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牛津通識課 16】智力:測量人類思維及能力的有效方式
Intelligence :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2nd Edition
【牛津通識課16】智力:測量人類思維及能力的有效方式 - 伊恩.迪瑞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之前買《20世紀的主義們》是左岸出的,翻成《牛津非常短講》。對牛津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的系列印象很好,

但現在是日出出版,翻成《牛津通識課》,題目就比較五花八門。

雖然我沒有發神經到一次買已經出版的18本電子書回家,但還是375買買買地買了兩本《智力》和《元素週期表》

倒也不是其他本的題目沒興趣,而是似乎不知不覺都買過專書討論⋯但感覺還是可以再買買來看看不同的觀點和整理?🤔

我看這麼多雖然是很開心但到底要幹嘛XDDDD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https://images.plurk.com/6gzptWa5c3w9NlK8wzLRl3.png
可惜他用的是 WISC-IV 而不是 WISC-V,畢竟我猜原書也有點歲月了。
第四版和第五版差別: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ISC-IV and WISC-V

WISC-V eliminates the word reasoning and picture completion subtests.
這個我記得好像是因為會受到階級、以及語言能力的影響,像是第二外語者或是中下階層者,表現會有很大的落差。
其他的就搞不清楚了。

不過有多增加 GAI,就是不考慮WMI 和 PSI,也就是工作記憶和執行速度的指標,所以對於在有時間壓力下表現不好的小孩(很多是有學習障礙如ADHD、ASD、APD等等),可以多一個不受時間壓力干擾的認知能力表現的參考。
songyunsings
開心就達到目的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https://images.plurk.com/1Qn8181PmyIppAJbWUG5Aw.png
「流體智力一般是使用大家不熟悉的材料來進行評估,受試者需要積極思考,而且通常得面臨時間壓力。這種智力平均而言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

晶體智力往往藉由知識測驗來評估——例如詞彙、常識或一些數字技能——並且主要是在測試一個人的知識量,而不是要求他們當場積極地解決問題。」

這個我以前在看老齡化社會的書有討論到 😂🤣🤣

基本上晶體智力隨著時間過去會增加(但不得不說這變動的年代有很多過去累積的知識可能已經變得無意義了),而流體智力會隨著年齡衰退。

我覺得看這個圖,40歲是一個坎,60歲又是一個坎。六十歲以後下滑程度好厲害啊!整個陡下坡!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songyunsings : 是啊!所以就繼續買買買人生XDDDD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第二章談到 1932/6/1蘇格蘭全部10.5-11.5歲的小孩都接受了一次智力測驗,有87498個小孩接受測驗。

真不愧是那個優生學盛行的年代!!

1947年,幾乎所有1936年出生的蘇格蘭在校學童都做了測驗,一共有70,805名學童接受。

所以作者就建立了一個亞伯丁同齡群 Anberdeen Birth Cohort,另外又擴展到愛丁堡,建立了 Lothian Birth Cohort (洛錫安同齡群)。

1998/6/1,在第一次測驗的66年後,用一樣的題目再測驗一次,有73人參加;數週後再進行一次,樣本增加到有101人。

最後這個洛錫安同齡群,擴展到485人,到90歲又再測驗一次。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https://images.plurk.com/6bM2S0tVvvMoUgGRq1Um4J.jpg

原則上小時候表現較佳的,長大也表現較佳。不過個體間有將近一半的因素不是由童年智力表現決定。但這些因素是什麼,變數太多,大部分研究只能說有相關性沒有因果性。

其中C表現大幅下降,後來被發現處於阿茲海默症的早期。

這個研究發現的結果其實我覺得現在來看還蠻直覺的啦,但我覺得可以找到時間跨度這麼久的研究,真是難度超高的!

其他的研究,防止老年認知能力急遽下降的因素:地中海飲食、運動、多吃蔬菜、從事高專業職業(這一點我覺得很有趣,畢竟也有可能是因為該專業職業收入較高,連帶在飲食和運動都可以有較好的資源也不一定)、參加休閒活動。

不過更多的腦部活動和身體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嚴重認知衰退的效果。

雖然這裡沒說,但《為什麼要睡覺》還會提到睡眠喔。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先天 vs 後天
「這項雙胞胎研究——實際上是彙整各種雙胞胎研究——顯示出基因和環境都是影響到人群間智力差異的重要因素。到成年期,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智力差異來自於遺傳差異。這份研究還揭露出,從童年到成年,遺傳的影響程度不斷增加,而共享環境的影響力逐漸減少。 」

這種討論先天遺傳 vs 後天環境的影響,都現在這個年代都難免要用一下基因檢視吧!

但結果是變數太多,是由於很難用DNA預測智力。

這則發現蠻有趣的:
在美國,智力的和遺傳的相關性似乎在較為富裕的社會階層中也會更高;而社會弱勢人群的智力差異有更高的比例是來自於所處的環境差異。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第五章談處理速度對於智力測驗結果有正相關。

其實我很想看看如果他用的是第五版,會怎麼處理這個討論⋯

因為WISC IV 成績本來就很大部分包含了工作記憶和處理速度的部分吧

拿這個定義下的智力來評斷這兩項,我覺得是有循環定義的問題。

WISC-V 就是為了這個原因,把GAI獨立出來提供參考的。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大腦皮質厚度
與一般智力(g)的相關性為0.24。整體上,智力測驗高分者的大腦皮質往往比較厚,也就是說,大腦表面的灰質更厚。

腦白質完整性
與一般智力(g)的相關性為0.24,智力測驗高分者的白質連接往往比較健康。

腦白質高訊號
與一般智力(g)的相關性為 -0.20。智力測驗高分者的白質高訊號往往較少,也就是說,他們大腦連接組織中的這些「疤痕」比較少。

所以,一般智力較高的人往往擁有較大的大腦、更厚的大腦表面灰質以及更健康的白質大腦連接。這些關聯性並不是特別強烈,但大腦結構的某些方面確實與智力測驗分數有關。 」

——《【牛津通識課16】智力》
Readmoo讀墨電子書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第三章討論了男女平均智力沒有顯著差異,但極端值(極高或極低)都是男生略高於一點;另外女孩語言能力顯著較高一點。

但在第七章討論了女孩較能將智力轉換為較佳的學術表現。

https://images.plurk.com/4TD2CgTgQ7kJlm0VeXWPUq.png

11歲與16歲左右認知差異間的關聯性。11歲時是以認知能力測驗(Cognitive Abilities Test,簡稱CAT)來計算學童的一般認知功能(F1),16歲的認知功能則是以六門報考率最高的GCSE科目成績來計算出一般GCSE表現(F2)。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在學童的GCSE成績中,還是有很多變異無法以CAT智力測驗分數來解釋的。事實上,在此我們要強調的是,學童的智力測驗分數差異僅能解釋他們日後GCSE成績差異的一半或略多一點。也就是說,勢必還有其他因素也有重大影響。

有兩項與智力測驗成績不相關的因素與GCSE成績的優良表現相關,一個是女性,另一個是CAT語言推理測驗拿到高分。我們無法對其他可能有利於獲得GCSE好成績的因素進行檢驗,不過我們推測可能的因素有:學校出勤率和參與度、人格特質、動機、努力、父母支持、教學品質和學校風氣等。在這整個脈絡中,智力高低並不是決定教育成功的主軸,但它是其中的一項重要組成。 」

——《【牛津通識課16】智力》
Readmoo讀墨電子書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兒童時期智力與健康正相關

「兒童期的智力測驗分數較高與長壽間存在有密切關聯,並且會降低死於多種原因的風險。當我們查看接下來的研究時,我們還會發現,平均而言,童年期智力較高的人罹患各種疾病的風險較低,成年後更有可能採取更多有益健康的行為。」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兒童期的智力測驗成績可以當作在那個年齡層累積的身體傷害的指標,因此整體而言,可當作偏離最佳健康狀況的部分指標。

2. 兒童智力測驗成績較高可能代表從出生或更早之前身體健康的整體狀態;這個概念稱之為「系統完整性」(system integrity)。

3. 兒童智力測驗成績較高可能會提高日後接受教育的機會,以及隨後從事專業工作的可能性;這可能對健康有益,好比說在較為安全的環境中活動。

4. 兒童智力測驗成績較高可能學到較多有益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模式。

自從我們在2001年提出這份清單以來,主要再添加的一項因素是遺傳,這可能也會同時影響到智力和健康結果(包括長壽)。

——《【牛津通識課16】智力》
Readmoo讀墨電子書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1974年提出的弗林效應:智力通膨
弗林提出了三點來解釋美國在幾個世代間智商成績出現「巨大進步」的原因。

首先,這可能來自人為誤差。成績增加可能「不是真的,只是抽樣誤差造成的」。

其次,這可能來自測驗本身的複雜性。後代實際上可能並沒有變得更聰明,他們或許只是基於一些有待確定的未知因素,而在測驗中得到更高分。可能是因為長時間下來作題經驗的累積,這可以讓人在參加智力測驗前準備的更好。也或許是測驗題目外洩。

第三點,他們的智力可能真的增加了。若是智力測驗分數的前後差異真的代表智力提高,那就很難解釋了。弗林試圖檢驗導致下幾代人智商提高最有可能的因素:社會經濟的改善。然而,他認為若是僅以生活水準來解釋所有的智商變化,那需要的是幾乎不可能的巨變。

https://images.plurk.com/2H5NvaDjHccTHOASc6JbOu.png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總之開了個大會。對於弗林效應:

「第一種是暗示弗林效應真有其事,這標誌著在二十世紀連續幾代下來,人的腦力實際上真的提高了。」

但弗林不同意,如果是這樣,聰明人變多了那麼多,早就文藝復興了。

「學界對弗林效應的第二個回應則是認為這是一種假象,是人為誤差。也就是說人並沒有一代比一代聰明,之所以發生這樣的效應,只是因為人對心理測驗的題材變得更熟悉。」

「關於這項效應,弗林特別強調:這項發現並不會減損幾代人心理測驗成績的有效性。心理測驗成績,儘管長時間下來出現「重大進步」,但仍具有可靠性,以及預測教育和工作表現成功的能力,只是這樣的評比僅限於同世代的。」

後續學者做的研究,仍然不能充分解釋弗林效應。所以還是無解。

不過目前弗林效應也有放緩的趨勢。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針對1994年出版的備受爭議的《The Bell Curve》一書,美國心理學會報告:

1. 基因對智力有一定的影響,但具體性質不明。

2.  影響智力的環境因素是未知的。

3. 營養對智力的影響尚不明確。

4. 目前尚不清楚何以智力測驗分數與更為簡單的人類表現衡量指標相關(參見本書第五章)。

5. 關於智力測驗分數為何會隨著世代而增加,目前這點尚沒有找到一個令人滿意的解釋。

6. 目前尚不清楚造成各群體間智力測驗分數差異的原因。

7. 目前對智力測驗無法測量到的重要人類能力(創造力、智慧、實踐感、社會敏感性)知之甚少。

作者評論:二十幾年後,只有在第一項有微幅進展,其他仍然未知。所以這些結論仍然十分公允。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
題外話:
所以早好幾個世代的智商157,如果放到現在世代,可能就不是157,也許就是120之類的。

再加上如前所述,年紀變大認知能力表現會大幅滑落。

所以年輕的時候157,老了之後九成九是不會157的。
——

好啦,讀完了。是一本快速瞭解這個主題,寫得又很淺顯易懂又不失嚴謹的研究回顧和數據支持的小書。

推薦👍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