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whale
前日回校,在國道四號上,天高風淒,蜷距大甲溪工廠的悚然煙柱,讓我格外"清醒"..想起以前寫,自從寫過巴宰族之後,看大甲溪都覺得有一種獨特的親近感;總會覺得,仍有一群屬於莽林的種族在那裏,在相思樹林、甜根子草、樟榕林、楓仔林、荒煙戟叢之間奔跑......
cywhale
真實的世界裡他們曾真的存有,在想像的世界亦然,唯有在人類的國度他們彷彿從不存在。
cywhale
弔詭的寫法得到真相之荒謬?那就是,人類的國度既不屬於真實的,亦不屬於想像的。...... (LOL)
惑客廖
昨天正好也經過愛蘭那兒。
cywhale
愛蘭在國道六號那~~ 是中部平埔族大遷徙的落腳處之一~
惑客廖
原來如此,那昨天顯然我沿著他們的遷徙路線去埔里囉 :-)
cywhale
惑客廖 : 中部平埔族遷徙的次數很多,路線也略有不同,甚至一支遠播到宜蘭去了,但在宜蘭捲入漳泉鬥中幾被滅..也有北遷,落於鯉魚潭一帶..大致上,埔里是個各平埔族的最終落腳處....
cywhale
前噗:沙罔之淚..是個遠因,包括了割地換水也是,而後不斷地閔客開墾,伐盡森林,蠶食為漢人聚落... 清朝古地契研究,正顯示這段平埔族被漢人"不吐骨頭"的侵吞史
laputa
這兩天剛好在看「東勢保安祠考」
wanwan
我每次去大肚山做調查 我都還想像有梅花鹿跟猴子呢 XD...
cywhale
laputa : 乾隆32年后里舊社山木已盡,又移至朴仔篱(東勢角)軍工寮採料。漢人勢力順游推移,由於逼近泰雅生番界域,岸裡大社調派樸仔籬社番護衛(乾隆26年曾在土牛堆番漢界,現遺留石岡土牛國小)。
cywhale
乾隆40年後,潮州客家墾首於東勢角大舉伐木製材,即現在東勢著名「巧聖仙師廟」(魯班)的歷史背景... 陳老師曾在東勢研究人文頗深,所以寫了有關另一人文地景 東勢保安祠的相關文章...而據說他和劉益昌先生在東勢巧聖仙師廟?的大師對談,相當精彩,不過我太晚入學,未有機會傾聽~
cywhale
wanwan : (drinking) 沿著國道四號開車時,我也常有此幻想,梅花鹿和平埔族人在莽草叢中窺伺....
laputa
cywhale : 他一個人表演就夠精采了,兩個人想必… ;幻想三大林場還有數以萬計的神木,低海拔尚有數百萬棵樟樹的formosa
惑客廖
cywhale : (applause) 你這噗也是超級棒。上週去十三行看到平埔族在海邊狩獵交易的情景的想像圖跟模型,這裡有種嚮往的感覺。
潘翰聲
我爺爺也是愛蘭出來的巴宰,日前家族堂弟調閱舊資料獲得正式官方文件確認。
cywhale
潘翰聲: (woot) 巴宰前噗....從康熙55年(1716)岸裡土官阿莫率五社請墾貓霧捒之野內附,清朝便將"潘"賜姓,從此潘成為岸裡大社的大姓...但巴宰血脈隨著漢化日深而漸漸掩沒,平埔經過不斷地流離失所、通婚、漢化的循環,幾乎不復記憶潘姓先祖本是此地的原主人..
cywhale
簡炯仁老師在做田野調查時,便常發現潘姓後裔的子孫,祠堂是高掛"河南 滎陽",自認是正統中原人士...但神主牌一追,卻看到先祖的平埔舊名....
惑客廖
cywhale : 原來還有這樣的典故。潘姓如此不平凡啊 (applause)
cywhale
惑客廖 : 潘 = 水 + 禾 + 田... 平埔一但接受了漢人"有土斯有田,有田私有財"的觀念,冥冥就注定了要被精巧漢人的種種手段傾軋..有興趣的話,這一部《平埔巴宰族滄桑史/潘大和》詳載巴宰血淚,雖然許多史實已不可考...前噗所寫的"割地換水"公案正是血淚的濫觴
惑客廖
cywhale : 上次推薦那本百年愚行還沒找來看呢。有沒有巴宰入門版的?
cywhale
15年調查…平埔後裔寫大河小說 (woot)

"兩年撰寫出卅五萬字的大河小說,以追溯兩百多年前平埔族的大遷徙,出現在她小說裡的族群多達十個。小說「大肚城,歸來」以兩位平埔族女子的生命際遇為主軸,書寫中部平埔族移墾者與內山原住民相互交錯的身影;除有大量最新的平埔研究為佐證,又有口述歷史基礎.."
DianaDing
這本書你買來看了嗎?!
我好想買這本書喔, 又怕自己會看不完, 有點厚~!! >.<
昨天就先買一本小小的 "福爾摩沙三族記"
cywhale
書等我有空到實體書店翻過後才會決定要不要買 呵 "福爾摩沙三族記"在等你有空時分享囉 謝謝提供書訊~~
DianaDing
不客氣~ :-)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