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
下收
掰噗~
說的真有道理 (p-wink)
筆記本
看到這篇我就想到,在我小時候跟著家裡長輩閒聊(吵)政治的時候,常常會講到選戰都是在打泥巴戰,大家都在互相抹黑來抹黑去。

(潛台詞是藍的都是被抹黑啦!但說到那這樣綠的不也是被抹黑就會說綠的還是很糟,但怎麼個糟法又說不出來,直到有耳熟能詳朗朗上口,如三隻小豬是成語、海角七億……這種,所謂的糟才在長輩的口中有了比較具體的陳述。)
筆記本
所以這種反覆出來開記者會最後陷入有理講不清的狀態也不算這幾年才興起的的模式,在政治傳播領域,貼標籤、轉移法、樂隊花車都是行之有年的政治溝通方法。

只是近年我自己留下的印象都偏向:A出來指控、B出來反駁、A出來再指控一次、B再次反駁。
以前我小時候的印象則是:A出來指控B,B出來反駁並反指控A,A反駁並再次指控B……
(因為是小時候,所以媒體框架跟家裡長輩會嚴重影響到我當下的解讀方向,所以這種回憶內容看看就好。)
筆記本
小時候也會覺得大人為什麼都不能好好就事論事要在那邊貼標籤?如果說是因為群眾會吃這套論述,那麼就是閱聽眾自己要提升自己的媒體及公民素養,而不是說大家都這樣啊!不這樣就只能被對手抹黑死然後把政壇弄得更烏煙瘴氣吧

不過畢竟是小學生,現在看了只能說too young too simple
筆記本
現在想想,我當時不以為然的互相抹黑手段,不管是以既有的政治溝通方法,或是就該噗提到的「維持群體至少25%的人持續討論並發酵議題」來看,似乎反而是所有手段裡最有成效的。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