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t
邵式柏,2016[1993],《臺灣邊疆的治理與政治經濟》。

邵式柏(John Robert Shepherd)把臺灣視為清帝國邊疆治理的一個案例。透過比較帝國一般地區與臺灣地區的軍隊、官員配置、行政劃分以及官員的資格要求,說明清帝國實際上是投注更多資源在治理臺灣。而在結論章,從「控制成本」與「潛在收益」的角度比較臺灣、中國西南地區以及滿州的土地制度。

臺灣財政無法自給自足,是因防止海外叛亂勢力的戰略地位而納入清帝國版圖。初期直接延續明鄭舊制搭配封禁政策,使得政府可以維持低控制成本。而且臺灣的土地肥沃,漢人移墾後,能夠創造出足夠的收益來維持行政與軍事機構,而且可以透過「一田二主制」,讓番社也分潤收益。這使得臺灣的案例肖似中國東北,而與西南有別。

https://blog.press.ntu.edu.tw/...
cmt
在地區之內也有比較。臺灣東北(宜蘭)在十九世紀初期,突然有大量漢人移墾,在1810年已經達到4萬人。因為噶瑪蘭族屬於界外生番,沒有繳稅給清朝,官府也太晚才介入。導致一田二主制在宜蘭沒有獲得確立。而噶瑪蘭族人也因為不諳耕種無法與漢人競爭而人口銳減70%,其餘人口移往花蓮。

中國西南地區的原住民土地權利沒有被官府承認,國家站在漢人殖民者這邊而讓原住民遭到極力鎮壓。但一田二主制確實發生移入珠江三角洲的客家人與土人地主之間。當地土人地主取得未墾地的所有權,客家人則為了開發山坡地而取得永佃權。當兩方發生衝突時,則用以地換地的方式隔離衝突的兩個族群。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