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turtlecarryrabbit
蛇年快樂。只願就算爛片如海,也要一往情深,本願不移。
turtlecarryrabbit
只剩顆顆兩個字Facebook
turtlecarryrabbit
如果以後去國外影展跟人交際還要先聽對方捧楊德昌的legacy是台灣國寶十秒我一定大翻白眼給對方看......有哪國國寶是可以成為本地金融要犯之後再回國動用法人庫房寄存財產,再拍拍屁股把東西送給國外研究機構的嗎= =
turtlecarryrabbit
年底寫《餘燼》時有多花了點篇幅談到電影一個支線應是來自當年動搖整個台北司法機關人事的周人蔘電玩賄賂案。想不到周人蔘不久前也過世,老記者范立達從新聞從業人的角度用兩篇文章交代整個弊案的來龍去脈,讀起來十分過癮。總覺得鍾孟宏和朱嘉漢與其聚焦在虛無縹緲的地下讀書會,不如改編這個事件比較精彩。FacebookFacebook
turtlecarryrabbit
不確定有沒有對應的jargon,但基於少時在美國中南部生活的經驗,不是太喜歡用surrealist去形容Lynch的電影,一如不喜用black comedy去辨識Coen Brothers。無論Lynch或Coen的電影,難得但難以言傳的特質是他們對美國大城市地區外的日常生活有濃厚的興趣與體驗,那種生活世界略低於middle-class,但又不到Deep South or North怪誕扭曲,形成有辨識難度的風情畫。細數Coen電影的背景,作品間年代跨度極大,一貫很少聚焦最前端的科技生活;類似地,Lynch不大拍最時尚的都會雅痞,伐木區、工業區(那些無所不在的機械噪音跟電台節目)、小城裡的超市與Diner才是他的所在。
turtlecarryrabbit
David Lynch過世......2025年的開局是怎麼可以比去年更鳥?
turtlecarryrabbit
昨天看到Gaiman的新聞and今天我才發覺Vanity Fair去年11月底報了Cormac McCarthy生前的婚外情對象,兩人交往時McCarthy 42而對方才16歲。有點不知道該說什麼但who's next。(還是該說服自己我對McCarthy感情比較深一點而至少他沒非合意亂搞?
turtlecarryrabbit
我一向很反對把作家的私德跟作品當成鏡像關係,但面對Gaiman這種曾爆言「當我赤裸地寫作才真正迎來眾人掌聲」的案例,我現在真的會不知道該怎麼重讀The Sandman裡頭很多故事。
turtlecarryrabbit
There Is No Safe Word整件事雖然去年就有Podcast在揭露,但最叫我吃驚應該是新的資訊顯示Gaiman一家跟山達基教派之間的因果關係也該被重新檢視。Neil Gaiman的家庭背景與山達基有關不是啥新訊,只是他過去在公眾媒體上都自我營造像跟原生家庭保持距離,很難想到還有底下這些網絡在運作。
turtlecarryrabbit
年初。除了片庫日常,照例為去年業務做個記錄。新的一年繼續協槓生存,感謝去年合作過的所有編輯跟專業人員(and friends, of course)。FA電影欣賞:(198期,國影藏品寫真專文)https://www.tfai.org.tw/...(201期,國影藏品寫真專文)https://www.tfai.org.tw/...
turtlecarryrabbit
一個形式主義者的離題──論《餘燼》之於鍾孟宏電影 | 放映週報去年年底最後一篇(遲交的)作業。
turtlecarryrabbit
《艾諾拉》(2024)看俄羅斯小弟上門眾人打成一團的調度,想到不久前跟空音央聊天,對方提到劉別謙及脫線喜劇仍是美國電影學校調度養成的重要功課(《青春末世物語》拿來處理惡作劇),所以不意外後半轉場到柯尼島,又出現四個人用捲軸畫角度擺拍從左到右充滿喜感的走過去這樣高度形式化的處理。一個程度上我對Sean Baker仍沒放棄在新片中平衡新舊傳統充滿敬意。只是這次劇本真的還......可以更好(覺得Red Rocket是這片的進階版,但性別視角不同),尤其俄羅斯富豪一門人設實在浮誇過火,幾乎跟30s劉別謙拍俄共極盡惡搞的Ninotchka一樣(可以看看Greta Garbo號稱不會笑的人物怎麼對位到Baker這片的沉默暖男Igor),因為太童話而拉低一些不錯的現實張力。
turtlecarryrabbit
年觀影量345(什麼數字......)。2024業務支線太多,一天一片的日課到年尾開始疲乏。十名照例排序無先後、無分新舊長短,只以看過為準。
turtlecarryrabbit
《青春:苦》(2024金馬)喜歡程度多過第一部,但兩部確實該連著看,讓時間逼出很多層次,以及很多倫理困惑。有不少是拍攝問題,諸如「王兵到底是簽了啥拍攝條款」、還是中國就是一個你隨便拍我也沒差,如此沒法度(但也創造另類自由)的拍攝場所。員工掏空款項逃跑、工廠結案算帳的大戲,攝影機的隱身感逼向一種含蓄隱秀的炫技,偶爾點綴當事人幾句「怎連這個都拍」、「你應該去拍那個地方,有事發生」,對於這種操作都是強化而不是減弱(藏太多反而更怪)。
turtlecarryrabbit
我知道Nathan Fillion這個造型真的很矬,但比較少人能理解點評的Kevin Maguire短短一句話對老JL粉有多激勵人心。
turtlecarryrabbit
Superman | Official Teaser TrailerJustice League International, All-Star Superman. For the reference.如果能看到其中一本出現在台灣我都沒啥遺憾。
turtlecarryrabbit
《私刑教育》(2014, 2018, 2023)紓壓重看,好想放年度十大。覺得比起一集技窮的John Wick系列,Fuqua跟Denzel Washington的合作才是過去十年中等預算+魅力選角之間用絕佳調度意識串起類型甜蜜點的嘗試。請再給我四五集謝謝。
turtlecarryrabbit
《隔壁的房間》(The Room Next Door, 2024)quote了超多Joyce的The Dead,但作為meta reference,我覺得效果實在不是太好.....連John Huston那個改編都拉進來尤其超過,因為Huston當年視覺化The Dead的工程,在電影末段是近乎無腦將Joyce描寫的心理活動轉成敘境旁白一一唸出來(黑澤明很愛,但想想他對說教的品味,這不是好事)。
turtlecarryrabbit
《神鬼戰士2》(Gladiator II, 2024)製作規模比預想中要誇張非常多。查一下坊間流出的製作預算,普遍說法是至少2.5億。就算不全然準確,但總之,粗估或眼睛體感看判斷都是Ridley Scott近年最貴。但效果如何?和第一集對比,錢多砸去大場面戰爭戲。這其實和第一片矛盾:第一集真正的「大場面」沒出現,就是一系列串戲效果達到的史詩氣氛或說成功的film illusion(也就開頭羅馬軍隊戰日耳曼人有小打一場)。Scott當年的形式成就,是用精準的製片目光把大歷史脈動濃縮進競技場內更加個體化的廝殺,輔以邏輯不見得有效但肅穆動人的宮廷戲--最後還是回到壞皇帝下來跟主角定姑枝,很蠢但觀眾會被說服(然而Stanley Kubrick大概樂得在地下笑呵呵)。
turtlecarryrabbit
《魔法壞女巫》(Wicked, 2024)我認真覺得,要有人拉片想一下朱浩偉到底是幹了啥,可以把一個音樂劇上半部改編到跟整個音樂劇幾乎同等長度地肥......作為reference,Wicked一般現場演出就是兩小時四十五分,中間十五分鐘休息,而朱浩偉這個上半集就長兩小時四十分。目前普遍的社群評價似乎是好的,但我多少懷疑朱一貫好大喜功的拍法對改編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原版當年映演就曾被批評過是重視spectacles多過實質形式面處理,例如歌詞,有基本英聽都能察覺修潤程度偏低、靠近日常語言的白描重現多過修辭性。放到大銀幕上有沒有更好?我自己屬於「還是不太行」那派。不否認,朱是精明有商業頭腦的亞洲系導演,也好奇有無人發現朱浩偉、溫子仁、Justin Lin對於大銀幕spectacles的觀念根本一模一樣?
turtlecarryrabbit
應該來猜大金馬結束後有多少人會從此拒訂/退訂MyVideo
turtlecarryrabbit
大金馬馬拉松告一段落。片庫兼差在身,這次看掉38部影展片(本來40,兩片因體力不足放棄),能產出的量就是這些了:花果山的傳道哀歌──從《角頭》系列,淺談臺灣幫派電影的「論道」傳統 | 放映週報將創作意識,生根在陽光照不到的角落──導演錢人豪與《鬼們之蝴蝶大廈》 | 放映週報【金馬 61】《白衣蒼狗》:以線性邏輯嚴密建構的苦難影像 | 放映週報2024金馬影展 │至喜混雜至哀,新手媽媽之難:《虎毒不》演員談善言、盧鎮業訪問2024金馬影展 │不理解也是一種祝福:《黎明時道別傷感》導演導演希瓦洛恭斯昆訪問也得跟所有合作的編輯鞠躬。作為一個體制外且掉拍嚴重的文字工,得靠他們盯著才能確保我對日常語言的理解沒與閱讀者脫節太嚴重。今年最後一個國片的寫文扣打暫時留給《餘燼》。之後希望能回歸一陣子日常補片休養的時間。
turtlecarryrabbit
《約見波布》(2024金馬)是不是拍完家族故事也讓潘禮德把自己的創作能量掏空了......跟2020那片Irradiated同樣邏輯甚至更差,大量動用多媒材(劇情片基底,記錄影像,泥塑藝術),但基本論調詞窮到像國家地理頻道或Discovery歷史單元片。拍到恐怖首腦(此處是柬埔寨狂人總理波布)就用影子藏起來這種招數也夠low,你潘禮德已經是典藏機構(金邊影視聽中心)成員,而赤共高棉都滅了,到底是在怕啥==
turtlecarryrabbit
《拍三小電影》(金馬2024)比較想直接問候Dupieux這次在拍三小.....不斷退後的影像虛實遊戲,現在一堆沒梗的學生製片都愛用,只剩各種膚淺幹話和停在表層的迷影印象。唯一亮點是最後倒退拍推軌車軌道。
turtlecarryrabbit
《借來的人生故事》(金馬2024)法國Ofpra機構收容困境實錄。一開始以為只是羅馬尼亞真實路線的仿冒品,但愈看愈投入。對標去年Green Border,甚至可能還更尖銳,也是今年看過最直球對決難民與移工現象的劇情創作,什麼溫柔、凝視、緩慢、擺拍、共情、「我很憤怒」通通擺一邊,直接給人物定時炸彈般的生存期限,以及沒完沒了紛湧而至的ethical desicisions。也不由得去想,紀實性主導的說故事空間還能怎麼開發?這片給了絕佳示範:比照近年影展愛玩的濱口式演技教室,這裡直接叫人物排練怎麼唬過庇護申請口試。仲介收錢訓練非法移工把身分掰得義正言辭、讓人動情,順理成章讓人物求取生存權的窘迫變成與演戲雙關的奇景。
turtlecarryrabbit
【金馬 61】《白衣蒼狗》:以線性邏輯嚴密建構的苦難影像 | 放映週報盡力寫了金馬與亞觀作業一篇。歡迎自行決定要go harsh or go easy on me (?
turtlecarryrabbit
Facebook回鍋亞觀團投票,到最後一輪還是給了空音央。應該沒時間再寫《青春末世物語》(Happyend),但片子之外,茶敘閒談後的一些感受還是可以分享一二:1. 自稱受楊德昌inspired不假,意外在那些透過都會空間調動人物關係的思路,晚期楊德昌電影的痕跡這麼顯著,尤其《麻將》。不過楊德昌的話嘮病被空音央挪去一個架空的日本政爭世界,人物的談吐因而跳脫形式化遊戲,多了些積極的現實意義與合理性。
turtlecarryrabbit
《壯遊》(2024金馬)比起舊時的壯遊(grand tour)或遊記(travelogue),概念恐怕更接近一場虛實難明、指東打西的殺伐旅(safari),只是不是去東南亞獵動物或性愛,而是隨興所致錄載影音創造不同層次錯位跟拼貼的印象主義。製片映後說黑白影像的操作還有參考古早的神經喜劇(screwball comedy),確實跟看的時候印象差不多。不過Gomes值不值得因為這片拿坎城導演,我持保留,因為以目前的體感長度,實在捉摸不到創作時的心態是認真還是隨性。軟爛外交官那部分都還算是良好又惡趣的戲院體驗,但轉進妻子的追夫火葬場卻愈拍愈sentimental,還以為跨刀去這次金馬的James Avory專題......尤其妻子的行跡除了越南一段,基本上就是複製丈夫的路線剪下貼上,形式上的趣味後來疲態盡顯。
turtlecarryrabbit
《沙漏下的療養院》(2024金馬)本來以為奎氏兄弟快沒梗了,但這片磨十九年的Bruno Schulz小說改編當真以形式主義之過激(可能屬兄弟生涯最瑰麗詭譎 and 比任何Nolan電影都還離譜的剪輯之乍離乍合遊戲)達到壓箱寶之感,也推到73年真人版沒去到的地方。結尾台詞相當點題,整部電影就是一系列說不完、標點符號下不全的句子的集合,但沒有成員的存在有偶然性,只有你的感知弄錯方向或想像力擴張得不夠。戲院體驗非常神奇,若不是場次對不上,很想23號再看一次......
turtlecarryrabbit
想了一整天還是覺得《慾望迷蹤》也是一個超meta的片子,把一個Hitchcock或Chabrol式的山村變成情慾夏令營真的......大家老是愛給Hitchcock和Chabrol套佛洛伊德跟精神分析的高帽,阿蘭吉侯迪這片的劇本就像說好啊來啊,Hitchcock=大鵰=huge cock,謀殺就是最好的催產素,人人都想上謀殺犯=.=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