!
這件事好奇怪啊,人的眼睛在同一個平面所以可以有很好的深度視覺,但魚的眼睛長在兩側,怎麼會很好呢?

還是他是說比目魚而已?🤔

是說比目魚這種小時候眼睛長在兩邊,長大就挪到一邊的魚也是很酷👍

它解答了我從小關於比目魚怎麼變得融入環境的疑問,原來是靠很好的視覺加上激素,像是改變黑色素分佈之類的。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深海魚發光的來源都來自寄生在體內的細菌🦠!

想到草莓的香味來自細菌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生活在香港海洋公園、亞特蘭大喬治亞水族館和奧蘭多迪士尼「明日世界」主題公園中的蝠鱝和石斑魚,都能透過正強化訓練,學會自己游到擔架上被帶走。」

自己上擔架被帶走好方便!太聰明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魚類能利用發達的感覺系統中的一種或多種感官識別魚群中的個體,或從其他物種中認出同類。在人工餵養的環境中,有些魚類比如真鱵,經過訓練後僅憑嗅覺就能認出其他魚類;而在野生環境中,牠們可能需要依靠其他感官資訊才能判斷。正如我們所知,魚類也能認出其他魚類中的不同個體,比如清潔魚能夠準確分辨牠的客戶。」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咦,魚也知道遞移律!
「生活在非洲東部淡水一種叫作伯氏妊麗魚的麗魚在實驗中就表現出了推斷能力,如果A魚比B魚的地位高,而B魚比C魚的地位高,那麼牠就能推斷出A魚的地位一定比C魚高。」
wingchen_
你讀的書真廣 XD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wingchen_ : 喔哈哈哈~看起來有趣就讀一下啊~~
你好像也看很多書呀,要不要來小火堆玩~~
非虛構文類閱讀小火堆 | 噗浪小火堆
wingchen_
加入了,感恩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wingchen_ : 歡迎多多在小火堆分享、討論和閒聊啊~
wingchen_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 (p-joyful) 好阿,有看到好書會分享 :-)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小丑魚

小丑魚是群居魚,體型最大的會變成雌魚,和體型第二大的雄魚交配,其他低等級的魚則會遭到了心理閹割,因為性成熟的支配力而難以發育成長。直到高等級的魚死掉了,才遞補上去。

如果雌魚死亡,體型最大的雄魚就會變成雌性!

「電影《海底總動員》中的故事有些不準確的地方。事實上,尼莫失去母親後,牠的父親馬林應該變成牠的新媽媽才對。」

😱😱

我以後無法好好看《海底總動員》了,整個故事架構的基礎就是錯的啊!

這其實應該是個多元成家的故事才對!像是媽媽不見了,爸爸變成媽媽,一起生活的其他叔叔變成繼父?🤣🤣🤣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鮭魚洄游

「鮭魚的航海事蹟可謂傳說。在廣袤大海裡生活多年後,牠們還能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產卵。

這項溯河產卵的技能,是自然界中最絕妙的內置全球定位系統。據人類所知,為了使用好這項技能,鮭魚需調動至少兩個或三個感知器官,即地磁感應、嗅覺和可能會用到的視覺。」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就像鯊魚、鰻魚和鮪魚一樣,這些長途旅行的魚能夠感知地球磁場並據此辨別方向。這一點體現在細胞層面上,鮭魚的單個細胞內含有微型磁極晶體,其作用相當於指南針的磁針。

來自德國、法國和馬來西亞的科學研究團隊,將鱒魚(鮭魚近親)鼻腔通道中的細胞分離後放在旋轉的磁場中,結果發現細胞本身也可以旋轉。磁性微粒緊緊附著在細胞膜上,如果不斷將其拉向磁力線,這些微粒還能在鮭魚改變活動方向時在細胞膜表面產生扭轉力。但這種扭轉力一定是直接轉化為某種鮭魚能感受到的應力,因為有證據表明,鮭魚可以感受到這種力。」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鮭魚還會利用自身驚人的嗅覺。順流而下游向大海時,年輕的鮭魚會記下沿途水域中的化學物質。幾年後,牠們追蹤家鄉水特有的氣味特徵,沿著原路返回。生物學家為了研究去除部分鮭魚的鼻子,這些喪失嗅覺能力的鮭魚會迷失在溪流中,而嗅覺完好的鮭魚則能順利回家產卵。」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鮭魚在洄游過程中是否也會藉助視力呢?

為了弄清這一點,來自日本的研究團隊,將紅鉤吻鮭捕捉後再次放生。在放生前,科學家在紅鉤吻鮭的眼中注射了碳粉和玉米油使之失明。五天後進行重新捕撈時,只有25%的失明鮭魚成功返回出生地,而未受影響的鮭魚群內則有40%回到目的地。

研究人員據此得出結論,認為紅鉤吻鮭在洄游途中藉助了視覺的幫助。

但我對這一結論持懷疑態度。我認為紅鉤吻鮭的眼睛被注射陌生物質後失明所導致的痛苦、壓力以及接連發生的迷失感,才是洄游成功率低落的主要原因。為了更好地控制變數,研究人員應該給鮭魚注射與之相似但又不會導致失明的試劑。不過即便如此,我也不建議進行這樣的實驗。」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除了獨自行動外,魚類還有其他導航系統可以密切跟進周圍魚類的活動。就像成群的鳥會在飛行過程中利用視覺和一觸即發的條件反射保持隊形一樣,成群的魚在變更方向時看起來也像一個整體,彷彿牠們是彼此肚裡的蛔蟲,知道下一步對方要往哪裡走。我們並不知道其中是否有領頭者,又或者只要有一條魚行動,就會出現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雖然老師說鮭魚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故鄉溪流中產卵後死去,但事實上有些雄魚和很多雌魚都會轉身游回海中,恢復正常的身體狀態、繼續生活,可能幾年後才會再次在繁殖衝動的影響下回到溪流中。」

欸欸欸,那這樣我對於洄游到 Solomon Salmon Hatchery的鮭魚,感覺更悲傷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全球超過一半的魚油產量用於飼養人工養殖的鮭魚,87%的魚油用於水產養殖。到底需要多少魚才能滿足另一種魚類形成市場呢?每種魚都不相同。根據2000年一份分析報告顯示,2至5公斤的「料魚」才能產出1公斤的鮭魚、海鱸魚、藍鰭鮪魚等肉食性魚類。由於餌料魚的體型較小,所需的數量非常龐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跟野生魚類相比,人工養殖的魚不僅生育能力差、智力也比較差。大腦和肌肉都需要使用才能正常發育,自由生活的魚必須學會尋找獵物、識別並捕獲獵物,養殖魚則缺少刺激的生活,阻礙了腦部的發育。

把孵化不久的養殖魚放到野外一段時間後重新捕獲,就會發現牠們的胃裡要麼空空如也,要麼滿是沒有生命的物體,比如漂浮的雜物或是看上去像飼料的石頭。也難怪如此,因為幼魚完全沒有機會學習如何在野外生存。

只要用些明智的養殖訓練方法,這個問題就有可能獲得解決。考慮到魚類具有觀察學習的能力,魚類行為學家布朗和萊蘭(Kevin Laland)用另一條魚捕食活體食物的錄影,教會人工孵化養殖的鮭魚自行捕獵。」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

好的,看完了這本書。
最後作者以漁業和魚類瀕臨滅絕等等議題作結。

我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的一件事,是人類因為對魚類了解太少,而魚類又做不出人類看得懂的表情,也就少了許多同理心。

看完這本書,雖然關於大部分裡面的魚類小知識我應該都會忘記吧!但是知道魚竟然這麼聰明,還會溝通來合作捕獵,又會從觀察其他魚學習群體文化等等,還是非常讓我意外啊!以後要對魚抱持更多敬意啊!🫡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