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13, 2024 1:50 AM
Sun, Jul 21, 2024 3:02 AM
9
1
看展紀錄:2024上半年
北美│William Kentridge 威廉.肯特里奇
北美│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
北師│張立人「戰鬥之城.終」
嘉美│天天上演
臺史博│跨•1624:世界島臺灣國際特展
奇美│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高美│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
高美│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高美│奔跑吧!快樂—莊明旗創作個展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13, 2024 1:52 AM
Sat, Jul 20, 2024 1:11 PM
陸角銀│希望滿懷—NOMA台灣初個展
內惟藝術中心│好好吃飯、名畫吉娃娃
金馬賓館│感應未來、Leave a message 留言
文鼎留聲博物館│常設展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2:13 AM
Sun, Jul 14, 2024 5:31 AM
北美│William Kentridge 威廉.肯特里奇
前幾次去北美都是文件比重較高的展(狂八零跟楊德昌都偏向需要大量文本支撐的類型),威廉.肯特里奇這檔展覽以藝術家的創作為主,展覽本身聚焦在作品本身的感受更強烈一些。
且十分喜愛北美館此檔展覽的展場細節......從進場之後以木質牆面去對比畫作氛圍,讓空間十分具有一致性。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2:20 AM
Sun, Jul 14, 2024 2:20 AM
非常喜歡的地方是素描繪製的動畫!除了影像本身已經十足有趣,特別喜歡在展場中所有音效都是由特製的喇叭播放出來,不確定是不是因為這樣,整個場域裏面數個同步播放的聲音變得很迷離,忽近忽遠又都混雜在一起。
坐在任何位置,都可以聽到不同方向傳來的聲音,但在空間裡也不會特別吵雜。(雖然各個影像的聲音本來也不複雜)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2:22 AM
Sun, Jul 14, 2024 2:22 AM
後來在其中一件錄像作品看到類似的東西,不確定這樣的設計是不是源自這裏: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2:25 AM
素描作品的尺寸也蠻大的,我自己是覺得人站在巨幅畫作面前本來就很容易產生敬畏之心(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2:26 AM
是前一個展間的動畫作品裏出現的作品們。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2:27 AM
Sun, Jul 14, 2024 2:27 AM
展場一些我覺得很可愛的小細節:這裡請勿觸碰的標示跟牆面展示的作品元素好融合喔!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2:28 AM
Sun, Jul 14, 2024 2:29 AM
一些喜歡的景。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2:30 AM
素描作品本身很震撼!應該滿多人都會分享巨幅的花卉畫作,但親自站在作品前面,更可以體會其本身的細節之處,相片拍起來就滿普通的少了那種感覺。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2:32 AM
Sun, Jul 14, 2024 2:33 AM
出展場之後是一塊互動區域,剛進去跟離開北美時都有繞過去看一下,沒想到人都幾乎坐滿欸!覺得可以讓民眾這麼熱絡的停留在這個空間裡一同創作,真的是很棒的一件事。
創作完的成品可以貼在布告欄上,有好多有趣的作品: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2:39 AM
Sun, Jul 14, 2024 5:31 AM
北美│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
當天跟著導覽聽了兩個多小時結果忘記拍照XD
其實一直以來對於建築類型的展覽沒有特別興趣,但去年做了大半年國內外公共住宅的展覽研究案,發現從歷史脈絡的角度去看,建築本身有超多可以說的細節......
此檔展覽也是,除了建築本身,更多延伸到不同時代背景之下的台灣社會以及一路走來的歷史變遷,建築物如何反映出當下的意識形態這件事。
然後此展的其中一個案例研究員就是前司合作對象(。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2:43 AM
導覽員講超多的!
後來發現我還是需要照片來輔佐記憶,那些說用眼睛就可以好好感受的人記憶力是多好我沒照片有夠容易忘光光(幹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2:48 AM
Sun, Jul 14, 2024 10:42 AM
幾個印象深刻的案例:
景美女中圖書館
後來發現修澤蘭的這件作品我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在公車上留意了一下,從門口其實可以就看到這棟建築了。
另外就是母校曾經的舊校址也有修澤蘭的作品,因遷址的關係,很早就拆除了,只是當時入學的運動服上面還繡有教堂的簡圖。找了一下當年的照片確實看起來滿震撼的,難怪學校在我們入學時還是三不五時會提起這座教堂: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2:51 AM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
南海路這一帶都是中國復古式的建築,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外觀上來看是中國天壇的造型,但內部通透打通的大空間,又非常符合現代建築的特色,導覽員評價為:看起來就精神分裂的一棟樓(。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2:54 AM
圓山大飯店
同樣是在講中國復古建築,在這個案例上捨棄模型展示,而是讓觀者直接從落地窗眺望—剛好遠處就是圓山飯店矗立。
只能說這實在是地利人和的展示方式,單純很愛這個運用實際物件的方式(他們甚至省掉一個模型錢欸哈哈哈)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2:59 AM
中國國民黨來台之後十分迫切的要把中國式元素塞進各層各面的樣子也是滿有趣的,包含之後美援來台,兩邊對於公共住宅該如何分配產生的分歧也是,但這就是題外話了。
如果對於國際/台灣公共住宅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在前司做的最後一個案子(雖然我沒有撐到展覽開幕,到籌備末期的時候先跑了):
當我們同宅一起─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 - 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3:00 AM
Sun, Jul 14, 2024 10:47 AM
但我後來去看覺得展覽滿普通的哈哈哈
倒是鐵道部裡面滿有趣的,而且帶娃去拍照很好拍(幹
補一下展覽有列舉很多國內外有趣的公共住宅:
鐵道園區的酷東西跟娃(娃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3:03 AM
Sun, Jul 14, 2024 5:32 AM
北師│張立人「戰鬥之城.終」
先讓我說兩句我對於此展被網紅炒起來感到心情複雜,當代藝術獲得如此關注固然是開心,但還是希望北師可以因此多賺一點錢(連票錢都不收且此展唯一有販售的也只是60元扭蛋),之前問總監有沒有要開始收門票但作夢計畫一向都免費開放,請大家珍惜館員們的肝(
然後不要再叫他微型展了!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5:00 AM
Sun, Jul 14, 2024 5:00 AM
張立人也是我一直都很喜歡的藝術家,第一次在國美館有看到戰鬥之城的場景模型,後來有在當代看到《戰鬥之城——SNG特別節目》,但一直都沒有機會把戰鬥之城兩部曲都完整看一次,這次在北師一次看完真的好有看電影的爽快感喔!
不得不提我很喜歡《戰鬥之城——SNG特別節目》看了三次三次都有不同風格的布置方式:
國美館│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
剛好是在獨立的小展間裡面,展間外甚至有放拖鞋櫃有夠喜歡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5:02 AM
當代館│少年當代
我甚愛此展但居然沒拍到照片!
在當代二樓最大的展間角落,搭了一個小小的棚子,佈置成小吃店的樣子
Facebook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5:04 AM
Sun, Jul 14, 2024 5:07 AM
北師這次則是比較現代工業風的客廳沙發、茶几,可惜感覺上沒有前兩者的氛圍強烈。但與一旁的欄杆有做出窗框的差別,好像跨過窗框到了陽臺,剛好可以眺望下面的街景(模型)。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5:07 AM
Sun, Jul 14, 2024 5:08 AM
沒有拍到完整照片,但看從另一個角度看得出三樓真的很像陽臺&我真的是甚愛此張「蔣公顯靈了!」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5:11 AM
Sun, Jul 14, 2024 5:12 AM
回到展覽我好喜歡戰鬥之城喔......我看完之後忍不住在想此片難道不是純愛片(幹),且一連看完第三部曲的漫畫之後又上樓看了番外分鏡,一邊讚嘆張立人怎會畫漫畫好好看畫分鏡也好好看之餘,不禁又想果然是純愛吧......
貝克上校怎麼看都該是純愛(立人:請不要藍色窗簾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5:18 AM
番外篇「奇蹟消逝的年代」跟靈光消逝的年代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也曾想過畫家在面對攝影技術的誕生和如今面對AI技術的出現是否有過類似的掙扎?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5:19 AM
Tue, Jul 16, 2024 6:26 AM
看展的時候有夠喜歡二樓的人物模型,看半天那個盒子覺得好像便當盒,後來下樓跟館員聊天,得知這是某個企業要送給股東的贈品,藝術家有去大量採買還是拿到贊助之類的(細節不太確定),但他真的是便當盒好喜歡喔!
聽說開展前一個月藝術家瘋狂在做這些小東西,真的可以看超久好喜歡...!!聽到旁邊有人吐槽那個高級印章組印章都比印泥大我真的要笑死
(更新)北師昨天有發文!便當盒是藝術家去網路上大量採購的股東贈品沒錯XD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5:20 AM
Sun, Jul 14, 2024 5:22 AM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5:26 AM
Sun, Jul 14, 2024 5:28 AM
貝克上校的物件是阿姆斯壯的心臟真的是純愛啦純愛(好了
旁邊的冷氣開關被藝術家貼上錄像作品裡大企業JJ的貼紙, 旁邊的觀眾一直在討論這個開關是不是真的XD(結果館員也不知道甚麼時候貼上去的)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5:31 AM
Sun, Jul 14, 2024 5:36 AM
友後來跑去看傳這隻龍蝦跟我說好像我的票卡夾(。
好愛這件作品搭配北師的落地窗!
展場把各個小模型的電線拉成電線杆,而不是用貼地走線的方式,讓這些錯落的小方塊真的有許多棟小房子的感覺。
而且不知道為甚麼跟後面的石膏像好搭喔,感覺他也可以掛兩根電線上去(有在尊重?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5:38 AM
Sun, Jul 14, 2024 5:38 AM
展場的觀眾也真的很會畫畫XD
好喜歡現在這些互動形式越來越有趣,而民眾也越來越願意展現!
扭蛋扭到小海報!結果沒有帶文件盒去,還順走一個舊資料夾(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5:40 AM
Fri, Jul 19, 2024 3:26 PM
一直有在想要找一天再去看一次,但又想說不要去增加他們工作量XD
最後咩某一下典藏的專文記得看:
給今日之你,與夢的分鏡:張立人「戰鬥之城.終」觀察書寫 | 典藏ARTouch.com
補一個剛剛看到的細節!天啊有夠會看細節!觀眾跟藝術家都是!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5:44 AM
Sun, Jul 14, 2024 6:08 AM
嘉美│天天上演
去年去嘉義但遇到嘉美館臨時休館(且到門口發現一堆消防車聚集,等好一陣子才有館員出來通知),今年總算跟朋友成功解鎖!
(結果兩年都拍差不多的照片)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5:46 AM
欸剛剛看照片我跟朋友在玻璃反光上面超好笑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5:53 AM
Sun, Jul 14, 2024 7:56 AM
比起展覽比較像是去看嘉美館的建築物本身,裡面意外的非常通透明亮欸!到二樓之後有被空間驚艷到的感覺: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5:53 AM
Sun, Jul 14, 2024 6:04 AM
朋友一直盛讚他們垃圾桶很好看我瘋掉XDD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5:54 AM
&不知道是美術館本身的設計還是這檔展覽特別的搭配,好喜歡裡面的椅子設計喔!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5:58 AM
Sun, Jul 14, 2024 6:03 AM
紀錄幾件比較有印象的作品:
黃萱│梳草
顧名思義他就是拿一把梳子一直在梳草,我真的要瘋掉(稱讚)&大學後面有一間餐廳叫蘇草,以至於跟友兩個人在看這件作品時開始分心在聊以前去餐廳吃飯的回憶(幹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5:59 AM
金範│繪畫《黃色尖叫》
繪畫《黃色尖叫》|天天上演|ARTOGO 帶你看展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6:01 AM
Sun, Jul 14, 2024 6:03 AM
好喜歡這件作品!一進到大廳就一直廳到後面展間傳來尖叫聲,是藝術家在每畫一筆的同時,都會解釋說「現在要來畫憤怒(或開心)的尖叫」,然後隨著筆刷在畫布上拖曳,發出不同情緒的叫聲。
在畫開心的尖叫時藝術家聲音高八度有夠喜歡!我們坐在那裏看他叫好久,正後方的展間在播錄像作品,偶爾和尖叫聲夾雜在一起,聽起來彷彿兩件作品在隔空較量一樣。
最後不知道為甚麼嘉美館地板好亮欸,倒影也太清楚: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14, 2024 6:04 AM
臺史博│跨•1624:世界島臺灣國際特展
莫澄⚰️
@jennice92121
Tue, Jul 16, 2024 7:54 AM
Tue, Jul 16, 2024 11:47 PM
總算把史博、臺博、臺史博裡面最後一個踩點完成!
一直都很想要來臺史博,但實在是沒有甚麼機會過來,這次硬拖著朋友一起來,最近的路線是搭到永康站之後搭計程車(還會開一大段),一下車之後真的是藍天綠地什麼都沒有(
要不是太陽太大,其實這邊的草地看起來就很適合野餐,後來拍照片也是滿好看的就是了XD
不可能有這種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吧!
莫澄⚰️
@jennice92121
Tue, Jul 16, 2024 7:54 AM
Tue, Jul 16, 2024 7:54 AM
講到臺史博,不得不提他們的典藏網:
藏品檢索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
真的是做的有夠好,特別是在申請授權的部分。
前司因為工作性質需要,幾乎每個案子都有圖像資料需要授權,在接洽過數個單位之後,臺史博的系統真的是最好操作、也最不需要一直瘋狂打電話詢問窗口跟確認授權細節的一個。
感謝臺史博減輕我的工作份量......
莫澄⚰️
@jennice92121
Thu, Jul 18, 2024 9:57 AM
最開始進館剛好遇到他們劇場播放影片的時間,在館員指揮下匆匆跑進去看(甚至不知道要播什麼東西)。
坐下才知道是在播民眾捐贈文物的紀錄短片。臺史博的使命宣言之一在以形塑臺灣文化為重點,常民文化也體現在一般民眾所捐贈的物件當中,我覺得很迷人的一點是這些物件都曾經是日常的一部份,因為帶有特別的記憶被繼承物件的後人珍藏,但經過捐贈、典藏,又被賦予了另外一層涵義。可以被另一群人仔細對待與保存這一點莫名的讓我很感動XD
但也會想說,如果每個人都有對自己意義重大的物件想要捐贈的話,博物館又是以什麼樣的標準去做挑選跟典藏呢?也滿想知道會不會有被認定為「價值不足以典藏」的案例。
莫澄⚰️
@jennice92121
Thu, Jul 18, 2024 10:29 AM
Thu, Jul 18, 2024 10:31 AM
這次的特展之前有聽聞展場做得非常好,一連包含二樓的常設展一起看完,最大的感想是臺史博經費應該滿充足的(友原話:靠邀太有錢了吧!)
特展在最高層樓,因為是我最主要想看的展,決定先從特展開始,我們搭電梯到樓層的時候,可以俯瞰整層二樓常設展的樣貌。臺史博的館舍是非常挑高的空間,應該主要就是為了讓常設展的「物件」可以被充分展出。
說是物件可能也不太恰當,他們根本是蓋了一個城鎮在裡面。雖然一直都有看過照片,但實際上看到還是會覺得這難道不比寶島時代村用心太多(怎拿這個來類比)
從四樓俯瞰二樓的樣子:
莫澄⚰️
@jennice92121
Thu, Jul 18, 2024 10:31 AM
這裡比較大型的物件只有拍到船而已,走進去還有更多誇張的東西(誇張的東西
莫澄⚰️
@jennice92121
Thu, Jul 18, 2024 10:38 AM
Thu, Jul 18, 2024 10:39 AM
先講特展,特展應該算是最近看過結合投影結合得最好的展覽!
身為一個每次在展場中都很喜歡找投影機的人(?),實在是好喜歡臺史博運用投影機用得有夠好......在營造展場氛圍、錄像播放、互動裝置這幾個層面都很讚......天啊臺史博......(臺史博:?
因為展場偏暗,我的哀鳳8真的是盡顯其不足之處救命!
一進展場第一眼看到的,是十分大面積的海浪圖騰影像,緊扣著臺灣海島本位,從海洋的角度開始認識臺灣歷史。
照片是從展場後段拍攝的。
莫澄⚰️
@jennice92121
Thu, Jul 18, 2024 10:42 AM
Thu, Jul 18, 2024 10:46 AM
之前在故宮也看了類似主題的特展,近期越來越重視臺灣歷史上的海洋定位,故宮的那檔展覽也滿有趣的(畢竟特別跟了副院長導覽),但很可惜故宮展場真的是有好多小地方我一直在大叫天啊展場!是不是該翻新一下!
他們牆面甚至有整條沒清掉的膠痕我要瘋掉(。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12:04 PM
回到臺史博,這次展場中除了投影之外,陳列的展櫃幾乎都是使用玻璃,玻璃的穿透性跟投影影像結合在一起,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唯獨在玻璃上的字可能閱讀起來會有一點吃力(但也是我本身視力就不是很好)。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12:05 PM
我很喜歡這塊展區說明也是用投影打在玻璃上:
甚至天花板上也有打投影XD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12:12 PM
展區前半有很多平面的展品,被陳列在一片片獨自矗立的玻璃片上面,這些玻璃片錯落在空間當中。
玻璃展櫃上離觀者最近的平面上有小標題,介紹文字則是印在離觀者最遠的那一面: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12:15 PM
其中有一個互動裝置是,有鏡頭會拍下觀者的半身像,並透過AI,轉化成不同年代的肖像,並投影在展場中。
我長這樣我大笑(。
投影出來的影像也會映照在地板上,爛手機拍不出效果但實際上看是很清楚的倒影。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12:17 PM
另外一個互動是地圖的長卷軸,底下有一個可拉動的螢幕,會隨著拉到地圖上不同的感應點,播放對應的小動畫: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12:20 PM
展場的一些小細節,友盛讚此展在展示一般的文物時,雖然也是平放在展台上面,但並非規規矩矩的並列排整齊,而是以不同角度散落的方式陳列。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12:26 PM
上面提到的故宮一展,也有展示東方瓷器在西方畫作中出現的對比,同樣是將瓷器與繪畫並置,但故宮的展示手法就差很多。沒有拍到照片,但類似同一展覽中其他物件展示的這種感覺:
其實也沒有誰好誰壞,對我來說故宮的展示方式是更可以看到每個物件本身,去除外在干擾;臺史博則是更著重於整體,在整個展台、展場中取得和諧與一致。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12:31 PM
整體上來說,在故宮的展場中,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展示的物件上;但在臺史博此檔展覽裡,可以讓感官盡情感受整個展場的細節與氛圍。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體感上故宮展場裡的燈滿爛的(靠腰),但也是以明亮的燈光聚焦在展品上;臺史博特展的整個場域都是暗的,說起來也是滿有海裡的那種感覺XD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12:33 PM
Fri, Jul 19, 2024 12:35 PM
以及抱歉雖然說是這樣說我在故宮還是一直在看展場的一些沒人在意的怪細節(幹
學過策展之後就很愛......看展場......(對我接下來也會大講展場>展品本身)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12:38 PM
救命我臺史博要講多少(。
跳到常設展之前分享一下當天好多小小孩去校外教學,他們跟在老師後面排隊走好像鴨子喔(鴨子
拍到隊伍落後的兩隻鴨子(鴨子
以及我們走去二樓的時候遍尋不著三樓在哪裡...!!臺史博!沒有!三樓!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1:37 PM
先丟一些常設展展場!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1:43 PM
常設展以非長大量的蠟像還原不同的場景,甚至造了建築物、整條街道,走在其中,甚至可以穿梭在蠟像之間,貼近看他們身上的物件,臨場感百分百!牆面也都非常仔細的繪製對應的景色,非常之用心......
前一則留言的前兩張照片,我們走過去的時候朋友:哇他們蓋一座廟就為了播這個影片欸!(我瘋掉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1:45 PM
&一堆警察一起坐長椅那邊,觀眾可以坐在中間的空位上,但壓力也太大的吧好好笑有夠恐怖XDDD
以及他們有些蠟像真的長的好有趣,真想看到博物館驚魂夜在這裡發生(好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1:48 PM
場景動線採歷史時期順敘,好喜歡日治時期他們蓋了整條街!甚至連每間商鋪內部都非常仔細的呈現出來:
(膚淺的人覺得拍娃應該很好看)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1:54 PM
喜歡的一些展品:
1. 日治時期的手帳
2. 我也好需要一台這個尺寸的裁紙機
3. 逃不過的九九乘法表但那個排序的邏輯是什麼(???
4. 這個展區是一個小教室,好喜歡把課桌挖空展示的方法喔!
5. 經典海報實體化有夠讚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1:55 PM
Fri, Jul 19, 2024 1:56 PM
日治後的區域時間來不及只好走馬看花有點可惜。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2:01 PM
我中途在玩這個玩太久......類似RPG遊戲,可以操控主角(第一人稱視角),在日治時期做出各種不同的選擇,大多是抗爭、加入不同組織等等。
中間會依選擇的路線遇見不同的歷史人物,並且也會依照選擇加深中央是否將角色列為抓捕對象,也可能被抓去坐牢XD
動畫做得非常細緻!用飛速玩完大概要10-15分鐘。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2:05 PM
展場就這樣!最後題外話補充,一直好想看臺史博的這個導覽:
大時代 小劇場:臺史博常設展互動式戲劇導覽
去年前司接的案子有做過類似的戲劇導覽,但在跟展品還有觀眾的互動上面應該是不及臺史博的例子XD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2:06 PM
Fri, Jul 19, 2024 2:10 PM
奇美│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奇美也會講一大堆!(尖叫
膚淺動漫迷先放狗照: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2:18 PM
Fri, Jul 19, 2024 2:19 PM
容我再盛讚一次奇美真的好喜歡展覽這件事喔......
這次有更多展場的巧思,比上次去看還要驚艷!
@jennice92121 - 連假看的展 10.08 大墩文化中心│時間的去處—蘇盈蓁個展 國美│埃爾...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2:29 PM
我覺得畫作本身應該很多人講過了,本來想說去之前要把大學的筆記翻出來複習一下(我甚至有收進行李裡),但根本忙到沒時間看。
但必須要說身為靈光理論的愛好者(?)我真的是在展場被沐浴,甚至我一度想像過哪天看到梵谷真跡應該是會大哭,這次雖然不是展出知名度較高的作品,但我還是偷偷掉了幾滴淚XD
不過有一大段時間熱衷於找畫作裡的狗(狗)。
先放一些喜歡的畫作細節:
我真的是愛死那兩塊鮭魚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2:43 PM
但還是講一些喜歡的作品: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2:49 PM
Sat, Jul 20, 2024 6:25 AM
1. 拉非爾的聖母像!但我真的好喜歡這個框,雖然看圖冊、高解析掃描會比現場更清晰的看見畫作細節,但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看畫作也要連帶著框一起看才對......!
2. 抱歉此張彷彿是在講:老娘辛苦在廚房做事你在外面吹噓一堆大道理(耶穌:是有在尊重?
3. 跟鵰說我所有CP都該擁有此構圖的二創(
4. 林布蘭!怎麼拍!額頭都過曝!(發瘋
5. 維拉茲奎茲的紅衣主教要跟高美《瞬間》裡面的培根一起看!誠摯推薦接連看此兩檔展覽,時間序基本上是銜接上的,且可以很好的做一個對比。
6. 我甚愛此畫可以用人物肢體拚出一個愛心!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2:59 PM
Fri, Jul 19, 2024 2:59 PM
想先講展牆文字!
中途看一看突然研究起來上面的字到底是怎麼印上去的,偷偷摸一下觸感明顯不會是卡點西德,就在猜應該是做好模板再刷漆,查了一下果然是絹印的。頓時感到慚愧怎會不知道這種作法(。
且奇美也有紀錄短片:
【佈展揭密!】特展牆壁上的文字是怎麼出現的?
後來去高美應該也是同樣的方式,筆記個有在做牆面絹印的廠商:
玩印工作室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3:00 PM
Fri, Jul 19, 2024 3:01 PM
然後我們看半天還找到漆太滿溢出來的瑕疵(靠腰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3:09 PM
另外,文字本身(展牆介紹&Label)也很好閱讀。
很好閱讀除了物理上的大小很剛好之外(十分體貼視力差如我的人),文字也很流暢、易懂,雖然一路都有在聽導覽,但只有文字描述的作品看下來說明都足夠清楚的抓到展覽想介紹的重點。
其實文字量十分之大,但看完整個展覽之後並不會特別感到閱讀上的疲憊。沒記錯的話應該每幅畫都有註解,且部分有更多圖片輔佐,Label也都在一個雖然字很多但不會在展場裡看起來雜亂的平衡,滿厲害的!(想說這麼粗暴的Label意外的看起來不醜)(幹)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3:09 PM
但不知道是不是我擁有稍微多一點的基礎認知,滿想知道如果是沒有接觸過藝術史的人來看,也會覺得好懂嗎?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3:15 PM
Fri, Jul 19, 2024 3:15 PM
再來是打光超級舒服......
照片中比較拍得出聚焦在畫作上的光暈,但肉眼看整個展場圍繞在一種不過度明亮,卻可以清晰看見所有作品及文字的程度。(但也可能跟展牆顏色帶來的感受有關?)從畫框跟立體物件的陰影可以看出光線還是有一定的程度。
我一直在抬頭看光源在哪裡、怎麼打出來的,感覺奇美使用的展燈也比較少見一點?(還是我真的脫離展場太久,天啊好難過)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3:19 PM
另外就是畫作的玻璃真的很不會反光有夠(物理上的)好看!
科技果然是最棒ㄉ......(?
查了一下這個技術應該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奇美之後看的展好多都作品都大反光,發瘋。
《日本美術館的隱形玻璃》你看得出作品前方有面玻璃嗎?藏得太完美總是害人撞到頭 | 宅宅新聞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3:30 PM
Fri, Jul 19, 2024 4:37 PM
這次除了紅龍之外,也在地面都做了臺階,且這樣的設計一來可以增加地面光,二來不確定是不是只有我,但我踢到腳的機率有變小(?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3:33 PM
Fri, Jul 19, 2024 3:38 PM
每區展間的重點畫作,展示牆面都會有特別的變化,像林布蘭這個,多一塊突出的牆面,兩塊牆面的銜接之處是三角狀的夾角,我一直在試圖看這裡面是不是也有埋燈條,但角度太刁鑽我不敢貼在牆面觀察,雖然是藝享票但人還是很多XDDD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3:36 PM
Fri, Jul 19, 2024 3:37 PM
各展間的重點畫作: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3:37 PM
Fri, Jul 19, 2024 3:41 PM
1. 拉婓爾原則上跟林布蘭一樣
2. 卡拉瓦喬是凹陷的弧形牆面(此照有夠難拍)
3. 救命這裡牆面也是......天鵝絨......我真的是無法用言語表達我的讚嘆我在展場瘋狂稱讚
4. 梵谷是凹陷的方形,但真的很抱歉我回頭看越看越像IKEA,希望梵谷也念IKEA(梵谷:?
5. 這張畫在一排畫作的尾端,想不透為甚麼有一塊突出的展板,或許後面有管道或什麼線路?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3:43 PM
Fri, Jul 19, 2024 3:43 PM
抱歉我真的好愛天鵝絨牆面我要重點放幾張
側一點的角度比較明顯拍得出布的質感,就是這種與畫作呼應的地方會讓我覺得,天他們真的好愛展覽這件事喔......
(&到底為甚麼油畫畫得出這種質感有夠厲害......)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3:47 PM
Fri, Jul 19, 2024 3:47 PM
對我來說這些都是現場的靈光的一部份,不只是從畫作散發出來的,也在於展場本身,甚至觀者都是這個盒子裡的靈光。
就算是同一件藝術品,在不同的地方展出,就會因為場域、展示方式、周遭觀者和各種形形色色的因素疊加在一起,給出些微或截然不同的感受。
好喜歡展覽的這個性質喔......我很喜歡在不同場域看見同一件作品,可以互相對照各個空間結合作品會給出的感受差異。
永遠無法看一件作品用完全一樣的方式。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3:51 PM
Fri, Jul 19, 2024 4:28 PM
每次來奇美都是身心被洗滌......謝謝奇美(大哭
然後放一些怪照(靠腰
1. 帶爾文看看沒看過的海洋生物
2. 野剛狂兒看奇美外面的鴨子(根本沒拍到鴨子
3. 想到看完展過幾天要回去上班的我
4. 長草地與蝴蝶義大利麵可以再敷衍一點沒關係欸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3:55 PM
Fri, Jul 19, 2024 3:59 PM
也記錄一些好笑的事(好笑的事
1. 我們光是特展就逛三個小時,兩個人都超想睡但想說機會難得不看常設展好虧!且人有夠少超好逛(中途去動物標本那區甚至只有我跟鵰跟志工,彷彿包場)。但走到二樓真的太累開始胡言亂語。
鵰:(指著某幅耶穌手上的聖杖)(之類的)哇好像串燒
我:那綁在木樁上被火刑算是一種串燒嗎?
鵰:烤太久了吧會燒光欸
我:那火刑到一半是不是會有一段時間是串燒
鵰:是(。
幹有夠沒營養(真的是給我道歉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4:01 PM
Fri, Jul 19, 2024 4:10 PM
2. 週三藝享票用到極致就是一早就去看特展,下午看常設展,最後再聽個講座完美結束!對我是這樣想得很理想,殊不知我們坐到演講廳,我剛聽完開頭30秒「嗯嗯臺灣是海外巡展其中一站」之後直接失去意識,直到鵰叫我起來我才發現哇幹我直接一閉眼睡掉20分鐘(幹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4:04 PM
最後謝鵰陪我!也謝大幫我搶票,奇美票剛開賣時我人站在京都的四條大橋上,還跟旅伴說等我五分鐘但還是搶票大失敗(好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4:09 PM
高美│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4:14 PM
開始講高美之前,想分享這噗,裡面對奇美的感受跟我截然不同這點很有趣XD(且同樣都有講到靈光!)
@c25416 - 2024.07.15|日常 高雄市立美術館 & 奇美博物館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4:18 PM
19年來高美看《刺青—身之印》一展,觀展印象實在說不上好,特展展間燈光昏暗、展間動線不慎理想,讓我一直對高美的印象不怎麼好(。
請大家看看這個展牆文字: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4:20 PM
但這次的《瞬間》特展真的是超級令人驚艷...!展覽各方面無論是動線、光線、文字乃至語音導覽都有夠讚,從展覽核心概念、作品本身到展場都十分優秀,我甚愛此展......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4:23 PM
Fri, Jul 19, 2024 4:26 PM
這次去,展場除了展燈之外,天花板的光源一直給我種陽光穿透的自然光的質感,但天花板本身的結構應該是有改變,在天花板板材上選擇透光材質,裡面多加燈源,讓整個空間可以更加明亮。
兩次看展的照片差異滿明顯的(右:《瞬間》;左《刺青》)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4:27 PM
補充都是同一隻手機拍的!
對我的哀8用到現在(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4:50 PM
Fri, Jul 19, 2024 5:43 PM
高美觀的展場我除了一開始的驚艷之外,比較少紀錄,相較來說我更喜歡這次展出的展品,很會選展品......
但我本來就比較喜歡當代藝術XD
展場還是有一些可愛的地方,我好愛這些挖空的牆面!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4:51 PM
以及各展區都會有藝術家的節錄(但看到後面覺得有點太多)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19, 2024 4:54 PM
Sat, Jul 20, 2024 6:22 AM
這次也意外的發現高美館空間的有趣之處!其中一個是,特展有個展間有一大塊假牆,繞過假牆之後是休息的座位區,座位區對著外面的草原,透過簾幕遮擋一部份光線,分割成三個區塊的落地窗像是三螢幕的錄像作品:
以及二樓也有同樣的休息區,也是繞過轉角之後倏忽出現:
其他有趣的空間後面的展再接著說!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0:28 AM
整理這兩次去高美館的照片不知道為甚麼都拍了溫度計跟濕度儀
是有喜歡???????(?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1:22 AM
Sat, Jul 20, 2024 11:24 AM
這次《瞬間》一展展出的藝術家都有夠厲害,撇除畢卡索跟安迪沃爾不說,佛洛伊德、培根跟大衛霍克尼都有實在是有夠夢幻組合欸......
TATE比較熟悉,但國巨基金會相對而言陌生許多,查了一下才發現有夠厲害,大衛霍克尼創下在世藝術家售出金額最高紀錄的作品,就是國巨基金會的董事長買下的。臺灣人要有錢起來真恐怖欸(什麼心得)
我也好喜〈Portrait of an Artist(Pool with Two Figures)〉!後來鵰提醒才知道欸對馬男波傑克有致敬此作: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1:23 AM
Sat, Jul 20, 2024 11:30 AM
剛好有拍到一對應該也是同性情侶在觀看此作時的模樣,覺得天啊正巧合作品本身的呼應也好迷人。
但說來滿抱歉的我自己站在畫作前時腦中有1/2的時間在想好想知道這幅作品畫一筆值多少錢(世俗的人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1:35 AM
這兩檔展覽我都甚愛觀察站在作品的觀者,從藝術不只為宗教服務開始、到馬內《奧林匹亞》裡女子挑釁的視線,更多現代與當代的藝術家用盡各種形式試圖讓觀者成為作品的元素,好喜歡藝術越來越與人靠近的嘗試喔!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1:38 AM
Sat, Jul 20, 2024 5:00 PM
說到觀者與畫作之間的關係,托馬斯的作品就很有趣的呈現這一幕:
且有觀者站在這些作品前面,又更襯出此作的趣味:
一些奇美&高美的觀者與作品合照: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1:43 AM
利用既有藝術品去創造新的視角與詮釋,一來也展現在路易絲的這件作品:
透過不同的視角去窺視藝術品的一角,藝術品觀看的方式被扭轉,原先帶有的文本也被改寫。我私心認為這件作品最好的展示方式是在他前面再擺一台推車,讓他也面對被窺視的作品面對的事,想想就覺得滿有趣的(好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1:54 AM
這次展覽的核心在於「繪畫」與「攝影」兩者的對話,創作這件事情一直因為新科技的出現面臨挑戰仿佛成為歷史發展中必然遇見的命題,除了藝術家在突破的同時,觀者也應該加入這場挑戰之中,站在畫作前的意義被重新定義,或者說是觀者要開始自行定義,讓每一次的觀看都加入主觀意識,建構屬於自己的經驗。
對我來說大概是這樣的感覺XD
展覽中也可以看到藝術家們對既有的創作進行的再顛覆,當然除了前面講的作品例子之外(包含波傑克),展場中最吸引我的還有培根和傑夫沃爾。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1:56 AM
Sat, Jul 20, 2024 11:56 AM
過往在上藝術史時,已經被培根畫作所吸引,很難形容培根的畫作給我帶來的感受,會覺得他好像有聲音一樣。有點像是在嘉美館看到的〈黃色尖叫〉,我總覺得似乎可以在每一筆中聽見尖叫聲。
很像賽任那種危險或恐怖中的迷人感欸(好難懂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1:59 AM
前面在講奇美的維拉茲奎茲的時候有稍微提到,培根依照其〈Pope Innocent X〉創作了許多作品,最知名的應該是這幅(同時放上維的原作):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2:00 PM
展場中是這幅: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2:06 PM
培根的筆觸真的很好看欸!
看看那個顏料被刷在畫布上的紋路,裡面夾雜不同色彩,去扭曲與破壞既定的(人事物)形象,人物看起來彷彿有殘影,成為一種不確定的、彷彿正要崩解的狀態。
放這個只想跟大家分享我找了好久的角度才沒有反光(所以我說!奇美的展!玻璃有多讚!)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2:09 PM
&抱歉我在講的都是我的主觀感受,並沒有特別去查證藝術家是否具有這樣的意涵或者是作品本身的文本怎麼解釋,雖然有聽導覽跟大概記得以前學過的內容,但比較想要記錄自己看到時的想法。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2:10 PM
傑夫沃爾的作品應該算是有重點宣傳的一件!本來想買明信片的,但覺得印得沒有特別好(奇美的也是,顏色偏紅,卡拉瓦喬的那張看起來甚至像喝醉)。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2:12 PM
Sat, Jul 20, 2024 12:17 PM
我甚愛他縝密的編排,包含落葉這等小細節也都依循規劃好的設定,有夠細節......
第一張草圖的中央上方,有個藍色的X標記,對照作品就是落葉的位置,太可怕......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2:14 PM
也很喜歡這個展間,獨立空間可以讓光源降低,使燈箱的效果更加明顯,而不會影響到其他作品,超舒適的規劃!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2:21 PM
Sun, Jul 21, 2024 3:08 AM
經過不斷的後製,最終完成作品,不禁聯想到袁廣鳴的《城市失格-西門町夜晚》,也是利用不斷的複製貼上,讓西門町呈現空無一人的狀態。
先不論藝術家的用意,但攝影所見不一定是真實,亦或者這些步驟也彷彿畫筆的托拽一樣,成為繪畫的一種。(用後製作為畫筆畫出一張照片)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2:28 PM
其中有被杉本博司的作品深深吸引...!
先放個專文(還沒看):
堆疊歷史、記憶時光,最後的現代主義者—杉本博司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2:30 PM
Sat, Jul 20, 2024 4:57 PM
一眼看過去其實還好,但近看才會發現每一幅都是海平面...!
好喜歡近看其實還是看得見海波紋路,或者有些海面上泛起的薄霧把灰白之間暈染開來的質地喔!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2:33 PM
不知道為甚麼一直想到抽象表現主義的馬克羅斯科:
古根漢的頁面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2:33 PM
Sat, Jul 20, 2024 12:34 PM
抽象表現主義也是很有趣的論點......
且我十分喜愛波洛克(離題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2:35 PM
還有佛洛伊德,佛洛伊德的筆觸有夠細緻!好愛那個毛皮與衣服織線的線條喔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2:54 PM
一些喜歡的作品: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00 PM
1&2. 拼貼的物件是立體的小零件好可愛
3. 特別喜歡玻璃上倒映出展間另一側的畫作陳列(對此時又覺得玻璃反光滿有趣的,我就雙標)
4&5. 有夠真實的繪畫!包含第三幅也是,近代作品中的「寫實」與古典作品中的「寫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質感,奇美的作品和這幅作品都非常貼近真實,但不知道為甚麼,當我在看古典作品時,會更明顯的感受到他們作為畫作的質感。
可能是我對於近代作品中寫實的物件、場景更加熟悉或有類似的攝影作品,以至於當他畫得趨近於真實時,反而會更加混淆。
古典的作品就算像上面奇美一展放的精細的衣服蕾絲、天鵝絨材質,但因為畫作呈現出來的整體氛圍,並不是經歷過的時代背景,也缺少可變成觀看經驗的攝影作品存在,致使更好辨認出其作為繪畫的本質。
是這樣嗎?我後來一直在思考這件事情。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03 PM
Sun, Jul 21, 2024 3:09 AM
高美│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高美│奔跑吧!快樂—莊明旗創作個展
其實還有看〈青春印記:收藏家龔玉葉與她的畫家朋友們〉但我在特展已經耗盡精力所以都在走馬看花(欸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04 PM
Sat, Jul 20, 2024 1:19 PM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10 PM
Sat, Jul 20, 2024 1:20 PM
1&2. 南方作為衝撞之所中印象特別深刻的攝影作品,其展在於以南方所發生的藝術事件為中心,去看待臺灣各時期的歷史事件,頗有翻轉現在以台北為主要核心的藝術重鎮之意。
3-8. 莊明旗個展是前同事擔任策展人!好久沒見到他了看來應該也過得不錯!特別第四張,非常喜歡開窗的位置,像是建案廣告一樣在牆面上展示。七到八張則是可以看出位於最高樓層,高美館的建築有不規則的畸角,但又讓自然光用巧妙的方式落進來。
9. 青春印記在二樓的挑高展間!跟前兩張三樓的天窗一樣,都是前面說的這次注意到高美館空間的有趣之處。二樓不只一個類似的展間,中間矗立的假牆,繞道背後時而是樓梯、時而是前面放的那個休息空間。超有趣的XD
10. 《瞬間》一展有仿安迪沃爾的作品做IG濾鏡,一樓大廳邊邊的玻璃窗上也有貼,有夠可愛!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15 PM
陸角銀│希望滿懷—NOMA台灣初個展
我前兩次去台南一直想去陸角銀,但第一次走到門口才看到限動一小時前臨時公告公休、第二次剛好在他開展前一天要離開,全都完美錯過(。
其實沒什麼要講的就是可愛的小空間XD但靠玻璃門的位置,懸掛的作品反光超級嚴重,且因為強烈的背光,連站在作品前面都不是很好的能看見作品細節,滿可惜的。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18 PM
Sat, Jul 20, 2024 1:24 PM
內惟藝術中心│好好吃飯、名畫吉娃娃
內惟藝術中心就在高美館旁邊,沿著輕軌步道一路走過去,好喜歡樹葉像平筆刷出來的質感喔。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27 PM
內惟藝術中心的建築室狹長型的,本來是想去看名畫吉娃娃,但剛進去實在不知確定空間是怎麼分配的XD
後來發現吉娃娃是散落在整個空間的各個角落,除了最明顯的幾個拍照板跟主視覺之外,在空間內外都可以像尋寶一樣找找看,每張畫都會躲在小房子裡,小房子也會依畫作的主題,有不同的外觀。
很明顯應該是針對小朋友的展覽,那些小房子低到我費盡千辛萬苦才看得到裡面欸(好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29 PM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29 PM
撿吉那個已經離開建築要走去輕軌才在外面的走道旁發現!有夠可愛XD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30 PM
拍照板旁邊一直有工作人員駐點,動漫迷拿出狗拍照好害羞(。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1:36 PM
一些空間:
1. 應該算是圖書室?
2. 高美的作品會在這邊修復,除了底下也有吉娃娃之外,狹長的窗框也好像一幅作品,或者是偷窺的間隙。
3. 頭上怎會有萬仁的作品!
4. 廣告剛好放到這件VR作品,很久以前在空總的〈妖氣都市〉有看過,很推薦!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3:41 PM
外面有人在拍婚紗,我不敢離窗太近XD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3:46 PM
好好吃飯的展區有非常有趣的互動!
觀者坐在椅子上,面前是一張可轉動的大桌,隨著桌面轉動,會有不同形狀的餐盤轉到面前,正上方的投影會感應餐盤投影對應的菜品,與此同時中間的黑色箱子會播放3D全息投影。
應該是類似這個!但說實在我也不太確定XD
自製全息投影裝置!讓平面影像活起來飄在空中!【胡思亂搞】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3:48 PM
左右兩側有立兩台平板,分別對應到四周牆面投影的食材,可以滑動平板,操控投影出來的刀或鍋鏟去切/翻動食材。
講起來有點抽象但好好玩喔XDD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4:24 PM
金馬賓館│感應未來、Leave a message 留言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4:24 PM
Sun, Jul 21, 2024 3:00 AM
空間比展品有趣太多了(欸
也可能是這次的展品比較沒有打中我的地方,但空間也是巧妙利用大面玻璃區分,視野的穿透性把不同空間中的元素疊加在一起,無論是光影或空間感都滿有趣的!
缺點是展間彼此很獨立,要穿越展間必須不斷的在室外與室內穿梭,極強的冷氣與高雄炙熱的正午溫度不斷交替,結果最後看到頭有點痛XD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4:34 PM
喜歡的角落:
1. 展場的窗看出去是圍牆的花磚,花磚的間隙看出去是路,像是窗外的窗,方塊裡的方塊。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4:37 PM
Sun, Jul 21, 2024 3:01 AM
2. 有個藝術家個展的小小展間,展間對走廊的牆面開了一個很小很小的窗,從展間內望出去是走廊的綠植,但從走廊望進去剛好是名為〈窗外〉的錄像作品。
從窗外看進去的景色是另一個(被虛構的)窗外;藝術家的窗外在窗內,好喜歡這種作品與展場的呼應!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4:41 PM
3. 這件作品因為壓克力板的反光,在某個角度觀看時,地板紋路會映照在壓克力上,讓作品看起來像是透明的。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4:47 PM
Sat, Jul 20, 2024 4:50 PM
4. 舊建築的牆面也變成特別的背景。
5. 牆面很多地方都有狹長的框,看出去的景色都滿有趣的!
展場內的作品反射到玻璃上面,變得很像外面建築牆上的圖案。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4:50 PM
6. 卡點西德!貼的時候無視牆上裂縫、以及因為牆面粗糙而無法很好服貼的陰影,都有種我行我素的任性。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4:51 PM
7. 一樣是窗景與展場的反射。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4:53 PM
8. 以金屬材質創作的作品,讓燈光不規則的反射到地板上。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5:00 PM
Sat, Jul 20, 2024 5:06 PM
金馬賓館還是有一些有趣作品可以說!
Leave a message 留言一展多為臺灣藝術家: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5:03 PM
Sat, Jul 20, 2024 5:03 PM
喜歡此件作品!可以寫下紙條後從旁邊的門縫底下塞進去,塞門縫這個行為本身就有種無法直接面對或試圖隱藏身分的意圖在,也好喜歡這道牆面的打光!
寫了滿私人的句子,很喜歡在展場的這種時刻,我真正的成為一個未知的他者,去參與/完整/成為作品的同時,還保有屬於很個人的隱密性在。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5:06 PM
又見何采柔(不知道何采柔也要知道北車鳥頭人傳說)
最後一張的作品我在高雄看到看到的同時發現朋友也在台北看到一樣的XD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5:08 PM
整個展間被這件作品填滿,但我實在是心情複雜: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5:12 PM
Sat, Jul 20, 2024 5:14 PM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IG瘋狂打廣告給我的這個:
獨家/室內新玩法暴紅!水槍作畫 鎚打首飾瞬間紓壓
每次看到此廣告都會想到跟朋友吐槽多想當Jackson Pollock(幹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5:28 PM
此展藝術家的本意是在與親朋好友共同創作為紀念;Jackson Pollock是以格林伯格的理念為驅動,試圖以顏料本身為主,放棄具體物件形塑成的畫面/圖像,將焦點著重在顏料這個媒材上面,為抽象表現主義的代表性藝術家。
我很喜歡以前學到Pollock的創作過程,在地面上平鋪的畫布上任意潑灑顏料,行走在上面時或許一邊飲酒一邊砸碎酒瓶、碎片割破腳掌,流出的鮮血也留在畫布上。好喜歡這段描述!(姑且不論後期Pollock還是拋棄格林伯格的理論,在畫中塑造出形體這件事XD)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5:30 PM
也可能是我很喜歡Pollock,以致其實沒有很喜歡現在爆紅的舒壓潑畫體驗,後者對我來說跟更早之前流行的拿球棒砸碗盤電器同個道理。
當然也不排斥業者以藝術創作的名義去包裝啦(但講出這種話的同時其實就是在否定了哈哈哈)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5:31 PM
這件作品覺很微妙的卡在兩者之間,但展場即是創作現地,維持原樣的感覺是也滿有趣的。
真想知道Pollock會怎麼看待這一切(?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5:37 PM
Sat, Jul 20, 2024 5:46 PM
一樓的其中一個展間在講金馬賓館的前世今生,喜歡這些句子: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5:39 PM
那個「海邊不能去/有地雷」,我馬上想到黑傑克不要帶媽媽去海邊散步救命啊!(動漫迷夠了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5:40 PM
底下的作品是在全黑場域裡面播放高雄港的聲音以及一道光軌,隨著聲音時不時會有玻璃珠滾落軌道,營造光線的波動。
中間突然響起救護車的鳴笛,不確定是來自作品還是展間外的馬路。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5:41 PM
畫面中一條細長的光,就是會有玻璃珠落下的軌道,中間的三個光點其實是請勿跨越的牌子,因為手機太爛()拍起來反而滿像作品的一部份。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5:42 PM
文鼎留聲博物館│常設展
這裡對我來說就是霍格華茲,留聲機跟黑膠就是魔法,看不懂牆上解說的我就是麻瓜(靠腰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5:46 PM
博物館在騎樓中的透天裡面,麻瓜看得懂的東西是建築的格局好好看!兩道旋轉梯上都有天井,動漫迷狂喜拍照(膚淺的人
莫澄⚰️
@jennice92121
Sat, Jul 20, 2024 5:47 PM
Sat, Jul 20, 2024 5:47 PM
線條貫穿整棟樓,真的好會室內設計喔(好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1:27 AM
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鼎是做黑膠唱片機(亞弘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起家的,博物館的現任館長以前也是公司的員工,我們在定時播放留聲機設備的時候,館長也在旁邊補充說明,後來也有帶一小段配合臺南400年的特展。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1:58 AM
Sun, Jul 21, 2024 11:58 AM
會示範四五種音樂播放的裝置,早期投幣上發條的大型音樂盒、不同時期的黑膠唱片機等。
這台很特別的是他的黑膠是圓筒式的!柱體表面有刻紋,唱針會沿著柱體轉動時播放聲音,上面的喇叭也可以拆下來。
那個黑膠好像茶葉喔(好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2:02 PM
還有也是上發條的唱片機(右)、亞弘電現在仍有在販售的唱片機(左)。
兩台放在一起,剛好是發條/用電兩種不同的動力來源的對比,音質也有很大的差異!魔法!(太快
底下的抽屜我本來以為是拿來收納唱盤的,結果是擴音的設計!一打開之後整個音色變得明亮起來了,空氣傳導也是魔法(好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2:10 PM
這邊的解說特別使用既有破損的黑膠,以魔鬼氈粘貼在板子上,可以私下來讓觀眾觸摸,感受上面的紋路。
館內有展示好多種不同紋路的唱盤,不過只有這個可以觸碰,我只用肉眼看看半天實在是看不出有什麼差異,就算牆上有放大的輸出照片也是。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2:12 PM
臺南400年的展區,館長有大概說明一下他們跟市府爭取的過程,雖然留聲機的技術出現至今百餘年,遠不及臺南有文字以來的400年,但過往也是有樂器、樂譜這樣的形式把聲音留下來。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2:14 PM
有展示製作黑膠的機器!只有稍微解說一點,果不其然的我依然不是很懂,天啊此展有趣之處在餘我跟鵰不斷的在思考為什麼,但得出的結論跟飛機飛上天仰賴的是魔法一樣,全都在我的知識盲區好有趣(?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2:18 PM
從這區開始,就會一直看到Nipper狗狗,本來以為是開心聽音樂的可愛狗狗,結果背後的故事太難過了吧傷心小狗......
留聲機裡面放的是逝去主人遺留下來的聲音,狗狗因為想念而不斷坐在留聲機前面反覆聽著,救命我此刻就是傷心小狗(好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2:19 PM
Sun, Jul 21, 2024 12:21 PM
館內也一直反覆出現狗狗元素(還有爾文狗,狗上加狗):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2:21 PM
Sun, Jul 21, 2024 12:22 PM
1. 一樓的賣店有在賣小小音樂盒狗狗
2. 稍早聽留聲機解說的展間有大狗狗
3-6. 展場裡有重點介紹
7&8. 狗狗變成商標之後,在留聲機的檯座上、唱盤上都有他的身影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2:34 PM
我們從剛進展場到聽導覽、後來到各樓層,除了我們差不多就只有一位奶奶一起,我們中途協助奶奶打開自拍鏡頭、合照跟QRcode教學之後閒聊一下,奶奶是有使用過這些物件的人,也有分享一些當年這些物件在日常中的狀態。
日常總有一天會成為歷史,被陳列與觀看,還在感嘆的時候就看到旁邊的walkmen跟哀鳳4,我們的過去也變成他人陌生的一部份了(直譯:老了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2:40 PM
酷東西但我腦袋裡面都是加百列跟別西卜在那邊Everyday seems a little longer(救命)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2:46 PM
展場的一些介紹說明:
1&2. 以前多人共聽(?)的耳機長得跟聽診器一樣
鵰:聽診器就是一種耳機
我:聽診器是......耳機......????(已經需要耳機九宮格
3. 為什麼行銷會覺得讓小朋友拿斧頭是個好主意
4. 一開始以為是娃娃會說話這件事讓小朋友害怕,後來仔細看是因為娃娃本身就長得很恐怖,好好笑到底多醜!(沒禮貌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2:51 PM
好看的展品: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2:58 PM
1-3. 前面有示範播放的留聲機跟茶葉盒(不是茶葉盒)
4&5. 展場有展示非常多種類的留聲機,我很喜歡這個玻璃的喇叭,實體超級美......
6. 黑膠walkman
7. 現場有很多專門做給小朋友的唱片機,這臺特別的地方在於,播放的同時上面的圖片是會同步轉的!像是小小的動畫一樣,好精緻喔!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02 PM
我們一直在討論為什麼這些溝痕可以發出聲音,一想到這些機器都是不仰賴電力的就覺得好不可思議,但討論到最後想了想,電力這件事情也很不可思議欸,一直到錄音帶、CD、網路、藍芽,這些東西都超不可思議的(?
稍微查了一下資料覺得這張圖好像比較可以理解:
[音響研究室] 文青的最愛,更是音響世界的極致工藝!但 ... 黑膠唱片究竟是怎麼發出聲音的呢? - C...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04 PM
其中導覽時也有說到,因為類比跟數位的差距在於,數位的方式會把聲音壓縮、處理(或轉化?)成訊號(之類的東西),所以相較起來會有一點失真,黑膠更可以聽到人聲的獨特質地,聲音會更厚重一點。
抱歉有夠不確定的XDDD我真的盡力(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05 PM
但我很喜歡展場中有非常仔細的把各個時期音樂/聲音的載體原理介紹出來: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10 PM
Sun, Jul 21, 2024 1:11 PM
雖然我一直處於我認得這些字但我看不懂的狀態裡(。),雷射跟磁力到底是什麼原理好神奇,魔法世界......(好
好喜歡他的CD小知識裡面有一個是所有CD加起來可以繞地球六圈這種無用小知識(欸
謝鵰看展的時候和我討論這些魔法,十足的包容我的愚鈍(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12 PM
一些展場的樣子: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25 PM
文鼎留聲機博物館在台南市中心,一樓也有咖啡廳可以休息,雖然有門票但也可以抵消費,看整個空間應該是滿新的博物館!
很推薦可以去逛一下,全部逛完其實也不會太久XD
去文鼎前一天在奇美看英國國家藝廊,奇美二樓常設展也有收藏非常多的留聲機,數量跟規模上也都更大一點,不過文鼎的優勢除了地理位置之外,也在於他們對於運作原理的解釋說明其實都滿清楚的(雖然我上面講成那樣但單純就是我的問題),另外整體展場的氛圍給我一種滿溫馨的感覺XD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28 PM
今年在嵐山還有去一個音樂盒博物館,雖然更著重在「演奏」上(音樂盒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樂器?),也有一些留聲機的展品。相對的,留聲機博物館跟奇美,在展示「發出聲音的機器」上,時間軸最前端的也是所謂的「音樂盒」。
京都嵐山オルゴール博物館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30 PM
我真的是非常、非常誠心的推薦,各位如果去嵐山,可以花個一小時左右到這個博物館裡,進門的一樓雖然是普通的賣店(但可以買一些小音樂盒,且音樂盒歌單有夠新),但二樓就是霍格華茲(霍格華茲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33 PM
Sun, Jul 21, 2024 1:33 PM
雖然進場門票大概要兩千日幣,但超級值得!我們去的時候有聽到導覽,導覽過程中會展示非常多精細到可怕的音樂盒,且實際讓他們運轉。
好後悔沒有拍影片!可以從他們官方YT上的影片看出這些音樂盒到底有多可怕(褒)
【嵐山癒しの異空間】京都嵐山オルゴール博物館
芸術家 アンドロイドNo.5 ★京都嵐山オルゴール博物館で実演中★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35 PM
像是這個館方拿來做代表的音樂盒,會隨著音樂擺動、眨眼,先前甚至會噴出煙霧,很可惜我們去的時候這個功能已經損壞了。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47 PM
其中還有展示的音樂盒是畫家、馬戲小丑,
畫家的音樂盒手上有正在寫生的畫本,除了手、腳、五官都會有相應的動作之外,畫本甚至中途還會翻頁,在仔細看,可以看出翻頁前後都有展示不同的塗鴉。
馬戲小丑則是以兩手支撐倒立在長梯上的姿態,在音樂行進中,雙腿會有不同的動作,本來以為應該是手跟梯子之間是有連結機關的,但隨著音樂繼續進行,小丑的兩隻手都會分別舉起,離開梯子表面,且確確實實的沒有連接在一起。
非常的另人驚豔的機關設計!我真的是只能用魔法來解釋欸(。
包含影片中,一些音樂盒人偶是可以在紙上畫出一幅畫的,且畫的圖像並不是潦草的幾筆塗鴉,是非常完整的速寫,對於不是以電力驅動的音樂盒來說,實在是難以想像究竟是什麼樣的機關跟計算,才有辦法做出這些縝密的音樂盒人偶。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48 PM
這些都是音樂盒!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48 PM
還有那傷心小狗: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55 PM
博物館官網有畫家音樂盒的影片!
可以看出他甚至會聳肩,做出很多很細節的肢體動作,非常非常驚人......
画家 | 京都嵐山オルゴール博物館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1:58 PM
小丑的長這樣(第一張照片):
Facebook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2:00 PM
Sun, Jul 21, 2024 2:00 PM
很感謝旅伴在導覽過程中不斷幫我翻譯日文,雖然光看這些音樂盒運作起來已經足夠驚喜,但能知道更多背後的訊息還是很感謝!
再次推薦大家去這邊!離開時門口還有可愛爺爺XD他轉動的那台機器會噴出泡泡,有夠想要(?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2:02 PM
以上!天啊我終於寫完......救命有夠落落長。
雖然噗首寫2024上半年,但這次提到的大部分都是這一兩個月集中在兩個禮拜下了兩次南部,非常密集的看了一堆展,上半年前幾個月還有看其他大大小小展覽,就不特別說了(也沒有印象深刻到好想寫repo的)。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2:07 PM
另外再補充一個,我看展沒有特別喜歡聽語音導覽,更喜歡跟著導覽員走,不過這次在奇美跟高美館聽的語音導覽都非常棒欸!
不確定是藝享票有附,還是一般入場也有,這次這兩展的語音導覽,除了播放時的背景音樂會隨著畫作主題有所不同之外,也會出現一些情境對話,像小小的廣播劇一樣,讓語音導覽的體驗非常活潑跟生動。
我個人非常討厭只是照著展牆文字說的那種,我聽語音導覽就是想要聽到布一樣的東西...!!高美館的我記得要100-150,但也是值回票價。
像佛洛依德的這幅畫,當時搭配的音樂是搖滾樂,聲音剛出來的時候就很驚艷了XD
莫澄⚰️
@jennice92121
Sun, Jul 21, 2024 2:08 PM
好了真的寫完了!看了好多展且都非常優秀,我真的是身心靈被洗滌法喜充滿......(?
莫澄⚰️
@jennice92121
Fri, Jul 26, 2024 6:11 AM
相關文章筆記:
為什麼我們要看別人逛美術館?施特魯斯的博物館攝影引發的一個有趣提問
載入新的回覆
北美│William Kentridge 威廉.肯特里奇
北美│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
北師│張立人「戰鬥之城.終」
嘉美│天天上演
臺史博│跨•1624:世界島臺灣國際特展
奇美│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高美│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
高美│多元史觀特藏室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
高美│奔跑吧!快樂—莊明旗創作個展
內惟藝術中心│好好吃飯、名畫吉娃娃
金馬賓館│感應未來、Leave a message 留言
文鼎留聲博物館│常設展
前幾次去北美都是文件比重較高的展(狂八零跟楊德昌都偏向需要大量文本支撐的類型),威廉.肯特里奇這檔展覽以藝術家的創作為主,展覽本身聚焦在作品本身的感受更強烈一些。
且十分喜愛北美館此檔展覽的展場細節......從進場之後以木質牆面去對比畫作氛圍,讓空間十分具有一致性。
坐在任何位置,都可以聽到不同方向傳來的聲音,但在空間裡也不會特別吵雜。(雖然各個影像的聲音本來也不複雜)
創作完的成品可以貼在布告欄上,有好多有趣的作品:
當天跟著導覽聽了兩個多小時結果忘記拍照XD
其實一直以來對於建築類型的展覽沒有特別興趣,但去年做了大半年國內外公共住宅的展覽研究案,發現從歷史脈絡的角度去看,建築本身有超多可以說的細節......
此檔展覽也是,除了建築本身,更多延伸到不同時代背景之下的台灣社會以及一路走來的歷史變遷,建築物如何反映出當下的意識形態這件事。
然後此展的其中一個案例研究員就是前司合作對象(。
後來發現我還是需要照片來輔佐記憶,那些說用眼睛就可以好好感受的人記憶力是多好我沒照片有夠容易忘光光(幹
後來發現修澤蘭的這件作品我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在公車上留意了一下,從門口其實可以就看到這棟建築了。
另外就是母校曾經的舊校址也有修澤蘭的作品,因遷址的關係,很早就拆除了,只是當時入學的運動服上面還繡有教堂的簡圖。找了一下當年的照片確實看起來滿震撼的,難怪學校在我們入學時還是三不五時會提起這座教堂:
南海路這一帶都是中國復古式的建築,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外觀上來看是中國天壇的造型,但內部通透打通的大空間,又非常符合現代建築的特色,導覽員評價為:看起來就精神分裂的一棟樓(。
同樣是在講中國復古建築,在這個案例上捨棄模型展示,而是讓觀者直接從落地窗眺望—剛好遠處就是圓山飯店矗立。
只能說這實在是地利人和的展示方式,單純很愛這個運用實際物件的方式(他們甚至省掉一個模型錢欸哈哈哈)
如果對於國際/台灣公共住宅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在前司做的最後一個案子(雖然我沒有撐到展覽開幕,到籌備末期的時候先跑了):
倒是鐵道部裡面滿有趣的,而且帶娃去拍照很好拍(幹
補一下展覽有列舉很多國內外有趣的公共住宅:
鐵道園區的酷東西跟娃(娃
先讓我說兩句我對於此展被網紅炒起來感到心情複雜,當代藝術獲得如此關注固然是開心,但還是希望北師可以因此多賺一點錢(連票錢都不收且此展唯一有販售的也只是60元扭蛋),之前問總監有沒有要開始收門票但作夢計畫一向都免費開放,請大家珍惜館員們的肝(
然後不要再叫他微型展了!
不得不提我很喜歡《戰鬥之城——SNG特別節目》看了三次三次都有不同風格的布置方式:
剛好是在獨立的小展間裡面,展間外甚至有放拖鞋櫃有夠喜歡
我甚愛此展但居然沒拍到照片!
在當代二樓最大的展間角落,搭了一個小小的棚子,佈置成小吃店的樣子
貝克上校怎麼看都該是純愛(立人:請不要藍色窗簾
我也曾想過畫家在面對攝影技術的誕生和如今面對AI技術的出現是否有過類似的掙扎?
聽說開展前一個月藝術家瘋狂在做這些小東西,真的可以看超久好喜歡...!!聽到旁邊有人吐槽那個高級印章組印章都比印泥大我真的要笑死
(更新)北師昨天有發文!便當盒是藝術家去網路上大量採購的股東贈品沒錯XD
旁邊的冷氣開關被藝術家貼上錄像作品裡大企業JJ的貼紙, 旁邊的觀眾一直在討論這個開關是不是真的XD(結果館員也不知道甚麼時候貼上去的)
好愛這件作品搭配北師的落地窗!
展場把各個小模型的電線拉成電線杆,而不是用貼地走線的方式,讓這些錯落的小方塊真的有許多棟小房子的感覺。
而且不知道為甚麼跟後面的石膏像好搭喔,感覺他也可以掛兩根電線上去(有在尊重?
好喜歡現在這些互動形式越來越有趣,而民眾也越來越願意展現!
扭蛋扭到小海報!結果沒有帶文件盒去,還順走一個舊資料夾(
最後咩某一下典藏的專文記得看:
去年去嘉義但遇到嘉美館臨時休館(且到門口發現一堆消防車聚集,等好一陣子才有館員出來通知),今年總算跟朋友成功解鎖!
(結果兩年都拍差不多的照片)
顧名思義他就是拿一把梳子一直在梳草,我真的要瘋掉(稱讚)&大學後面有一間餐廳叫蘇草,以至於跟友兩個人在看這件作品時開始分心在聊以前去餐廳吃飯的回憶(幹
在畫開心的尖叫時藝術家聲音高八度有夠喜歡!我們坐在那裏看他叫好久,正後方的展間在播錄像作品,偶爾和尖叫聲夾雜在一起,聽起來彷彿兩件作品在隔空較量一樣。
最後不知道為甚麼嘉美館地板好亮欸,倒影也太清楚:
一直都很想要來臺史博,但實在是沒有甚麼機會過來,這次硬拖著朋友一起來,最近的路線是搭到永康站之後搭計程車(還會開一大段),一下車之後真的是藍天綠地什麼都沒有(
要不是太陽太大,其實這邊的草地看起來就很適合野餐,後來拍照片也是滿好看的就是了XD
不可能有這種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吧!
前司因為工作性質需要,幾乎每個案子都有圖像資料需要授權,在接洽過數個單位之後,臺史博的系統真的是最好操作、也最不需要一直瘋狂打電話詢問窗口跟確認授權細節的一個。
感謝臺史博減輕我的工作份量......
坐下才知道是在播民眾捐贈文物的紀錄短片。臺史博的使命宣言之一在以形塑臺灣文化為重點,常民文化也體現在一般民眾所捐贈的物件當中,我覺得很迷人的一點是這些物件都曾經是日常的一部份,因為帶有特別的記憶被繼承物件的後人珍藏,但經過捐贈、典藏,又被賦予了另外一層涵義。可以被另一群人仔細對待與保存這一點莫名的讓我很感動XD
但也會想說,如果每個人都有對自己意義重大的物件想要捐贈的話,博物館又是以什麼樣的標準去做挑選跟典藏呢?也滿想知道會不會有被認定為「價值不足以典藏」的案例。
特展在最高層樓,因為是我最主要想看的展,決定先從特展開始,我們搭電梯到樓層的時候,可以俯瞰整層二樓常設展的樣貌。臺史博的館舍是非常挑高的空間,應該主要就是為了讓常設展的「物件」可以被充分展出。
說是物件可能也不太恰當,他們根本是蓋了一個城鎮在裡面。雖然一直都有看過照片,但實際上看到還是會覺得這難道不比寶島時代村用心太多(怎拿這個來類比)
從四樓俯瞰二樓的樣子:
身為一個每次在展場中都很喜歡找投影機的人(?),實在是好喜歡臺史博運用投影機用得有夠好......在營造展場氛圍、錄像播放、互動裝置這幾個層面都很讚......天啊臺史博......(臺史博:?
因為展場偏暗,我的哀鳳8真的是盡顯其不足之處救命!
一進展場第一眼看到的,是十分大面積的海浪圖騰影像,緊扣著臺灣海島本位,從海洋的角度開始認識臺灣歷史。
照片是從展場後段拍攝的。
他們牆面甚至有整條沒清掉的膠痕我要瘋掉(。
甚至天花板上也有打投影XD
玻璃展櫃上離觀者最近的平面上有小標題,介紹文字則是印在離觀者最遠的那一面:
我長這樣我大笑(。
投影出來的影像也會映照在地板上,爛手機拍不出效果但實際上看是很清楚的倒影。
其實也沒有誰好誰壞,對我來說故宮的展示方式是更可以看到每個物件本身,去除外在干擾;臺史博則是更著重於整體,在整個展台、展場中取得和諧與一致。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體感上故宮展場裡的燈滿爛的(靠腰),但也是以明亮的燈光聚焦在展品上;臺史博特展的整個場域都是暗的,說起來也是滿有海裡的那種感覺XD
學過策展之後就很愛......看展場......(對我接下來也會大講展場>展品本身)
跳到常設展之前分享一下當天好多小小孩去校外教學,他們跟在老師後面排隊走好像鴨子喔(鴨子
拍到隊伍落後的兩隻鴨子(鴨子
以及我們走去二樓的時候遍尋不著三樓在哪裡...!!臺史博!沒有!三樓!
前一則留言的前兩張照片,我們走過去的時候朋友:哇他們蓋一座廟就為了播這個影片欸!(我瘋掉
以及他們有些蠟像真的長的好有趣,真想看到博物館驚魂夜在這裡發生(好
(膚淺的人覺得拍娃應該很好看)
1. 日治時期的手帳
2. 我也好需要一台這個尺寸的裁紙機
3. 逃不過的九九乘法表但那個排序的邏輯是什麼(???
4. 這個展區是一個小教室,好喜歡把課桌挖空展示的方法喔!
5. 經典海報實體化有夠讚
中間會依選擇的路線遇見不同的歷史人物,並且也會依照選擇加深中央是否將角色列為抓捕對象,也可能被抓去坐牢XD
動畫做得非常細緻!用飛速玩完大概要10-15分鐘。
奇美也會講一大堆!(尖叫
膚淺動漫迷先放狗照:
這次有更多展場的巧思,比上次去看還要驚艷!
但必須要說身為靈光理論的愛好者(?)我真的是在展場被沐浴,甚至我一度想像過哪天看到梵谷真跡應該是會大哭,這次雖然不是展出知名度較高的作品,但我還是偷偷掉了幾滴淚XD
不過有一大段時間熱衷於找畫作裡的狗(狗)。
先放一些喜歡的畫作細節:
我真的是愛死那兩塊鮭魚
2. 抱歉此張彷彿是在講:老娘辛苦在廚房做事你在外面吹噓一堆大道理(耶穌:是有在尊重?
3. 跟鵰說我所有CP都該擁有此構圖的二創(
4. 林布蘭!怎麼拍!額頭都過曝!(發瘋
5. 維拉茲奎茲的紅衣主教要跟高美《瞬間》裡面的培根一起看!誠摯推薦接連看此兩檔展覽,時間序基本上是銜接上的,且可以很好的做一個對比。
6. 我甚愛此畫可以用人物肢體拚出一個愛心!
中途看一看突然研究起來上面的字到底是怎麼印上去的,偷偷摸一下觸感明顯不會是卡點西德,就在猜應該是做好模板再刷漆,查了一下果然是絹印的。頓時感到慚愧怎會不知道這種作法(。
且奇美也有紀錄短片:
玩印工作室
很好閱讀除了物理上的大小很剛好之外(十分體貼視力差如我的人),文字也很流暢、易懂,雖然一路都有在聽導覽,但只有文字描述的作品看下來說明都足夠清楚的抓到展覽想介紹的重點。
其實文字量十分之大,但看完整個展覽之後並不會特別感到閱讀上的疲憊。沒記錯的話應該每幅畫都有註解,且部分有更多圖片輔佐,Label也都在一個雖然字很多但不會在展場裡看起來雜亂的平衡,滿厲害的!(想說這麼粗暴的Label意外的看起來不醜)(幹)
照片中比較拍得出聚焦在畫作上的光暈,但肉眼看整個展場圍繞在一種不過度明亮,卻可以清晰看見所有作品及文字的程度。(但也可能跟展牆顏色帶來的感受有關?)從畫框跟立體物件的陰影可以看出光線還是有一定的程度。
我一直在抬頭看光源在哪裡、怎麼打出來的,感覺奇美使用的展燈也比較少見一點?(還是我真的脫離展場太久,天啊好難過)
科技果然是最棒ㄉ......(?
查了一下這個技術應該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奇美之後看的展好多都作品都大反光,發瘋。
2. 卡拉瓦喬是凹陷的弧形牆面(此照有夠難拍)
3. 救命這裡牆面也是......天鵝絨......我真的是無法用言語表達我的讚嘆我在展場瘋狂稱讚
4. 梵谷是凹陷的方形,但真的很抱歉我回頭看越看越像IKEA,希望梵谷也念IKEA(梵谷:?
5. 這張畫在一排畫作的尾端,想不透為甚麼有一塊突出的展板,或許後面有管道或什麼線路?
側一點的角度比較明顯拍得出布的質感,就是這種與畫作呼應的地方會讓我覺得,天他們真的好愛展覽這件事喔......
(&到底為甚麼油畫畫得出這種質感有夠厲害......)
就算是同一件藝術品,在不同的地方展出,就會因為場域、展示方式、周遭觀者和各種形形色色的因素疊加在一起,給出些微或截然不同的感受。
好喜歡展覽的這個性質喔......我很喜歡在不同場域看見同一件作品,可以互相對照各個空間結合作品會給出的感受差異。
永遠無法看一件作品用完全一樣的方式。
然後放一些怪照(靠腰
1. 帶爾文看看沒看過的海洋生物
2. 野剛狂兒看奇美外面的鴨子(根本沒拍到鴨子
3. 想到看完展過幾天要回去上班的我
4. 長草地與蝴蝶義大利麵可以再敷衍一點沒關係欸
1. 我們光是特展就逛三個小時,兩個人都超想睡但想說機會難得不看常設展好虧!且人有夠少超好逛(中途去動物標本那區甚至只有我跟鵰跟志工,彷彿包場)。但走到二樓真的太累開始胡言亂語。
鵰:(指著某幅耶穌手上的聖杖)(之類的)哇好像串燒
我:那綁在木樁上被火刑算是一種串燒嗎?
鵰:烤太久了吧會燒光欸
我:那火刑到一半是不是會有一段時間是串燒
鵰:是(。
幹有夠沒營養(真的是給我道歉
請大家看看這個展牆文字:
兩次看展的照片差異滿明顯的(右:《瞬間》;左《刺青》)
對我的哀8用到現在(
但我本來就比較喜歡當代藝術XD
展場還是有一些可愛的地方,我好愛這些挖空的牆面!
以及二樓也有同樣的休息區,也是繞過轉角之後倏忽出現:
其他有趣的空間後面的展再接著說!
是有喜歡???????(?
TATE比較熟悉,但國巨基金會相對而言陌生許多,查了一下才發現有夠厲害,大衛霍克尼創下在世藝術家售出金額最高紀錄的作品,就是國巨基金會的董事長買下的。臺灣人要有錢起來真恐怖欸(什麼心得)
我也好喜〈Portrait of an Artist(Pool with Two Figures)〉!後來鵰提醒才知道欸對馬男波傑克有致敬此作:
但說來滿抱歉的我自己站在畫作前時腦中有1/2的時間在想好想知道這幅作品畫一筆值多少錢(世俗的人
且有觀者站在這些作品前面,又更襯出此作的趣味:
一些奇美&高美的觀者與作品合照:
透過不同的視角去窺視藝術品的一角,藝術品觀看的方式被扭轉,原先帶有的文本也被改寫。我私心認為這件作品最好的展示方式是在他前面再擺一台推車,讓他也面對被窺視的作品面對的事,想想就覺得滿有趣的(好
對我來說大概是這樣的感覺XD
展覽中也可以看到藝術家們對既有的創作進行的再顛覆,當然除了前面講的作品例子之外(包含波傑克),展場中最吸引我的還有培根和傑夫沃爾。
很像賽任那種危險或恐怖中的迷人感欸(好難懂
看看那個顏料被刷在畫布上的紋路,裡面夾雜不同色彩,去扭曲與破壞既定的(人事物)形象,人物看起來彷彿有殘影,成為一種不確定的、彷彿正要崩解的狀態。
放這個只想跟大家分享我找了好久的角度才沒有反光(所以我說!奇美的展!玻璃有多讚!)
第一張草圖的中央上方,有個藍色的X標記,對照作品就是落葉的位置,太可怕......
先不論藝術家的用意,但攝影所見不一定是真實,亦或者這些步驟也彷彿畫筆的托拽一樣,成為繪畫的一種。(用後製作為畫筆畫出一張照片)
先放個專文(還沒看):
好喜歡近看其實還是看得見海波紋路,或者有些海面上泛起的薄霧把灰白之間暈染開來的質地喔!
古根漢的頁面
且我十分喜愛波洛克(離題
3. 特別喜歡玻璃上倒映出展間另一側的畫作陳列(對此時又覺得玻璃反光滿有趣的,我就雙標)
4&5. 有夠真實的繪畫!包含第三幅也是,近代作品中的「寫實」與古典作品中的「寫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質感,奇美的作品和這幅作品都非常貼近真實,但不知道為甚麼,當我在看古典作品時,會更明顯的感受到他們作為畫作的質感。
可能是我對於近代作品中寫實的物件、場景更加熟悉或有類似的攝影作品,以至於當他畫得趨近於真實時,反而會更加混淆。
古典的作品就算像上面奇美一展放的精細的衣服蕾絲、天鵝絨材質,但因為畫作呈現出來的整體氛圍,並不是經歷過的時代背景,也缺少可變成觀看經驗的攝影作品存在,致使更好辨認出其作為繪畫的本質。
是這樣嗎?我後來一直在思考這件事情。
其實還有看〈青春印記:收藏家龔玉葉與她的畫家朋友們〉但我在特展已經耗盡精力所以都在走馬看花(欸
3-8. 莊明旗個展是前同事擔任策展人!好久沒見到他了看來應該也過得不錯!特別第四張,非常喜歡開窗的位置,像是建案廣告一樣在牆面上展示。七到八張則是可以看出位於最高樓層,高美館的建築有不規則的畸角,但又讓自然光用巧妙的方式落進來。
9. 青春印記在二樓的挑高展間!跟前兩張三樓的天窗一樣,都是前面說的這次注意到高美館空間的有趣之處。二樓不只一個類似的展間,中間矗立的假牆,繞道背後時而是樓梯、時而是前面放的那個休息空間。超有趣的XD
10. 《瞬間》一展有仿安迪沃爾的作品做IG濾鏡,一樓大廳邊邊的玻璃窗上也有貼,有夠可愛!
我前兩次去台南一直想去陸角銀,但第一次走到門口才看到限動一小時前臨時公告公休、第二次剛好在他開展前一天要離開,全都完美錯過(。
其實沒什麼要講的就是可愛的小空間XD但靠玻璃門的位置,懸掛的作品反光超級嚴重,且因為強烈的背光,連站在作品前面都不是很好的能看見作品細節,滿可惜的。
內惟藝術中心就在高美館旁邊,沿著輕軌步道一路走過去,好喜歡樹葉像平筆刷出來的質感喔。
後來發現吉娃娃是散落在整個空間的各個角落,除了最明顯的幾個拍照板跟主視覺之外,在空間內外都可以像尋寶一樣找找看,每張畫都會躲在小房子裡,小房子也會依畫作的主題,有不同的外觀。
很明顯應該是針對小朋友的展覽,那些小房子低到我費盡千辛萬苦才看得到裡面欸(好
1. 應該算是圖書室?
2. 高美的作品會在這邊修復,除了底下也有吉娃娃之外,狹長的窗框也好像一幅作品,或者是偷窺的間隙。
3. 頭上怎會有萬仁的作品!
4. 廣告剛好放到這件VR作品,很久以前在空總的〈妖氣都市〉有看過,很推薦!
觀者坐在椅子上,面前是一張可轉動的大桌,隨著桌面轉動,會有不同形狀的餐盤轉到面前,正上方的投影會感應餐盤投影對應的菜品,與此同時中間的黑色箱子會播放3D全息投影。
應該是類似這個!但說實在我也不太確定XD
講起來有點抽象但好好玩喔XDD
也可能是這次的展品比較沒有打中我的地方,但空間也是巧妙利用大面玻璃區分,視野的穿透性把不同空間中的元素疊加在一起,無論是光影或空間感都滿有趣的!
缺點是展間彼此很獨立,要穿越展間必須不斷的在室外與室內穿梭,極強的冷氣與高雄炙熱的正午溫度不斷交替,結果最後看到頭有點痛XD
1. 展場的窗看出去是圍牆的花磚,花磚的間隙看出去是路,像是窗外的窗,方塊裡的方塊。
從窗外看進去的景色是另一個(被虛構的)窗外;藝術家的窗外在窗內,好喜歡這種作品與展場的呼應!
5. 牆面很多地方都有狹長的框,看出去的景色都滿有趣的!
展場內的作品反射到玻璃上面,變得很像外面建築牆上的圖案。
Leave a message 留言一展多為臺灣藝術家:
寫了滿私人的句子,很喜歡在展場的這種時刻,我真正的成為一個未知的他者,去參與/完整/成為作品的同時,還保有屬於很個人的隱密性在。
最後一張的作品我在高雄看到看到的同時發現朋友也在台北看到一樣的XD
我很喜歡以前學到Pollock的創作過程,在地面上平鋪的畫布上任意潑灑顏料,行走在上面時或許一邊飲酒一邊砸碎酒瓶、碎片割破腳掌,流出的鮮血也留在畫布上。好喜歡這段描述!(姑且不論後期Pollock還是拋棄格林伯格的理論,在畫中塑造出形體這件事XD)
當然也不排斥業者以藝術創作的名義去包裝啦(但講出這種話的同時其實就是在否定了哈哈哈)
真想知道Pollock會怎麼看待這一切(?
中間突然響起救護車的鳴笛,不確定是來自作品還是展間外的馬路。
這裡對我來說就是霍格華茲,留聲機跟黑膠就是魔法,看不懂牆上解說的我就是麻瓜(靠腰
這台很特別的是他的黑膠是圓筒式的!柱體表面有刻紋,唱針會沿著柱體轉動時播放聲音,上面的喇叭也可以拆下來。
那個黑膠好像茶葉喔(好
兩台放在一起,剛好是發條/用電兩種不同的動力來源的對比,音質也有很大的差異!魔法!(太快
底下的抽屜我本來以為是拿來收納唱盤的,結果是擴音的設計!一打開之後整個音色變得明亮起來了,空氣傳導也是魔法(好
館內有展示好多種不同紋路的唱盤,不過只有這個可以觸碰,我只用肉眼看看半天實在是看不出有什麼差異,就算牆上有放大的輸出照片也是。
留聲機裡面放的是逝去主人遺留下來的聲音,狗狗因為想念而不斷坐在留聲機前面反覆聽著,救命我此刻就是傷心小狗(好
2. 稍早聽留聲機解說的展間有大狗狗
3-6. 展場裡有重點介紹
7&8. 狗狗變成商標之後,在留聲機的檯座上、唱盤上都有他的身影
日常總有一天會成為歷史,被陳列與觀看,還在感嘆的時候就看到旁邊的walkmen跟哀鳳4,我們的過去也變成他人陌生的一部份了(直譯:老了
1&2. 以前多人共聽(?)的耳機長得跟聽診器一樣
鵰:聽診器就是一種耳機
我:聽診器是......耳機......????(已經需要耳機九宮格
3. 為什麼行銷會覺得讓小朋友拿斧頭是個好主意
4. 一開始以為是娃娃會說話這件事讓小朋友害怕,後來仔細看是因為娃娃本身就長得很恐怖,好好笑到底多醜!(沒禮貌
4&5. 展場有展示非常多種類的留聲機,我很喜歡這個玻璃的喇叭,實體超級美......
6. 黑膠walkman
7. 現場有很多專門做給小朋友的唱片機,這臺特別的地方在於,播放的同時上面的圖片是會同步轉的!像是小小的動畫一樣,好精緻喔!
稍微查了一下資料覺得這張圖好像比較可以理解:
抱歉有夠不確定的XDDD我真的盡力(
好喜歡他的CD小知識裡面有一個是所有CD加起來可以繞地球六圈這種無用小知識(欸
謝鵰看展的時候和我討論這些魔法,十足的包容我的愚鈍(
很推薦可以去逛一下,全部逛完其實也不會太久XD
去文鼎前一天在奇美看英國國家藝廊,奇美二樓常設展也有收藏非常多的留聲機,數量跟規模上也都更大一點,不過文鼎的優勢除了地理位置之外,也在於他們對於運作原理的解釋說明其實都滿清楚的(雖然我上面講成那樣但單純就是我的問題),另外整體展場的氛圍給我一種滿溫馨的感覺XD
京都嵐山オルゴール博物館
好後悔沒有拍影片!可以從他們官方YT上的影片看出這些音樂盒到底有多可怕(褒)
畫家的音樂盒手上有正在寫生的畫本,除了手、腳、五官都會有相應的動作之外,畫本甚至中途還會翻頁,在仔細看,可以看出翻頁前後都有展示不同的塗鴉。
馬戲小丑則是以兩手支撐倒立在長梯上的姿態,在音樂行進中,雙腿會有不同的動作,本來以為應該是手跟梯子之間是有連結機關的,但隨著音樂繼續進行,小丑的兩隻手都會分別舉起,離開梯子表面,且確確實實的沒有連接在一起。
非常的另人驚豔的機關設計!我真的是只能用魔法來解釋欸(。
包含影片中,一些音樂盒人偶是可以在紙上畫出一幅畫的,且畫的圖像並不是潦草的幾筆塗鴉,是非常完整的速寫,對於不是以電力驅動的音樂盒來說,實在是難以想像究竟是什麼樣的機關跟計算,才有辦法做出這些縝密的音樂盒人偶。
可以看出他甚至會聳肩,做出很多很細節的肢體動作,非常非常驚人......
画家 | 京都嵐山オルゴール博物館
再次推薦大家去這邊!離開時門口還有可愛爺爺XD他轉動的那台機器會噴出泡泡,有夠想要(?
雖然噗首寫2024上半年,但這次提到的大部分都是這一兩個月集中在兩個禮拜下了兩次南部,非常密集的看了一堆展,上半年前幾個月還有看其他大大小小展覽,就不特別說了(也沒有印象深刻到好想寫repo的)。
不確定是藝享票有附,還是一般入場也有,這次這兩展的語音導覽,除了播放時的背景音樂會隨著畫作主題有所不同之外,也會出現一些情境對話,像小小的廣播劇一樣,讓語音導覽的體驗非常活潑跟生動。
我個人非常討厭只是照著展牆文字說的那種,我聽語音導覽就是想要聽到布一樣的東西...!!高美館的我記得要100-150,但也是值回票價。
像佛洛依德的這幅畫,當時搭配的音樂是搖滾樂,聲音剛出來的時候就很驚艷了XD
為什麼我們要看別人逛美術館?施特魯斯的博物館攝影引發的一個有趣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