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臺灣人意象
凝視與再現,香港與大陸影視中的臺灣人
臺灣人意象:凝視與再現,香港與大陸影視中的臺灣人 - 倪炎元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這次去伍佰演唱會,安可唱了《世界第一等》。

話說這首歌當年是幫劉德華寫的,劉德華唯一台語歌。而為什麼劉德華唱粵語歌呢?是因為電影《黑金》的主題曲。

《黑金》這部電影應該是反應平平,至少我就沒什麼印象。但這部片是以90年代香港對台灣的觀察和印象描畫出來、黑道掛勾的台灣政治為背景。

這本書探討了中、港、台的電影作品中的台灣意象再現。我覺得還蠻有趣的!

《完讀》
覺得最喜歡的果然還是分析港片的第三章👍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目錄—
推薦序 尋找隱喻的凝視,都是人生(林照真)
自序
前言 凝視與再現
第一章 緒論:香港與大陸電影凝視臺灣的意象與論述
第二章 偉人建構與傳記電影:1980年代兩岸孫文形象之再現
第三章 認同、黑道敘事與臺灣政客形象:港產電影的「臺灣政治」再現
第四章 香港凝視與臺灣原住民:1960年代香港電影中的原住民
第五章 陸劇《原鄉》再現的臺灣警備總部與眷村老兵
第六章 身分政治與撒嬌論述:電影《撒嬌女人最好命》中的臺灣女性
參考書目 後記 爸爸,您的第一本電影書終於完成了!(倪瑞宏)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第二章針對1986年推出的兩部電影,台灣的《國父傳》和中國的《孫中山》。

孫文誕辰120年誕辰紀念日,兩片同日在香港上映,都不賣座;《孫中山》票房略高一籌,贏了當年度金雞獎多個獎項。《國父轉》只得了金馬獎的特別獎,這個主要頒給符合當年意識形態的獎項,後來也取消了。

1986年,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台灣在次年宣布解嚴。兩岸尚未互動,可以看到各自的官方表述。

分析得相當精闢,很有趣的對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第三章
1995-2005十年間的臺灣政治,台灣本土電影缺席,但有三部港片涉及臺灣政治題材:
1997年麥當雄執導的《黑金:情義之西西里》(以下簡稱《黑金》)

2000年劉偉強執導的古惑仔系列電影之六《勝者為王》

以及2008年由劉國昌所執導的《彈•道》。

「其中《黑金》反映了臺灣首屆民選總統後李登輝時代的政治景觀,《勝者為王》則反映了臺灣首次政黨輪替後的政治氛圍,而《彈•道》則是影射2004年的319槍擊案。」

我覺得這一點也是蠻妙的,雖然可以理解:
「這些主題從未出現在臺灣出品的任何電影中,卻再現於港產電影中。換言之,回顧跨世紀前後十年的臺灣政治變局,臺產電影選擇缺席,卻在這三部港片中留下了紀錄。」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本章的核心關懷,是香港電影文本中的「臺灣政治再現」,這其中所處理的再現議包括:臺灣政治意象的再現、臺灣與中港認同政治的再現、臺灣政治菁英形象的再現,以及黑道敘事框架下臺灣政治的論述再現等。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英雄本色(1986)、龍之家族(1988)、江湖接班人(1988)、賭聖(1990)、至尊計狀元才(1990)、黑衣部隊之手足情深(1991)、賭神2(1994)

「前述多部在1985至1997年之前涉及「臺灣」的港產電影,大致可歸納為幾項特色:
一、全是涉及黑幫或賭博的類型片;
二、「臺灣」做為相對於香港的異域,在空間上是香港黑幫分子的避難處所、威脅來源或是征服對象;
三、與臺灣人打交道意味著被出賣或陷入未知的風險;
四、做為與港人主角敵對的競爭者或是結盟的伙伴,登場的臺灣人最終不是被擊敗就是被消滅。」

哈哈哈哈,我是看這些港片長大的耶,但都沒發現這件事。但這麼說來很有道理啊!

1997年之後是重大分水嶺。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2000年劉偉強執導的古惑仔系列電影之六《勝者為王》:山雞的婚禮

這段分析很精彩:

「香港編劇藉由這場爭議,呈現一個兩岸三地在異地日本上演的「政治認同演義」。這中間以全稱主詞的指謂,巧妙的將臺灣人、香港人、大陸人、海外華人與日本人安排在同一個空間場景上表態。

站在港人發言位置的古惑仔恰好反映港人在這個敏感議題上的立場,即香港不願意在兩岸衝突中受到波及;在認同爭議上,香港人選擇居間調停的立場,「大家都是中國人」正是一種政治正確的表態,包括待在臺灣的港人山雞對著大陸人喊了一句:「好看嗎!」,暗示「同為中國人」在外人面前鬧事的難堪,也曲線表達了香港人對這個議題態度,反倒是大陸人在這裡被安排表達排他性的論述:「我們才是中國人!你們是臺灣人,香港人!」,鄰桌的日本人說出:「那些支那人」,則是刻意不分辨臺港中的差異。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這中間做為在現場唯一代表臺灣人的小黑,被怎麼安排發聲最值得關注,

首先,小黑是整起爭議中挑起事端的人,是他倡議為陳水扁的當選乾杯,乾杯的理由並不是臺灣實現首次政黨輪替,而是明示陳水扁若是亂說話,中共會放飛彈過來,甚至暗示連香港都會受到波及;

其次,席間由他帶起合唱的臺語歌〈世界第一等〉,恰好就是電影《黑金》中由劉德華主唱的主題曲,形成兩部港片微妙的互文性,這首歌也被安排是導致鄰桌大陸人不快的肇因;

第三,在爭端被挑起後,小黑就被淹沒在群眾中,再無發出任何聲音。

這原本是臺灣認同論述中最受爭議的議題,卻在這個直接觸及此一課題的場景中,大陸人與香港人都表了態,最該發聲的臺灣人卻失語了,沒被安排表達任何立場(王老板,2007)。」

Facebook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哈哈哈
《黑金》《彈·道》《勝者為王》這段分析超有趣的!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前面談到了劇情裡面的我者vs他者,香港導演安排劇情的時候,偏向性十分明顯。

像是《黑金》劉德華作為調查局組長說的「我們」明顯是指兩蔣之前的國民黨,「他們」、「那些亂七八糟的人」是民進黨;《勝者為王》台灣三聯幫幫主山雞2000大選後回香港說「沒想到輸的這麼慘」;《彈·道》片尾紅衫軍倒扁的畫面搭配旁白說有「重現了希望」。

這三部片我都沒看過,但現在看到這段分析真的覺得非常有趣耶!

話說回來,1997之後的港片我也是越看越少。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黑金》所刻畫的是本土國民黨或無黨籍的政治人物,《勝者為王》與《彈.道》所再現則是政黨輪替後的民進黨籍的政治人物,這類型政治人物以操福佬口音背景者占絕大多數,臺灣並不缺乏這類型演員,但本章所選擇的三部電影中,在選角策略上卻呈現某種一致性,首先,影片居關鍵位置的角色多半由港星擔任;其次,中央級政治人物多半由臺灣操普通話演員擔綱;再其次,黑道幫派的角色則多半由臺灣本土演員擔綱。」

這也蠻有趣的。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他另外分析了這三部電影中,(將真實事件)再脈絡化,如何拼貼、重組、添加、以及刪除的部分。

添加的部分包含黑道、資源分贓、密室交易、貪污腐化、買票操縱選情、權謀詭詐等。

刪除的部分:
「本來這十年間可謂是臺灣民主轉型最關鍵的階段,包括憲政建制、國會改革、選舉動員、政黨輪替、社會運動等議程,都發生在這十年當中,但在三部港片中所再現的這十年的臺灣政治景像,上述正面的政治議程都被淡化甚至被刪除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他前面導論還有講到西方片裡面「台灣製造」常常是作為品質低劣的笑點出現。

不過這本書主要探討中港台,其中台灣是作為對照組。

他還有提了一下台灣自己《阿扁與阿珍》和《彈·道》選角的差異。

我覺得這本書光是這個第三章就還蠻值得的。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第四章在講香港拍的台灣原住民片耶?

1960年代邵氏發行的《黑森林》《蘭嶼之歌》,通常在原住民電影史分析時會被略過,但當時台灣本土原住民電影有一個空窗期。當時代由香港拍的這兩部片,台港合作最早的電影之一。

哈哈哈哈
原來香港有拍過台灣原住民的電影~太神奇了~

他先解釋了為何除了傳統的原/漢詮釋外,香港出資拍攝的香港觀點,有別於其他:
1. 香港當時英國殖民政府力圖中立,不像台灣官方有宣傳目標
2.香港菁英在當時更以西方觀點來凝視東方,因此他的觀點更類似於好萊塢的觀點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一些當年的背景:

「「香港視角」在分析《蘭嶼之歌》與《黑森林》兩部電影上之所以重要,首先在於其所出品的冷戰年代香港所處的地緣政治位置。

1960年代的香港,尚處在美蘇冷戰高峰的年代,海峽兩岸亦處在敵意對峙局面,香港接近大陸和臺灣,容易受國際政治角力的影響,這也令香港在處境上必須採取「中立」政策,以免捲入大陸內部或兩岸之間的政治糾紛,港英政府先在1951年5月宣布實施《1951年邊境封閉區域命令》,讓香港刻意和大陸之間築成有形的邊界,1952年港英政府更把十位左派影人遞解出境,使得香港與大陸電影業明顯切割。

在這段期間港府除了擔心共產主義在香港蔓延,也防範親臺人士在香港過分活躍(親臺灣的電影人在1956年已成立自由總會)。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1953年港英政府頒布電影檢查管制條例,對於大陸製作的電影,實施更嚴格的管制,即便涉臺部分也避免所有敏感題材,畢竟港片除了考量臺灣市場,更多也要考量星馬與南洋市場(麥欣恩,2018)。

李淑敏在其2019年出版的《冷戰光影:地緣政治下的香港電影審查史(1945~1978)》一書中,即指出冷戰年代在中、美、蘇大國角力下,香港成為亞洲的一個重要的「冷戰小戰場」(minor Cold War front),甚至成為「東方的柏林」(Berlin ofthe East),以電影和文宣取代軍事對抗,使得香港這塊殖民地成為國共鬥爭的另一場域。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英國殖民政府藉由獨特的政治外交手腕(political expediency),遊走於國共之間,從五十年代嚴禁大陸電影在港放映,演變至六十年代末對臺灣以至好萊塢反共題材電影的處處設防,這種審查機制當然會影響到任何涉及臺灣題材的電影(李淑敏,2019);在黃愛玲與李培德合編的《冷戰與香港電影》中,則論述了香港電影如何在市場和政治的雙重壓力下,夾在國共左右之間陷入政治失語的困局(黃愛玲、李培德合編,2009)。

在這個結構制約下,香港電影中任何涉及臺灣的內容,勢必會淡化其政治色彩,甚至完全「去政治化」。例如1981年臺灣中影拍攝的政策電影《皇天后土》、《假如我是真的》都在香港被禁。」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第五章討論2014年上映的,中國自己的幻想劇《原鄉》,劇情是台灣老兵的故事,成為中國當年度各大獎得主,而且在央視熱門時段播,收視率還很高。

???

聽說民視本來要播,但沒播,所以台灣沒人關心。

我看了他的分析,感覺這上檔了應該會罵到臭頭吧,哈哈哈哈,完全牛頭不對馬嘴的亂演阿~🤣🤣🤣

但中國人為什麼對台灣有著奇怪的心靈幻想,就是因為看這種幻想劇來的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第六章討論中港眼中的台灣嬌嬌女。

???

大概是因為腔調和志玲姐姐的關係吧。
他講的這部電影我也沒聽過,不過那時候已經到美國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好的,看完了。

後記是作者的女兒寫的,情真意切,因為其實這本書作者後來癌末,最後是在病床上定稿,不久就過世了。

不過,怎麼把他老爸買盜版影碟的事給洩漏出來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咦!這本書今天看完變成四月份的壓軸!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然後我發現一套分析法走天下。

就是看對照原來的現實,如何拼貼、刪除、添加,如何再脈絡化。

然後就可以看出凝視者的心靈想像的台灣意象是什麼。

我覺得照這個架構,可以抄出一大堆彷彿很厲害的影評耶!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