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洛 📚
讀嘛讀嘛

《當野生動物「違法」時:人類與大自然的衝突科學》瑪莉.羅曲(Mary Roach)

「亞倫.科斯楊(服務於育空保育署)表示,最重要的不是搞清楚面前是哪種熊,而是了解自己面臨的是哪種攻擊。是掠食性攻擊,還是防衛性攻擊?熊採取攻勢大多是為了自衛,通常是在虛張聲勢,並非真正的攻擊。可能是你驚動到熊或靠得太近,所以熊想要迫使你退縮。」

「面對虛張聲勢想嚇退敵人的熊,最好盡量使自己看起來不具威脅性。你可以慢慢後退,用平靜的聲音對熊說話,即使對方是帶著幼熊的母熊,這樣做也很有機會全身而退。」
尼洛 📚
「如果是遇到掠食性攻擊,求生策略就完全相反。」「如果熊壓低雙耳、準備攻擊,就換成是你要虛張聲勢、嚇退對方。你可以打開外套,讓自己看起來更大隻,如果身邊還有其他人,可以靠在一起大吼大叫,讓熊以為你們是一隻體型龐大又吼聲震天的動物。『盡量傳達出〔我會跟你拚個死活〕這樣的訊息,』科斯楊說道,『你可以用力跺腳,或丟石頭過去。』」
尼洛 📚
「無論如何,若掠食動物打定主意要攻擊你,最糟糕的反應就是轉身逃跑,尤其在遇到美洲獅這類肉食動物時更是萬萬不可。因為逃跑會勾起掠食動物的追獵本能(騎登山車逃走也一樣)。那就像個開關,一旦打開就會維持非常長的時間,直到獵殺成功為止。」
尼洛 📚
「賈瑟利斯處理人熊問題已有將近四十年,我在電話中問他對於異地野放的看法。『很多人覺得這樣做是好心,但我不確定是否真有那麼好。』他說道。惹出麻煩的,往往是帶著幼熊的母熊,因為牠們需要最多食物。『母熊本來在熟悉的地盤生活,知道要教小熊去哪裡找食物。結果被人類丟到完全陌生的地方,還得跟一大堆熊競爭食物。這樣形同是把母熊和小熊丟進牠們不熟悉的社會體系中。』」

「異地野放的動物並不是被移置到沒有同類的地方,而是被釋放到其他同類的地盤上。」
尼洛 📚
「在這類決策過程中,還有另一個考量因素:若是異地野放的熊在野放地造成嚴重的人身傷害,移置單位可能需要承擔部分責任。」曾發生過野放的熊去攻擊露營民眾的事件。

人類罪犯被放回社會後,就算再次犯案了,司法單位也不用負責,那為何負責動物處置的單位卻要替野放的動物負責呢?
尼洛 📚
「1932年10月,澳洲國防部長同意派出兩名機槍手,由少校G.P.W梅雷迪斯率領,準備掃蕩在西澳大利亞洲入侵農田、大肆吞食小麥的成群鴯鶓(農民原本請願向軍方借用幾部機關槍,但國防部長拒絕了)。」
尼洛 📚
「然而,梅雷迪斯少校和機槍手發現,鴯鶓這種對手遠比預期的更難對付。鴯鶓雖然不會飛行,卻是優秀的短跑選手,在動機充分的情況下,速度可達每小時五十公里。」
尼洛 📚
https://images.plurk.com/6u8UxhsbXdQpcOIZZqeuaw.png
鴯鶓閃子彈 (rock)
尼洛 📚
經過六天的行動後,整體成效不彰,鴯鶓數量幾乎沒減多少,梅雷迪斯少校決定放棄。珀斯的《每日新聞報》報導:「鴯鶓成群結隊出現在路上,彷彿是在為軍方送別,充滿嘲弄意味。」
尼洛 📚
----------
「野生生物學家特拉維斯.迪沃特:『高速車輛是最近一百年才出現的,以演化來講,不過是一瞬之間。』迪沃特推測,這或許能解釋野生動物為何往往無法閃避看起來很容易閃避的東西:巨大吵嚷、沿著可預測路徑移動的車輛。演化機制還來不及更新動物們的資訊處理器。要判斷速度,首先要能感知解讀『快速擴大』(looming),也就是物體接近時在視覺上變得越來越大的速度。」
尼洛 📚
「大腦基本上是根據車輛和自己的距離來做出決策,我們並不擅長考慮速度。實驗證據顯示,對於快速擴大的感測能力要到成年之後才會發展完成。」「兒童過馬路容易發生事故,不只是因為小孩過馬路時沒有仔細看車,也因為他們根本看不出車子接近速度有多快。」

沒想到還有這個原因!
尼洛 📚
----------
「第一次聽到『防禦性嘔吐』(defensive vomiting)這個詞時,我以為是為了減輕自身的重量,方便振翅逃走,其實不是這樣,也不是為了讓掠食者感到噁心。正好相反,海鷗專家茱莉.埃里斯說,牠們這樣做比較可能是為了『用其他食物引開潛在掠食者的注意力』。動物真的跟我們很不一樣。」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