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tlecarryrabbit
脆上最近燒了一波要不要讀哲學史的哉問,我覺得問題可大可小,但有個可以很直接回答的倒是一種對analytic tradition的偏見。很多人覺得讀analytic好像沒必要碰哲學史,但就我的經驗,僅能說是登堂學習階段如此,真的讀到博士階段的資格考什麼的,仍然都是要跟原典和哲學史做某種接軌(看學校開的書單就知道了);大部分能出書或寫出好paper投書的哲學家都有不錯的哲學史common sense,能夠很快從古老的文獻看出與當代的議題共時。

至於說分析哲學本身沒有哲學史則更是無稽之談,像是,我敢打賭多數圈子外的人是說不出英國牛橋系的分析哲學跟美國、澳洲這些地區彼此之間有什麼學院俗慣上的差別的,但若是理解學院內部的歷史,則這些事情一目了然。
Hey Man BOT
turtlecarryrabbit
另有一個岔出去的議題,就是哲學史其實有分單一治學跟功能性兩種面向,也就是要把哲學史當成自己一個課題,還是你只是要當一個知識背景?這兩件事差異很大,不能混同。
A眠泥Z
採比較寬鬆的哲學史理解的話,在做研究爬文獻時就會累積到哲學史的知識。個人是覺得哲學史對於做不做得出有趣的東西來說是玄學,但是總是可以遇到又有哲學史sense東西又做得好的學者,而這些學者的大佬度一定比較高就是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