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可
投射者的薦骨沒有定義,所以沒有穩定持續的動力來源。投射者的喉嚨中心不會接到任何動力中心,所以縱使是有動力中心的能量型投射者,總是有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倘若是完全沒有動力中心的經典型投射者或頭腦型投射者,給我的感覺多半是看到某個需要改善的地方,先試著紙上談兵,規劃得很快樂,但不太會身體力行,到目前為止其實都還好,不過若按耐不住,自己提出建議之後,就被旁人打槍,或是敷衍了事。
因為投射者的內在權威可能性多達五種,我拿今天早上隨意跑出的一張投射者的人類圖來寫。
https://images.plurk.com/mtStFpusNnLJwgfFI8TBX.jpg
人類圖 投射者
派可
假設工作團隊裡有個如圖上這樣的投射者,其中一個動力來自於意志力中心,有自己認定的一套價值觀,按照自己的步調執行計畫,希望實現有定義的G中心,那一套自己認為的對與錯,另外一個動力來自於根部中心,活在自己的時程表中,計畫終究會完成,只是完成的時間點會落在直覺中心感受到生存危機之際,一鼓作氣完成工作事項。
所以這位投射者以他自己認為的標準檢視工作團隊正在推行的企劃,發現有個盲點,恐怕會讓企劃胎死腹中。自己先設想解方,不斷沙盤推演,修正做法。眼見企劃快要上場了,但先按兵不動,等待團隊中也有同仁發現,前來詢問是否也有發現哪裡不對勁,再講出解方,大家就會認同,一起著手改善,最終推出(自認為)完美的企畫活動,這時候投射者變成得到成功的感覺。
派可
應該有人會質疑,那一直沒有同仁前來詢問呢?或許這企劃沒那麼糟,依舊推出,當初是投射者自己想太多,或許這企劃真的就是死掉了,大家帶著遺憾。假如大多數的企劃案都是以失敗作終,那麼投射者可以開始思考是否要繼續待在這個團隊啦,要繼續待在這種充滿笨蛋的團隊,我也是挺佩服的。XD
也有另一種狀況是都沒有人來詢問,投射者自己先提出來感覺哪裡不對勁,大家半信半疑之下,請投射者提出解方,最後也解決了。但甚少有人來感激投射者的先見之明,甚至還有人會覺得投射者真是烏鴉嘴。
江鵝前陣子在臉書上提到,那你就試試看不要等待,感受一下。就像我在顯示者那一篇提到的,如果投射者有心理準備不等待邀請,自然就會心甘情願吞下那顆苦澀的果。
派可
我們也可以這樣解釋:這個投射者因為10-57恐懼未知的明天,不斷調正自己樣貌行為,以便適應環境,生存下去,也在28-38不斷反覆自問意義何在的過程中,尋求存在的意義。透過21-51堅定的心靈力量,縱身一躍的勇氣,縣他的才華,最終旁人發現並賞識他的能力,延攬其成為智庫一員,時時詢問這位投射者的建議。這位投射者在建議被採用,並且讓團隊往他認定對的方向發展,且確保生存無虞,就能得到成功的感覺。
派可
若是情緒內在權威的投射者,旁人前來詢問建議,投射者給出解方的目的是想要體驗一起成功,最後解決問題了,他就能體驗到成功的感覺。
若是直覺內在權威的投射者,旁人前來詢問建議,投射者給出解方的目的是感覺擔負著生存的責任與壓力,解決問題之際,是終於挺過去了那種成功的感覺。
若是意志力內在權威的投射者,旁人前來詢問建議,採納也解決問題了,投射者得到的成功是實現心目中早已認定的價值觀。
若是G中心內在權威,成功的感覺來自於旁人跟著自己認同的方向前進。
而環境內在權威的投射者,成功的感覺是在對的環境,遇到對的人,做出對的事情。
派可
投射者可以寫的地方好多,但是老身先在此打住。身邊若有投射者,可以近身體驗他們的能量場,聽生產者朋友說,挺惱人的XDDDDD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