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zie
最近跟朋友聊到ETF,記錄一下心路歷程(?
suzie
之前定期定額ETF有一度多達四檔,每一支開始扣款都有當時的考量跟心動之處,開始的先後順序分別是:

2021 Q3|0056 & 00878:
因為同時還有剛畢業買的儲蓄險要繳,只能每月一千,當時覺得0050股價比較高,0056跟00878相對可以多買幾股。

2022 Q2~2023 Q4|00713
看朋友分享買的,想說高息低波又季配耶,心動!買買看!

2022 Q2|0050:
新工作穩定+儲蓄險解約後,大部份的投資預算都是買0050。我後來很喜歡這支,因為有一段時間,台股無論個股或我買的ETF都是一片綠,只有0050還是正報酬(但我忘記時間點,也不知道原因)。
suzie
後來陸續有看一下理財書、財經相關的影片或podcast、股板,就發現:
1. 我其實也回答不出來這幾支ETF的成份股有哪些(老實說我後來也沒去查啦⋯⋯)
2. 如果目的是分散風險,與其買多檔ETF,可能要開始了解如何用不同工具做資產配置。
比方說除了台股ETF,還有債券型ETF、美股ETF、台幣活存定存、外幣定存等等。
不同工具的比例要怎麼抓,是我覺得可以承受風險 & 感到安心的?
(這時「資產配置」對我來說完全是個新觀念)
suzie
於是我的想法就慢慢轉成:
1. ETF是一籃子股票,我其實也不需要買到四籃股票吧。
2. 比起高股息,我更希望看到股價長期成長。
所以去年12月就找個時間把00713賣掉了,最近也在看時機要把00878慢慢出清。
suzie
00939跟00940出現的時間點,剛好是我想法有所轉變之後,雖然這半個月也看到超多人在買,時不時有什麼創新高的新聞,但我心情上還滿平靜無波的。
而且看大家一窩蜂,我其實有點怕,可是你要我說我怕什麼,我也不知道,我只是覺得自己對於目前的規劃很滿意也安心,好像不需要去跟一個我不確定的東西。
suzie
-
suzie
要不要買台灣發行的美債ETF,我也猶豫了半年左右。因為台灣很難直接買債券,所以通常是買債券型ETF,但債券型ETF跟直接買債券不一樣,還要看折溢價什麼的,我感覺沒那麼適合定期定額?可能需要看當天開盤多少錢,再決定是否買進。
以及也有一派說法是,股債配置中的債券,主要是避險用,所以如果有能力承擔100%都買股的風險,不買債其實也沒關係。
suzie
在接觸這些資訊的過程中,我還滿容易心浮氣躁的,會想說要買嗎?真的要買嗎?這個東西的原理我了解了嗎?CPI跟PPI什麼的要怎麼看?最近台股太高了吧?但投資最好的時間點是昨天跟今天欸!蛤現在要決定了嗎?怎麼辦~~

老實說我沒有很喜歡,但做了也不會後悔,就是抱著一個「我有買就會開始觀察跟體驗市場週期吧」的心態XD
suzie
-
suzie
還有聊到記帳。

我後來發現,為生活開支列預算這個做法我是真的很難達到(可能也不喜歡),但如果記帳的目的只是,比方說每個月儲蓄率達到XX%,那我領薪水時就把收入XX%轉到儲蓄用的帳戶,剩下的錢想花就花,沒有花掉就下次領薪水前把餘額轉到儲蓄帳戶。
這樣目的有達到,我也不會覺得很痛苦。
suzie
然後我記帳 真的 單純 就是享受 觀察物價波動的樂趣wwwwwwwww
比方說上次買某牌鮮乳60,昨天去買變61了。有什麼用嗎?沒有,但我很開心我知道XD
Ruby🪐
我也沒辦法做預算XDDD 但記帳好處就是可以知道大概花了多少錢,因為如果我分別買了比如1500和2700的東西,我體感會只有3000多,很恐怖www
安米。
我也無法做預算(甚至記帳也很難持續,但我意識到自己的餐費比想像少,購物比想像多,認真到記憶的一小筆一小筆價錢累積起來數字很可觀)目前也是採取扣掉繳費和存款後的餘額就放心使用。

北漂+出版業=存不到錢,我已經親身驗證了
(拼命接案中
Eric Seafarer
非常同意有買才會真的開始觀察市場
suzie
Ruby🪐 : 我懂那種「雖然我不記得了,但證據都在這裡⋯⋯」的感覺XDD
安米。 : 北漂+出版業真的好難QQ 祝你接案順利,身體也平安健康~
Eric Seafarer : 以前真的對財經新聞毫無興趣,不過證券APP有新聞推播,我就⋯⋯加減看看標題XDDD
suzie
關於記帳的補充:
之前投資相關都列為收支(買個股/ETF算支出,賣出、配息算收入),於是我帳面上的負債超級多XDDD 最近才想通解法,我應該要把投資成本設為另一個銀行帳戶,交割戶扣款到股市就設定為轉帳。把之前的記錄都修改完之後,總算可以知道掌握自己的資產金額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