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Ask
@DarkAsk
Mon, Jan 8, 2024 8:12 AM
Mon, Jan 8, 2024 3:54 PM
46
9
[閱讀]《川菜:嚐到了川菜也就嚐到了生活》《魚米之鄉:中國人的雅緻飲食文化》。
作者:扶霞·鄧洛普
扶霞的兩本食譜,前者是介紹「川菜」,後者是介紹「淮揚菜」。這兩本食譜,主要是給除了「熊貓快餐」外,對中菜菜系一無所知的歐美讀者,用了不少篇幅敘述了菜系的歷史脈絡、調味特徵、使用的食材、核心概念,以及一些典故。有些部份對西方人解釋例如口感的「酥」或「糯」「滑」等等,對於亞洲人來說可能無須多言。
作者非常辛苦地把一些冷僻的術語,以及細分的手法,如實地譯為英文,例如「碼味」「焯水」「𤒘」「熗」等,然後現在又被譯回中文。
在每道食譜之前都有簡短的介紹,可能是歷史、典故、小訣竅、菜色的外觀或口味敘述,並且明白道地材料取得不易,附上了折衷的變化方式。
Book
Food
DarkAsk
@DarkAsk
Mon, Jan 8, 2024 8:12 AM
之前提到了扶霞的兩本散文或說是報導文學,順帶講到了這兩本食譜,雖然之前就看完了,但並沒有特意寫介紹,主要是這種形式的食譜參考用途有限,我個人並不是那麼喜歡照片只有擺好盤的成品一張,卻沒有每個動作流程都附圖的食譜,烹飪是種很曖昧的技術,就算有照片都不見得能如圖製作,許多狀態沒看到是抓不準的。如果可以的話,每個階段都有一張圖就更好了。
不過在《川菜》一書書末,有幾個附錄很有參考價值,「醬料與蘸水」列出了川菜常用的好幾種醬水配方,「23種川菜調味」將川菜劃清了味道體系,如魚香味、怪味、煳辣味等,「56種烹飪技法」則是來自官方《川菜烹飪大全》,並都附上了英文,不過有些難以言傳的只能音譯,最後則是長達數頁的「飲食詞彙中英對照」,盡量選擇了西方食客一看就能看懂的譯法。
DarkAsk
@DarkAsk
Mon, Jan 8, 2024 8:12 AM
《魚米之鄉》的書末則是附上「調料、醬料和烹飪用酒」「香料」「醃菜」「醃肉、醃魚、醃蛋」「乾貨、鹵貨、罐裝食材」等等淮揚菜常用食材的介紹。
雖然說食譜本身因為精簡而不好操作,但這兩本書足以做為入門辭典,有了關鍵字後以此去找到更詳細的做法演示。
EDAN
@kouhou1986
Mon, Jan 8, 2024 8:13 AM
現在川菜是不是已經成為中國主流了啊?我看好多對岸直播主都很愛做一些超辣的四川料理,光用看得我都胃痛了
路過的月下騎士
@saintyue
Mon, Jan 8, 2024 8:16 AM
除了川菜就還有毛家的湘菜呀...強強聯手...辣上加辣...
DarkAsk
@DarkAsk
Mon, Jan 8, 2024 8:35 AM
EDAN
:
路過的月下騎士
: 近年來似乎是重口味(尤其是辣味)成為主流,這個食辣風潮似乎是2000年左右開始擴展,有一些學術研究可以參考。
DarkAsk
@DarkAsk
Mon, Jan 8, 2024 12:30 PM
Mon, Jan 8, 2024 1:43 PM
從1993年到2018年,中國的辣椒產量從430萬噸增產到4000萬噸,辣椒播種面積佔全世界辣椒播種總面積的40%,
一般而言,食辣風潮興起被認為有三個理由⋯。
一則為隨著經濟發展,中國內地的民工四散到各地求職,連帶地也將嗜辣的飲食習慣,帶到淮揚、沿海等原先不太吃辣的區域。
二為,重辣的調味可以讓人忽視食材不新鮮等問題。
三則是,由於生活壓力,現代人在飲食上尋求刺激性。
不過確切的理由為何,還有待更深入的調查與研究。
載入新的回覆
作者:扶霞·鄧洛普
扶霞的兩本食譜,前者是介紹「川菜」,後者是介紹「淮揚菜」。這兩本食譜,主要是給除了「熊貓快餐」外,對中菜菜系一無所知的歐美讀者,用了不少篇幅敘述了菜系的歷史脈絡、調味特徵、使用的食材、核心概念,以及一些典故。有些部份對西方人解釋例如口感的「酥」或「糯」「滑」等等,對於亞洲人來說可能無須多言。
作者非常辛苦地把一些冷僻的術語,以及細分的手法,如實地譯為英文,例如「碼味」「焯水」「𤒘」「熗」等,然後現在又被譯回中文。
在每道食譜之前都有簡短的介紹,可能是歷史、典故、小訣竅、菜色的外觀或口味敘述,並且明白道地材料取得不易,附上了折衷的變化方式。
Book Food
不過在《川菜》一書書末,有幾個附錄很有參考價值,「醬料與蘸水」列出了川菜常用的好幾種醬水配方,「23種川菜調味」將川菜劃清了味道體系,如魚香味、怪味、煳辣味等,「56種烹飪技法」則是來自官方《川菜烹飪大全》,並都附上了英文,不過有些難以言傳的只能音譯,最後則是長達數頁的「飲食詞彙中英對照」,盡量選擇了西方食客一看就能看懂的譯法。
雖然說食譜本身因為精簡而不好操作,但這兩本書足以做為入門辭典,有了關鍵字後以此去找到更詳細的做法演示。
一般而言,食辣風潮興起被認為有三個理由⋯。
一則為隨著經濟發展,中國內地的民工四散到各地求職,連帶地也將嗜辣的飲食習慣,帶到淮揚、沿海等原先不太吃辣的區域。
二為,重辣的調味可以讓人忽視食材不新鮮等問題。
三則是,由於生活壓力,現代人在飲食上尋求刺激性。
不過確切的理由為何,還有待更深入的調查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