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硯魚魚🐟
我國中時候很喜歡「中國文化」,是從金庸開始的,然後也看中國的言情小說(那個年代非常流行的例如步步驚心),跟現在滑抖音和小紅書的小朋友很像,但我玩的是百度貼吧、微博。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國文老師,我每天在聯絡簿中寫讀書心得想和她交流的時候,她都很鼓勵地,給我派課外閱讀作業,要不是有她,我大概也會變成一個很嚮往中國的小孩吧。她派的作業無外乎是關於賴和的小論文讓我讀,關於鍾理和、林獻堂、蔣渭水,關於二二八,關於台灣文學的什麼都有,我喜歡文言文,她就給我台灣通史的高中講義。

現在想起來,雖然並不是全因為這些而沒有長歪,但冥冥之中有一些本土意識在我的小腦袋裡生根發芽,因此沒有在十三四歲就變成一個親中的小孩也說不定。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