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資料框
聽首歌吧 閱讀五四三

又到了瘋狂播放春節曲目的季節了,真是恭喜恭喜。
(順帶一提,在臺灣反覆重播中國娃娃的同時,新加坡的牛車水則是熱愛播黃梅調,兩者的洗腦程度不分軒輊)

雖然我個人對於瘋狂播放賀年曲一事也是相當厭煩的,但姚敏姚莉兄妹原版〈恭喜恭喜〉我可以單曲循環十次沒問題。
恭喜恭喜

近年來有許多知識專欄分享過〈恭喜恭喜〉的歷史背景,即此曲最初乃為抗戰結束所做,並非為了賀年所寫,這個相信有一部分的人知道,然而,如果你不曾點開原曲,那現在就是時候了,一把吉他的極簡伴奏配上姚敏和姚莉相當乾淨的聲音,呈現小調特有的滄桑,完全不是被重新編曲魔改成熱鬧喜氣的那個樣子,聽到原曲的人過年會幸福的吧……

臺灣人琅琅上口的賀年歌是怎麼來的?──六首經典新年歌曲的誕生 | 故事 StoryStudio
二維資料框
噗首多掛了一個 閱讀五四三 的 tag,因為這噗又双叒是讀《歌唱臺灣》時的產物。

看個書到底還可以岔出多少支線
二維資料框
總之因為書中提到早期流行音樂工業多半會延續俚謠時代的唱腔(例如日本之於鶯芸者、臺灣之於歌仔戲演員),這點跟洪芳怡〈上海流行音樂裡的聲音風景---表演、科技與文化政治〉裏面寫的「小妹妹嗓」承繼戲曲唱腔是可以互相應證的,於是我就再複習了一次該篇論文,發現裏面提到的一些觀點都能和《歌唱臺灣》進行 1930 年代音樂發展的上海/臺灣兩地比較,像是歌手性別、歌詞的創造性解釋、文人對所謂「淫音」的看法等等,上海受西化影響,而臺灣在西化中又有日本殖民的介入,前者流行類似京戲的小嗓,後者則是使用相當直白的本嗓等等,這些之後大概也能再發一篇 作品放大鏡 整理(吧)。
二維資料框
但洪芳怡認為〈恭喜恭喜〉有「抗戰結束後民眾對於政府的作為失望卻只能掩飾」的控訴意圖,這點我持保留態度。
不過作者描述這段時使用的文字倒是很美XD

BTW 洪芳怡的這篇論文後來有發展成專書《上海流行音樂(1927-49):雜種文化美學與聽覺現代性的建立》,目前還沒有找來讀,但看章節名稱,跟原先的論文結構上是滿類似的。
二維資料框
另,因為在看上海音樂相關文章,這幾天又聽了許多周璇,三零年代曲子受到各地民謠影響的這部份真的有好多細節,每次聽到很熟悉的曲調但想不起原名都頭好痛

像是天涯歌女之於知心客
像是四季歌之於哭七七
或是花花姑娘的歌詞跟賣水的內容高度相似,曲調又疑似出自粵劇(& 這個調子應該也被用在周星馳版本《唐伯虎點秋香》,即那首「雞翅歌」),瘋ㄌ
二維資料框
真的好後悔入民謠坑,這麼多怎麼記得住,還會互相影響啊啊啊啊,每次遇到越劇跟粵劇都直接當機

甚至光臺灣這邊撐船調/桃花過渡、桃花開/鳳陽花鼓、臺東調/青蚵仔嫂/三聲無奈這種就快逼瘋我ㄌ,配上不熟的什麼江浙安徽廣東民謠我真的沒辦法
再加上歌仔戲新調(e.g., 曾仲影老師寫的那些)到底怎麼背得起來,我只是想不帶腦快樂聽歌啊啊啊啊啊

後面這邊的延伸閱讀是柯銘峰老師《電視調與台灣歌仔戲曲調運用的發展研究》,我是覺得歌仔戲坑裏面的民眾人人都該看過
二維資料框
昨天嗩吶課開始練氣振音,我老師說陝北民謠會大量使用,便問了我對陝北民謠的印象,我回答:「大跳音程」,結果他是想要聽到激昂這類的形容當答案(怎麼不早說?)

於是他舉例了一首:「那個什麼淚蛋蛋的……」

我:「那是什麼?」

太好奇了馬上 google,歌名甚至叫做《淚蛋蛋掉在酒杯杯裏》,我萬分困惑。

我:「這是……抖音歌嗎?」

我的策略 be like: 凡是不懂,就怪抖音。
二維資料框
最後,〈恭喜恭喜〉的作曲人陳歌辛寫過相當多知名的曲目,鳳凰于飛、夜上海、花樣的年華都是他的作品,但〈恭喜恭喜〉的小調風格太強烈了,這才忍不住查了一下他,原來他的兩位音樂啟蒙老師都是猶太人,這樣想想突然很合理XDDD

而且原來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的作曲人陳鋼是他兒子啊!一家都好厲害!

打這噗的時候正是配〈恭喜恭喜〉,結果聽五次之後就想按停止了,但我還是有忍著繼續放到打完噗,看來連續聽十次還是有點太勉強ㄌXDDDD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