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年初電影《可憐的東西》上映時,連帶社群上也有一些《簡愛》的討論(雖然故事明顯脫胎自《科學怪人》,然而也有不少評論,將文本與《簡愛》連結)。

在討論到《簡愛》歷年來的女性主義文學論戰,就有人大力推薦施舜翔的《性、高跟鞋與吳爾芙:一部女性主義論戰史》。購買後拖了許久,這陣子終於拜讀,儘管內容非常學術性,不是那麼易讀(博客來有人打一星就是這個原因XDD),每個章節如同小型論文。但如果對女性主義感興趣,我覺得這本很值得一讀。

也因為如此,我想起社群上被炮轟的商周版《簡愛》推薦序。決定拜讀一下,到底是多糟的內容,導致人人開罵。


簡愛(新譯本)(改版)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罵最兇的當然是第一篇,由台大外文系劉亮雅撰寫的導讀。但可能期望放很低,讀完覺得還好XDD 坦白說,這篇就是彙整歷年來,學者對於《簡愛》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所以看到有評論認為導讀太藍色窗簾,個人倒是覺得沒那麼嚴重。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但話說回來,這篇導讀依舊不理想。先不說內容錯誤(簡愛根本沒有愛上聖約翰啊???),文末那句「簡愛的生活焦點仍放在愛情和家庭上,以今日女性的角度,則她的視野和歷練都未免太過狹窄。」可謂畫蛇添足。我如果是出版社,絕對刪掉這句。

先不說以推薦序而言,文末這句批評是在Hello?況且,如同許多人提到的,這句論述忽略時代背景,強行以今論古。以學術研究的角度,完全不及格。也如同噗友曾經分享的,在家庭與愛情掌握能動性的女性,就不夠「女權」、不夠格被稱為「女性主義者」嗎?
蓮蓮🕯️靈感之神請坐下
導讀最讓人生氣的地方反而是亂講劇情(x)
女性主義不是要求女性必須為了自我成就拋棄愛情與家庭,而是鼓勵女性能自由選擇她們想要發展的任何領域。為什麼「關注自我與周圍」就要被認為小家子氣沒有野心?反而又回到了男性主導的傳統文學的框架之中。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蓮蓮🕯️靈感之神請坐下 : 導讀亂講劇情,出版社還給過,實在傻眼 後來對商周出版的書印象越來越差

讀完真的很想吐槽撰文者,根本是上世紀的女性主義觀點。文中以女性主義的觀點論述,殊不知內文卻陷入男性主導的「正典」框架,總是嫌棄女性文學的「自我」、「小家子氣」、「格局小」(珍奧斯汀的著作也常被這樣批評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回到噗首,《性、高跟鞋與吳爾芙》的內文,剛好可以打臉商周這篇推薦序。包括像簡愛這樣的弱勢女性,如何在家庭中掌握權力,以及十九世紀家庭教師的特殊地位,挑戰固有階級分野。

總之,《性、高跟鞋與吳爾芙》爬梳歷年的女性主義論戰。不僅囊括多元觀點,論述也算客觀。重點是,我感受得到作者對女性主義、酷兒研究與(女性)通俗文化的熱愛,很多象牙塔的學者做不到這點。

性、高跟鞋與吳爾芙:一部女性主義論戰史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最後忍不住murmur,吳爾芙在文壇的地位無庸置疑,但她也是一世紀前的文人,觀點勢必有侷限。既然推薦序有提到1979年的《閣樓上的瘋女人》(The Madwoman in the Attic),其實應該多引用這本的論述啊!像是簡愛與柏莎的鏡像關係,這個在學界的重要觀點卻絲毫未提,很可惜耶!

況且吳爾芙以討厭《簡愛》聞名(因為她覺得《簡愛》行文太「自我」),要寫推薦序實在不該用她的觀點啊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那個⋯其實推薦序有提到簡愛和柏莎的鏡像關係啦!我道歉 文中是用兩位學者的名字,而非強調書名,看太順就被我忽略了XDD 可能大腦不想被這篇浪費腦容量

話說回來,《性、高跟鞋與吳爾芙》也有花一小段篇幅討論《夢迴藻海》。雖然這本後人寫的前傳是「翻案作」,但依然有學者認為觀點有缺失(種族呈現的部分)。總之,這本書雖然因為太學術,所以讀得很緩慢 想起那些年被大學論文支配的恐懼,但我覺得很充實。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跪求台灣出版社出這兩本,拜託🙏 《簡愛》有無數譯本,結果重要的文學批評著作,還有同樣經典的前傳,台灣卻看不到,很可惜啊!

《夢迴藻海》原文似乎沒有電子書,Oh my god!連原文都這麼慘,何況台灣

閣樓上的瘋女人:女性作家與19世紀文學想像(上下)
夢迴藻海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