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Apr 19, 2024 8:19 AM
13
6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槍炮、船艦與筆墨
戰爭及憲法所催生的現代世界
The Gun, the Ship, and the Pen : Warfare, Constitutions,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槍炮、船艦與筆墨:戰爭及憲法所催生的現代世界 - 琳達.柯利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那麼,鏡頭轉到1908年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首都,康有為人在伊斯坦堡⋯
來跑
讀墨戰爭馬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Apr 19, 2024 8:39 AM
「就算我們將成文憲法視為一種逐漸跨越陸地與海洋邊界、四處傳播的政治典範,這種現象通常也被歸因於革命而非戰爭。
成文憲法的出現尤其被歸功於一七七六年的美國獨立革命,以及緊跟在後的幾場重大革命:一七八九年的法國大革命,還有在其影響下催生的海地革命,以及一八一〇年代中南美洲西班牙與葡萄牙前殖民地所發起的反抗革命。
由於這些新憲法的起源與這些著名革命深切相連,人們反而看不見導致憲法四處傳播的真正原因:彷彿這些憲法的誕生與普及皆源自於共和制度的興起與君主制度的衰退,而且與全球民族國家及民主制度的不斷增長有關。
在本書的解讀中,這些橫跨大西洋兩岸的重大革命及因此產生的文本與觀念仍舊是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如果我們僅把憲法視為特定革命及共和制度、民族建構和民主制度的產物,這樣的觀點就太過於狹隘,甚或有誤導之嫌。」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Apr 19, 2024 7:50 PM
Fri, Apr 19, 2024 7:52 PM
欸,這很有趣耶!他這裡提到:
「韋伯這位偉大的社會學家暨法學家⋯在課堂上對學生指出,多年來擴張「軍事訓練」的需求,無可避免地造成了「民主的勝利」。他主張不同的社會都「迫切希望能……獲取平民大眾的合作,因此把武器及隨之而來的政治權力放入他們手中」。。一個男人只要願意開槍或者上船服役(這類需求從十八世紀以來已在世界各地逐漸增長),即有可能獲得投票權或更多權利,而且這類協議或許能藉由大量印製的成文憲法加以概述、入法乃至於頒布。
拉丁美洲和亞洲新興國家的成文憲法:
「把服兵役訂為強制性義務,同時又為所有(或特定一部分)的成年男性人口賦予投票權,而且只限男性。⋯尤其在一八五〇年之後更是如此。女性因為被視為沒有能力參與「軍事訓練」,導致絕大多數的憲法文本在一次大戰爆發之時仍將女性排除在積極公民權之外。」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Apr 19, 2024 7:55 PM
除了民族國家和民族主義建構的角度,作者還舉出帝國以及它在19世紀加速侵略對於成文憲法的傳布,關係也很大。
「畢竟一九一三年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前十二個政權當中,有十一個都是帝國而非民族國家:英國、中國、俄國、法國、德國、荷蘭、哈布斯堡君主國、鄂圖曼帝國、日本、義大利,以及美國。其中的美國除了陸上帝國以外,在這時候也控制了東南亞的菲律賓。」
話說,我是不是在哪本書看過帝國的定義⋯🤔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Apr 19, 2024 7:59 PM
Fri, Apr 19, 2024 8:16 PM
所以作者在這解釋了軍事衝突對於成文憲法的制定關係:
1. 誕生於戰爭中的新興國家,傾向用成文憲法重新整頓政府、劃分國界、聲索爭議區域、在國內外宣揚與維護自身地位。
2. 即便是勝利國或強國,也會起草與頒布成文憲法,重新賦予自己體制的正當性以取得支持,並合理化財政擴張和人力需求。
如徴兵和投票權的關係(且只限男性,因為它含有某種程度的對價關係)。
3. 暴力衝突升級,帝國競爭與征服速度加快,因此帝國在成文憲法的設計與擴散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帝國既希望重塑自己,也希望保持臣民與領土的完整。帝國(甚至包含英國)全部都為了自身利益試驗過成文憲法,偶爾也會在屬地先試行。
4.除了上層菁英外,由於戰爭的破壞(奪走生命、破壞經濟民生等),
下層民眾也會對權力與權威結構不滿,要求制憲。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Apr 19, 2024 8:11 PM
Fri, Apr 19, 2024 8:17 PM
5. 非西方國家為了防範帝國威脅,而制定防禦性憲法
,以調整自身政府與防禦體系,而在書面宣稱自己具備自主性與現代性,不應受到西方帝國兼併。
「因此,
成文憲法在一七五〇年以後愈來愈廣為流通的現象,不該被理解為僅是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從大西洋世界無可阻擋地向外擴散的結果。
借用史家塞巴斯蒂安.康拉德(Sebastian Conrad)對於啟蒙時代所提出的解讀(啟蒙時代也是本書敘事的一部分),
「憲法全球化」的現象其實是「許多不同行為者所造成」。這些行為者往往受到「地緣政治與權力分布不均」的影響,他們的想法與行為也經常是「由高度期望與烏托邦式承諾」來維繫。
但除此之外,這些成文憲法的寫作者與擁護者在某種程度上也幾乎都會
「受到外部威脅與戰爭暴力」的影響。」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Apr 19, 2024 8:22 PM
Sat, Apr 20, 2024 1:07 AM
第一章
1755-1769年的科西嘉
話說我和熱內亞共和國不熟耶!結果原來是一個10-17世紀很大的地中海強權!
熱那亞共和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總之科西嘉本來是熱內亞的,後來1755年保利回到科西嘉繼承父親志業繼續領導從熱內亞脫離的獨立運動。
在1755年的科西嘉,保利制定了已知的第一個成文憲法!一直到 1769 年科西嘉變成法國為止,這部憲法是有施行的。
而且這部憲法有每年召開的國民議會,雖然憲法沒有著墨,但似乎實務上25歲以上的男性居民都有權競爭國會席次和投票選舉國會議員。
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雖然有大量的廉價土地使地主增加而取得投票權,但這時期也只有 70%的白人男性有投票權。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Apr 20, 2024 1:00 AM
為何科西嘉會出現一系列的書面計畫追求獨立且經過重組的科西嘉:
「原因不僅在於科西嘉持續遭到熱那亞壓制,也在於這座島嶼其實易於遭受外部強大壓力的影響。
科西嘉是個貧窮之鄉,礦藏極少,耕地也相當有限,島上人口在一七五O年代時還不到十二萬人,且絕大多數都不識字。該島由高聳的山脈從中央分隔,全島劃分為數百個半自治的市鎮,深受管轄範圍的爭執與宗族戰爭所苦。
這些內部分裂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保利的一七五五年憲法為什麼有一大部分都投注於中央集權及改善國內秩序。」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Apr 20, 2024 1:03 AM
這套憲法也充滿軍政戒嚴的色彩,每個市鎮必需有軍事專員,如遇到內亂或外患,召集男性以武力鎮壓抗爭。
「「每一名科西嘉人都必須擁有若干政治權利,」他主張道,原因是「他們極度珍視的投票權如果終究只是個可笑的謊言,那麼他們怎麼可能會有興趣捍衛自己的國家?」對保利而言,戰爭、揮之不去的武裝暴力威脅,以及擴大男性民主參與的書面條文,這一切都必然密不可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Apr 20, 2024 1:17 AM
Sat, Apr 20, 2024 1:24 AM
咦,這本書竟然除了講18世紀的七年戰爭之外,竟然還講到乾隆1759年滅了準噶爾汗國(蒙古)。
但他比較了各地的戰爭模式,西方強權多半混合海戰和陸戰,但非西方帝國則多半著重於陸戰。
他還特別提到 15世紀的明帝國,不論在海上的勢力範圍或航海投資,都超過任何西方強權,清朝的海軍在17世紀晚期也還打贏不少海戰。
但乾隆時期,雖然固守海疆,但皇帝的權力基礎大都奠基於廣大農業區域及只能在陸上征戰的步兵或騎兵。「到了一八〇〇年,在清政府的檔案及其高階官僚的認知當中,早就已經不存在明朝海上實力及其運作方式的痕跡。清帝國的戰爭已只涉及武裝士兵、無數的馬匹及陸地。」
咦,突然被 echo 了一下《海上傭兵》的感覺 😂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Apr 20, 2024 1:25 AM
「相較之下,十八世紀大多數富裕的歐洲強權除了在陸地上作戰之外,也從事愈來愈多的海戰,而這項事實帶來了廣泛持久與看似相互牴觸的複雜後果。
這種混合形態的戰爭有著龐大的作戰規模、涉及遙遠的距離,而且戰場包括陸上與水上,其所帶來的成本、挑戰與要求,在許多面向上都有助於人們嘗試各種憲政制度上的變革與發明。
反覆投入混合戰爭所需要的龐大財政成本,即是催生憲政變革的原因之一。」
又覺得也 echo 了一下 WEIRD 那本書?
希望這樣不會帽犯到您。
@Trollrickevil
Sat, Apr 20, 2024 2:06 AM
Linda Colley一生推,他的另外幾本作品也很好看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Apr 20, 2024 3:05 AM
希望這樣不會帽犯到您。
: 太棒了,你有推薦哪一本嗎?
希望這樣不會帽犯到您。
@Trollrickevil
Sat, Apr 20, 2024 3:34 AM
最推薦的首當Britons:Forging the Nation 1707–1837,該書探討的是1707聯合法案(英格蘭和蘇格蘭共組王國)後不列顛國族意識的興起,Colley主張不列顛興盛的商業意識、海洋島國的地緣政治思維還有對天主教的敵意共同塑造了18世紀英國的愛國主義。
和《槍炮》一書相似的是:Colley反復強調戰爭威脅與帝國擴張是不列顛國族意識的推手,而非過往學界強調的對自由主義和憲政精神的認同感。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Apr 20, 2024 3:43 AM
希望這樣不會帽犯到您。
: 欸!所以他把戰爭當成很多現象的解釋啊!其實也是蠻有道理的,因為時間比較遙遠,現代人可能低估了戰爭對當時人的切身影響。
希望這樣不會帽犯到您。
@Trollrickevil
Sat, Apr 20, 2024 4:12 AM
我覺得在Colley的作品中,「戰爭衝突與帝國擴張對思想的影響及塑造」是他非常強調的研究課題。他另外有本Captives: Britain, Empire, and the World, 1600-1850就是從英國戰俘(殖民戰爭中被非歐洲人擄走)視角出發,從他們對非歐洲人的看法側寫大英帝國的意識型態。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Apr 20, 2024 4:28 AM
希望這樣不會帽犯到您。
: 咦,所以他是從不同觀點來側寫一件事!好有趣!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Apr 20, 2024 4:31 AM
希望這樣不會帽犯到您。
: 有道理耶!光榮革命+權利法案會去找瑪麗二世+荷蘭人威廉來當王,我本來覺得主要是因為對天主教的敵意,但其實從商業意識來說,荷蘭人也是相當好的選擇!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Apr 20, 2024 8:17 AM
Sat, Apr 20, 2024 8:21 AM
18世紀的海軍艦艇相當昂貴:
「建造、操作及維護這些海上巨獸的成本高得令人咋舌。
為了建造一艘七十四門火炮的戰艦(當時這還算不上火力最強大的船隻),造船廠可能需要使用將近三千棵成齡的橡樹,而且高品質的木材還只是其中一項必要原料而已。
像這樣的大船輕易即可用上長達二十英里以上的麻繩、面積達幾英畝的帆布;而為了製造鐵釘與炮彈,還得用上大量的鐵,船身也得用上長達好幾碼的銅皮。
建造完成之後,又需要有無窮無盡的補給品。不僅如此,建造這樣的船隻也需要特殊的場地與專業工匠,後續還需要數以百計的人員操作航行,更需要有海軍基地加以維護。
儘管如此,法國單是在一七八O年代就建造了將近五十艘這種昂貴至極的七十四門炮巨艦。」
三千棵橡樹、二十英里以上的麻繩、面積達幾英畝的帆布,感覺好誇張啊!
songyunsings
@songyunsings
Sat, Apr 20, 2024 12:50 PM
我有印象讀過的書不只一本有間接提到大航海時代的伐林,林業收入也是不少歐洲修道院的財源,有些森林耗竭之後為了支持修道院支出所以賣酒。
我比較好奇的是,既然都寫了七十四門火炮,為什麼不把船身長度高度之類也寫一下,這樣應該比較容易理解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Apr 21, 2024 12:36 AM
songyunsings
: 哈哈哈!他沒寫耶!
他只是要講有多貴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Apr 21, 2024 12:42 AM
Sun, Apr 21, 2024 12:44 AM
英法七年戰爭後,英國贏了殖民地(如法語區的魁北克),但過多的新疆域造成費用大增,包含派駐在北美殖民地的英國軍隊以增加控制力、以及為了維護軍隊而課稅引發眾怒;而且財務壓力太沈重,因此英國必須裁減軍隊(所以在1775年殖民地戰爭 aka 美國獨立戰爭表現很差的原因之一)。結果就是美國獨立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Apr 21, 2024 12:44 AM
Sun, Apr 21, 2024 12:44 AM
而法國輸了就丟掉了大片殖民地,1760年代,法王路易十五的歲入有一半以上必須償債,而法國卻又要恢復國威於是投入更多軍事改革。
「由於法國在歐洲內外喪失大量殖民地,該國於是在一七六八年派造兩萬五千名官兵登上科西嘉,以武力壓制了島上脆弱的自治政府與保利的政治實驗,進而兼併了這座島嶼。
一七六三年之後,法國開始大手筆投資混合戰爭機器,其一級戰艦的數目在二十年內增加了不只一倍。法國也裁撒了數以千計的陸軍軍官,將他們視為七年戰爭戰敗的戰犯,再訓練新人取而代之。
大筆金錢投注於一批新興軍事貴族及一間間新成立的軍事學院,36其中就包括法國香檳區布里昂(Brienne)的一所軍事學校。一七七九年,一個瘦骨嶙峋又閎悶不樂的科西嘉青年來到這裡學習戰爭技藝,他的名字就叫做拿破崙。」
噹噹噹!拿破崙出現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Apr 21, 2024 12:47 AM
Sun, Apr 21, 2024 12:47 AM
總之法國幫美國獨立,也花了很多錢,欠下更多的債務。1787年、法國在政治和財政都瀕臨破產。1789-1815,法國大革命之後,九度推出新憲法⋯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Apr 21, 2024 12:54 AM
Sun, Apr 21, 2024 12:56 AM
1761年才參戰七年戰爭支持法國的西班牙,也付出昂貴的代價。不過戰後的軍事改革、以及更介入殖民地的措施,由於大量的墨西哥白銀,使得西班牙支應了殖民地行政支出、哈瓦那船廠?以及充當向荷蘭銀行借款的擔保品,使得西班牙繼續海外戰爭。
直到1792年爆發大型戰爭(1792-1802法國大革命戰爭、多國參戰),西班牙王室地位受到挑戰,並削弱了南美洲屬地的依附關係。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Apr 21, 2024 7:34 AM
Sun, Apr 21, 2024 7:42 AM
海地革命
「一八〇一年,聖多明哥發布了第一部成文憲法,宣告「永遠廢止」奴隸制度,此地才終於成功探脫歐洲人的支配與控制。
一八〇四年一月一日,當地的黑人與混血領袖歡欣鼓舞地發布正式的獨立宣言,建立了他們自己的主權政體「海地」(其國名原本為「Hayti」,而非後來的「Haiti」)。在一八二〇年以前,這裡還會再產生五部正式憲法。
⋯這些先前權利遭到剝奪的人,現在將要制定、寫下、付印、傳布與主張各種權利。
⋯在海地的案例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的不是海軍戰艦,而是歐洲另一種快速
成長的越洋技術:長程奴隸船。」
基本上奴隸船是有武裝的,所以船長喜歡招聘退伍軍人。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Apr 21, 2024 7:43 AM
Sun, Apr 21, 2024 7:43 AM
而且西非當時在打仗,統治者也常常把戰俘賣給歐洲奴隸販子。
「部分非洲研究者因此主張,十八世紀晚期被法國奴隸販子運入聖多明哥的「奴隸」,許多可能本來都是老兵,在「遭到奴役之前曾經服役於非洲的軍隊裡」,而這些人是遭到敵對的非洲軍隊俘虜,然後才被賣給歐洲奴隸販子。史學家約翰•松頓(John Thornton)推測,這些受過軍事訓練的非洲軍人可能是一七九〇年代聖多明哥反奴隸抗爭「獲得初期成功的關鍵因素」,並且使得此處的黑人叛亂分子能夠擋住「歐洲援軍的威脅」甚至加以反擊。」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Apr 21, 2024 7:46 AM
「要治理這麼一群才剛獲得解放的人口,不但極度貧窮、絕大多數都不識字且相當習慣於暴力,又沒有穩固的公民社會制度可供採用,再加上遭到法國再度侵略及奴役的威脅在一八二〇年代以前都一直揮之不去⋯海地初期的政治領袖都必須是高度仰賴軍隊的強人。
如同保利為一七五五年處境極度危殆的科西嘉所制定的憲法,海地的早期憲法也是劍拔弩張,充滿了關於軍事組織與強力統治的條文。
一八〇一年,海地頒布了第一部成文憲法,杜桑.盧維杜爾成了「總指揮官……並且擔任此一職務直到他光榮的人生結束為止」。德薩林則是在一八O五年頒布的憲法中明白指出:「任何人」(意指男人)如果「不是……良好的士兵,就不配身為海地人」。這部憲法也將海地劃分為六個軍區,每個軍區都由一名陸軍將領指揮。一直到一八二〇年代,海地總統使用的官方信紙都還在表頭處印有大炮圖案。」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Apr 21, 2024 8:19 AM
Sun, Apr 21, 2024 8:20 AM
「杜桑.盧維杜爾(Toussaint Louverture)是海地最知名也最有魅力的革命戰爭領袖,他在一七七六年擺脫奴役身分而獲得自由,並且在一八○一年促成了該國的第一部憲法。他不但待過西班牙軍團,也與法國軍隊並肩作戰過。
⋯
海地獨立後的第一任領袖尚賈克.德薩林,就曾任杜桑的副官,後來變成他政治上的死對頭。德薩林同樣借取了歐洲軍隊的做法,即便那些軍隊後來也成為他的敵人。德薩林可能出生於非洲,但無疑曾經是奴隸,他在一八○二年前曾在法蘭西共和國裡擔任了八年左右的軍官。」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Apr 21, 2024 8:20 AM
「至於簽署海地獨立宣言且後來控制了這個國家北部區域的亨利.克里斯托夫(Henry Christophe),也是一名可能出身自格瑞那達的自由黑人,他在更早之前就曾是法國混合戰爭機器當中的一顆螺絲釘,甚至在一七七九年於美國獨立戰爭中與法國部隊一同作戰。」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Apr 21, 2024 8:24 AM
我現在讀到海地獨立,感覺也很不熟!
但他講到海地的獨立運動領導者,有過奴隸身分,又在歐洲戰爭裡在軍團擔任過軍官⋯有人熟悉奴隸在軍隊的身分嗎?
為什麼他們會當軍官?還是當兵可取得自由人身分、所以可以當軍官?
希望這樣不會帽犯到您。
@Trollrickevil
Sun, Apr 21, 2024 4:00 PM
剛剛查了一下似乎有三種模式,感覺挺有趣:
1.法國貴族/商賈與奴隸女子的私生子,被送往法國受教育後入伍,例:Thomas-Alexandre Dumas
2.1790s加入過聖多明哥奴隸起義,後於1794共和國宣布奴隸解放後被徵召來對抗西班牙和英國(反法勢力)。這些士兵可能是在入伍後獲得公民權或在入伍前就已經獲自由民身份,例:Louverture和Dessalines。
3.北美大陸上的奴隸主讓奴隸加入民兵以換取自由民身份,這些民兵多被徵用於保衛種植園或殖民地戰爭等用途。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Apr 21, 2024 5:26 PM
Sun, Apr 21, 2024 5:29 PM
希望這樣不會帽犯到您。
: 所以說陞遷為軍官應該是變成自由之後了!
太感謝你啦❤️❤️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Apr 21, 2024 6:07 PM
歷史小常識
編注:在英國史學界的用法中,「漫長的十八世紀」多半始於斯圖亞特王朝復辟的一六六○年,或是光榮革命的一六八八年,終於拿破崙戰爭結束的一八一五年。
編注:新西班牙是指西班牙在北美洲與中美洲的殖民地總督轄區,全盛時期的疆域相當於今日美國中西部、墨西哥、加勒比海等地。
——《槍炮、船艦與筆墨》
Readmoo讀墨電子書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Apr 21, 2024 6:27 PM
Sun, Apr 21, 2024 6:27 PM
討論舊歐洲的影響,讓我分心了一下⋯
「最早是在一七五八年,瓦特爾出版了《萬國律例》(The Law of Nations)這部了不起的著作。美國開國元勛華盛頓曾在一七八九年從紐約一間圖書館借了這本書,十年後去世之時仍然留在手邊。」
借書不還一直到去世⋯
這不是重點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Apr 21, 2024 6:54 PM
Sun, Apr 21, 2024 7:04 PM
我發現七年戰爭根本就世界大戰的等級啊!
七年戰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七年戰爭(Seven Years' War)發生在1754年至1763年,主要衝突則集中於1756年-1763年。當時西方主要強國均參與這場戰爭,影響覆蓋歐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及菲律賓。」
感覺和歐洲史太不熟了。
現在覺得什麼史都不熟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Apr 21, 2024 8:27 PM
Sun, Apr 21, 2024 8:43 PM
第二章
提到了頻繁的戰爭和激烈的國家競爭,有大量的官方文件出現,幫助戰勝國的管理、戰敗國的重塑。
1777年英國描繪紐約到紐芬蘭海岸線的《大西洋海圖》、1785年包含新取得的中亞領土的乾隆《皇朝通志》。
各種法典也大量出現,包含1770薩丁尼亞國王1770《法律與憲法》。
在1750年之後影響最大的啟蒙思想家(多為操法語的男性)和文本,也是最關心跨州事件、最留心大規模衝突及後果的人。
歐美地區的文書則帶開較明確的憲政改革、以及從中可以顯現出啟蒙時代人物的影響力。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Apr 21, 2024 8:41 PM
Sun, Apr 21, 2024 8:50 PM
啟蒙時代的許多重要倡導者都刻意「在智識的大膽創新與世俗之間求取平衡,以便與受過教育的菁英與統治者建立結盟關係」,並盼望自己能夠藉此促使對方改善政府、法律和社會。」
許多啟蒙思想家(多為操法語男性)也多半對國家公務與軍事事務有第一手經驗。
舉例如 《萬國律例》的Emer de Vattel 瓦特爾、《法意》的孟德斯鳩。
(盧梭被稱為是「曾經幻象成為法國元帥」)
「這就是許多重要啟蒙哲人向歐洲君主及有志於政治改革之人所提出的改革誘因:如今的時代在陸上與海上都出現大量昂貴且極具破壞性的軍事暴力,因此明白事理的創新立法者也許可以出面干預,藉以包紮社會傷口、重建秩序、改造他們的國家,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聲譽。」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Apr 21, 2024 8:45 PM
Sun, Apr 21, 2024 11:47 PM
「對立法者崇拜風潮這種現象反應最積極,且致力推廣自己創新法律及憲法文本的統治者,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質。他們通常對於自己個人的啟蒙文化引以為傲,本身也經常是作家,並且對於語言的使用和運作頗感興趣。他們或多或少都具有新教徒背景,而且統治疆域幾乎都捲入了十八世紀中葉的戰爭當中,因此留下許多問題與失序現象。」
1767年俄國凱薩琳大帝的《訓諭》,凱薩琳翻譯成多國語言如拉丁文與法文以增加影響力。
作者花了相當篇幅討論《訓諭》。但我覺得除了她是地處歐洲邊緣的女性君主而被忽略影響力之外,是否其實真的《訓諭》也沒有那麼大影響力⋯?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Thu, Apr 25, 2024 6:37 AM
總之,這裡講了三個人:
1767俄國凱薩琳大帝《訓諭》
1751普魯士腓特烈二世《腓特烈法典》
1772瑞典古斯塔夫三世《政府體制》
1771年時,古斯塔夫25,腓特烈60+(古斯塔夫的舅舅),凱薩琳40+)古斯塔夫的表親)。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3, 2024 10:56 PM
「早在一七六〇年代,凱薩琳大帝就已深深明白印刷的力量與優勢,所以才會為她的《訓諭》印製了多部版本與譯本。只不過當時的俄國並沒有報紙或地方媒體可以幫助她,畢竟國內人口也只有不到百分之十擁有識字能力。
相較之下,美洲大多數的白人及部分的自由黑人則是早已相當熟悉各式各樣的印刷品。單是美洲報紙的數量,在一七六〇至一七七五年間就增加了一倍,到了一七九〇年又再次翻倍。到了十八世紀,成年美洲白人已有八成具備識字能力—此一識字率比世界各地都高,大概僅遜於斯堪的那維亞半島的部分地區。 22費城代表及其支持者得以在相當程度上把識字能力與印刷術視為理所當然,而這點也形塑了他們採取的策略。這一現象甚至可能影響了憲法本身。」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3, 2024 10:58 PM
「美國憲法引人注目的簡短篇幅(最終版本只有七項條文)看起來確實有可能是這部憲法獲得成功及廣泛流傳的因素之一—而這其實也是憲法作者們相當熟悉商業印刷的結果。費城代表不僅積極以各種方式運用印刷,許多人更以印刷的方式思考,並且相當清楚印刷在不同溝通形式當中所具有的可能性。
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的行為非常合乎美國革命的先例。先前的《獨立宣言》也是一份短得驚人的文件,總共只有一千三百三十七個英文字詞。這份文件因此很容易以價格低廉的報紙翻印(其內容只要一面報紙即可印完),因而可以釘在住宅、商店與酒館牆壁上。由於篇幅如此簡短,要對聽眾完整唸出整篇《獨立宣言》也不必花太多力氣,華盛頓的部隊就曾「各自在空曠廣場上接受校閱時」特別列隊聆聽。」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3, 2024 11:05 PM
Fri, May 3, 2024 11:11 PM
——
我沒想過獨立宣言也好,憲法也好,可以用很便宜的一面報紙釘在酒館牆壁XDDDD
然後大家寫信流行隨信附上我家剛出爐的憲法喔!(才七條)給你參考看看~
想一想要是冒險者要去討伐龍的懸賞告示旁邊,剛好貼了一張本國憲法~
感覺有點可愛⋯?
相對於中華民國憲法140條,有多少人讀過啊~我也是這次讀憲法史才順便讀了一下⋯
可見制訂中華民國憲法的代表們,完全沒有考慮傳播的需要啊!憲法沒有做成懶人包或迷因,所以沒人想讀!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3, 2024 11:15 PM
然後英國倫敦的報紙在美國《賓州報》登出美國憲法五週後就也登出美國憲法全文,接著因為倫敦是最大港口,所有的報紙又跟著船隊迅速流傳到歐洲其他地方、以及殖民地所在之處,亞洲、中南美洲、非洲等等⋯
加拿大人也不是透過陸路知道美國新憲法的細節,而是透過倫敦的報紙而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3, 2024 11:32 PM
然後我現在看到挪威憲法(世界第二長壽的成文憲法),是在瑞典軍隊要入侵的五個禮拜內,到處借用別人的憲法出來的混合憲法:
「一八一四年四月,在挪威奥斯陸城外三十英里左右的埃茲沃爾莊園(Eidsvoll Manor),一百一十二個人聚集於這幢新古典風格的高雅宅邸,就在二樓的一個房間裡。他們必須以極快的速度完成工作,因為他們迫切想要在國家遭到瑞典攫取之前搶先為自己的民族主權打造出一項保障。
他們身邊圍繞著「成堆的報紙」,
其中許多都報導了瑞典調動部隊及可能發動侵略的新聞。而後,他們在短短五週內草擬了一部新的挪威憲法。」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3, 2024 11:33 PM
「一八一四年制定於埃茲沃爾的這部文本,曾經受到瑞典法學家尼爾斯•哈耶爾(Nils Hojer)這位維多利亞時代的學者仔細研究。
他雖然不像當今的這類研究者得以借助電腦分析,卻還是發現並辨識出了挪威憲法所受到的各種影響:
在某些部分可以看到逐字翻譯,分別譯自一七九一、一七九三與一七九五年的法國革命憲法、美國聯邦憲法與部分州憲法、一七九一年的波蘭憲法、一七九八年的巴達維亞憲法【即荷蘭憲法】、一八〇九年的瑞典憲法,以及一八一二年的西班牙憲法。」
抄作業的壓力超大的!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3, 2024 11:35 PM
「如同大多數憲法制定者,這部挪威文本的提倡者也大量運用了印刷技術。而他們的做法展現了印刷技術如何可能與資訊傳播技術一同發展。
這部新憲法的印刷本善用該國迅速發展的郵政體系,並在一八一四年於挪威的二十五間大型郵局與將近一百間郵務站當中販售。前來寄件或收取信件與包裏的男男女女,就都能夠在等待的時間裡拿起一本憲法瀏覽,或買一本回家,或寄送一本給住在偏遠地區的親友。
挪威政府也鼓勵人民把這些印刷憲法的內頁割下來,張貼在自家的牆壁上,從而名副其實地使其成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不僅如此,挪威郵政當局還投注資金採購汽船,更把其中一艘船命名為「憲法號」。當這些船在該國漫長彎曲的海岸線上遞送郵件時,那些在岸上等待收取郵件的民眾就會看到船身上的醒目的船名字樣,進而想起憲法。」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3, 2024 11:37 PM
Fri, May 3, 2024 11:50 PM
我覺得以前國民黨政府戒嚴時期,憲法就一副很神聖,要把它撕成一頁貼在冰箱上感覺就很難想像?
到了後來,憲法又顯得很過氣,更不會有人想要貼在家裡和寵物照片、餐廳菜單一起釘在冰箱上吧??
總之,感覺當年的美國或挪威憲法,也太家常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3, 2024 11:50 PM
然後憲法史也出現英國東印度公司~18-19世紀無論如何繞不開東印度公司啊~
墨西哥的《伊瓜拉計畫》流傳到美國、愛爾蘭、印度:
「(《伊瓜拉計畫》)第十二條條文卻深深吸引了世界其他地區信奉不同政治理念的人士:「新西班牙的所有居民,不論是歐洲人、非洲人還是印地安人,都是這個王國的公民,而可依據各自的特點與長處從事各種職業。」
由於到1810-20年代,美國有越來越多的州頒發州憲法,明文禁止有色人種行使政治權利。
《加爾各答日報》的創辦人出版《伊瓜拉計畫》以及其他憲法,爭取印度本土人口爭取更多自由與法定權利。
印地安人(Indians )到了加爾各答,當然只要指稱為印度人。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May 4, 2024 12:03 AM
Sat, May 4, 2024 12:03 AM
除了因為印刷術而廣為流傳的憲法,他這裡也討論了當時受到負面影響的國家或地區:
伊斯蘭國家—有優良官僚和書寫傳統,但很難找到憲法出版物,因此無法選入西方出版的憲法集。
中國、日本—雖然早就有雕版印刷,但政府仍然可以控制大部分地區,沒有興趣。
美國境內的原住民不是美國公民也不是奴隸,那麼是?
在喬治亞州的 Cherokee 人出版了一份成文憲法,但遭到忽略。後來還發生了強迫遷居到 Oklahoma 的 trail of tears 的事件。
「切羅基人在一八二〇年代的努力,以及這些努力遭到壓制一事,讓我們能夠用更寬廣的角度來看待成文憲法這件事。這類文本雖然經常被視為民族國家建構的必要工具,實際上卻也可以用來建構帝國與提升帝國的合法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May 4, 2024 4:29 AM
「今天,我們通常認為制定憲法是專屬於律師、政治人物與公務人員的事情。
不過,如同莫里斯與他那位不知名的法國訪客所顯示的,十八世紀末乃至於其後很長一段時間,憲法書寫經常是一種私人嗜好,就像書寫詩歌、劇本、報紙文章或甚至是小說一樣,是一種文學與文化創意的表現。
⋯
一七九〇年代,在史特拉斯堡這個法國革命運動與暴力的溫床,一份報紙甚至刊登了一份範本供DI憲法寫作者參考—文中不但針對適當標題提出建議,還在頁面上預留空白空間讓熱衷此道者可以寫下自己的改革點子。」
第一次寫憲法就上手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May 4, 2024 5:19 AM
第四章後面講拿破崙和他的一大堆憲法。基本上他去了一個地方就頒布一個憲法。然後就把那裡原來舊有秩序都破壞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May 4, 2024 5:19 AM
進入第五章!
載入新的回覆
槍炮、船艦與筆墨
戰爭及憲法所催生的現代世界
The Gun, the Ship, and the Pen : Warfare, Constitutions,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那麼,鏡頭轉到1908年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首都,康有為人在伊斯坦堡⋯
來跑 讀墨戰爭馬
成文憲法的出現尤其被歸功於一七七六年的美國獨立革命,以及緊跟在後的幾場重大革命:一七八九年的法國大革命,還有在其影響下催生的海地革命,以及一八一〇年代中南美洲西班牙與葡萄牙前殖民地所發起的反抗革命。
由於這些新憲法的起源與這些著名革命深切相連,人們反而看不見導致憲法四處傳播的真正原因:彷彿這些憲法的誕生與普及皆源自於共和制度的興起與君主制度的衰退,而且與全球民族國家及民主制度的不斷增長有關。
在本書的解讀中,這些橫跨大西洋兩岸的重大革命及因此產生的文本與觀念仍舊是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如果我們僅把憲法視為特定革命及共和制度、民族建構和民主制度的產物,這樣的觀點就太過於狹隘,甚或有誤導之嫌。」
「韋伯這位偉大的社會學家暨法學家⋯在課堂上對學生指出,多年來擴張「軍事訓練」的需求,無可避免地造成了「民主的勝利」。他主張不同的社會都「迫切希望能……獲取平民大眾的合作,因此把武器及隨之而來的政治權力放入他們手中」。。一個男人只要願意開槍或者上船服役(這類需求從十八世紀以來已在世界各地逐漸增長),即有可能獲得投票權或更多權利,而且這類協議或許能藉由大量印製的成文憲法加以概述、入法乃至於頒布。
拉丁美洲和亞洲新興國家的成文憲法:
「把服兵役訂為強制性義務,同時又為所有(或特定一部分)的成年男性人口賦予投票權,而且只限男性。⋯尤其在一八五〇年之後更是如此。女性因為被視為沒有能力參與「軍事訓練」,導致絕大多數的憲法文本在一次大戰爆發之時仍將女性排除在積極公民權之外。」
「畢竟一九一三年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前十二個政權當中,有十一個都是帝國而非民族國家:英國、中國、俄國、法國、德國、荷蘭、哈布斯堡君主國、鄂圖曼帝國、日本、義大利,以及美國。其中的美國除了陸上帝國以外,在這時候也控制了東南亞的菲律賓。」
話說,我是不是在哪本書看過帝國的定義⋯🤔
1. 誕生於戰爭中的新興國家,傾向用成文憲法重新整頓政府、劃分國界、聲索爭議區域、在國內外宣揚與維護自身地位。
2. 即便是勝利國或強國,也會起草與頒布成文憲法,重新賦予自己體制的正當性以取得支持,並合理化財政擴張和人力需求。如徴兵和投票權的關係(且只限男性,因為它含有某種程度的對價關係)。
3. 暴力衝突升級,帝國競爭與征服速度加快,因此帝國在成文憲法的設計與擴散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帝國既希望重塑自己,也希望保持臣民與領土的完整。帝國(甚至包含英國)全部都為了自身利益試驗過成文憲法,偶爾也會在屬地先試行。
4.除了上層菁英外,由於戰爭的破壞(奪走生命、破壞經濟民生等),下層民眾也會對權力與權威結構不滿,要求制憲。
「因此,成文憲法在一七五〇年以後愈來愈廣為流通的現象,不該被理解為僅是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從大西洋世界無可阻擋地向外擴散的結果。借用史家塞巴斯蒂安.康拉德(Sebastian Conrad)對於啟蒙時代所提出的解讀(啟蒙時代也是本書敘事的一部分),「憲法全球化」的現象其實是「許多不同行為者所造成」。這些行為者往往受到「地緣政治與權力分布不均」的影響,他們的想法與行為也經常是「由高度期望與烏托邦式承諾」來維繫。但除此之外,這些成文憲法的寫作者與擁護者在某種程度上也幾乎都會「受到外部威脅與戰爭暴力」的影響。」
1755-1769年的科西嘉
話說我和熱內亞共和國不熟耶!結果原來是一個10-17世紀很大的地中海強權!
總之科西嘉本來是熱內亞的,後來1755年保利回到科西嘉繼承父親志業繼續領導從熱內亞脫離的獨立運動。
在1755年的科西嘉,保利制定了已知的第一個成文憲法!一直到 1769 年科西嘉變成法國為止,這部憲法是有施行的。
而且這部憲法有每年召開的國民議會,雖然憲法沒有著墨,但似乎實務上25歲以上的男性居民都有權競爭國會席次和投票選舉國會議員。
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雖然有大量的廉價土地使地主增加而取得投票權,但這時期也只有 70%的白人男性有投票權。
「原因不僅在於科西嘉持續遭到熱那亞壓制,也在於這座島嶼其實易於遭受外部強大壓力的影響。
科西嘉是個貧窮之鄉,礦藏極少,耕地也相當有限,島上人口在一七五O年代時還不到十二萬人,且絕大多數都不識字。該島由高聳的山脈從中央分隔,全島劃分為數百個半自治的市鎮,深受管轄範圍的爭執與宗族戰爭所苦。
這些內部分裂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保利的一七五五年憲法為什麼有一大部分都投注於中央集權及改善國內秩序。」
「「每一名科西嘉人都必須擁有若干政治權利,」他主張道,原因是「他們極度珍視的投票權如果終究只是個可笑的謊言,那麼他們怎麼可能會有興趣捍衛自己的國家?」對保利而言,戰爭、揮之不去的武裝暴力威脅,以及擴大男性民主參與的書面條文,這一切都必然密不可分。」
但他比較了各地的戰爭模式,西方強權多半混合海戰和陸戰,但非西方帝國則多半著重於陸戰。
他還特別提到 15世紀的明帝國,不論在海上的勢力範圍或航海投資,都超過任何西方強權,清朝的海軍在17世紀晚期也還打贏不少海戰。
但乾隆時期,雖然固守海疆,但皇帝的權力基礎大都奠基於廣大農業區域及只能在陸上征戰的步兵或騎兵。「到了一八〇〇年,在清政府的檔案及其高階官僚的認知當中,早就已經不存在明朝海上實力及其運作方式的痕跡。清帝國的戰爭已只涉及武裝士兵、無數的馬匹及陸地。」
咦,突然被 echo 了一下《海上傭兵》的感覺 😂
這種混合形態的戰爭有著龐大的作戰規模、涉及遙遠的距離,而且戰場包括陸上與水上,其所帶來的成本、挑戰與要求,在許多面向上都有助於人們嘗試各種憲政制度上的變革與發明。
反覆投入混合戰爭所需要的龐大財政成本,即是催生憲政變革的原因之一。」
又覺得也 echo 了一下 WEIRD 那本書?
和《槍炮》一書相似的是:Colley反復強調戰爭威脅與帝國擴張是不列顛國族意識的推手,而非過往學界強調的對自由主義和憲政精神的認同感。
「建造、操作及維護這些海上巨獸的成本高得令人咋舌。
為了建造一艘七十四門火炮的戰艦(當時這還算不上火力最強大的船隻),造船廠可能需要使用將近三千棵成齡的橡樹,而且高品質的木材還只是其中一項必要原料而已。
像這樣的大船輕易即可用上長達二十英里以上的麻繩、面積達幾英畝的帆布;而為了製造鐵釘與炮彈,還得用上大量的鐵,船身也得用上長達好幾碼的銅皮。
建造完成之後,又需要有無窮無盡的補給品。不僅如此,建造這樣的船隻也需要特殊的場地與專業工匠,後續還需要數以百計的人員操作航行,更需要有海軍基地加以維護。
儘管如此,法國單是在一七八O年代就建造了將近五十艘這種昂貴至極的七十四門炮巨艦。」
三千棵橡樹、二十英里以上的麻繩、面積達幾英畝的帆布,感覺好誇張啊!
我比較好奇的是,既然都寫了七十四門火炮,為什麼不把船身長度高度之類也寫一下,這樣應該比較容易理解吧。
他只是要講有多貴吧!
「由於法國在歐洲內外喪失大量殖民地,該國於是在一七六八年派造兩萬五千名官兵登上科西嘉,以武力壓制了島上脆弱的自治政府與保利的政治實驗,進而兼併了這座島嶼。
一七六三年之後,法國開始大手筆投資混合戰爭機器,其一級戰艦的數目在二十年內增加了不只一倍。法國也裁撒了數以千計的陸軍軍官,將他們視為七年戰爭戰敗的戰犯,再訓練新人取而代之。
大筆金錢投注於一批新興軍事貴族及一間間新成立的軍事學院,36其中就包括法國香檳區布里昂(Brienne)的一所軍事學校。一七七九年,一個瘦骨嶙峋又閎悶不樂的科西嘉青年來到這裡學習戰爭技藝,他的名字就叫做拿破崙。」
噹噹噹!拿破崙出現了!
直到1792年爆發大型戰爭(1792-1802法國大革命戰爭、多國參戰),西班牙王室地位受到挑戰,並削弱了南美洲屬地的依附關係。
「一八〇一年,聖多明哥發布了第一部成文憲法,宣告「永遠廢止」奴隸制度,此地才終於成功探脫歐洲人的支配與控制。
一八〇四年一月一日,當地的黑人與混血領袖歡欣鼓舞地發布正式的獨立宣言,建立了他們自己的主權政體「海地」(其國名原本為「Hayti」,而非後來的「Haiti」)。在一八二〇年以前,這裡還會再產生五部正式憲法。
⋯這些先前權利遭到剝奪的人,現在將要制定、寫下、付印、傳布與主張各種權利。
⋯在海地的案例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的不是海軍戰艦,而是歐洲另一種快速
成長的越洋技術:長程奴隸船。」
基本上奴隸船是有武裝的,所以船長喜歡招聘退伍軍人。
「部分非洲研究者因此主張,十八世紀晚期被法國奴隸販子運入聖多明哥的「奴隸」,許多可能本來都是老兵,在「遭到奴役之前曾經服役於非洲的軍隊裡」,而這些人是遭到敵對的非洲軍隊俘虜,然後才被賣給歐洲奴隸販子。史學家約翰•松頓(John Thornton)推測,這些受過軍事訓練的非洲軍人可能是一七九〇年代聖多明哥反奴隸抗爭「獲得初期成功的關鍵因素」,並且使得此處的黑人叛亂分子能夠擋住「歐洲援軍的威脅」甚至加以反擊。」
如同保利為一七五五年處境極度危殆的科西嘉所制定的憲法,海地的早期憲法也是劍拔弩張,充滿了關於軍事組織與強力統治的條文。
一八〇一年,海地頒布了第一部成文憲法,杜桑.盧維杜爾成了「總指揮官……並且擔任此一職務直到他光榮的人生結束為止」。德薩林則是在一八O五年頒布的憲法中明白指出:「任何人」(意指男人)如果「不是……良好的士兵,就不配身為海地人」。這部憲法也將海地劃分為六個軍區,每個軍區都由一名陸軍將領指揮。一直到一八二〇年代,海地總統使用的官方信紙都還在表頭處印有大炮圖案。」
⋯
海地獨立後的第一任領袖尚賈克.德薩林,就曾任杜桑的副官,後來變成他政治上的死對頭。德薩林同樣借取了歐洲軍隊的做法,即便那些軍隊後來也成為他的敵人。德薩林可能出生於非洲,但無疑曾經是奴隸,他在一八○二年前曾在法蘭西共和國裡擔任了八年左右的軍官。」
但他講到海地的獨立運動領導者,有過奴隸身分,又在歐洲戰爭裡在軍團擔任過軍官⋯有人熟悉奴隸在軍隊的身分嗎?
為什麼他們會當軍官?還是當兵可取得自由人身分、所以可以當軍官?
1.法國貴族/商賈與奴隸女子的私生子,被送往法國受教育後入伍,例:Thomas-Alexandre Dumas
2.1790s加入過聖多明哥奴隸起義,後於1794共和國宣布奴隸解放後被徵召來對抗西班牙和英國(反法勢力)。這些士兵可能是在入伍後獲得公民權或在入伍前就已經獲自由民身份,例:Louverture和Dessalines。
3.北美大陸上的奴隸主讓奴隸加入民兵以換取自由民身份,這些民兵多被徵用於保衛種植園或殖民地戰爭等用途。
太感謝你啦❤️❤️
編注:在英國史學界的用法中,「漫長的十八世紀」多半始於斯圖亞特王朝復辟的一六六○年,或是光榮革命的一六八八年,終於拿破崙戰爭結束的一八一五年。
編注:新西班牙是指西班牙在北美洲與中美洲的殖民地總督轄區,全盛時期的疆域相當於今日美國中西部、墨西哥、加勒比海等地。
——《槍炮、船艦與筆墨》
Readmoo讀墨電子書
「最早是在一七五八年,瓦特爾出版了《萬國律例》(The Law of Nations)這部了不起的著作。美國開國元勛華盛頓曾在一七八九年從紐約一間圖書館借了這本書,十年後去世之時仍然留在手邊。」
借書不還一直到去世⋯
這不是重點感覺和歐洲史太不熟了。
現在覺得什麼史都不熟提到了頻繁的戰爭和激烈的國家競爭,有大量的官方文件出現,幫助戰勝國的管理、戰敗國的重塑。
1777年英國描繪紐約到紐芬蘭海岸線的《大西洋海圖》、1785年包含新取得的中亞領土的乾隆《皇朝通志》。
各種法典也大量出現,包含1770薩丁尼亞國王1770《法律與憲法》。
在1750年之後影響最大的啟蒙思想家(多為操法語的男性)和文本,也是最關心跨州事件、最留心大規模衝突及後果的人。
歐美地區的文書則帶開較明確的憲政改革、以及從中可以顯現出啟蒙時代人物的影響力。
許多啟蒙思想家(多為操法語男性)也多半對國家公務與軍事事務有第一手經驗。
舉例如 《萬國律例》的Emer de Vattel 瓦特爾、《法意》的孟德斯鳩。
(盧梭被稱為是「曾經幻象成為法國元帥」)
「這就是許多重要啟蒙哲人向歐洲君主及有志於政治改革之人所提出的改革誘因:如今的時代在陸上與海上都出現大量昂貴且極具破壞性的軍事暴力,因此明白事理的創新立法者也許可以出面干預,藉以包紮社會傷口、重建秩序、改造他們的國家,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聲譽。」
1767年俄國凱薩琳大帝的《訓諭》,凱薩琳翻譯成多國語言如拉丁文與法文以增加影響力。
作者花了相當篇幅討論《訓諭》。但我覺得除了她是地處歐洲邊緣的女性君主而被忽略影響力之外,是否其實真的《訓諭》也沒有那麼大影響力⋯?
1767俄國凱薩琳大帝《訓諭》
1751普魯士腓特烈二世《腓特烈法典》
1772瑞典古斯塔夫三世《政府體制》
1771年時,古斯塔夫25,腓特烈60+(古斯塔夫的舅舅),凱薩琳40+)古斯塔夫的表親)。
相較之下,美洲大多數的白人及部分的自由黑人則是早已相當熟悉各式各樣的印刷品。單是美洲報紙的數量,在一七六〇至一七七五年間就增加了一倍,到了一七九〇年又再次翻倍。到了十八世紀,成年美洲白人已有八成具備識字能力—此一識字率比世界各地都高,大概僅遜於斯堪的那維亞半島的部分地區。 22費城代表及其支持者得以在相當程度上把識字能力與印刷術視為理所當然,而這點也形塑了他們採取的策略。這一現象甚至可能影響了憲法本身。」
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的行為非常合乎美國革命的先例。先前的《獨立宣言》也是一份短得驚人的文件,總共只有一千三百三十七個英文字詞。這份文件因此很容易以價格低廉的報紙翻印(其內容只要一面報紙即可印完),因而可以釘在住宅、商店與酒館牆壁上。由於篇幅如此簡短,要對聽眾完整唸出整篇《獨立宣言》也不必花太多力氣,華盛頓的部隊就曾「各自在空曠廣場上接受校閱時」特別列隊聆聽。」
我沒想過獨立宣言也好,憲法也好,可以用很便宜的一面報紙釘在酒館牆壁XDDDD
然後大家寫信流行隨信附上我家剛出爐的憲法喔!(才七條)給你參考看看~
想一想要是冒險者要去討伐龍的懸賞告示旁邊,剛好貼了一張本國憲法~
感覺有點可愛⋯?
相對於中華民國憲法140條,有多少人讀過啊~我也是這次讀憲法史才順便讀了一下⋯
可見制訂中華民國憲法的代表們,完全沒有考慮傳播的需要啊!憲法沒有做成懶人包或迷因,所以沒人想讀!
加拿大人也不是透過陸路知道美國新憲法的細節,而是透過倫敦的報紙而來。
「一八一四年四月,在挪威奥斯陸城外三十英里左右的埃茲沃爾莊園(Eidsvoll Manor),一百一十二個人聚集於這幢新古典風格的高雅宅邸,就在二樓的一個房間裡。他們必須以極快的速度完成工作,因為他們迫切想要在國家遭到瑞典攫取之前搶先為自己的民族主權打造出一項保障。
他們身邊圍繞著「成堆的報紙」,其中許多都報導了瑞典調動部隊及可能發動侵略的新聞。而後,他們在短短五週內草擬了一部新的挪威憲法。」
他雖然不像當今的這類研究者得以借助電腦分析,卻還是發現並辨識出了挪威憲法所受到的各種影響:
在某些部分可以看到逐字翻譯,分別譯自一七九一、一七九三與一七九五年的法國革命憲法、美國聯邦憲法與部分州憲法、一七九一年的波蘭憲法、一七九八年的巴達維亞憲法【即荷蘭憲法】、一八〇九年的瑞典憲法,以及一八一二年的西班牙憲法。」
抄作業的壓力超大的!
這部新憲法的印刷本善用該國迅速發展的郵政體系,並在一八一四年於挪威的二十五間大型郵局與將近一百間郵務站當中販售。前來寄件或收取信件與包裏的男男女女,就都能夠在等待的時間裡拿起一本憲法瀏覽,或買一本回家,或寄送一本給住在偏遠地區的親友。
挪威政府也鼓勵人民把這些印刷憲法的內頁割下來,張貼在自家的牆壁上,從而名副其實地使其成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不僅如此,挪威郵政當局還投注資金採購汽船,更把其中一艘船命名為「憲法號」。當這些船在該國漫長彎曲的海岸線上遞送郵件時,那些在岸上等待收取郵件的民眾就會看到船身上的醒目的船名字樣,進而想起憲法。」
到了後來,憲法又顯得很過氣,更不會有人想要貼在家裡和寵物照片、餐廳菜單一起釘在冰箱上吧??
總之,感覺當年的美國或挪威憲法,也太家常了!
墨西哥的《伊瓜拉計畫》流傳到美國、愛爾蘭、印度:
「(《伊瓜拉計畫》)第十二條條文卻深深吸引了世界其他地區信奉不同政治理念的人士:「新西班牙的所有居民,不論是歐洲人、非洲人還是印地安人,都是這個王國的公民,而可依據各自的特點與長處從事各種職業。」
由於到1810-20年代,美國有越來越多的州頒發州憲法,明文禁止有色人種行使政治權利。
《加爾各答日報》的創辦人出版《伊瓜拉計畫》以及其他憲法,爭取印度本土人口爭取更多自由與法定權利。
印地安人(Indians )到了加爾各答,當然只要指稱為印度人。
伊斯蘭國家—有優良官僚和書寫傳統,但很難找到憲法出版物,因此無法選入西方出版的憲法集。
中國、日本—雖然早就有雕版印刷,但政府仍然可以控制大部分地區,沒有興趣。
美國境內的原住民不是美國公民也不是奴隸,那麼是?
在喬治亞州的 Cherokee 人出版了一份成文憲法,但遭到忽略。後來還發生了強迫遷居到 Oklahoma 的 trail of tears 的事件。
「切羅基人在一八二〇年代的努力,以及這些努力遭到壓制一事,讓我們能夠用更寬廣的角度來看待成文憲法這件事。這類文本雖然經常被視為民族國家建構的必要工具,實際上卻也可以用來建構帝國與提升帝國的合法性。」
不過,如同莫里斯與他那位不知名的法國訪客所顯示的,十八世紀末乃至於其後很長一段時間,憲法書寫經常是一種私人嗜好,就像書寫詩歌、劇本、報紙文章或甚至是小說一樣,是一種文學與文化創意的表現。
⋯
一七九〇年代,在史特拉斯堡這個法國革命運動與暴力的溫床,一份報紙甚至刊登了一份範本供DI憲法寫作者參考—文中不但針對適當標題提出建議,還在頁面上預留空白空間讓熱衷此道者可以寫下自己的改革點子。」
第一次寫憲法就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