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吉的卡比獸
忘記是在哪本書看到的,我猜可能是《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後來我回去翻閱發現應該不是這本書)中提到的,越戰過後的人有兩成的人在吸毒,但有九成以上的人在戰爭結束之後直接戒掉了毒品,所以真正讓我們產生「癮」的是甚麼?是一個在你受創時能你能夠放鬆與寄託自己內心的存在,從這個標準下去看,這個癮的媒介可以有很多,可能是網路,也可能是影片、色情、食物種種能夠暫時騙過自己精神滿足的事物。
十吉的卡比獸
讓我暫且回到《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這本書,打開這本書前其實我以為會看到一些雞湯之類的東西,更有可能是毒雞湯(你知道現在市場上很流行這類型的書籍,尤其都莫名地正向,這類書籍我們可能會期待有一些與眾不同的例如演藝圈的八卦之類的),但是我沒想過這本回憶錄會從他的結腸炸裂開始寫下他的滿肚子屎話(這是他自己說的),而且這本書比我想像中的還要難讀,因為他太細碎了。馬修派瑞沒打算跟你打高空講一些高來高去或者是心靈雞湯之類的話,他真的是非常瑣碎地從他小時候開始回憶起。所以我雖然會覺得有必要嗎?這些片段真的是必須的嗎,但卻又能在其中看出一個從小充滿不安感且又敏感脆弱的孩子成長的過程。
十吉的卡比獸
他在其中寫:「我後來認知到,問題的關鍵在於,我不僅缺乏心靈上的引導,還缺乏享受任何事物的能力。可是我明明缺乏這兩樣東西,同時卻也對刺激事物上癮。這個組合真的是毒得要命,我都不曉得該從何吐槽起了。當時的我還不明白一件事:只有在尋求刺激、正在被刺激,或是醉酒時,我才有辦法享受,除此之外我完全無法享受任何事物。有人用「失樂」(anhedonia)這個聽起來很有學問的詞語形容我這種狀況,我後來會花好幾百萬美元接受心理治療、入住治療中心,才得以逐漸發現與瞭解自己失樂的問題。」我非常理解那個狀態,因為無法享受任何事物,所以對任何提供經驗的事物沒有興趣,但是對任何提供聲色刺激的東西卻非常上癮,因為自己認為自己本質上是空洞的,所以才需要外在的東西來賦予自己「意義」,或者說先於理智而有的快感。
十吉的卡比獸
但是所有東西都過猶不及,就連保持身體健康的運動也是一樣(很可惜使我成癮的東西並非運動),一但一項東西成癮了,他會改變你的大腦思考事情的方式,也許你原本只是想逃避某件事情,一但你養成一個成癮的習慣,你會變成用成癮的事物來麻痺自己,然後你永遠都沒有辦法觸及自己真正想處理的那一塊失落地。我年輕的時候偶爾會覺得生命需要一些勒戒治療,一些強硬的斯巴達方式去「幫助」自己或他人。但我現在回過頭看會覺得這些都是一個過程,因為不管是成癮也好,精神狀況也罷,很多事情追根究柢來看都可能只是因為幼時受過的甚麼創傷,進而導致自己感覺到自己總是不足,或者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但這種事情如果沒有真正走出來,你做的所有努力都只是在死蔭幽谷中迷茫的打轉而已。
十吉的卡比獸
馬修派瑞在書的尾段也寫到,「多年來,我一直以為自己不夠好,但我現在不這麼覺得了。我覺得我一切正剛好。」我們每一個人,都長期處在覺得自己不夠好的狀態,在社群媒體的時代裡,我們被大量的資訊淹沒,每一個人都將自己揀選過的、編排過的樣子放在大家的眼前,但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多花一點精力,注意在自己身上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情,在脫離成癮前,你可能會經過很多次的勒戒,也可能會丟失很多與他人的連結,但這些都是可以再次建立起來的,只要你願意不斷嘗試。不要放棄。就跟馬修派瑞在書上說的:『有一件事我做對了:我從未放棄,從未舉起雙手說:「夠了,我受不了了,算你贏。」正因為我沒有放棄,現在的我才能抬頭挺胸,正面迎接未來的挑戰。』
十吉的卡比獸
我要說的是,即使曾經放棄過也無所謂,我的人生也放棄過很多次,但不要永遠放棄,將每一次放棄當作每一次休息。直到死亡,你有無數次可以試錯。只要成功一次就夠了。
十吉的卡比獸
十吉的卡比獸
只要成功一次就可以了──讀《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
十吉的卡比獸
.......?
靈體
大概是我狀況不太對吧。我反省去
咪呦〃噗啾
雖然不是書,不過越戰結束後士兵自然而然戒掉海洛因這件事也有在這個TED talk提到過,分享一下
約翰 海利: 你對上癮的所有認知都是錯的
某線
我狀況大概也不好,我選擇繼續躺著
✺艾勒里✺間諜任務蛙
補充一下,通常在噗首的那個範例後面會接上老鼠樂園實驗,用以主張「毒癮在快樂豐足的社會關係中能被克服」。不過實際上沒有其他實驗能重現老鼠樂園實驗的結果。
兔兔
謝謝這句
「多年來,我一直以為自己不夠好,但我現在不這麼覺得了。我覺得我一切正剛好。」

經過幾年低潮,這兩年漸漸好起來。的確我在社會眼光中走得很慢,沒在那個年紀去做好像該在那個年紀做的事,但有些事現在的我才有心力去做,我最近開始有「現在的我正剛好」的想法,我很高興自己現在能這樣想。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