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親愛的人生
關於醫療、老年及照護的思辨
Dear Life : On Caring for the Elderly
親愛的人生:關於醫療、老年及照護的思辨 - 凱倫.希區考克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這本書讀起來很快,但是我覺得很值得一讀。由於作者是澳洲的醫生。所以是以澳洲的狀況來討論。

主要是對於機構照顧、安寧照護、安樂死等等,對於「善終」的主流思想(可能在台灣還不一定是主流?)提出反思。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不過作者並沒有打算提出解決之道,而是用溫柔的筆觸談到他臨床經驗接觸到的病人。

比方說,對於安樂死或安寧照護,可能很大部分是出於社會認為「無效醫療」,站在生產力上來說,覺得老人「可以去死了」。而老人則是出自不想拖累他人的負罪感,於是同意了。

但病患的想法也許會隨著時間有所變化。也許本來不想要積極治療,所以寫了文件;但也許後來覺得可以接受並不完美、帶著病痛的身體,於是還是更想求生。但是否由於無法清楚表達,於是他想活的意願被忽略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當然他提到的問題的確存在,像是整個社會對於老人的歧視,以致於可以接受低劣的公辦安養院照顧品質。同樣的品質,如果是托兒所或年輕人的照護機構,可能會引起社會上輿論譁然,但為什麼會過了65歲以後就可以接受了呢?

但這一點我覺得也是很困難,畢竟還是因為資源的關係。如果是品質較好的私人機構,可能要價不菲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他提出日本靠著社區照護這一點,雖說是很理想,但其實我之前看很多日本討論社會議題,感覺也是一樣因為資源有限而相當艱困。畢竟看別人的社會,多少都帶著濾鏡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關於是不是要在家裡臨終。

書裡也有討論到這一點,因為很多善終的討論,是非常好萊塢式的——家人圍繞在身邊,全身乾乾淨淨,非常安詳地頭一歪,人就走了。

但現實往往不是這樣的。

其實我覺得在醫院臨終其實還不錯啊。

之前在醫院陪床的時候,隔壁病床的病人在半夜過世了。臨終時,有很多護理人員幫忙,而且其實也不是特別安詳,動靜非常大。

雖然是隔著簾子,只聽到聲音,但我當時的感覺就是,如果在家裡、靠著沒有醫療背景的家人——核心家庭為主的現在,可能只有配偶,和也許有的子女/子女配偶吧——也太困難了,而且情緒上的壓力也太大了。

⋯沒有社區支持,不再有整個家族或村落的人來幫忙這件事。面對死亡或照護是各家各戶的事了。

我不知道對於病人本身來說,在家裡迎接死亡,說不是真的會更舒服。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