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拚命三丸
【廢】
預約一下新季度的廢言大樓,我苦惱已久的一個問題被狠狠戳到 (痠麻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5e2mDPLB0VpAhE0IfWXusa.png https://images.plurk.com/3ciB8rizjTQaPkkavPwjz2.png https://images.plurk.com/3XoGbIBuft2aLI3iFNDSv9.png https://images.plurk.com/62zht8ytoH3b74wDMAdHHU.png

我寫角色時還真的常常會有,角色在這裡是這種演法,但在別個地方好像又變成另一種演法的樣子,然後再下一個段落诶又微妙變了樣的感覺,可能是希望儘可能把角色活動寫得細膩一些,所以一直拿放大鏡去看,導致整體被忽略掉了。

有在畫圖都知道,整體的完成度比拚命死雕某部分的細節更重要,不過寫字時就會變成寫字腦,常常會忘記這件事,在段落間推敲用字遣句很久很久。
☜ 不拚命三丸
至於「角色想幹嘛」我捏新的角色基本也會把目標一併設定出來。史小妹希望煉成哲人石,姓哈女人想為悲慘的人生復仇,費小姐是替家族雪恨,桑先生渴望戰鬥至死,錫先生什麼都不想要。所以「角色想幹嘛」的大方向和終點對我而言是清楚的,但其中的進展過程和無數個小方向常常令我迷茫,也是這些小方向讓我感覺他們的形象沒那麼清晰了,或者出現前後微妙不一至的狀況。

就像影片中說的,即使魯夫想當海賊王,也不會每時每刻都會說我要成為海賊王一樣。不斷重複大方向的目標,連我自己也會開始感到刻意和乏味,可脫離了大方向又會感到無所適從,不知道這時怎麼動作演出才是比較符合角色的情形,只能說我可能真的和自己孩子不太熟(幹親媽欸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2oYgzHmJuRCXrdVJts5SSu.png https://images.plurk.com/3IoqLifOLHfmuTgfLgHZz3.png https://images.plurk.com/5pktDnxEeontVnst5EcvXH.png

不太清楚其他人是怎麼描寫和塑造角色,回想我自己的寫作習慣好像基本是這兩種:第一種嘗試代入共鳴,藉由我的情感經驗去揣摩角色心境,再設想換成他們會怎麼行動。第二種則是主題先行,先想我這段可能要帶什麼情境和概念出來,再用詞句意象和角色行為去拼組,想辦法慢慢接近或繞著那個核心走。

第一種方式可能發生「角色被我本人奪舍」的作者附身,第二種則可能發生「角色變成作者方便講故事模樣」的作者附身。兩種好像都不可避救命,到底該怎麼像馬汀爺爺那樣寫出千百種不同軀殼的靈魂(哈士奇哀嚎
☜ 不拚命三丸
還有因為親媽都是我本人嘿 ,所以儘管出生時孩子明顯長得不同款,但可能習慣的遣詞用句、或者我的腦袋就是會慣性往某種思維(通常是悲觀性)去運轉的原因,也會產生孩子們怎麼有越寫越像的殊途同歸感,如果這個地方把OOO改成XXX過來是不是也通順啊完了完了,不過他們都是自己故事裡的主人公,所以暫且還可以讓人分出差異。

我有偷偷給自己下了一個挑戰,就是哪天要讓他們齊聚一堂一起同時講話或做事情,看我自己有沒有辦法單靠敘述區分出誰是誰,我已經預想到自己沒辦法真的人格分裂而發芬了(rofl)(rofl)(rofl)。我想這也是上傳者另一個影片裡談到漫畫角色常常設定成「黑白女」的原因,黑毛、白毛、女孩,單就外貌就可以很明確的區分角色,如果再設定出迥異的性格和目標就不用煩惱角色過於同質化的問題。
☜ 不拚命三丸
不過這方面可能還是看創作者對作品有怎麼樣的目標和追求就是了,像赫曼赫賽的小說聽說幾乎是半自傳形式,小說主角也幾乎都有和他相似的心理掙扎和人生迷惘,目前只拜讀過兩本不清楚是不是真的每部都這樣,但就算如此也不影響他的作品成為優秀的傳世經典。
廢墟貓✟鬼靈精怪🍷
不知道能否插話,不行再刪……黑/白/女解釋似乎有部分解答到前幾天和人討論時提出「作品經常出現的三人組都是2男+1女」
☜ 不拚命三丸
廢墟貓✟鬼靈精怪🍷 : 當然可以,這是一般的廢噗大樓 !不過我等等有其他行程,不會那麼快回覆,貓貓可以隨意進出沒問題!
☜ 不拚命三丸
難得和家人一起休到假日,這兩天準備和弟弟來看特價買的哈比人三部曲加長版,我可能會坐到屁股爛掉⋯⋯先去準備一下飲料餅乾和電影開演,晚些再回來
☜ 不拚命三丸
廢墟貓✟鬼靈精怪🍷 : 哇我回來了,有偷窺到貓貓那邊聊得好精彩,看你們的討論覺得晶晶有味!所以三人組相關的聊我回在你的大樓,貓貓如果有其他想延伸的話題,可以隨時補充在這邊或拉回家聊都可以
☜ 不拚命三丸
來講一點看完哈比人第一集的碎碎,不是新電影應該不用特別防雷吧?坐三小時屁股真的好痛。

單就第一集的劇情,可以感受到哈比人的節奏確實沒有魔戒那麼讓人忘記時間,畢竟小說好像只有一本要改編成三集電影,某些橋段有一點點冗也合理(也可能是我看加長的原因)不過旅程之間銜接的互動笑料、美麗風景和打鬥場面都是誠意十足,加上魔戒的情懷加乘,整體我還是看得很過癮,也有不少地方感動到我嗚嗚嗚

哥布林地底世界大冒險大概是最爽的一段,褐袍老公公駕駛雪橇(草橇?)那段好可愛,甘道夫一直在數現在有幾隻小矮人,來確認隊友有沒有到齊很像帶團的導遊超好笑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6x0HvfLNDLMOCHUefPjpRi.jpg https://images.plurk.com/5lO8BmX37GcrT7Z64gJ3u2.jpg

「真正的勇氣不在於取人性命,而在於饒恕性命。」

甘道夫告誡比爾博的一句話,我的淚點總是集中在甘道夫,他真的太有智慧了枯死……我記得魔戒裡一行人來到摩瑞亞,看見潛伏黑暗中的咕嚕,甘道夫也有用相似的話來提點佛羅多,我去翻一下。
☜ 不拚命三丸
「有很多活人本來就該死,也有些死人本來命不該絕,你能做出這種判斷嗎?佛羅多,千萬別輕易斷定別人的生死,就連智者都無法決定命運。」

這句我看作品時也常常拿來提醒自己,雖然托爾金塑造的世界觀是善惡分明,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傳統經典類型,但我很喜歡魔戒和哈比人裡面對「咕嚕」這個角色,不輕易斷定該生該死的評價。

記得魔戒的最後,佛羅多堅守許久的意志力還是崩潰了,他被魔戒魅惑無法將其投入末日火山,是因為咕嚕對魔戒的執念出手搶奪,戒指才跟著一起掉入熔岩中。
☜ 不拚命三丸
不知道該怎麼言說這種感受,但我想對於一個因為戒指而墮落的角色來說,這就是死得其所。

雖然他的行為和動機皆是對立主角的惡,但若是咕嚕在故事任一途中死去,遠征隊拯救世界的使命都無法達成。好人、壞人、強者、弱者存在於世的作用,上帝(作者)都自有安排,咕嚕這個角色讓我體悟到這種觀點(講起來好像教徒但我不4……

因為貪婪之心殺害朋友墮入黑暗,固然是可憎可鄙的行為,可是對於他被負面情感吞噬,還有棲身地底的痛苦悲慘,托爾金也不吝嗇給予憐憫,我非常欣賞這一點!

這次看哈比人第一集,比爾博幾乎可以輕易取下咕嚕性命,但因為咕嚕的淚水而猶豫最後放過他,那幕我非常感動嗚嗚嗚。去恨想殺你的人非常容易,要饒恕他卻無比困難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2L1fWOc0eZmGYIuqpqPuhP.jpg https://images.plurk.com/59a4Ge528wPpN6nEHJlJAA.jpg https://images.plurk.com/1Ct2a3akpsXxWgJ5OxxJZt.jpg

凱蘭崔爾:「為什麼選擇半身人(哈比人)?」

甘道夫:「我也不知道。薩魯曼認為,唯有強大的力量才能抵抗邪惡……但我發現並非如此。我發現細微的事物,平常人的一言一行就能抑制邪惡。簡單的行為,像是慈善和愛。」

甘道夫:「選擇比爾博巴金斯,或許是因為我害怕,而他讓我勇敢。」

這段我又枯死……後面凱蘭崔爾安慰甘道夫不要害怕,他並不是孤獨一人,只要對方需要,她隨時都會給予幫助。好像有暗示到未來魔戒遠征隊尋求庇護與幫助的劇情,又感動了好幾把
☜ 不拚命三丸
上面甘道夫選擇比爾博的理由,也回應到「魔戒」為什麼選擇由「佛羅多」這麼弱小的哈比人來持有。

不只甘道夫害怕被魅惑,連凱蘭崔爾這麼強大又古老的精靈都懼怕著戒指的力量,但佛羅多可以戴著它跋涉那麼遠的路途,而保有自己的精神和意志,不也是一種堅韌強大的體現嗎?

故事中許多人都為拯救世界出了一份力,但最關鍵的任務卻落在中土世界的小小一角,一個最弱小、最沒有心機的種族身上。好像每次聊到魔戒都會老調重彈提到,個人最喜歡魔戒的地方就是「只有小人物才能完成的事情」,不過這樣的設計真的到今天也完全不過時。

單純善良也是一種力量,在魔戒這個象徵「強大權力」的物品設定以及世界觀架構下,完全具有說服力也沒有說教感,我覺得這是非常厲害的地方!
☜ 不拚命三丸
【翻譯】勇者山姆最棒的一段話

他們都好勇敢嗚嗚嗚,每看必哭 (乾
☜ 不拚命三丸
@Eiral - #影集 #力量之戒 長達一小時的超細心影評

我還在猶豫之後要不要補力量之戒……還是我把時間留給重刷魔戒幕後花絮會比較好??

以前亂逛討論好像有看到魔戒中男性情誼的描寫,似乎是來自托爾金在戰場上體會到的同袍之情。看了超長幕後花絮也覺得不只是電影中的角色有這樣情感深厚的互動,連幕後工作人員和演員們也非常投入團結,就像一個大家庭看了很感動。記得之前還看到伊恩麥克連因為哈比人劇組沒有當年魔戒那樣的氛圍,好像還在拍攝時哭出來的資訊QQ

可能一部分原因也是電影是三集一起拍攝,主要演員和工作人員基本上都在紐西蘭一起待了一年以上(一般電影頂多拍攝三個月到半年,導演PJ和部分工作人員因為前製後製都參與的緣故,在這部作品上花費的時間可能還長達四年以上,這個基礎下建立的情感真的會厚到令人不斷回味吧。
廢墟貓✟鬼靈精怪🍷
沒問題,謝謝丸丸 ,見到甘道夫我又冒出其他想法?先來研究一下黑白女這邊的話題另外覺得可以討論的點是什麼 ,光是烙印勇士本身也符合黑/白/女設計,而且表象2男搶1女,可是認識的異性讀者曾經也認為2男情感關係匪淺就讓我好奇不已(?
☜ 不拚命三丸
廢墟貓✟鬼靈精怪🍷 : 先聊黑白女OK!烙印勇士的兩男一女案例說起來真的蠻好玩,即使大直男讀者也能感受兩男關係的不簡單(我弟可以再貢獻一票樣本XD),我想原因可能是三浦作為一個直男思維的漫畫家,他處理同性情誼的手法對於男性讀者也同樣具有說服力。

最近回味魔戒也很有感,男性似乎普遍都能欣賞兄弟之間相互欽慕、肯定甚至彼此需要的種種情感。他們既認同凱茲為了成為古力菲斯的對等之人(朋友)而出走的自卑;也能理解古力菲斯失去唯一可以推心置腹的手下、兄弟(甚至超越兄弟的對象)感受到的背叛、懊悔以及巨大失落。

加上凱茲和古力菲斯兩人的較勁欣賞,靈感來自三浦和現實好友組辦漫畫社團的經歷,就使得其中的糾葛描寫更真實細膩。不知道貓貓是不是想聽這個,聊到廚ㄉ作品就會不小心打很多啊啊,你隨意看看就豪
廢墟貓✟鬼靈精怪🍷
☜ 不拚命三丸 : 不小心畫圖畫到現在,睡前來回。喔喔喔原來是真實取材!!超愛勁敵組合,鬥智鬥武鬥心志的良性競技超喜歡,這種面向不管是任何CP傾向或是純友情親情,我個人 連霸(?),競技是最好將重點鎖定兩人身上發展,並能清楚透析雙方各自的強勢與軟弱之最佳方式。我覺得會愛角色就是愛他所有的優缺點呈現,也正因為如此才會從環境如何造就他本身,且理解角色這樣的表現和作者意欲表達的思維如何連結起來。

男角們比較多這樣呈現,倒是希望女角也有多點。即使是雙方個性溫順也有可能遇上競技的時候,衝突永遠是找到角色趣味性的地方
廢墟貓✟鬼靈精怪🍷
某齣老作品動畫裡,個人好喜歡女主和女配從互相較勁變成隊中黃金三角 ,女主角是葉月優,作品名字忘記惹(欸)

說回來,所以加上丸弟的感想這確實如山鐵證了,或許凱古之間他們本身也難以形容但能感覺出來。這真的是很細膩的描繪。
☜ 不拚命三丸
廢墟貓✟鬼靈精怪🍷 : 先跟貓貓說聲晚安~ 這麼一說之前認真喜歡的幾對CP風,貓貓寫到死亡筆記本的 月L 也是勁敵組合關係呢。三連霸我也大敲桌子一百分認同!!你把競技題材之於角色塑造的有效和精彩之處都分析得好清楚,我也看得有點熱血沸騰起來了

無怪乎少年漫和競技題材幾乎是勁敵組合的生產大戶,不論哪種情感作為出發,競爭關係總是能把雙方角色的魅力引發得淋漓盡致。較勁是攻防戰,也是彼此追逐,生理和心理的優劣都會暴露在對手之前,這種互相「坦白」也是好好看的地方。

然後「愛角色就是愛所有優缺點的呈現」說得太好了!由作品提供的環境資訊推導出角色的轉變過程,從不同的角色面向挖掘作者想傳達的價值觀,這些都會令一部作品解讀起來更有意思
☜ 不拚命三丸
可能是刻在基因裡的先天因素,或者傳統社會賦予的責任與期待?女角的勁敵組合真的相對少,就算發生衝突鬥爭,似乎也是校園小圈圈搞霸凌那種多一點的樣子(雖然槓上萬人迷、女王蜂那種也有另類簡單粗暴的爽快,但就不是勁敵類型的好看

順手查了一下貓貓說的女排動畫是 《東洋魔女/勝利女排》?似乎有一點年代,現在可能不太好找了嗚嗚。無衝突無故事,我也很喜歡看女角亦敵亦友鬥智鬥勇,好希望有更多這類型出來

如山鐵證笑了 ,凱古二人給了我靈感,以後如果想寫不單純男男先拿去給身邊異性讀一遍,如果異性朋友也能感受到不單純就代表大大成功了!
☜ 不拚命三丸
花一天一口氣看完哈比人第二、第三集,繼續插播我ㄉ哈比人感想

先吐槽一下第二集幽暗秘林和長湖鎮的劇情也太催眠了吧,看到快睡著。我知道畫面很美、瑟蘭督伊很帥、勒苟拉斯很帥、神射手巴德也很帥,但只要大腦判定這段就是來拖劇情的,我就會忍不住開始打哈欠……打戲依然精彩紮實,所以打鬥時我會稍稍清醒一點,但後來發現打戲太多也開始有點審美疲勞,心想何時要結束。

我第二集最喜歡的橋段,應該是比爾博用計讓矮人們躲在木桶裡,再從河流逃離幽暗秘林的過程,不管是比爾博的聰明、還是和半獸人的戰鬥戲都相當好看!還有進入孤山以後與惡龍史矛革大戰矮人冶煉廠,小小的矮人和哈比人,在巨大怪物和高聳建築之間跑動,帶出的視覺張力非常具有觀賞性!看得出來這段有花心思在構成,不是純粹拖劇情。
☜ 不拚命三丸
不過冶煉廠的缺點也是太隆重了,導致第三集史矛革死得好輕浮好隨便,我本來以為 GOT 後幾季那幾條龍已經死得夠不值,直到看到史矛革…… 雖然好像原作就是這麼安排的,但應該有更合理、更不突兀的編排方法。

還有冶煉廠的戰鬥氣氛很緊張,卻一直被矮人精靈的愛情戲干擾觀影好奇怪。不是不能談戀愛,我也明白跨種族戀愛是中土世界的經典元素之一,只是描寫得這麼生硬尷尬,不如還是刪掉比較流暢。奇力和陶烈兒明明剛認識不久,對彼此也沒有太多了解,卻要為對方離開族人,冒生命危險來到對方身邊非常尷尬。
☜ 不拚命三丸
尤其台詞設計我看到快吐血 ,奇力戰死陶烈兒抱著他,悲傷坐在地上。見瑟蘭督伊來到,陶烈兒對他說,如果知道這會這麼痛(抓胸口),我就不會想體驗愛情了。然後瑟蘭督伊說,就因為是真愛才會如此深刻。

寫出來好像還好但演起來好尬,不知道演員講出來有沒有雞皮疙瘩,但我真的不喜歡這種硬塞到觀眾嘴裡的描寫方式,感覺就、就很刻意煽情……
☜ 不拚命三丸
The Hobbit (2013) - Battle of the five Armies - Part...

睡前還想吃個早餐我好餓,趕快講講第三集。本來以為第三集差不多就全程大戰沒什麼劇情,可能是三部裡最不好下嚥的,但意外個人體驗上覺得毫無冷場!也許是 PJ 實在太會拍史詩戰爭場面了,讓我精神完全投入其中。

精靈敏捷、矮人粗勇、半獸人野蠻不同風格的戰鬥方式都被拍攝得很突出,連半獸人也有大戰略,阿索格不斷指揮軍隊變換進攻方式很吸引眼球。鐵足矮人用來 counter 精靈箭雨的那段整個驚艷到我,還有索林帶著兄弟們用黃金鐘撞破城門,回歸戰場也是感動到不行。

從第一集就蠻明顯感受哈比人電影,在設計上有許多想要呼應魔戒的地方,雖然打算複製魔戒的改編策略有點失敗,但觀影過程看到不少服務粉絲的用心之處還是給我很多快樂,哈比人也可以算是一半的粉絲向電影吧。
☜ 不拚命三丸
和魔戒一樣很喜歡哈比人不同種族交織出的友情,最後索林和比爾博道歉,索林的葬禮 這麼帥的矮人怎麼可以死森氣,比爾博和矮人們道別,和甘道夫離別,一連串收尾橋段都讓我跟小朋友一路哭哭哭哭,不知道耶可能是聯想到魔戒的灰港離別吧。

我很受不了那種一起經歷生死關頭大冒險之後,最後大家即將各奔東西的劇情。尤其是發生身邊有人受傷死亡這麼多事情以後,再回望當初踏出家門冒險的勇氣就哭爛

跟我弟說索林的死讓我感覺像被掏空,我弟也說他看完心情不是很好,不過不是劇情上的任何不滿意,而是只要想到以後再也看不到拍得比魔戒、哈比人更優秀好看的奇幻史詩電影就很難過,唉可以懂…… 經典作品就是看一部少一部,雖然可以反覆重刷,但那種意外撈到好作品的驚喜和新鮮感除非洗掉記憶,不然永遠只能體驗一次。
☜ 不拚命三丸
The Misty Mountains Cold - The Hobbit

最後貼一下《孤山之歌》我真的要去點早餐了,低音砲民謠和思鄉情切好好聽

批踢踢實業坊 - Fantasy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6Fry8e80lMMBS17n2SsKiG.jpg https://images.plurk.com/4gi0jrsLgoHNF77DdV167h.jpg

睡前找了些花絮片段,發現伊恩麥克連哭出來的原因是拍攝技術的改變,魔戒袋底洞那段好像是準備兩組不同尺寸的實體佈景相互配合。到了哈比人因為矮人角色很多隻,其他主要演員都待在實景攝影棚,只有伊恩爺爺一個人孤獨面對綠幕。

要和許多角色對話互動,但又不能真正接觸到其他演員讓他很崩潰,也因為綠幕就是空景在那裡,沒有當年魔戒那種真正置身中土世界的感覺讓他很失望的樣子。

劇組成員超暖心,為了讓爺爺感覺到被關心,偷偷把伊恩的化妝小帳棚佈置成中土風格,他進去以後一直稱讚很漂亮很漂亮好可愛,飾演比爾博的馬丁的小帳棚也被布置成他喜歡的 60 年代 (?) 復古風超棒
廢墟貓✟鬼靈精怪🍷
後面這段好可愛(rofl),聽到伊恩難過大家趕快給他溫暖和關懷(flower)。前面有提起白袍啟發了自己某些想法,還在思考怎麼精簡敘事中。丸丸重溫版感想太豐富了,看到精靈王父子和大龍仔也想到之前觀影體驗讓我產生問號之處,和白袍屆時一起談。

對耶、你記得月L(rofl),《死亡筆記本》整齣從頭至尾是他們的鬥智較勁舞台,作者官方呈現他們對於「難得遇到同水準的勁敵於是產生了不可名狀執著」這點發揮非常徹底,以至於時不時會讓讀者懷疑彼此間除了滅掉對手,似乎還存在著其他扭曲的依戀情結。

由於故事本身涉及法治社會下的私刑和道德界線,感想很自然也明確分派成兩大類,稍微偏腐就容易著重男男路線,若是正經派則通常大量著墨在分析雙方的價值觀之於私刑正義。混合看且篩選出重複之處,更好認識多面向組成的他們。
廢墟貓✟鬼靈精怪🍷
說來全體鬥智派加上所有主角大方向均是偏沉穩和思維細密類型,於是性格塑造上尊崇這點,作者在細節上也下不少功夫讓讀者好區分他們行為差異,滿厲害的,隨意提及任何一個主角,至少讓讀者我能輕易說出他們的思維路線不同。

後面說到對角色優缺點的包容,像夜神月最後走火入魔的邪惡完全無法從其他角度去包容詮釋,或古力菲斯最後那走向(老師來不及完結嗚嗚嗚),實在很難讓喜歡他們的讀者為他們找藉口合理化,也因此曾經看過只談優點卻忽略缺點的感想分析 ,咳,年輕時覺得不談是免於傷心,再年長些覺得這算讀者的逃避現實吧 ……那也是後來為什麼夜神月死的適得其所(其實是活該),再三回味後,我認為如此才對,能接受這角色從頭到尾的正負行為,也等於自己看待事情有所成長。理解、思考、不偏袒、借角色認識作者也認識自己。
艾爾琈💎華鳳瑞鳥🍄
為了要回味經典電影的美好,以及驚喜,通常我會等時間過好長一段,長到自己連過程或結局都非常模糊了才會去重看,重看之後就會有,啊原來是這樣的感覺啊……好吧,可能驚喜和新鮮感很難找回來了,但至少遺忘的部份還能借由重刷來回味
☜ 不拚命三丸
廢墟貓✟鬼靈精怪🍷 : 有這樣的工作環境真的很暖心,老人家感覺被冷落了,大家趕快呵護起來 。好的,我也好奇白袍巫師引發貓貓什麼樣的想法,等你之後聊!

Yes 我記得,死筆只有小時候看過前面一點點的印象,不過聽貓形容也覺得月L的高智商較勁讓人欲罷不能!認可對方為勁敵,也代表在他們心中對方都有一個特殊且不可取代的地位,其實和戀愛關係有部分相似,可能也是勁敵很好腐的原因。如果還參雜其他扭扭曲曲的依戀情結成分,會覺得他們的關係更危險但也微妙地更加穩固了哈哈(流口水

雖然鬥智類型寫起來難度頗高,但聽下來覺得死筆的選題對於形塑角色有很多優勢!筆記本這一關鍵物品的能力,在法治社會中必然會引發激烈的價值衝突,以此來鋪排出角色的各種面向是很棒的故事策略。
☜ 不拚命三丸
主角大方向是同一類型,卻能在細部做出讓讀者有明確印象點的差異,哇真的不容易!我也有些好奇怎麼在同類型角色中下這樣的功夫,感覺找機會也可以來補補死筆了嘿嘿

唉關於角色缺點,這邊同樣理解想避之不談的心情,畢竟古力在蝕之刻做出的行為都是讓許多讀者厭惡這角色的原因(三浦老師嗚嗚嗚。不論是古力還是月最後走火入魔,作者會將他們推到那樣無可挽回的地步,大概也有不想再為角色提供任何洗白空間的理由(為最後死得活該的下場鋪陳足夠的說服力?)

不過我想優秀的角色塑造,其實也不需要洗白情結,光是把白到黑、黑到底的過程,描寫得合情合理也是有足夠魅力!
☜ 不拚命三丸
貓貓說得很好,借角色認識作者也認識自己(跟著點頭。可以站在角色立場為其著想,可以站在時代背景設身處地,但我們終究是全知視角的讀者,沒辦法拿角色看到的片面資訊欺騙蒙蔽自己。

接受正面負面,接受過去現在,接受角色作為一個「人」的一切。就像貓貓的經驗,有時可能一時無法接受,一時不能理解體會,但時間慢慢改變我們的認知,對同一角色的觀點與感受也會不斷變化。
☜ 不拚命三丸
艾爾琈💎華鳳瑞鳥🍄 : 這是一個好辦法耶 !!人腦是健忘的,除非是經常反覆重讀的作品,不然作品的過程結局時間久了都會漸漸淡掉,甚至有誤記的情形。

我偶爾會去找一些小時候依稀看過的繪本或動畫來看,像艾爾琈說的雖然不是完全白紙的新鮮感,但那種記憶逐漸復甦的體驗很棒!有些真的不小心完全忘掉的橋段,也還是會有拆禮物般的驚喜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1Cu0KLfSwrwroiBcLjG7BH.jpg https://images.plurk.com/5jdNbdY8mScikhCttCG6I9.jpg

看了選角花絮才終於理清楚矮人探險隊的角色關係 ,根據親緣關係的遠近可以分成好幾個小家庭(也反應在名字的韻腳上),大多是索林的近親和遠親,只有畢佛、波佛、龐伯是都靈血脈以外的平民。

https://images.plurk.com/6ibQMpSUR7oQA7YjAIwwEI.jpg

飾演索林的李察因為很喜歡原著的關係,還研究了角色名背後的意涵好棒 ,難怪之前用中世紀名字產生器時有看到 Gandalf ,這個名字就是源自古諾爾斯語,而且哈比人的初稿階段其實是索林的名字,後來才改去給老巫師用。

哈比人角色列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不拚命三丸
08x02 - Durin's Folk: Creating the Dwarves | Hobbit ...

哈比人電影是個大工程,每一塊製作細節都非常有趣,剛看完 Durin's Folk: Creating the Dwarves 覺得這個創造矮人形象的過程特別值得一看,也跟著偷學到一些和角色設計有關的想法。內容太多還在想要怎麼整理截圖,感覺我再繼續補花絮這串要徹底被哈比人霸佔……

單單第一集的幕後紀錄,時長總計就已經達到九小時,我們電影中看到的呈現,真的只是龐大冰山的小小一角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1s9NwNC5gK7oxB5lMTddE5.jpg https://images.plurk.com/2YxqyozS4om29YvnUvBw6z.jpg

相較精靈與人類,矮人在托爾金著作中的描述似乎沒有那麼多可供視覺化的地方,哈比人團隊唯一實際的設計參考甚至只有魔戒的金靂,十三隻矮人,如果每隻都是金靂的複製人會很無聊。於是為了讓每隻矮人都擁有十分不同的造型,同時又維持矮人應有的模樣精隨,團隊在發想和形塑的過程中累積了好多想法。

電影裡的矮人形象百分之十源自托爾金,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基於演員氣質,剩下的三十到四十則來自維塔工作室的特殊化妝。因為原著不是每隻矮人都有足夠豐富的劇情篇幅,所以演員們也為各自的角色設定背景故事,以幫助進入角色。

好好笑現在回頭看魔戒愛隆會議裡的矮人,真的都好德高望重感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7rC967EkcTLLJx9MpD6a0M.jpg https://images.plurk.com/7D19zfXyBV4P2GkJmAmSbk.jpg

朵力的髮型真的超複雜,可以想見他個性多ㄋㄧㄠㄇㄡ(乾,或許是鏡頭給的比較少,朵力好像是我最沒印象點的矮人wwww,反倒是演員本人私底下小劇場超多,花絮存在感超級強。

https://images.plurk.com/2AeYDWM7wQVF2FSXuCAjtn.jpg https://images.plurk.com/5QiR4DP4vXqwquiF294cnb.jpg

最胖的龐伯很看重吃東西,初期設計稿之一還有鬍子別著可以偷藏食物的小容器的設計,超酷。不過還是最終定案的版本比較符合他平民的樸素設定,鬍子圍在脖子上像甜甜圈以「圓形」來加強角色肥潤的印象。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5NnBqpU5nkaB6Vd0p7tIpZ.jpg https://images.plurk.com/54F3dvrTRCUTEPxE6pZfog.jpg https://images.plurk.com/20LzP5SemgMRWpLiRE8AmC.jpg

怎麼做出矮人短手短腳的造型我也好想知道,就像PJ說的不是把正常人直接縮小就會變成矮人,那只是縮小人。他們做法是在比例上動手腳,讓演員裝上假肢和靴子,他們的手腳、頭部都必須加大,肢幹也要看起來厚實。

難怪我之前看網飛版獵魔人裡面的矮人直接找侏儒演員 (?) 來扮演,覺得很怪有種說不出的違和感,可能就是比例問題,太小隻又太細瘦,不是大眾文化中想像的那種小型戰車的樣子。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2MWLU1cT4OpFQhXQdTkVQV.jpg https://images.plurk.com/56Rj3QramFgvHud0YFnGtA.jpg https://images.plurk.com/4vVdXZg3pinUUK24wbIWZT.jpg

PJ 要求每隻矮人都要從外輪廓就能辨認,哇「輪廓」這好經典。記得好幾年前也聽過大學老師說,如果單看剪影就能認出角色,代表那個角色設計得很成功,但我只有交作業會考慮一下,畫爽圖時都沒在鳥wwwww

回想一下魔戒角色的輪廓也是相當鮮明,PJ 很喜歡拍攝角色們在風景如畫的山上、草原奔跑的鏡頭,即使人物變成小小一點,也能由他們的跑步方式、身形、衣物、武器組成的輪廓輕易辨認出誰是誰。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3GpaLNCpY7Wah8c2ueh9Gf.jpg https://images.plurk.com/2jtr32eXCVzoOPy87Csh7v.jpg https://images.plurk.com/5sVIaQop2in79aGtYrKEwG.jpg https://images.plurk.com/7ejToj3PZXO8TKeCl1295W.jpg

原來體型差異是靠穿在戲服裡的假肌肉塊群來呈現,不只是髮型容貌,矮人們的體型也是根據形象每一隻量身訂做,看到貼在牆上密密麻麻的設計稿真的覺得太用心了八(咬牙切齒

除了透過紙面的修圖繪畫去討論角色調性,還利用模型雕刻全方位的去理解可能擁有的型態。體型也可以展現性格,有些矮人肩膀寬闊,擁有英雄氣概,也有些圓胖喜感,充滿喜劇效果,學到了!
荻野 異✵
偷藏食物的小容器也太驚人
☜ 不拚命三丸
荻野 異✵ : 對吃貨來說超方便的配件!旅途中隨時可以打開來偷吃小蛋糕,雖然最後被改掉了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6g6fCNaAd5OoJvMSOoFEeM.jpg https://images.plurk.com/4cGifHKCMDr8yUbDCOiXp2.jpg https://images.plurk.com/2U71DRfaCQa0nxlPhSbfKf.jpg

劇組透過服裝來區分矮人們的身份階級,仔細一看老百姓組定裝測試帶出的氛圍,確實不高貴也不像戰士,服裝以寒酸又保暖的取向來設計,整體色調也用土土的大地色系來做統一。

個人非常喜歡老百姓三人組!他們並非都靈血脈,可能是最不在乎奪回孤山的一個小家庭,不過三隻矮人都給我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波佛的大帽子帶出的俏皮感是最初的印象點,後來則因為他隨性樂觀的笑容,還有兩次守夜與比爾博的對談,對他好感度瘋狂上升嗚嗚嗚,好喜歡他整個人都很放鬆舒服的氛圍
☜ 不拚命三丸
畢佛跟主線劇情沒什麼關連,但以角色設計來說他真的超酷超獨特!頭上插著一根斧頭(PJ 的意見)導致他有智力障礙的狀況,又因為他只說矮人語而突出一種排外感,好像只活在自己小世界的感覺。電影沒多餘篇幅表現出來,但畢佛其實還有會做精巧可動小玩具的設定,愚痴中又帶著靈性的光芒超有意思!他剛登場我就因為頭上那根斧頭移不開目光,PJ 你成功了

龐伯更不用說了wwwww 矮人中最可愛的角色,光是那個還有修士頭+辮子的純樸鄉巴佬髮型,還有超胖的圓圓體型帶出的喜感,完全不用說話只要坐在那裡狂吃猛吃就已經會讓觀眾由衷微笑,不過第二集急流那場戲,發現龐伯根本也超會打架,從酒桶裡伸出兩隻肥肥手臂萌死我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sT0aigjWJvyo3KWXNDpmX.jpg https://images.plurk.com/1RyJHux0KomMAEnu0cfWWU.jpg https://images.plurk.com/Eiqhn6tf39xOQI7acRQLJ.jpg

身上仍有一部分貴族血統的關係,遠親家庭以高雅又低調的紫色系列為主。特別想說的大概是歐力,不管是宅宅處男,還是媽咪寶貝都太貼切了wwww,看花絮演員化妝著衣走出來編劇情不自禁喊「親愛的」笑死我,歐力確實有種還沒長大的矬矬感非常可愛~ 他的武器還是小彈弓(硬漢德瓦林表示:小心,那非常致命!

對了歐力因為有紀錄旅途見聞的習慣,所以演員亞當就開玩笑說他其實也有出演魔戒喔,魔戒中摩瑞亞礦坑那個抱著厚書本的矮人骷髏就是他特地減重演的(幹好好笑但聽完又好想哭嗚嗚嗚,到魔戒的時間點大家都不在了……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epmZ8LlxTyKLn1XPnnJOi.jpg https://images.plurk.com/3gLlMAHdj7xvJ6Ajbe7YTG.jpg

如果德瓦林是肌肉棒子,巴林就偏文系一點,我也非常喜歡巴林的氣質!他的定位是矮人中的哲學家、教育家,給人的感覺也更慈祥睿智。

巴林的石墓有在魔戒出現,金靂的對話中也似乎提到巴林會招待他們(心痛了嗚嗚,劇組考量到哈比人的觀眾可能會更在乎巴林這個角色,因此在這個角色上放了許多矮人的經典元素,像是托爾金書中寫到的紅色(另一個用了紅色的是,金靂的老爸葛羅音)還有以矮人文字為發想的幾何斜紋,用在揹帶和服飾紋路。

鬍子尾端和鞋子尖端翹起來真的是畫龍點睛,讓巴林有沉穩又靈活的反差,五軍之戰可以看到他寶刀未老的奮戰哭了,我很喜歡他對比爾博說「願你擁有所有好運」的祝福嗚嗚嗚老臣巴林
櫛瓜佐綠吐司 ݁ ˖𖥔
我也超喜歡巴林...那個祝福每次看必定會逼哭我
☜ 不拚命三丸
櫛瓜佐綠吐司 ݁ ˖𖥔 : https://images.plurk.com/5AEYAW6gEJUeq2HeSElIl.jpg

佐綠也喜歡巴林!!剛剛又跑去看了一次祝福小片段真的很好哭,很簡單的一句話但是好真心誠摯

也覺得巴林的外型特別有童書的味道,好可愛溫暖的矮人爺爺
櫛瓜佐綠吐司 ݁ ˖𖥔
遠征隊陸陸續續到比爾博小屋的時候巴林是登場那刻就立刻成為我最喜歡的矮人!溫和有禮又睿智的爺爺氣質太打中我...德瓦林跟索林也佔據了我最喜歡的矮人排行榜二三名 真摯的祝福殺傷力真的太強大了...這也導致後來我都不敢重看魔戒,把時間停留在哈比人第二集...(陶烈兒跟奇力我選擇性遺忘)(但瑟蘭督伊我也好喜歡哎哎哎)我還想繼續看他們一起開心的在比爾博家唱歌丟盤子...
☜ 不拚命三丸
櫛瓜佐綠吐司 ݁ ˖𖥔 : 我我我很有同感!!巴林搖門鈴登場就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那個張開雙臂、歪頭打招呼的舉止顯得有禮貌又和藹可親!嘿嘿我發現佐綠喜歡的前三名都是林字輩,德瓦林和索林的登場也是不會忘記,德瓦林第一個進門人狠話不多,索林最後一個直接被他的帥度震驚到

哈比人連接魔戒的劇情全是刀子好難過……好希望矮人們有個像哈比屯一樣可以平靜安享晚年的歸屬,如果結尾停在第二集把史矛革趕走就好了,我也想看他們繼續在比爾博家唱唱跳跳東翻西翻永遠快樂

選擇性遺忘笑了wwww,唉想到勒苟拉斯還有隱約參與到狗血三角戀就想清除記憶(這什麼官方同人我土撥鼠尖叫,雖然愛情線不盡人意,但鏡頭只要轉到瑟蘭督伊心情還是很好,又仙又高傲太符合我們對精靈的想像,戰鬥起來更是帥到目瞪口呆,劇組選角的眼光太神了!
櫛瓜佐綠吐司 ݁ ˖𖥔
對對對那個歪頭的俏皮太過分可愛!!!!!巴林太過分!!!!!(貓咪大尖叫)三林(三林?)用各自的魅力在我心臟上重重留下了痕跡...德瓦林寡言但戰力點滿超級可靠...索林不用提了又帥又霸氣,癲狂後真誠地跟比爾博道歉,還給他鎖子甲太溫柔全部都超中我好球帶... 天越講越難過我之後也要去重刷一遍哈比人
是呀把史矛革趕走後大家一起在城堡裡住一起開開心心多好哇...恆我多希望他們就停在這裡...不要再走下去了瑟蘭督伊走開不要來... (瑟蘭督伊:?
在那莫名其妙的三角戀出來前我其實很喜歡陶烈兒,她無畏堅強的氣質真的很棒,森林精靈的戰鬥舞姿也美到爆炸我無法忘懷陶烈兒在蜘蛛群中起舞的畫面...怎麼之後就變樣了呢
☜ 不拚命三丸
櫛瓜佐綠吐司 ݁ ˖𖥔 : 巴林太過分森氣,只好晚點再去重刷那個開門的鏡頭十遍,腦補他們哪天又跑到夏爾找比爾博喝茶聊當年的大冒險,我不能接受他們此生再也不相逢……德瓦林默默戰鬥,巴林用心輔佐,索林一刻也沒忘記要回到孤山找 Arkenstone ,三林很好很好,用不同方式為復興山下王國盡一份心力

索林即使癲狂多疑還是信任比爾博,給他鎖子甲讓他好好保護自己,這幾幕我也看到眼淚掉下來,身為一個國王能夠從瘋狂中自我醒悟,甚至真誠向身份比自己低下的朋友道歉非常不容易,他和比爾博都是有很多成長的角色太喜歡,我不想要一個人難過,佐綠也來重刷哈比人 !!!
☜ 不拚命三丸
瑟蘭督伊走開!長湖百姓退散!半獸人滾回家去!(跟著一起大聲嚷嚷,孤山城堡超大,十三個矮人 + 比爾博感覺可以在這裡玩一輩子不會無聊耶!救命我也越講越難過,感覺還是無法接受索林、菲力和奇力最後就那樣再見了心裡空一塊

還沒看哈比人之前有看到一些批評陶烈兒選角不夠仙的聲音,不過實際看到電影覺得演員氣質和表演方式都很棒耶!因為屬於幽暗秘林裡相對排外的精靈一支,有別於瑞文戴爾那裡書卷氣的精靈,感覺陶烈兒更野性一些!殺蜘蛛的戰鬥場面又美又紮實看得超過癮,真的可惜後面直接變成戀愛腦,也不是說戀愛腦不好但就啊啊啊很生硬(唉只能說可惜了一個有魅力的角色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7f5E9tpcelCJD3h0BA9ntr.jpg https://images.plurk.com/43ROEWgqljkHe4DD8smMuT.jpg

龐伯的設計好多可以講我截了好多,蓬蓬的褲子延伸到靴子收束,靴子也用鞋帶綁好好,就像一根胖胖的香腸在頭尾之處被縮起來束緊,隱喻好傳神wwww,劇組不斷構思怎麼讓角色更突出性格的想法體現在創造角色的各階段。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5cWMkzUR4uVNXnMYwpQsAP.jpg https://images.plurk.com/2mJCi50nlJVBcqlOCMjpj6.jpg https://images.plurk.com/2LdRIFP6e6ttFRGu3l81fC.jpg https://images.plurk.com/46rpebwK5diJEoh5n6iTxf.jpg

個人覺得鞋子很難畫,畫圖時鞋子常常被我視為最不重要(最想逃避)的部分,然而就像動畫領域中角色最基礎也最重要的動作就是「走路」和「跑步」,日常活動基本離不開走和跑,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走路方式,不同種族的物種更是如此。

矮人的步伐不可能像人類和精靈輕盈,所以演員特訓過程有一項便是練習矮人重心放低、步伐更為厚重的走路方式,這大概也是鞋子之於角色重要的地方,穿上那雙鞋也等同進入那個角色,矮人不會穿夾腳拖,所以李察也沒辦法穿著夾腳拖演山下國王笑死了wwwww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6bme3RQEaalc4eCEpg6mUd.jpg https://images.plurk.com/6B8iMkf81UzRvk2cQ7mUII.jpg https://images.plurk.com/t9sEwMbdTDA00q4SSjWCO.jpg https://images.plurk.com/1OYRjLfKiVGw2zueZcrBA8.jpg https://images.plurk.com/52f65aBo5Rkw6y6V6SabX0.jpg

會被亞當那個「折磨」的表情笑死 ,原來假手的材質完全不透風,看演員休息工作人員總要拿一堆通風管往他們的手還有身體吹,加上層層戲服以及假肌肉塊不敢想像會有多熱,石灰粉+硬漢的汗水=新鮮的德瓦林奶。

除了大家在帳棚裡吹冷氣,後期甚至還採購了賽車手專用的水冷背心來使用,演員可以事先穿在戲服裡面,休息時將背心的導管伸出來注入冷水即可有效降溫,矮人們的消暑魔法。
櫛瓜佐綠吐司 ݁ ˖𖥔
之前丟碗盤之歌是我開車的固定BGM!明天我來把它重新加入歌單中!改天我也來一起重刷丸不孤單!! 菲力奇力之間我偏愛菲力...當下看到那幕我直接崩潰...怎麼可以這樣對他們...叔姪三人不該這樣...(講一講也要哭了)天阿矮人們真的辛苦了.......現在想想他們在拍攝河流逃難那邊應該真的很艱難受難 (無良大笑)
哎長河鎮的配樂很好聽Luke Evans很帥但就...不要來啦放過矮人們...他們值得快樂值得幸福值得一起在桌邊唱歌喝酒吃美食
櫛瓜佐綠吐司 ݁ ˖𖥔
我不能接受開頭在比爾博家像個臭孩子般亂刮鞋底亂丟盤子的年少貌美的矮人兄弟是這樣的結局...... (如果托金還在世我應該真的會寫信爆炸一波)(不要這樣)
☜ 不拚命三丸
櫛瓜佐綠吐司 ݁ ˖𖥔 : That's what Bilbo Baggins hates! 重新加歌單,開車聽冰冰框框丟碗盤之歌好歡樂!最後碗盤全部疊好好是力量和精巧兼具的頑皮矮人!看到菲力那樣我也嚇到,以為就算發便當也是優先發給老的,沒想到是隊伍中最年輕的兩力兄弟連著他們的叔叔一起離開⋯⋯不是說好原作童書嗎這麼殘忍,嗚嗚等佐綠重刷我們一起哭

對河流那邊濕搭搭拍起來應該很痛苦耶,勒苟拉斯和陶烈兒在岸邊殺半獸人耍帥,但矮人漂漂河受難記笑死

Luke Evans 真的帥!有滄桑韻味的大叔,怎麼來跟矮人討錢的都長得那麼好看啊,阿索格也是半獸人裡顏值偏高w,像童話故事的結尾不好嗎托爾金爺爺,惡龍被趕走、百姓歡呼、大家從此幸福快樂
☜ 不拚命三丸
冥府郵局接受郵寄刀片嗎? (哪來ㄉ偏激電影粉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7hZzocRNIZKGiG55If92Nc.jpg https://images.plurk.com/2QMN8OMVBBVhf7GLdSiNvk.jpg https://images.plurk.com/4C1vXw8JaiGfrkk1UM4uoc.jpg https://images.plurk.com/6EkcmpvammhEbDnDRASa6E.jpg

波佛的初期妝容和最終版本完全認不出是同一個演員,一開始的化妝測試把演員本人的韻味通通遮蓋住了,即使有矮人的面孔,卻缺少了鮮明的性格。

很喜歡劇組努力把演員的特質挖掘出來,而非一定要以特殊化妝為重,詹姆斯那種愛爾蘭式的氣質就來自他大大的笑容和眼睛裡的光芒,如果被隱藏掉太可惜。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BvhZbdmb9xtXNz4rL14iT.jpg https://images.plurk.com/291lxAt2pEUj02VEP1sglm.jpg https://images.plurk.com/3nXDPPjsZAfY8Zxf6fi8fs.jpg https://images.plurk.com/SpcMWduuPettedVKc2c4E.jpg

奇力也是,初期化妝依稀能捕捉到一點點演員原本的模樣,可是就有點沒特色??因為艾登的顏太帥了,聽說本來還是被分配到飾演精靈,後來才歸到矮人組。

劇組的目標是可以讓艾登在不被化妝阻礙的前提下傳達濃濃情意,於是假肢部件越減越少,乾脆只剩下鼻尖一小塊部分wwwww(歐力拿著小鼻尖表示:我感到內心極度不平衡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4iQ5Z9BGEZIOnWNdVe6WvB.jpg https://images.plurk.com/5T89ZZOTle9YeB84qwzxmU.jpg https://images.plurk.com/1yRoi8xdlWTSVjrn0lEjtf.jpg https://images.plurk.com/6zOnYF4ULdi797rAUFXNIE.jpg

那樣不性感wwww,工作人員一針見血啊(拍手叫好

從一閃而過的畫面看到好多版本的索林,感覺劇組原先想貼近原著設定把索林塑造成一個年長國王的形象,後來年紀越降越低變成一個青年國王,在最意氣風發的人生階段殞落,想想好像更虐了幹……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57WJkAvSlCHEYBW3HMbkGq.jpg https://images.plurk.com/3sjNeZCduPuiNaNCKQTd8s.jpg

「托爾金描述索林長著分叉的落腮鬍,他將它塞進皮帶裡。我知道這有爭議,因為身為長鬚族國王,人們覺得他應該留長鬍子,但是我發現一件事令我較能心安,在《哈比人》中當矮人從孤山走出來時,他們的鬍子燒焦,所以索林的落腮鬍留得短的原因,是向在山裡喪命的那些矮人致敬。當他成為國王時,能長回鬍子。」

不愧是常常把角色思考得很深的李察,他的詮釋完全說服我了。覺得這就是非常好的改編,不是不能更動原著的設定與情節,而是要找到一個符合角色動機的說法,所有更動都必須自圓其說,不過李察根本在立旗子還是一聲嘆息,索林的鬍子永遠長不回來了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6RuJd8aydPY8itWjuTFSQr.jpg https://images.plurk.com/ebgsrOXEaheRmigABak9Q.jpg https://images.plurk.com/C906fsNECkRK1r4NfgQPg.jpg https://images.plurk.com/6fRbOr2gOLZSac2a4masHy.jpg

就像金靂和他的標誌斧頭,戰錘、戰斧之於矮人現在可能是一個很刻板印象的搭配了,但托爾金在哈比人寫到的矮人武器其實是劍,這就給予劇組很大的空間去重塑他們的武器。

喜歡劇組讓演員一起參與構思武器的部分,巴林的演員提到他想要一個融合斧頭和劍的武器,最後成型的模樣非常有特色!就像巴林和善的性格中仍帶著矮人的好強善戰,那把劍也是粗獷直接的外型裡同時擁有著矮人精緻的工藝,唯一可惜的地方是電影裡能秀出來的橋段不是很多。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6zQItRflnNTl8B58Li9c3l.jpg https://images.plurk.com/3yec9bQ4JrvHeHAQe6HQUH.jpg

https://images.plurk.com/5ckIrltmxeegZfCwD8VuPE.jpg https://images.plurk.com/3QEYb9AicBAoMzkkCq0rEj.jpg https://images.plurk.com/20PpyNwuCeNszDxbTKVbsh.jpg

對於德瓦林的外觀以及武器,PJ 的意見非常中肯!毛皮固然給他一種野漢子的氣質,卻也因為太多部位被遮蔽住造成保護過多的印象,於是德瓦林變成唯一有裸露出手臂的矮人,手臂上有刺青猛男感有加倍。頭頂的刺青也被演員說那是矮人大事紀,用來紀念摩瑞亞之戰,矮人真的很團結哭了。

指虎也是很妙的設計,一個叫侮辱,一隻叫傷害,即便手上沒了武器,赤手空拳也可以打退外敵,硬漢德瓦林酷斃了。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6qcgGQifqtqeIuMqCfUA0r.jpg https://images.plurk.com/3zUGEpEBvue4vEliAotLVA.jpg https://images.plurk.com/RpjuareJJqsRrfzLxViUE.jpg https://images.plurk.com/2Ajyl6k3QSZ4Cg7N9iKWxf.jpg https://images.plurk.com/5etNUdLmQQlgFNXp43uZN3.jpg

演員葛拉罕認為德瓦林會幫斧頭取名字,他首先想到的是艾蜜莉·勃朗特為兩條狗狗取得非凡名字 grasper 和 keeper,代表她的狗不是那種可可愛愛、好惹的東西。葛拉罕告訴PJ 後他也覺得這點子超棒,然後隔天斧頭馬上被工作人員用矮人語刻好名字了,效率超高耶!

魔戒和哈比人花絮好好看的原因,不只充滿著無處細節的刻求,也有濃濃的人情味,能感受到導演、演員、劇組人員都對中土世界以及角色富含情感。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3Rpx4wqics9hCOAwJG564M.jpg https://images.plurk.com/2cnep349hxo2h65m8OHuek.jpg https://images.plurk.com/17HTPZLdTyPu9QRk6XjGyG.jpg https://images.plurk.com/4yc3n45fmzR9Y1Qv3Ix4pR.jpg https://images.plurk.com/2W6TVJRJlgApBqRTjjpTjL.jpg

哥布林切割者超帥!電影只能大略窺到充滿流線感的外型,看不到作工細緻的地方。蛇牙、龍牙,以及劍鞘的刻字都為武器賦予了更多傳奇色彩。

也是被冰與火影響的關係,開始喜歡觀察一些武器和刀劍的命名,那把劍斬過什麼怪物,哪位英雄攜帶,哪個家族傳承,承載了許多故事和紀念意義。日本刀劍似乎也有相似作法,燭台切、山姥切、笑面青江,由斬過什麼東西而命名。

獸咬劍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不拚命三丸
好我整理完都靈子民之創造矮人的截圖了,應該會繼續緩慢補花絮,但除非有什麼特別想記錄的,不然不會再這樣一連寫好幾十層樓了,久久做一次我就喘喘ㄉ

不過看著電影拍攝過程,去理解創作者背後的各種思考脈絡真的有很多收穫,也跟著重燃起創作的熱情,一群人一起努力做一件事,我喜歡這種感動洋溢在心裡的感覺
☜ 不拚命三丸
故事的氛圍如何營造?絕命律師用神級開場示範何謂「高級氛圍」

看完0號的影片都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被他分析到好想找機會補《絕命律師》,短短一段開頭,已經把角色用場景和動作表演充分做出精彩定調。

《計程車司機》那段也是,用車子的「鐵籠」來隱喻主角「與世隔離的孤獨」,之前補電影時沒有特別注意到,但聽完0號的分析覺得好妙!意識到計程車就是他的小世界,那種身處大城市的孤寂感更是濃到爆炸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7cJJmFBmCvSILLieaPrFQ.jpg https://images.plurk.com/25Pi7dxRZN5nMO9qSfSxTV.jpg https://images.plurk.com/2bMvZHJ3gvksqKHpmF0CWJ.jpg

你就必須徹底摸透,你想表達的一切,表達的角度、表達的方式、表達的層面,再找與之對立的角度、層面來製造衝突。這樣一來,故事所有「所見所感」,全都是從你想表達的核心所「長出來」的。

故事中所有出現的資訊都要為了「敘事」服務,而敘事又是基於作者想要表達什麼樣的「核心」。這好像也解釋了,為什麼有時看一些氛圍比較不夠的作品會感覺難以集中精神,很難進入作品情境的原因。除了線索過於發散,故事提供的資訊也不夠精準濃縮,一堆角色跑出來,但演半天還沒推進到重點,然後觀眾或讀者就很容易開始不耐煩起來(乾
☜ 不拚命三丸
不過創作的世界之所以非常深奧,是因為每次聽完一個理論之後,好像又能找到另一個突破框架而生的好作品(或許那已經脫離新手村,屬於大師的領域?)

也是有無視觀眾能否 get 到情境的自說自話好作品,角色都在落落長閒聊日常廢話,情節也亂七八糟,篇章之間似乎沒有關聯,結果最後情節還是可以默默呼應起來,也在觀眾腦中建立好一個完整的時間順序。

嘿對我在說昆汀的《黑色追緝令》,沒有我想像中精采,又比我想像中精彩的一部奇怪電影,想到腳底按摩我又會忍不住笑出來

好吧嚴格上來說,如果對白能在另一段情節裡發揮某種想像、隱喻或是不那麼直覺的銜接效果,其實也不算單純的廢話就是了。明明在講昆汀,但我不知不覺又想到我的心頭好幾原邦彥……
☜ 不拚命三丸
多數時候當然是直覺、簡單一點的表達方式更好,但不那麼直覺,甚至有點晦澀的時候也很棒,可能還是要清楚自己想要怎麼樣的表達的形式吧!
☜ 不拚命三丸
魔戒:洛汗人之戰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丟關鍵字突然找到這個,居然是神山來導耶?好驚訝
☜ 不拚命三丸
女店員獨自一人在店,多人團伙策劃打劫,韓國安養貨幣兌換店事件 | X調查

團伙犯案後潛逃國外,專挑本國遊客繼續作案,菲律賓遊客連環綁架案 | X調查

兩部加起來看覺得兇手真的好猖狂,大概是第二個影片有很多老母尋子的細節看到好難過……很難想像她在這過程中所承受的一切
☜ 不拚命三丸
因為真實犯罪的感慨,心血來潮跑去重溫了下伊藤潤二的《死囚的呼喚鈴》那個短篇,老師畫的好好,讀完五味雜陳。

我還記得第一次翻到這個短篇其實並不喜歡,幾次重看精選集和其他單行本,《死囚的呼喚鈴》也都不會進入喜歡或印象深刻的排名中,伊藤潤二的奇思妙想令人驚嘆,但這篇的創意點普普,也沒什麼戲劇性超展開。

之後大概是接觸到一些真實犯罪的介紹,再回過頭重讀《死囚的呼喚鈴》評價卻直直上升,覺得選題和描寫都相當貼近現實,受害者家屬心中的怨恨,等待兇手定罪、直至行刑的幾年過程都是一種漫長而痛苦的煎熬……漫畫最後孤身一人的女主角終於等到兇手死亡,那天門鈴依舊響起,開門卻已經沒有任何人在的收尾也非常有餘韻。不愧是奇想中也擁有社會觀察面向的伊藤老師,不搞笑、不恐怖的時候也可以很深刻。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2vnqKFYpUxCO2nUhhs5i5M.jpg https://images.plurk.com/3UZnByQpPI2hMQPrq65mEw.jpg

「直到這兩部電影主要拍攝的最後,我們才向電影公司講述這個想法,維持三部電影這樣的結構比較豐富。」

我震驚了,大家罵華納硬要把哈比人改成三部曲罵了那麼久,沒想到其實是 PJ 自己提的……有人說哈比人是導演硬出騙錢的,也有人說魔戒才是 PJ 發揮全部功力的作品,哈比人就是隨便拍拍。言下之意似乎是 PJ 就是靠魔戒紅的,而他打算倚仗中土世界的 IP 再來輕鬆薛一筆。

我對哈比人確實也有不滿意的地方,不過實在不敢苟同騙錢或隨便拍拍這樣的話,尤其是看了超過十小時的幕後以後更加不認同。酸民的嘴,氣人的鬼,對待網路言論認真就輸了,但還是想綜合一點觀看幕後的想法講講無聊的廢話。
☜ 不拚命三丸
PJ 本來並不打算接哈比人這個燙手山芋,魔戒拍攝三部曲是個瘋狂的提議,當年他也為此承擔了無比巨大的工程壓力,用他自己的話說,再來一個三部曲絕對受不了。加上 PJ 也不喜歡那種和過去的自己比較的感覺,所以本來只打算退居編劇和監製位子,由豆豆龍來擔任哈比人的導演。

後來版權問題喬很久都喬不好,豆豆龍為此空轉太久,最後離開計畫去拍環太平洋。PJ 這才認命再度扛下導演這個重責大任,而且前期似乎由於壓力原因引發胃病住院(好好一個靈活胖子變超瘦好心疼嗚嗚),但他沒有忘記自己的責任,休養期間甚至還在病房修改電影分鏡和劇本,如果只是為了薛錢,你說他幹嘛這麼拚呢?

其實我也明白有些粉絲想表達的是,PJ 變了,他不再是當年拍出魔戒那個超屌電影的瘋子。
☜ 不拚命三丸
單看哈比人電影本身,我確實也有一些這樣的疑問,好看是好看,但是不是有那麼一點混水摸魚的成分(這裡指的「混水摸魚」是指過多的打戲、愛情戲、過多拖沓且不是太重要的劇情,並非製作過程上的摸魚)

看了幕後製作的紀錄片段我的感覺是, PJ 沒有變,他和劇組仍然是當年那個瘋子導演和超狂劇組。願意因為幾秒的鏡頭,想辦法實際設計出一個室內的急流裝置,把演員扔下水連續拍攝好幾天。他們甚至為了找到合適的瀑布場景,跑遍南北全島,大費周章研究河床結構,只為了讓水流特效的計算更符合真實(之後又花費一年才總算把特效弄到滿意)

還有史矛革和比爾博在金幣山諜對諜那個場景,也是劇組花費心力以假黃金地基、道具假金幣、和真實金幣珠寶混合堆積而成,最後收拾分撿真假金幣的工作,需要不分部門的全員上陣(PJ 當然也要幫忙wwww
☜ 不拚命三丸
PJ 會由於金幣掉落的動畫看上去有些違和而反覆要求修改,連動畫特效師都很抓狂,因為他們就是基於現實數據來運算的啊。PJ 也講不出來到底哪裡違和,之後為了考究真實金幣滑落的運動方式而做起實驗來。

這樣總是注重細節的精神,不只是導演個人的作風,也傳達到每個崗位的工作人員身上。或許特效科技和化妝技術有所變化進步,但他們依舊是十年前(以現在來說是二十年前)那個拍出魔戒的瘋子團隊沒錯。

每部細節力求最好,這無疑是個優點,然而可能也是導致哈比人電影被視為冗長失敗的原因,因為每場戲都竭盡全力精彩,拚命做到加法,卻忘了減法和精簡內容也是故事重要的一環,可能他們確實已經在剪接過程刪去大把大把的段落,但仍然不夠。
☜ 不拚命三丸
電影最初的架構只有兩部,主要鏡頭拍攝完畢後,才決定改成三部曲。也許 PJ 認為目前的內容不夠完整,想補拍的內容太多,那不如直接改成三部曲吧。於是又召喚全部的演員和工作人員,繼續填充劇情和拍攝。

其實看看魔戒幕後,他們認真的態度、豐沛的熱忱,還有歡樂又團結的工作氣氛幾乎沒有什麼改變,有變化的是作品本身的性質。

魔戒本來就是一個複雜而龐大的史詩故事,每段旅程都有高低起伏,每個地點也都有事情正在發生。魔戒的劇情結構,能夠支撐他們這種不斷添磚加瓦的創作形式;可是同樣的作法,用在一本完結的小品童書上或許就不是那麼恰當了。加上劇本本來就不是以三部曲的前提來撰寫,畢竟是後來外生的枝節,失去重心也是無可避免。

每個地方都盡心盡力、充滿誠意,卻失去了乾淨的節奏,還有故事的整體性。大概就是哈比人電影好又不是那麼好的地方了。
艾爾琈💎華鳳瑞鳥🍄
伊藤潤二的昨品好久沒看了,丸丸一介紹也對這個《死囚的呼喚鈴》有點興趣啦,真心希望猖狂的犯罪者全踢到鐵板
☜ 不拚命三丸
艾爾琈💎華鳳瑞鳥🍄 : 我也好久沒看了,今天熊熊想到才拿起來翻一下 ,死囚的呼喚鈴收錄在《闇之聲》,艾爾琈有興趣可以從這個短篇集找找!猖狂的犯罪者有時真的會越看越生氣,明明知道兇手就是他,卻拿不出決定性證據的時候最氣了。
☜ 不拚命三丸
有點想收 Alan Lee 和 John Howe 兩位大大出的畫集,但查了一下都沒有代理哭了 ,先放ㄍ找到的個人網站和找到的圖,找時間再來挖挖。

INTO THE WOOD
Alan Lee. The Lord of the Rings

Fantasy Pictures (Tolkien) Alan Lee
☜ 不拚命三丸
魔戒插畫大師約翰.豪爾的奇幻藝術工作坊 | 誠品線上

竟然沒有絕版的書 ???比較想收美術集而非理論書,但如果有貨好像也可以買(真ㄉ好怕絕版
廢墟貓✟鬼靈精怪🍷
徵求下丸的同意,覺得這噗討論話題饒富思考性,我想連結這噗在自家圖書館

個人的發散聯想式思維亂奔馳,所以後續也不一定會專注《魔戒》,還請多包涵><。看到幕後談矮人體型變化差異造成的印象感和個性,另外認為五官形容也很重要,像鷹勾鼻會形塑出銳利感。小說版的老福跟老德的外觀形容常會有鷹勾鼻,兩人剛好都是身形高/瘦/長/鷹勾鼻。真相是長柄手杖

上面提起白袍甘道夫想談的是關於作者對魔法的認知設計。童年讀物談到小說漫畫裡的魔法,腦海早有建構視覺畫面絕對會有華麗浮誇表現的基礎,或至少特效明顯到讓人能夠意識清楚「這效果是不可思議的魔法」。
廢墟貓✟鬼靈精怪🍷
第一次看《魔戒》沒特別注意,倒是有對甘道夫身為魔法師卻滿不像幼時接觸的其他魔法師故事印象深刻──視覺上沒怎麼看到他使用魔法作用,反而常拿劍上場,至少也沒有同期的《納尼亞傳奇》所描述的魔法效果明顯。當時只感覺又一場深刻影響後代的奇幻大作。第二次偶然電視重播時我看到甘道夫在愛隆會議中,詳細對話忘記是什麼,當時不知道為何看著他忽然想到是否因為魔戒表達的魔法是以協助作用為基礎(這型在我腦袋分類在智者賢者,專攻諮詢用其次輔助),又或者當時並沒有明確定義何謂魔法師,只要能用超自然無論什麼類型一概可稱,即使不明顯。
廢墟貓✟鬼靈精怪🍷
於是又回到那個話題了:wizard/witch, warlock, sorcerer, mage, magician, druid到底要怎麼分(rofl),這問題好像從2014還是15我一直擱置到現在,籠統的解套法是……看世界觀設定(逃避回答得很真實但好廢),認真點要每個名詞都溯源o<<
廢墟貓✟鬼靈精怪🍷
再來是……經常和《魔戒》因為登場元素大幅類似,卻另外做出個人獨秀的《哈利波特》。鄧不利多曾對哈利說:「最厲害的魔法不需要華麗表象。」原話忘記了要回去翻書,可能是指厲害的魔法通常不容易即刻被看穿吧,我覺得這點和甘道夫使用魔法的行徑很類似,可惡愛隆會議那段說了很重要的話卻想不起來,該是逼我要複習了嗎XDrz

雖然我同意任何人事物不一定需要華麗表象即能展現其優點便是厲害之處,但個人很愛兩者兼具,華麗控是不會放棄的(欸)

另外這對比歡樂秀,丸不知道有沒有看過W
Lord of the Potter
「不是叫你摧毀那個東西嗎!」(魔戒)
「可是我試了半天不行呀!」(分靈體)
☜ 不拚命三丸
廢墟貓✟鬼靈精怪🍷 : 可以連結沒問題!我的落落長碎念能讓貓貓有興趣也覺得好榮幸,不一定會繼續關注魔戒當然沒關係,因為我也是那陣子看到、想到什麼就分享什麼,話題和興趣很容易轉來轉去,比較少會長時間專注在一個坑裡面,所以貓貓也是隨意就好ok滴

然後貓貓上面提出的討論非常有趣,容我也花時間組織一下混沌的腦中想法再回過頭來回覆你
☜ 不拚命三丸
廢墟貓✟鬼靈精怪🍷 : 五官真的重要,畢竟我們就是一種「看臉」的生物,擁有把車頭和插座都看成人臉的超能力,會藉由表情和面相的判讀作為社交溝通的依據。鷹勾鼻的例子舉得好貼切,那種鼻形勾出的線條真的會在臉上突出一種銳利感。老福和老德共通點之多,真相是長柄手杖笑了XD,不只五官,體型、道具也是塑造形象的關鍵之一呀

聽貓貓提到魔法設定的認知,我試圖去回想流行文化是怎麼在我的腦中逐漸形塑出現今普遍的魔法師形象,追溯記憶最早好像是迪士尼的《幻想曲》,再來就是《小魔女莎賓娜》《魔法俏佳人》這類歐美和日本皆有出產的魔法少女類型作品,然後是奇幻界重量級的《哈利波特》電影帶給我的童年視覺饗宴。這些作品的魔法確實基本都以「不可思議」為導向來呈現,但不論哪部也都沒有魔戒原作的生成年代那麼早。
☜ 不拚命三丸
可能也像貓貓所說,當時對魔法師還沒有明確的定義,托老那個年代很多現代奇幻的概念還未被確立起來(所以他才被視為現代奇幻文化的奠基者之一),也不像現在的市面上已經充斥成形大量的 RPG 作品,所以對魔法相關職業的形象,並沒有一個清晰和系統化的發展。

《魔戒》我是很晚很晚才接觸到電影,觀看時也有產生跟貓貓一樣的疑惑,甘道夫的穿著確實是很經典的魔法師形象,但他用到魔法的機會好像很少,他會變變煙火戲法、會在洞穴中提供照明,還有……糟糕還有什麼我也想不起來,可見他真的比較喜歡用劍 。這邊的了解也不是很多,不過看完電影那陣子有陸陸續續補一些中土世界觀的介紹,稍微有點明白甘道夫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
☜ 不拚命三丸
首先,甘道夫的種族並不是人類,而是托爾金世界觀裡跟隨在諸神(維拉)身邊學習打工的神使(邁雅)。因為某些說來話長的原因,諸神感到失望,不願再出手干涉中土大陸的事情,但又不忍心放大地上生活的精靈與人類自生自滅,於是派出五名神使化身為年老巫師的形象,秘密協助人們對抗索倫的黑暗勢力。灰袍甘道夫和白袍薩魯曼就是五名神使中的兩位,不過他們的真實身份只有極少數同為中土守護者的崇高精靈知道。

貓貓說到「以協助為基礎的賢者」也是答對了,甘道夫在遠征隊的定位確實更偏向諮詢與輔助,諸神同樣不希望幾位神使的力量會對中土的局勢造成過大的影響,人類的命運應該交給他們自己決定,於是將神使很大一部分的神力都封印、限制住了。
☜ 不拚命三丸
於是我們就可以看到甘道夫和炎魔打一打就死去了……被機體限制住了(順帶一提炎魔的種族也是邁雅,只是跟隨黑暗墮落)

比起施展魔法,甘道夫更多時候是以「話語」來引導人們達成目的,所以會看到他期間一直很忙的東奔西跑到處傳遞戰場資訊,遠征隊不團結 & 哈比人們搗蛋時也都會很生氣 。這種做法也有點類似十字信仰下傳達的某些概念,天堂和地獄都不能直接干涉人間的事情,但可以透過言語來引導人們接近天國的善,或者誘惑他們墮入地獄的惡。想想惡魔為什麼不直接攜帶大軍殺來人間,非要搞惡靈附身、頭轉360度這些小動作。

另外,甘道夫即使也有智者的形象,但他驅動魔法的來源是自身(被削弱後)的神力,而非精神力的磨練、學識智力的積累,這點和現今魔法師的設定有很大不同。
☜ 不拚命三丸
天阿這一連串魔法相關職業的稱呼真的很難區分,我只知道德魯伊好像比較偏自然崇拜的薩滿那類。這也是我有的疑惑,感覺好多名詞意義都差不多 ……詳細還是要看各個世界觀的設定和詮釋,流行文化中應該有蠻多名詞和概念相互混用的情形,最認真的做法還是連辭義一起慢慢溯源(想想就覺得都可以拿來寫論文了),但或許從 RPG 這個脈絡去查找翻看也是不錯的方向,可以瞄一下 D&D 或其他奇幻題材的遊戲是怎麼來區分界定那幾類和魔法、超自然有關聯的職業。

遊戲為了樹立規則,勢必要為這些魔法職業做出明顯的分歧和系統化設定,而 D&D 作為最早發展起來的角色扮演遊戲,對 RPG 發展和電子遊戲都有承先啟後的影響,奇幻設定的內容可能也有一部分的參考價值吧。
☜ 不拚命三丸
「最厲害的魔法不需要華麗表象。」雖然不知道鄧不利多是在怎麼樣的情境下說出那句話,但對讀者好像也是蠻重要的提點,我們對魔法直覺的想像也是越華麗越厲害,但巫師界並不是寶可夢的華麗大賽,厲害與否要看魔法的實質的效用……嗎??

甘道夫可能也是這句話的一個很好的體現,華麗壯闊的魔法並不能夠攏絡人心,最難的還是用話語去引導容易因為貪婪而墮落的人類,所以也可以說甘道夫最厲害的魔法,說不定就是他樸實睿智的智慧和言語?至於愛隆會議,改天有機會複習魔戒電影,我也來去看一下那段對話他們說了什麼

這邊也同意華麗確實有其存在的必要和意義,我也喜歡看華麗的事物,那是人們對於高度美好的一種形容
☜ 不拚命三丸
貓貓分享的歡樂秀小短劇太有梗了,甘道夫扮演者模仿勒苟拉斯的語氣超級像欸XD,好像有看到不少人貼過,不過我今天才真正點開來完整看完!明明是雞同鴨講,但人物、情節、元素意外都兜得起來笑瘋 ,之前也看過有人把魔戒說成是索倫分靈體的形容,但這個小短劇把兩部作品中擁有的類似設定結合得更巧妙了,超棒
☜ 不拚命三丸
Baldur's Gate 3: An Unexpected Adventure (feat. Elij...

伊利亞和西恩的意外旅程,找他們合作是很棒的宣傳耶,我不能揹你,但我可以推你笑死
廢墟貓✟鬼靈精怪🍷
Merry Christmas!!
太喜歡你啦 把整套問題的回答整理的如此仔細易懂。周六聖誕聚餐時,將同樣問題詢問有摸完《魔戒》整套小說的現實友,對方和丸提到的關鍵答案「甘道夫身為神使,故不直接干涉而採取輔助」一模一樣。

是,愛隆會議裡甘道夫那幾幕,印象很深可惜偏偏我忘了重要台詞(rofl),從那一段談話察覺「喔他的魔法總是無法直接攻擊(像歐美作品愛提的火球術)」才驚覺他是否有箝制以至於均以輔助及諮詢為基礎。

現實友說《精靈寶鑽》裡可能會有比較清楚的描述,由於小說版我接觸不完全,之後也許讀原文看看好了(
廢墟貓✟鬼靈精怪🍷
沒錯,丸不愧認真接觸過十字教!天堂使徒和地獄魔眾不能直接帶兵殺進人間,只能旁敲側擊影響這點,雖然自身非信徒卻也問過牧師跟傳教士(rofl),同時提問過上帝威能怎不直接剷除世間邪惡。

當時年紀小比較口無遮攔(),太鑽牛角尖方式探討宗教便暫不細究了,回到作品方面,確實有得到的回應大致跟丸所提相同,天堂地獄不能直接作用人間,想來大概也是某種制約造成,所以我很自然當作是異次元卻被限制綁縛於地球的某種生命體(咦)

具現化我這項認知的是《康士坦丁-驅魔神探》,也是好早以前看的電影,儘管瑪門和加百列衝破制約降臨人間,大部分也都是透過影響傳遞而非直接動作,瑪門後來有直接跟康士坦丁戰起來,後面卻很快被撒旦收了,所以我想應該有條沒有被演出的制約(?)
廢墟貓✟鬼靈精怪🍷
說到wizard/witch, warlock, sorcerer, mage, magician, druid

druid/德魯伊,英法愛爾蘭等地的古代宗教祭司,身兼傳道/醫生/教師/仲裁/先知,這聽起來很像擁有某種神奇能力的大賢者和大司祭等等。

其實功能方面十字教早期也是身兼多職,尤其佈道/醫療/教學,到現在依舊常聽到十字OO教(看派系)之醫院or附設幼兒園小學中學等等。這大概要算在宗教相互影響範圍?

magician我認為這較好分,通用還是以魔「術」師>魔「法」師的定義更常用,既然談到魔術必然是以trick為基礎,能被解釋原理的視覺幻象所之把戲。

當作為魔法師時看起來是大通用名詞。
Magician (fantasy) - Wikipedia
歷史分類段落有談到這幾種名詞更偏向什麼概念。
廢墟貓✟鬼靈精怪🍷
於是同時發現把enchanter/enchantress跟magus漏掉惹哈哈。英詞這部分還在找有沒有討論更多更深的資料,放置play這麼久終於認真開始寫功課了
☜ 不拚命三丸
廢墟貓✟鬼靈精怪🍷 : 貓貓聖誕快樂!怎麼突然告白窩害羞 > <,這邊還沒有機會拜讀小說和其他同世界觀的衍生,其實也有點擔心給出的解答不是那麼能回答到你的疑問,沒想到結論和摸完全套的讀者是一樣的真是太好了!也感謝貓貓提問,讓我有機會重新梳理過去看過的資料與討論。

貓貓洞察力深厚呀,甘爺爺總是無法直接攻擊一語中的。印象中我當初看電影的猜測心理是甘道夫一定還在憋大招,精彩的魔法可能放在後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跟炎魔一起雙雙掉下去XDDD,再回頭已是白袍身,開始騎馬打仗。

寶鑽的定位好像就是中土的聖經故事,神如何創世以及前幾個紀元發生的故事都收錄在裡頭的樣子,除了有托爾金本身信仰的十字教痕跡,似乎還參考了許多北歐神話、冰島傳奇和凱爾特文化的部分,哪天找時間我也想窺一窺,依舊越來越長的待讀。
☜ 不拚命三丸
哇認真接觸真是不敢當,嘿嘿就是東看一點、西看一點,到處留點印象在腦子裡,看有沒有機會把這些脈絡慢慢累積拼湊起來!

然後好巧,我上面說到這段概念也是因為腦中想到《康士坦丁-驅魔神探》那部電影,這幾年有重新複習一遍基哥好帥(好。除了加百列和偷偷跑來人間的瑪門,記得電影也有表現出很多天使與魔鬼秘密潛伏在人類身邊,而人間沒有因此大亂的原因,看來也是那條制約在運作,如果手腳做得太明顯就會像瑪門那樣直接out。

貓貓如此向信仰者提問好勇敢。雖然好像可以想像這類疑問之於信仰者,大抵都會通向上帝自有安排,我們區區凡人怎麼能揣度祂的智慧的大方向,但如果是「有所制約」的假設就很有趣。人界彷彿是上帝和撒旦的棋盤,這種規則也詮釋了為什麼人類總是在善惡之間飄忽不定,因為我們的一個肩膀站著小惡魔,另一個肩膀則站著小天使。
☜ 不拚命三丸
看下來 druid 的功能 (?) 真的有像擁有神奇力量的大賢者和大司祭形象,也確實與十字教早期在社會進行的各種建設有所吻合,其中大概也有宗教相互影響的成分沒錯吧。

德魯伊是英法愛爾蘭地區的產物,說不定十字教傳進來後,也有把一部分的凱爾特文化和自己原有的內容吞併融合起來,慢慢篩選衍生成為新的文化符號和社會意識。

magician 術>法 的定義更為廣泛,以操弄視覺幻象把戲為主,所以是變戲法的人,也可以作為魔法師的一個大通用名詞來使用。原來如此!難怪也會看到某些日式奇幻作品以「魔術師」一詞來稱呼會使用魔法能力的人,可能概念也是來自於此處的互通。

沒關係嘿嘿,稍微逛了一下 magician 的 wiki 覺得這類文化涉及的範圍真的是深長且廣泛,功課貓貓慢慢來有空再做就好,我也會跟著跪讀
☜ 不拚命三丸
Enchanters

Enchanters
A time has come for battle lines
We will cut these knotted ties
And some may live and some may die

看到 Enchanter 剛好想起這首民謠,沒有玩過遊戲但覺得詞曲都好有味道好好聽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1EEvZjgzSG0FqWyCs120Cv.jpg https://images.plurk.com/4o02tbncZkyAhzSABBrMQ9.jpg https://images.plurk.com/326Z6sLQWVlQ4ECN2VEFE7.jpg https://images.plurk.com/7JTPmv9x1BImV5Xzefc7EM.jpg https://images.plurk.com/4Vd1N8nPareKGacrIqP24O.jpg

怎麼我看個電影花絮,還可以聽到各種作家學者來講奇幻文化的古往今來……這些角色如何成形的回溯與改編,其實就是製作組在幫自己寫小論文吧,太豐富了。

中世紀傳說充滿著龍與人的鬥爭,發展到文化復興時期人們開始把注意力放到人類本身的鬥爭上,後來幾世紀龍再回到大眾視野又變成一種搞笑滑稽的擬人存在,但托爾金不要那種擬人化的龍,而是打算將中世紀時「龍=力量」那樣狡猾又令人恐懼的形象重現出來。
☜ 不拚命三丸
Völsunga saga - Wikipedia
法夫納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貝奧武夫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北歐神話|沃爾松格傳 - YouTube

Völsunga saga/費爾松迦傳說/沃爾松格傳說

總之先memo有空再啃,第一次接觸北歐神話還是《史上最強弟子兼一》那部好好笑,該說是物哀文化的影響嗎?日本人真的蠻喜歡北歐風味,像《蒼穹的法芙娜》和《極黑的布倫希爾德》直接就在作品名引用,如果說概念上有參考的就更多了,《黑暗靈魂》裡的諸神會殞落死亡,人類受誘惑墮入深淵,還有曾經壯大輝煌的帝國文明不復存在,也抓取了很多北歐還有魔戒的概念進去。

諸神的黃昏題材作品列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5m6afTEYRkBkEoBvXW8lFL.jpg https://images.plurk.com/50rpkzR92clbFmhbNXhesm.jpg https://images.plurk.com/FdvxdQMnc9uhar7XXTATe.jpg https://images.plurk.com/3Uur2rd7IaMFIHQKihksDT.jpg https://images.plurk.com/1nJ1m3HBrxTc9toEox1S6d.jpg https://images.plurk.com/656NtSvYE2FqgsRd09ewbF.jpg

史矛格、比翁的創造都有參考到貝武夫呢,電影演到比翁變成熊出場那段有感覺到耳目一新,因為換皮人(?)設定和魔戒接觸到的風格不太一樣,精靈、人類、矮人身上都有文明積累的痕跡,但比翁的存在似乎是一種更原始且野性的感覺。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cunVTEN8dne55hwHdMjxw.jpg https://images.plurk.com/tV15I6FMhi9ehW2WsehYc.jpg https://images.plurk.com/7FEdGa3rpXF0SKiQVr1BK0.jpg https://images.plurk.com/5PsqELm3Qm6JtptHpAKFdC.jpg https://images.plurk.com/5cJduyQVSTcGLnGGyIMdOM.jpg https://images.plurk.com/7oQezK4fLTpDJhwORthQ4j.jpg https://images.plurk.com/6lAsVHeeCNjW8QTYG0BJvW.jpg

熊的身影從遠古時期的壁畫就已經刻寫在人類的基因中,熊兒子形式的故事不斷藉由口語傳承下來,成為被記述下來的冰島傳奇之一,托爾金在人與熊的關係中,想要探討的或許便是比翁這種人性、獸性的選擇,牠可以很溫柔、與自然萬物共處,但也隱含著殘暴嗜血的一面。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6pBAuPuxQH0cg93TBhz27D.jpg https://images.plurk.com/uNtELNIgBpfQFl8Ggaay6.jpg https://images.plurk.com/5H5upHCwhMBC8vSMrfUCtB.jpg https://images.plurk.com/130unKbCOF2nUKNGAbbOyK.jpg https://images.plurk.com/XiRNKbewkyCPguzqAiGaW.jpg

比翁的話題一直圍繞在「熊」身上,也聯想到這幾年的古北歐題材電影《北方人》,主角偽裝成奴隸潛入冰島尋找殺父仇人的化名便是 「熊狼夫 (Bear-Wolf)」,除了古北歐對熊、狼的崇拜意義外,似乎也是在隱射主角內心如同野獸的狂怒情感。

記得有一幕還拍攝了,一群披著熊皮的男人在營火前舉行儀式的場景,每個人都情緒激動且瘋狂地模仿野獸吼叫的模樣,真的是字面意義的「熊皮大衣(bear-shirt)」與狂戰士。
☜ 不拚命三丸
The Northman | I AM HIS VENGEANCE | Full Scene HD

好像沒有羅柏·艾格斯前兩部作品那麼大受好評,但我還是很喜歡他試圖把新英格蘭女巫傳說、蘇格蘭燈塔看守員失蹤事件、丹麥王子復仇記等等民俗故事拍攝得有點癲狂奇異,又同時具有寫實色彩的風格。

《北方人》我很喜歡劫掠村莊的那場戲,雖然整部電影充斥許多血腥暴力的橋段,但比起吸引眼球或表現暴力美學,更偏向一種如實呈現人類的確擁有獸性一面的感覺,而憤怒與殺戮的渴望就源自於此。

然後下面順便也memo下看北方人那陣子找到的古北歐介紹專欄,感覺餡料很多很足,但一直放著還沒去翻。

Bear's Son Tale - Wikipedia
狂戰士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異教人:古北歐隨筆集|方格子 vocus
廢墟貓✟鬼靈精怪🍷
哈哈Bēowulf原來是bear-wolf。在噗友家也有看到berserk和bear皮衣的關聯,當時有在揣測這些字可能全都來自同一個意思。
☜ 不拚命三丸
廢墟貓✟鬼靈精怪🍷 : 雖然古英語的發音可能更偏一點,但貝武夫、蜂狼、熊狼 唸下來也有種欸欸欸有道理的感覺 (rofl)。哈比人的比翁 (Beorn) 和之前在其他維京影集看到的人名 比約恩 (Björn) 皆指向熊熊。說不定某些OO夫,夫字尾的北歐人名也都延伸自狼的意思好好玩。

ulfr - Wiktionary, the free dictionary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3zNgwGBKo5mwxAF9gB7t5G.jpg https://images.plurk.com/3FEljQEzpy458SCkPdWvcT.jpg https://images.plurk.com/UmJRM7W6NFTg7zvXTGCuW.jpg https://images.plurk.com/DFwwCjRv8HbuXX31XvLRv.jpg

趁今年最後的假期把哈比人第二部的花絮啃完了喔耶,聽 John Howe 聊到才知道酒瓶酒標都是很近代的發明,為了不要讓酒瓶的外觀太有現代感,他們特別請玻璃匠燒成圓圓扁扁的樣式,酒標設計也是盡量增加歷史感。

幽暗秘林那段酒窖的佈景其實都是裝著酒的真酒瓶,拍攝結束後酒就分送給工作人員好有紀念價值。酒瓶、比爾博家餐桌的食物、夏爾還有長湖鎮市場的所有陶器,這部電影到底還有多少道具是放真傢伙,瓜張。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6MyuKOeZcClkGaFsPOdvDO.jpg https://images.plurk.com/3YxVFyVYhT5UI5Vv4QvEoC.jpg https://images.plurk.com/5wE4HkotUyBDOWGbgXChU9.jpg https://images.plurk.com/5SePx6DrjYNqItt0vBequU.jpg https://images.plurk.com/HPFPVjnLwlxy3esZiU1dG.jpg https://images.plurk.com/GT4VDPqsj27Ci6OYfE0T9.jpg https://images.plurk.com/1MqzXYLBfTfXzapw5iwUeL.jpg

長湖鎮參考了威尼斯和亞洲河口三角洲的水上房屋及市場生態,外型汲取俄國、挪威的傳統木屋樣式。喜歡洛汗的代表物是「馬」,長湖鎮是「魚」的設計。

鎮長的寶座也是把人吃乾抹盡的長嘴魚,細節多到驚艷,建物類似鱗片的雕刻,還有像船頭又像魚的屋頂都反映了這個城鎮捕魚維生的社會型態。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2StVzA7rBEOu7Jg5r8eDd5.jpg https://images.plurk.com/16J3HsoxflU4yLatdijDeI.jpg https://images.plurk.com/5kGU7KxH37KOPzvTXdvMx4.jpg

Alan Lee 還在市鎮廳內做了一個 John Howe 的小頭雕向他的工作夥伴致意太可愛

只能坐在電腦桌前聞香可惡,但好像可以稍微體會李察為什麼會喜歡比翁的屋子到自己都想去學木雕了,美術組製作佈景的考據和技術都太厲害,不只雕刻的花紋圖樣有所考究,連木頭老舊發霉散發出的久遠歷史氣息都一起做出來,真的是一百分的中土沉浸感。

這群團隊已經做出可以長時間保存的哈比屯,紐西蘭觀光局不考慮再跟他們合作再搞一個中土莊園出來嗎?全世界的宅宅都會想去聖地朝聖的嗚嗚。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7GJX3HVM1uyprAuvVLifdU.jpg https://images.plurk.com/1cDpphNpbUQmXylF6G3ydV.jpg https://images.plurk.com/4l9lxvkev31Z0Ct7CAOAdy.jpg https://images.plurk.com/6V2v2tiEhhbyZ986nhCYYX.jpg

特別根據魚鉤魚叉造型設計的長湖體,電影劇情幾乎都圍繞在市場、巴德家還有市鎮廳,但他們還是把整個城鎮的行政區都劃分好了我下巴掉下來,後製階段為了讓場景更生機勃勃,更像一個活著的城鎮,還在瘋狂新增各種行人和裝飾道具,這群人真的懂什麼叫得過且過、適可而止嗎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1iTzxGTiFCt5JHlH6moOTW.jpg https://images.plurk.com/4E7IUOhlqihSXCiY78ar0E.jpg https://images.plurk.com/677knV0fCOGF5ScHhk4DLb.jpg https://images.plurk.com/2F3vQeKuyM61CRGXHkpaEK.jpg

「一個好的指揮是真正釋放出演奏的人,不是獨裁者,不是指揮官,也許是引導者,但他知道真正的角色就是尊重他們的藝術性,讓所有樂器都有可能表現出他們最好的一面。」

「你想到電影配樂某種程度上感情中心,因為你可以閉上你的眼睛,但你絕不能關上你的耳朵,即使在電影中。」
☜ 不拚命三丸
在電影院可以短暫閉上眼睛,但不能關上耳朵好好笑,這就是音樂之所以讓人無法抵抗的地方

我發現「指揮」作為一個引導者和「電影導演」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電影是一個包山包海、規模可大可小的媒體,來自各領域的人才就像各種樂器各種音色,如何引導安排好每個人的位置,讓他們相互合作協調共鳴出精彩樂章,就是導演的工作。

然後無意識述說故事,讓我想到上面某樓提到「氛圍」就是人事物等等一切都在幫忙說故事。電影和動畫在視聽效果的呈現擁有許多彈性,可以宏觀也可以極致細微,每個部分單獨拉出去解構分析都是一番天地,也因此是一個營造氛圍很有優勢的媒體。

有時候我會用電影感來形容一篇文章,我想也是在指這種視角靈活變換的形式,還有場景包著人物,事件夾著心境,一切鋪天蓋地向讀者席捲而來的感受。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1Of7Jftgj8WXwaKEEC86cQ.jpg https://images.plurk.com/1aw8QzrmWLJXK6QuJcrnRo.jpg https://images.plurk.com/6x8fzKXgl5hhSLXgTC4euS.jpg https://images.plurk.com/5RCjQ8IFC7OnoNXtOTlruo.jpg https://images.plurk.com/1jrNdrO3H4u7P1M49sKxMK.jpg

都靈家族/伊魯伯/索林的音樂主題是我哈比人裡最喜歡的旋律了,確實有種失落的帝國般高貴哀傷又忍辱負重的氣氛,矮人主題曲衍生自魔戒摩瑞亞礦坑的一小段配樂也好虐,之前對矮人這個種族沒什麼特別的興趣,看完哈比人後好喜歡他們嗚嗚嗚

我之所以喜歡英高也就是愛這味,整個世界正悲觀走向衰敗,曾經輝煌壯麗的美好通通土崩瓦解,只留下孤單的遺族和破敗的宮殿一起迎接世界終結……太悲觀浪漫我瘋掉……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5w6fdEPpuzKKvXRifpzxu8.jpg

If this is to end in fire, then we should all burn together!

發現〈 I See Fire〉有段歌詞直接把索林的台詞抓去用就怎麼聽怎麼難過,幹我真的童心未泯看完電影都幾個禮拜了怎麼還在哭嗚嗚嗚

Ed Sheeran - I See Fire (Music Video)
☜ 不拚命三丸
New Year's Eve (feat. Floor Cry)

睡前貼個每次都想在 New Year's Eve 聽,但總是時機不對的歌,血汗勞工我要奮鬥到一月二號才放假
☜ 不拚命三丸
大问题:如何看待死亡?

這集好精彩,聽完也有一種愛智慧的充實感,夏先生的文案每次都寫得好身歷其境,越聽越有精神。我媽天主教徒,我爸儒釋道都有摸一點點,所以我從小建構出的世界觀其實是偏向宗教形式的,天堂地獄六道輪迴,不管相信哪一種,死後靈魂似乎都會有個去處。

不過真正讓我恐懼的則是另一種形式,那就是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許多個失眠的深夜想東想西不自覺就會想到死亡,想到有一天自己不復存在,像宇宙中的一粒塵埃消散,確實會有一股巨大的虛無感襲來,忽然就難以呼吸起來,跟夏先生形容的一模一樣好好笑w。

之前提過許多次的小島秀夫很喜歡探討的「基因 & 模因」主題,想要繁衍和留下些什麼東西是否就是一種刻在基因裡的本能,人會對「永恆」產生嚮往,也會對「消逝、失去」等概念產生排斥。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2rGaNYRhFmdFj7FGFQ5rUt.jpg

不意外又是每種觀點都可以認同的一場會議,對哲學家的理念沒有什麼認識,但感覺他們提出的許多思想都已經默默成為人類文化 DNA 的一部分,像是「靈魂(精神、意識)不朽」這種概念。

覺得蘇格拉底能夠從容赴死真是了不起的事情,也好好奇讓夏先生讀到流淚的《斐多篇》是什麼樣子。雖然目前我其實不太相信會有一個相對物質表象世界之外的,另一個完美的內在精神世界存在,但古希臘哲學家那種追求知識直至死亡的熱愛,真的是很浪漫啊。

我也很喜歡「哲學就是練習死亡」這個說法,會聯想到卡繆的「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
☜ 不拚命三丸
伊壁鳩魯的看法我也喜歡,那個「出生之前的感受,就是我們死亡之後的感受」聽完有茅塞頓開的感覺,如果把原子看成天地之間的氣,也似乎有一點點莊子思想的味道,死亡就是回歸自然,回到具有形體之前的那個渾沌狀態。而他主張的靜態的快樂,恆久的快樂,寧靜致遠的快樂,好像也可以理解成某些事情(追求知識)所能帶來的平靜的滿足。

我覺得伊壁鳩魯一定是超級大麻瓜,跟我一樣可能就是沒那個體質w,雖然聽過不少身邊朋友發生的超自然經歷,但自己依然從未體驗過,一方面還是很愛看恐怖片之外,另一方面對於這個現象世界也漸漸往唯物觀點靠近,如果靈魂在這裡的概念等同於人類的意識,那肉體腐壞崩解之時,意識確實也會跟著大腦消失,沒有什麼東西會留下來,但似乎也不壞。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22W4h4yeXLhl4eJhkHjzaE.jpg https://images.plurk.com/2r1dv31ncrVcgMZ3TV36ZS.jpg https://images.plurk.com/oQe2HW0EYFLv0eDY0MtCw.jpg https://images.plurk.com/4zkLFVVLy7NWCbEIs7pNbn.jpg https://images.plurk.com/34HrF3KUlAYqNcnwYINK4B.jpg

海德格是幾個看法裡面聽起來最複雜,也是最有意思的!很多模糊的概念繞來繞去,但是越聽越明白什麼好好玩,也想來找一本《存在與時間》讀讀看。

死亡的消息從來沒有停止過,但因為一般人沉淪生活在集體之中,我們聽到看到「有人死了」也會很自然當成「他人的事情」,下意識閃躲掉「我也會死」這一事實。
☜ 不拚命三丸
之前聽深度履行聊到「死亡是什麼感覺」也覺得幹真的很有趣欸,因為死過的人都不在了,還活著的人也都沒有體驗過,所以其實沒有人能告訴我們死亡到底是什麼滋味,除非我們也實際死過一遍。

不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聽到哪裡哪裡又有多少人死掉了,不管對於他人的死亡有多麻痺,那些想像和感受都不是真正的死亡,只有自己才會真正死去。

死亡可以說是必須要孤獨面對的事情,但又具備每個人皆是如此的平等還有普遍性,也難怪會是一個讓人如此著迷又畏懼的主題了。
☜ 不拚命三丸
Valar Morghulis | 冰与火之歌中文维基 | Fandom

說到已經被當成流行語的「凡人皆有一死」,很喜歡馬汀爺爺在冰與火提出這句話的語境。

宏觀一點可以看作整個維斯特洛芸芸眾生的小小註解,高貴的人與低賤的人一樣,最後都會通向死亡,但重點是他們為了什麼而死?他們在故事中經受的榮耀與苦難,那些歷史長河中轉瞬即逝的微小閃光,都會讓人覺得這就是死亡所賦予的意義。

視野縮小,針對千面之神提出的死亡是一種解脫、禮物的價值觀 也很有意思,我本來以為「侍奉」其實就是每個人在結束旅程之前皆須「受苦」的意思,不過所有人都須以一生來侍奉千面之神,最後再被賜予解脫,確實是更加直觀的解釋
☜ 不拚命三丸
精靈們都是長生不朽的,換句話說即使他們的軀體在戰鬥中消逝,他們的靈魂仍然會被世間綁住而必須前往地上的曼督斯神殿(Halls of Mandos)在那裡等待釋放或者世界末日來臨,因此幾乎不老不死的精靈都對留在這個世界的時間冗長得感到疲憊不堪。

有趣的是人類卻擁有著「神賜的禮物」(gift of men)——死亡,亦可稱之為有限的生命。一旦人類死亡,其魂魄便會馬上從阿爾達處得到解放,開始進入另一個連維拉諸神也一無所知的新世界。

人類 (中土大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不拚命三丸
說到死亡是餽贈,終於接回我想要聊的托爾金,幹鋪梗鋪好久……真的新年第一天就談死

逛世界觀介紹時知道精靈和人類兩個平平都是伊露維塔的親子女,但設定卻截然不同好好玩。不論生死,精靈的命運皆與阿爾達(世界)綁定在一起,與世界同生同死直至末日。

但人類的命運,人類因為生命有限所面對的未知與可能性,連強大且充滿智慧的諸神們也無法知曉。救命真的好浪漫……雖然是奇幻世界觀,但想想這種不給解答的方式,某方面說不定也是在映射現實世界中的人類特性,因為生命短暫對於探索世界不知疲倦,並且可以對事物擁有孤注一擲的熱情。
廢墟貓✟鬼靈精怪🍷
關於死亡是禮物的價值觀 ,有看過指出是中世紀是普遍觀念的說法喔,有時間再深入討論: D
廢墟貓✟鬼靈精怪🍷
對惹阿丸新年快樂!
秋雁️‍👾
丸山新年快樂
艾爾琈💎華鳳瑞鳥🍄
丸丸新年快樂 (drinking)
櫛瓜佐綠吐司 ݁ ˖𖥔
丸新年快樂!!!
☜ 不拚命三丸
廢墟貓✟鬼靈精怪🍷 : 原來是中世紀普遍的說法!沒問題,貓貓可以隨時補充繼續討論

廢墟貓✟鬼靈精怪🍷 : 秋雁️‍👾 : 艾爾琈💎華鳳瑞鳥🍄 : 櫛瓜佐綠吐司 ݁ ˖𖥔 : 謝謝各位!!這幾天河道被新年噗淹沒就沒有一一闖入祝福了,但很開心能在這一樓祝你們新年快樂,願大家新的一年身體健康、萬事平安,不管晴天雨天颱風天都能順順度過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s1S2ONtG6kMX6AjSivDBs.jpg https://images.plurk.com/XzmGY1bUMH34dGyUfknZd.jpg https://images.plurk.com/5edlTmtOqoKFafq28GGkq6.jpg https://images.plurk.com/4gcmQJ3HBLWtSZCostKNst.jpg https://images.plurk.com/3cOdoG5kiP7xBzH0ZiPWQe.jpg

Thorir (Þórir) 索里 / Thorin (Þorin) 索林

哇讀音和拼寫都非常像,這麼說索林名字的原型很可能就是那位維京酋長。
漢索里,Thorir Hund?Thorir the Hound,獵狗索里,獵狗桑鐸·克里岡(幹錯棚

Thorir Hund - Wikipedia
The Legend Of Thorir The Hound And The Miraculous He...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2F7enyhbmNXs0OjOYjZttU.jpg https://images.plurk.com/4Lw8DvRYW5GRsEvP3hSeC8.jpg https://images.plurk.com/JMOKdWBq4ManuyyWwzgC4.jpg https://images.plurk.com/5C7uLUbxxEH1mP5f0GkDv9.jpg

惡龍瘋病 → 龍看守的黃金被詛咒 → 戰士貪戀黃金 → 戰士成為龍。

既然這樣的概念在傳說不斷出現,蠻好奇其中乘載什麼樣的寓意。龍的強大令人畏懼,黃金足以誘惑人心,所以算是一種對於貪戀權力和金錢的警惕嗎?
☜ 不拚命三丸
那是一個氏族之間爭鬥不休的社會,為了金錢、土地、權力自相殘殺可能已經司空見慣,但即使如此古北歐人仍有一些事情想要透過故事流傳下去。或許,他們在用一種比較悲劇色彩的方式告訴子孫要懂得「滿足」?

托爾金著作中的矮人著迷工藝與金銀珠寶,精靈和人類也因為權力相殺鬥爭,相比之下哈比人大概是全中土最和平、最不愛出遠門,也最容易感受到快樂和滿足的種族。

小心龍的黃金這個概念也被托爾金延伸到「朋友比黃金更珍貴」的寓意,嗚嗚嗚索林我又想哭ㄌ……不知道小說的描寫如何,但電影中矮人們的團結與頑強確實也很有維京風格(瘋狂超譯ㄉ我
☜ 不拚命三丸
尼伯龍根之歌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尼伯龙根的指环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依作品生成的年代,影響順序可能是這樣:沃爾松格氏傳奇 → 尼伯龍根之歌 → 尼伯龍根的指環/哈比人歷險記、魔戒。

不知道托爾金聽不聽華格納,也不確定華格納對於北歐神話做了多少成份的改編,不過很隨意的瞄了幾眼歌劇的劇情簡介,黃金鑄成的指環可以統治世界,為了指環爭鬥相毆等等等,真的充滿著魔戒的既視感

https://images.plurk.com/5MiYJGWK4ROKqX7CE8O0y5.jpg

剖析《萊茵的黃金》之其一:人物關係和故事大綱 | 撰樂 Die Musikzeitung
☜ 不拚命三丸
有點無關又有點相關的順便一提,黑暗靈魂 Dark Souls 最初的遊戲命名好像是 Dark Ring ,但因為有菊花的意思???所以最後這個名字被改掉了,哈哈哈大家都對指環情有獨鍾,暌違多年FS社又推出一部 Elden Ring 也算是得償所願ㄌ吧 (工蝦毀

From the darksouls community on Reddit: Fun Fact: Wh...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fZ8UTYHt8IXyTRV1Ytgao.jpg

就是東逛西逛突然又發現馬汀爺爺在跟英國史偷抄功課的痕跡w,諾曼征服那年剛好碰到哈雷彗星也太有傳奇色彩了吧,也難怪冰與火裡丹妮莉絲的崛起會和「紅彗星」掛勾在一起,根本就是拿了天選之人劇本的感覺。

如果有一天(願馬汀長壽)丹妮真的從厄斯索斯打回維斯特洛,重新奪回坦家統治七大王國的權利,那這種跟老祖宗征服者伊耿遙相呼應的劇情想想就燃到瘋掉 不過好像也有點太王道ㄌ,我也想看其他黑馬選手笑到最後

贝叶挂毯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哈雷彗星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紅彗星 | 冰与火之歌中文维基 | Fandom
☜ 不拚命三丸
Animaniacs 2021 - Bayeux Tapestry Song
貝葉掛毯之歌,小動畫好厲害!!

William the Conqueror ("Sexyback" by Justin Timberla...
然後這首莫名洗腦耶天啊 (rofl)(rofl)(rofl)
☜ 不拚命三丸
ゴールデンカムイ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Ⅱ
狼に追いつく

等了好久的第二張OST,我還沒有看第四季⋯⋯

ゴールデンカムイ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Ⅲ

等等竟然還有第三張⋯⋯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Qnh6977earx9U5jNuwThU.jpg https://images.plurk.com/6zqXjRIVVwHfHtGkBnP3z1.jpg https://images.plurk.com/1BtcuasUYSYlnInxJz1bCu.jpg https://images.plurk.com/58MKBRCSALKUbTjCTk6FCh.jpg https://images.plurk.com/73LKdR6atfKLwIXS5lakIs.jpg https://images.plurk.com/40mOoCsbJEvOuWwtyFVkWl.jpg https://images.plurk.com/7hViXJb3gUR7CcKgCWFI8a.jpg

揣摩舊畫中的戰爭場景好聰明,誰與誰發生衝突,發生於什麼樣的環境,都會利用構圖來闡述資訊。

印象中黑澤明是藝術和油畫專業出身,所以他的構圖設計和色彩組成也具有古典畫的美感,當初看《亂》真的被劇情和紮實的美感品質震撼到。

https://imgs.plurk.com/QEx/yIz/0mVKzZN76wXGVQWTVifoNni76Md_lg.jpg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7zVOiRxHwp7mDGfDtRmNjN.jpg https://images.plurk.com/1o8mERWRb8qUafVx8Cgm1X.jpg https://images.plurk.com/7wSNDOtFWAXsuV1QtAuXhK.jpg https://images.plurk.com/19Bt3k0O9kGryvfM4y3IXx.jpg https://images.plurk.com/11AYXI7QRTm2Fpfi28vGUg.jpg https://images.plurk.com/1e4K7fqbKfSUpTFgK39V1V.jpg https://images.plurk.com/53JkHQgpiVvW2T71MLgjmv.jpg

戰爭場景的重點是地理概念(筆記。魔戒已經拍過帕蘭諾平原戰役那種平原大混戰了,這次PJ想要來點不一樣的,經過討論他們使用了三個地點來串連戰線。孤山城門口有一塊平地很適合中世紀戰略的攻防應對,河谷鎮巷弄狹窄就偏向酒館鬥毆般的下流巷戰,烏丘由懸崖與冰湖組成則是充滿宿命感的1v1單挑。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xlZRt9eAnYOkmBzBTWt8i.jpg https://images.plurk.com/5nAeDlPh8WhBk2pu5Do1Be.jpg https://images.plurk.com/3OB0AueM4UtRW7nezmUlKm.jpg https://images.plurk.com/5y499Svltkt9fAmwN2PgC8.jpg

先看沙丘電影才看哈比人,我也忍不住想到沙丘哈哈,沒辦法蒙古死亡蠕蟲的形象幾乎已經是沙丘的招牌,不過哈比人電影看到沙蟲超帥的捲捲捲鑽出來那幕還是有被驚喜到,從原著找到這段文字描述讓沙蟲變成無情挖地道機器的改編很有意思!半獸人是真的懂大戰略

地道戰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55zzdqnbjvpUvmys9ThSlr.jpg https://images.plurk.com/2OjqeQQpcKzXWO7Pyignir.jpg https://images.plurk.com/11V5Tvt49hGXqLvGiHJF3D.jpg https://images.plurk.com/3UB9mWAMkGeJPWbtWTwHZ8.jpg https://images.plurk.com/3xXSc5X6mqhH7h7e8UtVfT.jpg

使用盾牆作為防禦,讓矮人的維京成分又上升一些呢,雖然已經有歷史學家指出盾牌牆和雙角盔一樣都是迷思,但作為影視作品的戰爭呈現,盾牆確實非常有視覺張力。

[ Vikings ] Shield Wall - Battle (HD)

[無責任翻譯]破解迷思:維京人沒有躲在盾牆後面 – Gasta Marcus Hobbitia
[達人專欄] 真實的維京人作戰模式 - dano80441的創作 - 巴哈姆特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2RW4F6zVWUQ78K4Jbc4oYB.jpg https://images.plurk.com/4TFODfXCCHt2Y2I4BUdNeS.jpg https://images.plurk.com/4qM9bjgjw8xZLsiBGXxZwJ.jpg https://images.plurk.com/4tqnPpvOI8W9eXlQIS0wV4.jpg

原來這種長矛搭配盾牌進攻的陣型最出名的就是馬其頓方陣,我記得在私生子之戰看到囧恩對上小剝皮的軍隊,被矛與盾團團圍起來同樣有被驚喜到,大場面拍得真有魔戒電影之風,就可惜劇情一坨大便嗚嗚嗚(日常悲憤GOT

Alexander 2004 - Battle of Gaugamela 1 - Movie Clip ...
The Battle of the Bastards 4K (UHD) (2023)

馬其頓方陣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方陣 (軍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51Wp2VAiU0mqkTSlUToLuT.jpg https://images.plurk.com/6Y4LGjteoeiNHag5r5mH1A.jpg

二十個特技演員來做出五軍之戰所有小兵的動態捕捉,由於擔心觀眾會分不清誰是誰,所以為每個種族都設計了不同節拍的動作,以及截然相異的戰鬥風格,細節做得比魔戒當時還好耶,根本異種族大戰教科書。

矮人:穩重的四拍,整齊劃一,機械般的節奏。

精靈:優雅的三拍,像是舞蹈又像東方武術味道的行雲流水。畫面由三角構成,三人一組,以兩名劍士保護一名弓箭手做為進攻策略。

半獸人:混亂的五拍,人海戰術,前仆後繼踩上同伴的屍體往前衝。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2JBunthX0T52wn4A4teCrQ.jpg https://images.plurk.com/60e4b6v7IfEEGNTFCDQUW.jpg https://images.plurk.com/6Glz3MUJ7cEjKfsRUOokJb.jpg https://images.plurk.com/2qA14y4Qk7kxRptPAeLOmg.jpg https://images.plurk.com/4UHdULL9KDAnLkOI1Jrsj1.jpg https://images.plurk.com/5oFhreTP39jDbM4BIQMhWc.jpg

戰場上有好幾千人,該從哪裡把動態補捉的動作轉換成動畫讓後製小組很頭大,於是登登新工具被發明出來了,拍個電影弄得好像戰略遊戲一樣超酷!華納不考慮再拿這些素材做一個中土帝國遊戲出來嗎?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2IZCvxRNgfEM32mapw4g7V.jpg https://images.plurk.com/4GX2bJKzu9VH8qHGzqcHTu.jpg https://images.plurk.com/1SgeBteK1GfYOcN2v7eGw7.jpg https://images.plurk.com/3HbIEk3rekwaL609j2hZl1.jpg https://images.plurk.com/3fZJc6bXf1aJZTjGD8ytTT.jpg

缺乏完美才像真實世界講得好好,不完美的鏡頭反而更像戰地記者拍出的畫面。史矛革的部分場景也是同樣的拍攝方式,動畫師先把整段動畫做好,再讓PJ拿著攝影機跑來跑去決定機位角度。

跟先畫好故事板才動工的方式不太一樣,大概也是他們已經沒有時間力氣去搞前製才摸索出來的方法吧。看到PJ被滿滿的行程壓縮到無法靜下心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打電話向公司請求把戰爭場面推遲一年真的有心疼嗚嗚,不過也因此讓大家都能好好休息重整。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6Y3K3SsWRFKowxpTgoIwJS.jpg https://images.plurk.com/3T0iBTvLEKhEaP3HgX6VoM.jpg https://images.plurk.com/2angqwLlQGW5loNrYTJXTA.jpg https://images.plurk.com/4XiDnxkMTNuHJ1kOcLwUR4.jpg https://images.plurk.com/6QdECiKUwNvv9F17QfQZRE.jpg

阿索格是非常現代的指揮官笑死wwww,這段旗語指揮真的精彩又有新意,艾倫的設計本來是打算採用擁有索倫象徵的火焰,後面才被改成旗子,少了黑暗陣營的魔法感,但更多呈現半獸人粗糙的手工技術也很棒,第一部的哥布林地城也是各種暗黑手工藝的感覺。

The Hobbit: The Battle of the Five Armies, but it's ...

旗語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廢墟貓✟鬼靈精怪🍷
哈哈看到認識的人,他的小屋有很多有趣的中世紀整理。
上次說中世紀對於死亡視為禮物的觀念,寫其文的作者也是依據momento mori再引用格林童話"Gottes Speise (上帝的食物)"來作為引子。
這裡有比較詳解介紹的英版
"God's Food" Fairy Tale by Jacob and Wilhelm Grimm -...
這篇和我看的書所引述之童話內容細節略有差異,我讀的穿插解說是由良彌生蒐集資料所撰寫,故事細節上有提出姊姊從小到大的委屈,但其他網路所能的資料沒有談到這些。
廢墟貓✟鬼靈精怪🍷
上面英版很簡單劃分出印象中所謂的好與壞,不過看完由良的童話引述和解說,頗迷惑到底這個故事究竟想說什麼,由良整理版談到妹妹從小恃寵而驕,認為姊姊不起眼甚至看不起姊姊,而妹妹不僅父母疼長得漂亮還得到所有美好的一切,並且嫁給了曾經透過表面追求姊姊,實際為了追求妹妹的帥工匠,後來遭到了這樣的困局,隱隱約約彷彿在說妹妹會得到這種結果多半帶著活該感。

不曉得是否又經過添油加醋(ry
廢墟貓✟鬼靈精怪🍷
總結死亡是好事,我回去再錄書裡的段落。
☜ 不拚命三丸
廢墟貓✟鬼靈精怪🍷 : 不好意思這幾天比較忙累,現在才姍姍過來回覆~ 原來是貓貓認識的人,先把小屋書籤起來,有空慢慢翻

也謝謝貓這次的補充!上帝的食物和 momento mori 這邊都是第一次知道呢,再次長見聞了!讀完英版的介紹也覺得這個故事好特別,形式與常聽到的童話不太一樣,更偏宗教神蹟故事的感覺?人物身上的細節不多,情節也有點沒頭沒尾,在死亡的結局戛然而止。

至於由良版多出的細節,也使得故事寓意似乎不只是「死亡是好事」那麼單純了,更因為妹妹的行為,多了幾分道德教化的意味??

不知道是第幾手資料的添油加醋,也有可能確實有這一版本的故事在流傳,但為了某些目的有意無意的增減情節,這些版本差異也是研究口傳文學有趣的地方。
廢墟貓✟鬼靈精怪🍷
哦哦"Momento mori"意思即是「勿忘凡人(你)終有一死、或簡化為謹記死亡。」的拉丁文。和上面魔戒跟某個以西郎為主題曲的史詩系故事很像吧XD,我以為冰火裡面應該有提過類似的句子,不過冰火我只看了很片面的原作小說前段,不容易深入討論,比《魔戒》還不熟悉
廢墟貓✟鬼靈精怪🍷
由良在解釋這段時整理的內容(概要):中世紀適逢黑死病/大飢荒/戰亂頻繁,死亡陰影與生活緊緊相連,人們不知道明天在何處的繼續活下去。市井小民無奈將死亡之悲慘當作是上帝贈與的禮物、前往天堂的門票,這樣的情況顯而易見。

至於由良版本的童話細節……由良彌生的來歷只載明是日本暢銷作家,沒有列舉歷史或文學專攻背景,作為同行業餘愛好人士的參考書目可行,倒也不用過於據信,所以是否加油添醋的部分暫時不得而知。他的書最有價值之處在於參考書目羅列,每一本在有疑問時可能會是嘗試找答案的方向。
☜ 不拚命三丸
廢墟貓✟鬼靈精怪🍷 : 很多西郎,常常西郎,這也西郎,那也西郎,不知西多少……(突然唱起。真的和魔戒還有西郎遊戲傳達的概念有像到呢,冰火有類似的句子沒錯,只是之前我都不知道這個拉丁文短語,看到 Momento mori 的涵義後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冰火類似句子所屬的語言,在它的世界觀也是有點類似拉丁語定位的古老高等語言(仍有頌歌和書籍的紀錄,但已無人講述),所以我想馬汀在構思時應該是有直接參考 Momento mori

沒關係,冰火的部分貓貓可以憑印象輕鬆聊,雖然我小說也還沒全部看完,但如果有聊到這塊我可以當貓貓的橋樑
☜ 不拚命三丸
關於中世紀局勢動盪,人們把不知能否見到明天的迷惘不安,轉化為對於死後世界的解脫嚮往,以這樣的脈絡再去看《上帝的食物》覺得挺有一番道理。十字教從猶太教承襲過來,從現世的救贖轉變為強調天堂地獄的彼世價值觀,可能一部分原因也是漸漸意識到今生大概無法獲得所謂的解脫,才去寄託來世。

原來由良不是相關背景的作家或工作者,這樣書籍的定位確實可能會比較偏向業餘愛好者讀著好玩了,但會列出參考書目是好事情,若是有興趣再深入了解,至少還有比較明確的方向可以回溯查證。
☜ 不拚命三丸
批踢踢實業坊 - EAseries

居然有人在聊這部超懷念,梅林也是我的童年。全劇一共五季,當初公視一年播一季,也是佔了五年光陰的回憶,雖然劇情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路數在輪迴,但亞瑟和梅林的互動真的可愛,現在想到結局還是很悶很難過嗚嗚……

小時候對亞瑟王傳說完全不熟,當年看第一季我還以為摩根才是女主角 ,關妮就是個來陪襯的小女僕,沒想到後面女僕變皇后,小人有眼無珠⋯⋯

當初還默默有點萌摩根和亞瑟那種無血緣姊弟(後來揭開真相又變成有血緣)的微妙 (?) 互動,不過第二季開始亞瑟和關妮談戀愛到後面摩根轉成反派,皇姊弟那種特別的火花就消失了,可惜我第一季 all in 的股票…… 小小年紀炒股果然沒好下場。

Morgana Pendragon || Paint It Black
☜ 不拚命三丸
Christine, I Love You -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25...

有時候想買股也是因為演員之間的化學效應,可能不一定是愛情主軸的戲,但演員對戲起來其中的語氣眼神肢體變化,就會讓人覺得哎呦好像可以有什麼……像是歌劇魅影25周年紀念音樂會的拉麵人魚,我就覺得詮釋得比電影版更細膩好看,每次重看最後克莉絲汀回來還戒指那幕,魅影超柔情唱 Christine, I Love You... 然後克莉絲汀哭著吻魅影的手都會哭爆嗚嗚嗚

相反有些已經明確寫死角色關係是愛情,但演員之間總缺少點火花,所以演起來觀眾好像也很難有什麼內心波動,像是《少年魔法師梅林》裡的亞瑟和關妮就是這種風平浪靜的感覺wwww,當然組合和配對本來就是戴了一層濾鏡的唯心詮釋就是了,跟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會看到的細節都不同。
☜ 不拚命三丸
☜ 不拚命三丸
亞法隆之謎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因為演員火花歪到歌劇魅影,稍微把話題拉回阿瑟王。

我對《亞法隆迷霧》這套一直很有興趣,光是以女性視角重新描寫亞瑟王這類男權形式的英雄史詩就覺得選題超有意思,聽說這部把歷史和傳說融合改寫得蠻好,還有亞瑟和摩根的船(?)就讓我更好奇了

台灣早年有代理過,不過已經絕版好多年了……真、真的不考慮再重新代理翻譯一下嗎?二手書好難找啊
艾爾琈💎華鳳瑞鳥🍄
歌劇魅影!雖然我是被推坑的,不過一看就很喜歡了,忘了是2022年吧,去看的音樂劇演演得很精彩~雖然仔細看過劇情後,才曉得原來是兩個心智有問題的男人再追克莉絲汀XD 現在讀小說ING
☜ 不拚命三丸
艾爾琈💎華鳳瑞鳥🍄 : 歌劇魅影同好跟艾爾琈擊個掌!!我是學生時代被音樂老師推電影版本很喜歡,後來偶然看到音樂劇版也覺得舞台效果好驚豔,艾爾琈音樂劇也是看25週年的版本嗎?

魅影確實病得不輕,偷窺、做婚紗人偶、佔有慾強、吊繩殺人問題一大堆XD,相較之下子爵好像比較平庸和正常一點??不過我只有看音樂劇,不知道小說的子爵是不是一樣的設定,好好奇小說和音樂劇的呈現差異
☜ 不拚命三丸
【特質測驗】你是哪種作者?

https://images.plurk.com/66X7IV395QVMXeO0RUBr0d.jpg

河道朋友撈到的好玩測驗,跟風測測看!

本來以為我蠻喜歡亂逛各種作品的細節考據,有時候還會幫自己的東西寫論文w,所以藍行可能會高一些,結果意外偏低 (rofl)

雖然事前多少會做點小功課,但實際創作時「邏輯的合理性」反而會被我擺到比較後面,我可能更重視「情感的合理性」,比起合理會更多考量合情的部分??所以銀倚的分數也比較高,我寫東西時會希望角色的心理狀態和情感有優先傳達出來。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6yF53Lbi9YqeSo37w55I21.jpg https://images.plurk.com/4ki91LbWxV3MqMuC428TvQ.jpg https://images.plurk.com/3RKIXe1P8vTEzzxdFFYxn1.jpg

每次看這類型測驗的結果敘述都會覺得好像在誇自己w,不免有點小膨脹輕飄飄(幹,不過我有真正寫出來的東西不太多,與其說是分析創作屬性,不如說更多是看對於作品的特點偏好嗎?

我小時候其實是一個蠻大直男思想的宅宅,還嘗試寫過只有兩頁ㄉ校園后宮輕小說wwwww,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被雷打到才慢慢開始喜歡看一些比較細膩、有文學性 (?) 、過程不一定很爽,但看完會留在心裡很久的作品。

年紀越大,那些好球帶作品的共通性也越清晰,其中一點就是「以情感為出發」像是冰火(好,認識我的人都聽膩ㄌ我知道。
☜ 不拚命三丸
這次我講烙印勇士(好這也聽膩ㄌ

記得三浦老師的某篇訪談,訪問者有提到烙印勇士具有少女漫畫的特性。許多男性作家的漫畫都是「事件」去推動角色情感,但烙印勇士卻是「情感」去帶動事件發生。殘酷黑暗的世界觀下,那些人物之間看不清的情感糾葛就是隱晦的劇情主軸,它就像少女漫畫一樣展現了人的脆弱性。

訪談的詳細內容忘了,但訪問者真的講太好!尤其是「人的脆弱性」把我補漫畫時那種難以說清的感受形容得好貼切。以慾望為動機,將一個角色捧到接近雲端,又讓他因為情感原因重重摔下,代價甚至是身體到心靈全都被摧毀殆盡……我可能已經誇過一萬遍三浦老師的角色塑造了,但每次回想漫畫情節還是嗚嗚老師好會講故事……
艾爾琈💎華鳳瑞鳥🍄
可能音樂劇因為時間限制關係,雖然子爵也算重要角色,不過我記得當時我看的時候,是覺得他的存在感的確偏低XD 反倒是魅影一出場有尖叫聲、加上最後結尾的哭腔唱法能感受到那股悲傷的魅力www 子爵嘛,在小說裡我個人感覺,他其實滿幼稚的,也許他和克莉絲汀互相有好感,但是他無法理解克莉絲汀,卻又硬要把保護慾過盛硬強加在克莉絲汀身上,我覺得作為關心女性友人的男性,他的作法太誇張,「我是為你好」這種情勒要不得嘎,加上當他發現得不到克莉絲汀的愛時,就有種酸葡萄心理,認為克莉絲汀是誘惑他的惡女
艾爾琈💎華鳳瑞鳥🍄
反正整個就是愛不到我心生怨,真的滿小朋友的,雖然小說描述不算誇張,不致於讓我看到很怒……且現在還只看到中段,不曉得子爵之後會怎樣子,但我相信應該會長大啦XD
之前還有玩過一個叫MazM遊戲公司擴寫的歌劇魅影遊戲,裡面的子爵演得更變本加厲,讓我覺得女主真的很可憐,兩個恐怖追求者XDD 只差子爵有著正常人的外貌。但是遊戲後,子爵的性格有所轉變,所以對他又從負分變成有加分了,至於魅影還是比較始終如一,只是那個遊戲因為擴寫的有點多餘,加上細節太瑣碎,所以被不少人差評
另外說一下,我也是墨,次要綠w
廢墟貓✟鬼靈精怪🍷
MazM只推傑奇與海德,歌劇魅影不太行,只玩第一章便耐不住節奏雜沓的我。同好舉個手,個人被引導進音樂劇世界的是歌魅,因此他的這點在我心裡地位比德古拉高過不少。魅影是個瘋子卻令人難以放下,作為一部經典哥德小說,魅影是應該被懼怕的存在,然而歌魅卻將讀者帶進了他美麗又難分難解的哀愁裡。
vise原創漫連載中
哇真的是好棒的分析!(回烙印勇士是用情感推動事件發生的部分)並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讓角色要去面對,而是角色的選擇促成了世界線的變動(突然豁然開朗)
☜ 不拚命三丸
艾爾琈💎華鳳瑞鳥🍄 : 登登?!原來小說版的子爵居然是這樣的嗎……看來音樂劇的人設真的有被壓扁過,可能魅影這種直觀上更為神秘扭曲的角色比較容易在短時間內建立形象,加上他畢竟是歌劇院真正的主人,所以各種豪華尖叫聲和水晶燈砸下來的排場少不了(慣老闆又寫信來要求東、要求西了啊啊啊。

音樂劇的子爵也感覺就是一個來襯托魅影的高富帥情敵 + 天降竹馬 + 保護者男二號,主要作用可能就是來打槍魅影,讓克莉絲汀最後有個好歸宿。不過想想音樂劇把子爵改得比較陽光正面和沒有存在感也有點道理,畢竟情勒、酸葡萄心理、因愛生怨這些 Tag 好像也有點和魅影小小重疊到?

兩個追求者都恐怖情人好寫實也好慘……但子爵偏幼稚小朋友,胡鬧還在可容忍範圍,沒有像魅影偏激到動不動要殺人的地步。
☜ 不拚命三丸
說不定最後克莉絲汀選子爵的原因之一是他也有一些成長和改變,就像 MazM 改編的遊戲後期擴寫的那樣?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盛竹如扶眼鏡,期待艾爾琈完食整部小說的小心得!

估狗了下發現我以前有下載過 MazM 的歌劇魅影,但對玩法有點耐心缺失一下就刪掉了,沒想到裡頭的子爵還更幼稚恐怖嗎……克莉絲汀塊陶啊!!聽你說遊戲擴寫太瑣碎多餘,覺得我可能也堅持不到看到子爵有所改變的部分,以後有機會還是啃小說好了。

艾爾琈也是墨家人握握手!!稍微瞄了一輪河道的測驗結果,好像多數都有很高的墨家 (?) 成分,可能是喜歡文學藝術人會看重的共通點和普遍性。雖然我綠色好低但也可以懂,不管獵奇還是無厘頭,注重的是那種會讓人看了眼睛為之一亮的感覺!創意和有趣很重要!
☜ 不拚命三丸
廢墟貓✟鬼靈精怪🍷 : 貓也是歌魅同好握個爪(喂,傑奇與海德我發現我也有載過但也刪掉了救命XDDD,不過對《化身博士》這部比較沒有什麼接觸還蠻好奇的,聽說也有音樂劇改編但沒有看過。哇在貓貓心中歌魅的地位居然比德古拉還要更高嗎,歌魅真的是好多人的音樂劇啟蒙,曲目情節和舞台設計確實編排得好,無愧經典,看過一次很容易就掉到坑底。

雖然魅影危險致命又充滿缺陷,但也是他之所以迷人的地方(好像也是許多哥德小說會擁有的特色?)我喜歡魅影也是喜歡他可悲可憐,以及可憐之人有可惡之處的部分嗚嗚嗚。明明極有天賦才華,卻只能躲在陰影之處生活,面具裡外的哀愁憤恨,那些自卑與高傲的複雜情感都不禁讓人憐憫
☜ 不拚命三丸
vise原創漫連載中 : 對對!vise 也懂那個豁然開朗的感覺!看完那篇訪談再回想烙印的大起大落並不是突然發生,而是有跡可循的就覺得頗有道理。雖然也有一些比較突然的小事件要角色去面對,但讓世界線發生變動的關鍵,完全都是他們自我命運石之門的選擇。

再套上漫畫中反覆提到的「因果律」規則,那些好巧不巧的擦肩而過和錯誤,既是宿命注定又是角色日後企圖打破、反抗命運向前邁進的驅動力,都感覺整部作品推動劇情前進的方式相當有意思。
☜ 不拚命三丸
Amleth & Olga · You and me, you and I...

上次為了找阿姆雷特怒吼的影片看了幾個北方人影片後,演算法開始推薦我這個……水管是會讀心嗎我我我確實有喜歡這對,白毛安雅好美

可能羅柏·艾格斯也有意識到他的電影加入愛情元素會有點稍稍俗套(畢竟前兩部都相當前衛),所以男女主角的情感刻劃算是蠻點到即止,大概也是我因此喜歡的原因,雖然簡單帶過卻因為演員的詮釋一點也不馬虎,從眼神能看出他們對彼此的在乎。

我喜歡他們雖然一個是村莊的侵略者、一個是失去家園的受害者,卻因為主動或被動原因成為奴隸一同流落冰島,意外站在同一個陣線的感覺。落魄的兩人相互幫助暗中合作,眉目間傳遞的訊息與默契都讓人看了小小心動
艾爾琈💎華鳳瑞鳥🍄
[達人專欄] MazM:歌劇魅影《MazM: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遊玩心得 ...
這是我玩過MazM歌魅的遊戲心得,丸丸可以參考XD
☜ 不拚命三丸
艾爾琈💎華鳳瑞鳥🍄 : 感謝艾爾琈的詳細心得分享!剛剛拜讀完了

好喜歡小克那句「愛你不是我的義務」真是太帥太成熟了,可能也是被兩個恐怖追求者勒索那麼久終於領悟到的事情?

不知道小說後面是不是也會出現類似的對話,但稍微有點理解為什麼子爵也是有點糟糕的人設了,說不定用意之一也是在傳達,他人以愛為名付出奉獻再多,其實自己也沒有義務接受回應。
☜ 不拚命三丸
最近上班每天都要清掃店面好累,想說放假要來廢一下,結果每次都是看到一點東西就會開始論文腦,瘋狂想往下鑽分析東西我要瘋了

回頭翻好幾樓之前貼的北方人,阿姆狂怒大吼的舉動仔細想想比起宣稱自己是復仇使者,說不定主要動機更偏向要轉移走敵人的注意力來救歐嘉。

畢竟那個場景暴露身分對復仇其實沒有什麼幫助,而且看到歐嘉趁機逃走後,阿姆馬上就鬆懈下來被爆打一頓,好痛也好甜……沒什麼額外的怒氣值加乘也好寫實。
☜ 不拚命三丸
阿姆的父母也是侵略者和受害者的結合,也是整齣王子復仇記的悲劇核心,不知道阿姆和歐嘉的相似身分是不是也是編劇故意為之的對稱,但他們兩人都處於孤苦無依的環境,意外成為彼此心中的支撐。

歐嘉的不屈頑強和阿姆的沉默堅忍,有點相似又有點互補,他們之間是平等的,而不像國王把別國公主搶來做為王后是一種征服和彰顯強大的象徵,說不定這部分也是對於曾經「合理征服戰爭行為」的一點文化反思。

很喜歡安雅,但看完電影我一度懷疑「愛情」在這部復仇劇裡真的有必要嗎?或者說白樺林的歐嘉這個角色的存在,有什麼必要性嗎?再想想這個角色其實聯繫著阿姆失去已久的人性和愛(還有子孫會成為女王的預言)確實很重要,也包含著他的命運掙扎和抉擇:是要逃走與愛人幸福苟活餘生,還是要奔向復仇和死亡的結局。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廢墟貓✟鬼靈精怪🍷
@FisherSakana - 【二創】 #Gothorror #歌德千本 #哥德 #變身怪醫 ✞Got...
跟風(欸),我提供《傑奇與海德》的部分心得

談到我比較擅長的哥德領域,嗨一下XD。對、哥德小說核心是恐怖/負面影響(簡言之禁忌,囊括同性愛、亂倫、死亡等等)/超自然,要營造如此氛圍必然會與危險致命卻又充斥吸引力脫離不了關係。
廢墟貓✟鬼靈精怪🍷
在此之前先談到哥德小說類別的女性作家不在少數,例如珍奧斯汀除了著名的《傲慢與偏見》也著有哥德小說《諾桑覺寺》,《簡愛》和《咆哮山莊》作者都是女性。看過探討的專欄說法表示,哥德小說因為故事圍繞著恐懼,而女性身在過往社會的成長過程中會遇上不少封閉環境和體制下的恐懼,於是以暗喻隱喻方式潛伏在哥德恐怖小說裡面,1976年Ellen Moers(美國學者)甚至提出了"Female Gothic"一詞,這詞彙的女性歌德指向比較偏心理結構而非生理。也因此(相關於)女性文學經常會與一些恐怖事物連結。當然這說法還有討論空間。
廢墟貓✟鬼靈精怪🍷
哥德小說雖然多半既恐怖又壓抑、氛圍陰鬱又悲慘,卻也有歡喜結局只是過程依然脫離不了壓抑氛圍。由於通常會圍繞著死亡的脅迫展開,這點回到我們前面說的歌劇魅影,這故事要從克莉絲汀身上讀,魅影跟勞爾兩位男性對待克莉絲汀的方式都是種驚悚,雖然不曉得小說原作的卡斯頓勒胡是否有意識到,勞爾起先對待女性的方式,就近現代角度,對女人來說也是一種夢魘,不過原先的用意是魅影這個令人聞風喪膽的邪惡存在,對於劇院全體人員的確達到驚悚又恐怖的效果,克莉絲汀處在魅影這死亡威脅的邊緣卻用愛來化解。只是作者在魅影這反派上又著墨更加細膩,而這點成就了他魅力無窮的地方。

稿子寫太長了不好意思
艾爾琈💎華鳳瑞鳥🍄
的確呢,阿貓分析的魅影的魅力很清楚,他確實就是這樣子令人不捨又矛盾,相較之下,雖然子爵對克莉絲汀的愛很執著,但我覺得他想要救克莉絲汀擺脫魅影這方面較為笨拙,某方面來說也是用強逼的方式來追求人家。然後我還真是因為傑奇與海德這遊戲才認識化身博士的,雖然以前就有聽過這本小說。
☜ 不拚命三丸
廢墟貓✟鬼靈精怪🍷 : 也感謝貓貓分享精緻心得!整串閱讀完畢對《傑奇與海德》的劇情挺有興趣,人格分裂題材原來那麼早就出現了。有機會可能會先找音樂劇來看或玩玩看遊戲,大致了解一下劇情脈絡,再來找找小說(依然是永遠勾不完的待看清單救命

好像也有在一些文學紀錄片還是閒聊節目,聽聞不少哥德小說都有類似女主角在陰森的地下古堡探險的情節,讓當時的女性讀者讀得很刺激XD,當然同性愛和亂倫情節可能是另一種面向的刺激了嘿嘿

貓提到的這幾本都是有名的文學史經典呀,雖然我對這領域接觸不多,不過也有從相關作品比如豆豆龍的電影《腥紅山莊》和洛夫克拉夫特的短篇《異鄉人》感受到那些負面印象與恐怖氛圍。也令我聯想到或許《小紅帽》和《藍鬍子》這些經典童話,可能也是故事寄託女性恐懼的早期形式。
☜ 不拚命三丸
貓以哥德小說的特色來解讀歌劇魅影寫得好好看!魅影這個角色就是哥德小說中那無處不在的死亡形象,卻因為作者的描摹,不單單只是一個近似幽靈的可怖象徵,而是一個擁有血肉的可悲人物,也是讀者願意投入更多情感的關鍵。

想想克莉絲汀深陷危險,幾經轉折最後因愛平安化解,也確實是一個充滿了驚悚元素的少女冒險故事,閱讀完貓貓在隔壁大樓分享的文章,覺得副標「後女性的魔鏡夢遊」下得真好!除了描繪旅途中女性可能面臨的危險,在這個仙境之中女性也探索了禁忌的幻想與自身情慾。

沒關係沒關係,我也常常一不小心就大爆字,雖然我不熟悉的領域可能也沒辦法聊得那麼深入,不過聽身為哥德愛好者的貓介紹這些也覺得津津有味
☜ 不拚命三丸
艾爾琈💎華鳳瑞鳥🍄 : 想想到了現代依然還會看到不少強逼手段的追求案例,在十九世紀出現這樣的情節說不定有部份也是社會常態?大概不會有人跳出來大喊:「嘿,離那女孩遠一點!」

像貓說的不知作者寫下子爵和魅影這樣的角色行為,有沒有我們現代人這麼健全(?)的性別意識,不過如果因此意外讓讀者感受到其中的愛情和追求方式是不太恰當的,那也是很棒的地方。
☜ 不拚命三丸
這幾天下班都在聽《魔戒》的電影+原著的細節解說配飯吃,我覺得托老一定是超仔細的設定狂魔、藍血人(這人怎ㄇ還在講特質測驗)

光是角色行程精細到「以天來計」就覺得好恐怖,角色旅途的「每個紮營點」都還會用一個小點在地圖上標記,感覺所有大小事件的距離時間都已經被他算得好好,還有好幾卡車載不完的超仔細、有語言學命名講究的地名人名,各種語言別稱等等,甚至三部曲的篇幅故事還不夠他講這些詳細的設定,後面還有很厚的附錄年表留給讀者。

創作也能展現個性,該說不愧是語言學家和學界研究者嗎?可以從魔戒感受到托老渴望將中土的模樣、各物種的文化描繪得很「非常清晰」的心思。
☜ 不拚命三丸
想說幫洛老分分看學院,但我分不出來……他大概是追求墨的人,但也有一點點藍藍的特質,極度個人風格+遠超時代的創意,應該也可以是優秀的綠(在無聊的地方糾結

雖然洛老也常常把一些虛構的地名、人物、報導什麼的融入現實,把第一人稱的日記形式寫得繪聲繪影、煞有其事,企圖營造恐怖逐漸侵入現實的沉浸感,但那些遠古諸神在他的故事裡始終沒有一個固定的稱呼和系統性歸納。

也許是礙於故事中小人物的侷限性,區區人類不可能得知那些關於宇宙的清晰真相,調查過程也可能出現謬誤,即便只是窺探到一角也會因此發狂影響記述。因此,儘管主角整個事件的追查過程和精神狀態經常被描繪得很詳盡,但氛圍上總是有種被迷霧壟罩的「模糊感」。
☜ 不拚命三丸
不知道是不是雜誌投稿的生態讓他常常邊寫邊改,所以設定常常會有出入?或他本身也沒有那麼嚴謹的設定追求,會開放作家圈好友一起加入創作?

還是因為他的悲觀宇宙主義,覺得保持距離與適當模糊才是作品最好的表現形式,所以造就出這樣一個混沌不明、不可名狀的世界觀?

創作者形成的風格,可能有意無意的因素都有,不過卻意外都能自圓其說蠻有趣的。
☜ 不拚命三丸
「純文學」到底是什麼?它真的特別了不起嗎?|真文青養成班

介紹得好清楚,終於真正搞懂了!跟我之前試圖從藝術史演變或商業電影與實驗電影去想像的模樣有些接近,就是不斷反動、對抗主流價值觀和既有的表現形式,在領域內開闢沒人走過的道路。

類型文學因為已經鎖定好受眾客群,所以會走入一定的框架之中,擁有某些既定的寫法形式或背景元素。雖然不像純文學不斷突破框架、追求變化更新,但類型文學經過長久下來沉積的文化與經驗也是十分可觀和珍貴的,同時也會因為時間推進慢慢篩出經典,以前的通俗文學在後人眼裡可能也會變得高尚起來。這大概就是只有類別差異,而沒有高低之分的原因吧。

但講到領域的門戶之見,我還是討厭抖音流行的電音洗腦歌就是了 (每天被店裡音樂荼毒的怨念
廢墟貓✟鬼靈精怪🍷
嘿歐美的恐怖文學脈絡相當有意思,年少時期許多以為單純「歐美文學」分類,長大後特意細究背後歸類,才會察覺竟然大多跟哥德類別掛勾關係,當然當中有些仍不是。

現在談到西方大宗的恐怖,會想到洛夫克拉夫特。提到洛夫克拉夫特往上溯源就一定脫離不了愛倫坡,愛倫坡是洛夫克拉夫特的偶像,在洛老寫給友人的信件裡亦曾多次提到愛倫坡的作品(迷弟)。當時發現這件事時興奮不已,就是所謂考察到發現一脈相承的真相只有一個感(rofl)

愛倫坡被稱為推理之父,不過他也創作了不少的歌德小說,會提到此乃是吉勒摩戴托羅的《腥紅山莊》致敬了愛倫坡和其他經典哥德故事。愛倫坡除了推理外的歌德元素小說,有被歸類到19世紀的黑暗浪漫主義(Dark romanticism),與18世紀末起盛行的歌德恐怖有些差別,但經常互相論及。
廢墟貓✟鬼靈精怪🍷
U got the point!
Quote聽聞不少哥德小說都有類似女主角在陰森的地下古堡探險的情節。

陰森環境的精細描寫/埋符號暗示/更偏心理跟精神著墨/強調神秘陰沉壓抑氛圍/無可解釋的超自然/心理層次複雜的反派/非典型的反英雄角色

這些組合更能體現哥德小說的特徵,這些關鍵會和部分恐怖小說稍有不同,有的恐怖小說會很強調在非心理層面像電鋸殺人魔,這類型更像horror。

@FisherSakana - 【翻譯】 #哥德 #腥紅山莊 #CrimsonPeak #就說導演有借鑑...
這以前自譯公開的訪談(blush),戴托羅《腥紅山莊》雖然登上螢幕後評價不怎樣,不過熱愛哥德經典的同好能將其視為近代哥德精品的典範。為了這部也買了設定集,略重且大本XDrz
☜ 不拚命三丸
廢墟貓✟鬼靈精怪🍷 : 懂貓貓的興奮!我高中時知道綾辻行人和小野不由美是夫妻時也很興奮,那時期看了《Another》的漫畫和《屍鬼》的動畫,驚覺世界這麼小。

我以前也不知道文學還可以因為各種OO主義細分這麼多派別,長大後知道查點資料,才發現文學界根本就是牽一髮動全身XD,像貓貓說到洛老是愛倫坡的小迷弟,以前看過的洛老紀錄片也有提到這點呢。另外曾經加入的克蘇魯臉書社團,也把愛倫坡、洛夫克拉夫特、史蒂芬金三位大師的大頭照,設定成封面供同好瞻仰 史蒂芬金表示:我還活著

聽說洛老的早期作品有許多模仿哥德小說的痕跡,《異鄉人》就是產物之一,也有看過一些以「精神分析」角度來解讀的心得當時還覺得挺妙的,現在回想也發現確實有貓貓上面列出的種種哥德小說特徵。
☜ 不拚命三丸
雖然愛倫坡的著作這邊目前只有翻過繪本,不太清楚洛老從他身上學習到多少,不過想想洛老瘋狂堆砌冷僻形容詞來營造陰森詭麗的氛圍,以及更多呈現心理和精神上的恐怖,而非老土德州殺人魔那種血漿噴發的尖叫元素,說不定也是學習於哥德小說。

我記得以前貓貓有提過黑暗浪漫主義,不過我一直不知道跟哥德恐怖怎麼區分,看起來哥德發源於英國,黑暗浪漫主義起源自美國。作品風格和中心思想可能有部分重疊,但不是完全一樣的樣子??

然後再次感謝貓貓的翻譯分享!從文章得知《腥紅山莊》真的致敬化用了好多哥德經典,可以從電影選題和審美,看出導演對哥德小說的愛和情懷。雖然這片在一般大眾眼裡普普,不過反倒是豆豆龍執導的電影裡,我最喜歡的一部!美術非常精緻,整體氛圍也十分迷人
廢墟貓✟鬼靈精怪🍷
真的,和發現富樫跟武內結了婚一樣。我最近一次是在近代推理作家泰絲格里森的某作裡,發現故事角色提到《上帝之柱》同作者的其他小說,然後往上溯及又發現雙方都點出《玫瑰的名字》,金價五告瘋

說實話,這個歌德恐怖和黑暗浪漫,以己作例,我摸來年資有十幾,某些故事有時也分不太出來(rofl),還要就特定作品各種理解才能判斷……他們元素太常混合一起,甚至有人認為不過是語言和環境的變遷導致稱呼詞彙改變。更甚者分類乾脆全部以Gothic當作大集合名詞。

發源地基礎上雖是英(沃波爾)/美(愛倫坡)這樣,不過各地受到影響也會各自創作相關類型。這時以地區區分會有難度……
廢墟貓✟鬼靈精怪🍷
例如《格雷的肖像》既有分類成哥德小說,也有分類成黑暗浪漫或頹廢主義小說。

黑暗浪漫主義有個比較鮮明特徵是,故事中會將人性邪惡面擬人(anthropomorphized)化成撒旦/魔鬼/狼人/吸血鬼等傳統的超自然邪惡形象。以愛倫坡的作品為例,黑暗浪漫在故事軸心及寓意使用上更加強調人與人性的不完美,在心理精神層面的討論不單是歌德氛圍的抑鬱,更多著墨於人的惡性。再往下想若將這些魔鬼暗喻換成古神、宇宙外來生命,是不是就容易想到承襲下去再創新的洛夫克拉夫特XD
☜ 不拚命三丸
廢墟貓✟鬼靈精怪🍷 : yes!富樫和武內,漫畫界的世紀之戀。《玫瑰的名字》在不同兩部作品共同被提到,這也很驚喜!這種體驗蠻像貓貓之前分享過一個影片講到「創作很像挖洞」的觀點,我覺得讀作品也像向下挖掘,意外挖穿作品之間的連通之處,簡直神清氣爽

恩恩果然還是要針對作品本身來判斷,謝謝貓貓的舉例與解惑!可能情形不太一樣,不過我會有點聯想到文藝復興,相似思潮下不同的國家地區和藝術領域各自衍生出不同的花朵,遠看都是人文主義,細看作品其實又各有分別。

原來如此!所以這就是愛倫坡的作品和其他小說,也同時被分類為哥德小說和黑暗浪漫主義的原因。它們既有哥德小說的超自然形象和抑鬱恐怖氣氛,也以此為依據進而去表現人性的黑暗面和缺陷。
☜ 不拚命三丸
對耶,洛老的創作等於是又把這些恐怖文學的元素再重塑一遍。早期是模仿哥德,之後慢慢重塑建構出宇宙外來生命這些設定,變成另一種全新的科幻類別,這些創作過程的承襲內化和改編創新的歷程真的好好玩
☜ 不拚命三丸
Mountain Pass ❄️ - Fantasy Ambience

好討厭冷天起床、坐馬桶,但跟胖子的黏黏夏天惡夢比起來,還是覺得冬天最蘇胡,而且我很喜歡寒流報到時,整個世界都變成冷凍庫形狀的冰吱吱!

胖子就算有厚厚皮下脂肪也會頭痛和手腳冰冷,但這種冷到透心的感覺,也會帶給我一種回到小時候過年、聖誕節氣氛的新鮮和興奮,只要不用出門,寒流可以天天來沒關係 (不可能
☜ 不拚命三丸
11 A Winter Story.

Zankyou no Terror PIANO-MIX + BONUS

VINLAND SAGA OST - Somewhere Else (Edited Ver.)

Winter Is Here

モノクローム

不知道是不是怕熱胖子的偏見,對冬天印象的音樂總是比較深刻,像《情書》配樂每次點開好像又回到電影裡的小樽一次,每次寒流來都要挖出來這些冷凍庫音樂輪播一遍,越冷聽越有味道,有加速耳朵凍到掉下來的感覺
☜ 不拚命三丸
@kutoshi - 【日常】 雖然我還是喜歡經典AVG遊戲啦

最近逛到這個小聊一下,遊戲玩不多都只有摸一點點,但我想兩種類型的爽點終究是不太一樣。最近刀劍九週年,也讓我思考了下這些遊戲對我來說到底好玩在哪?

如果有養成經營要素的話,就是那種慢慢把角色、隊伍、基地培養起來的充實感很爽。很多RPG也都有這項機制,我也喜歡養成,不過刀劍剛開服那陣子就是全打刀太刀一路無腦刷圖刷到99等,所以其實也感受不太到養成的快樂w,幾乎都是滿滿作業感。

反而是一些玩家對於刀劍的設定和歷史考據吐槽,讓我有比較大的興趣繼續留下來。之後看到一些極化書信的翻譯也有感動到,但玩得超級斷斷續續也沒在啃資料和同人了,頂多逛一下台詞翻譯。現在就是刀子都養那麼久了,偶爾開起來看看他們也不錯的養老心態(幽浮桌說好的活擊劇場版呢!
☜ 不拚命三丸
至於被取悅和好感度先封頂,我也覺得刀劍還好,沒搔到我癢處?可能遊戲性太低,也沒什麼主線劇情我麻痺了?艦娘好像有婚戒 (?) 系統,但刀劍為了各族群的市場,總歸還是不會越過那條線,劇情和設定也都留給同人創作很多空白,所以對這遊戲的喜歡就比較偏日久生情,但不會刻骨銘心。

然後文字冒險 or 視覺小說的話,可以把世界觀和角色描寫到很深入,所以這種類型還是比較能取悅到我。它的快樂也是劇情派最純粹的快樂,寫得好真的就和翻到一本很棒的小說一樣沉進去,但相對小說比較多單線到底的架構,遊戲媒體可以發展分歧的機制,又常常可以看到同一個角色在不同世界線的面向也很有趣,不過因為遊戲性很低或幾乎沒有,如果腳本家文筆不好或劇情不對電波就會玩到昏昏欲睡很痛苦。
☜ 不拚命三丸
再說到乙女這個子分類,不得不承認其中的快樂就在於眾角色圍繞「主人公」打轉的感覺了吧,所以其實也不是只有乙女Game才乙得起來,我玩黑魂、龍族教義還有神諭原罪2時也覺得很"可乙",很多遊戲小說電影都乙得起來,萬物皆可乙

小時候看一些男性向後宮作品也是差不多的爽點,套一句一樣是多年宅宅我乾弟的話,看著老婆們圍繞男主角展開各種日常生活就、就、就有爽到(對w,哈哈想當年我也是看草莓百分百哭出來的人呢,我大東軍不能亡啊!不過高中到大學那段時間腦迴路和喜好慢慢改變,就覺得多數後宮作好像沒那麼能娛樂到我了?在補異世界舅舅時也覺得比起眾舅媽爭寵,還是更喜歡SEGA冷知識和舅舅外甥不被刻意描寫的關心和羈絆啊(變成了無聊ㄉ肥宅呢
☜ 不拚命三丸
不過眾角色圍繞主人公打轉只是比較低級的快樂,私以為更高級的爽點其實是,眾角色看似圍繞著主人公,但其實不為主人公所牽制!!也就是說他們並非是為了把主人公捧高高和娛樂玩家而存在,而是各自獨立的角色,有自己的背景故事和價值觀。所以最能取悅我的遊戲,應該是最不去取悅我的(好拗口。如果我自己來寫文字冒險遊戲劇本,大概每條線都分手收場(幹

比起幸福美滿結婚生子,因為彼此的差異而分離錯過可能更具有現實感。或者他們相愛,但那種愛可能不是主角想要的形式,會讓彼此損耗走向毀滅。這也是我其實比較喜歡看BE的原因,依此來看黑魂可能是最符合我理想的戀愛遊戲(好吧其實沒有戀愛)幾乎每個NPC都沒有好結局www。蝶毒的 GE 也是都記憶模糊了,只有奇奇怪怪的 Play 和花樣好多的 BE 仍有印象 (論人腦的運作邏輯??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6Nb4KoAPeGkekaozzcoUw2.jpg https://images.plurk.com/80VH4zfAZw8xBaryB0pyq.jpg https://images.plurk.com/14ZOE31NZTTY3NtN3uMKEv.jpg

從貓貓大樓那邊看到的資料分享!商人真的是中世紀中後期崛起的新興勢力啊,小擷幾張記錄一下,我還記著未來有一天要回去填屠夫兒子故事的坑(寶寶握拳

城市是中世紀商業復興的產物. 讀《中世紀的城市:經濟和社會史評論》 | by 歷 | 歷史.集記 | M...
廢墟貓✟鬼靈精怪🍷
畢竟出身商家,特別關心小行商的經濟運作: D

維基近期有些中文頁面的資料也非同小可的強XD,不清楚幕後是誰幫忙整理,超感謝他們的默默付出,不過不知道為什麼搜尋關鍵字偶爾會稍微難找一點。
☜ 不拚命三丸
廢墟貓✟鬼靈精怪🍷 : 原來貓是商家之子,是不是鐘錶業?依稀記得貓的噗似乎有提過。

這幾年找資料也覺得很有感嗚嗚,中世紀歷史這塊在中文圈一直比較欠缺,不過近幾年相關的歷史書和網路資料好像都有越來越豐富的跡象,真的感謝這些無名愛好者的付出!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74V5zlBzdITgPAeB7HhdaJ.jpg https://images.plurk.com/3NMEknL7NkLNgnOkvVgmfR.jpg https://images.plurk.com/pXhLm6bzRbyhFRIR2QT06.jpg https://images.plurk.com/4EeIHjkRj704iuvCnMaFF5.jpg https://images.plurk.com/2XUwvsovTOLyOf9IDYIp7B.jpg

從聊哲學的影片再度聽到解構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對德希達產生興趣,丟關鍵字跑出這則以解構主義的角度看待國際難民問題的文章,讀了覺得觀點頗新穎。

原以為解構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比較常針對在文學藝術領域,沒想到也會反應到政治上,有些概念覺得很有意思,先截圖筆記起來以後創作偷來用XD

【投書】德希達的「解構哲學」,會如何關懷全球難民、移民問題?|陳康寧/多元發聲.讀者投書|獨立評論

雅克·德里达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不拚命三丸
也好好奇哲學發展到後現代主義,似乎已經是萬物可解構,再過個一兩百年哲學領域還會有什麼思想上的突破和更新?解.解構主義、後.後現代主義??難以想像,不過在看到之前我們已經先作古了就是。

https://images.plurk.com/51VnVYHaodW8oGJ31MU2nE.jpg

再說個題外話,S瀏覽器的閱讀器模式用來看網路文章和截圖好方便,自動把網頁複雜的版型和廣告排除,還可以換字體、主題色和希里幫你唸文章。即使有些圖片和影片可能無法完整顯示,讀文章也會有些段落被莫名跳過,但可以專心看字聽字還是很舒服!最近讀交流都會用這個模式切字體來讀,更像線上連載小說了讚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61TCg4KEPOsTk3vk5MmszH.jpg https://images.plurk.com/2qAtFdkTbF224wnRCT7bvT.jpg

真正的民主是一個尚未來臨的承諾,這種政治比喻也讓我想到投票日前夕看到的這噗,將自由比喻成一條狹窄的通道,社會與國家分別是通道旁的兩面牆,彼此競爭又相互合作的描述好具體貼切。

說到「道路」和「自由」忍不住會想到巨人裡的概念,也會想到沙丘的「黃金通道」。

雷托經過了脫胎換骨的經歷。他感受到了令人著迷並且無法抵抗的可能的將來的神諭式的幻象。他幾乎瘋狂了,但是最後他成功的通過了。在所有這些將來中,只有一個人類沒有滅絕。這個將來就是他所相信的黃金通道。

@gushi_tw - 再過不到 1 個小時,這次的競選活動就要全部停止。在這最後的時刻,我們只想和你說...
沙丘之子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25WHxD9Acsw0PMHniYiV7K.jpg https://images.plurk.com/4CIn1GawkmI0GJI0bC7dhy.jpg https://images.plurk.com/7aYdpFVg6WWj0RMUO2WDPz.jpg

Tuatha Dé Danann 丹努之子/達努神族/達南神族

圖哈德達南是登陸愛爾蘭島上的第四支種族,是以女神達奴作為母神為主的神族。 有一種說法,據說Nemed族驅逐了弗摩爾族以後皆被納為了達南神族的一支。不久以後與第五支登陸愛爾蘭的種族「米列家族」展開戰爭,最後戰敗;而圖哈德達南神族則被驅逐至他們來世的王國──堤爾納諾「Tir nan Og」(永生樂園),成為了小精靈或妖精。

圖哈德達南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達奴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3F66d6NE7fT7qeI13PSyIM.jpg https://images.plurk.com/6UHLiyIK1x4edJLlAQXbWX.jpg https://images.plurk.com/7DfjHY8x68w460LXBh3Z8k.jpg https://images.plurk.com/2WJUecPYe0uD9bsCBxUXGA.jpg

從十二世紀開始,兩個代表之仙女形像在西歐文學中脫穎而出:仙女教母和仙女情人。 眾所周知,在中世紀文學中,隨著文藝復興的到來,仙女從故事中消失,在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中以新的形式重新出現,以及其他改變了它們的大小、外觀和象徵意義的故事。 盎格魯撒克遜小仙女在維多利亞時代流行起來,尤其是以繪畫形式表現。

小仙子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2FbBTRsBPTOX1BFAP9Ui1D.jpg https://images.plurk.com/5Jl8LUmTqeiwPFNsLaJqzC.jpg https://images.plurk.com/1OmtALgL4GVJDBAkkJ3KBA.jpg https://images.plurk.com/2B1OIdh7zgQ0eMRqVjlRPl.jpg https://images.plurk.com/2AlGXVam4wHRVbPTTW4ZMl.jpg https://images.plurk.com/UwLy6WcFAHzXBLWyijYpS.jpg

一直很疑惑為什麼奇幻作品中的精靈有魔戒那種接近人類體型的形態,也有彼得潘中那種小小隻的。

當然中文圈的翻譯通稱確實是混淆因素,不過看起來西方人也有相似困惑,現代人對精靈的想像有仲夏夜之夢和維多利亞時期插畫的影響,直到托爾金以後人類體型的精靈才又被重塑廣泛流傳,他更希望把精靈回歸到凱爾特神話中「達努神族」那種高貴的戰士形象。
☜ 不拚命三丸
據愛爾蘭神話,達南神族仿佛來自高天之上的霧氣般降臨世間,早在人類到來之前就在愛爾蘭安家落戶。他們被描述為擁有大智慧的人,創造了愛爾蘭各地遠古的石柱與石陣。命運之石和卡納根 的石陣都被認定為他們的傑作。達南神族還與一個名為弗摩爾的族群相敵對,後者據稱會帶來疫病、絕望與死亡。

好像依稀看到冰火裡「森林之子」的原始形象。在先民、安達爾人、洛伊拿人和征服者伊耿分別登陸維斯特洛以前,森林之子已經居住存在大陸各地,是維斯特洛最初的住民。

达南神族 | 刺客信条中文维基 | Fandom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2eb50K6JS71dzxIiCiINnF.jpg https://images.plurk.com/HFrKEmBze6tuoLxbntCVv.jpg https://images.plurk.com/75dxWnaAqcDWEW8EHLbm99.jpg

還以為光精靈、暗精靈這些精靈的細部分支是托老自己原創,沒想到也是北歐神話取用過來的我好驚訝,大概是接觸到的改編作品比較少,不知道北歐神話對藝術界的影響原來這麼深長。

中土世界觀裡光精靈和暗精靈的區別,在於是否見過維林諾雙聖樹的聖光。至於雙聖樹可能又是取用北歐神話中更為著名的世界樹。

光明精灵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精靈分裂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Dökkálfar and Ljósálfar - Wikipedia
☜ 不拚命三丸
在後來,精靈被分為三類,看過雙聖樹之光的稱為光之精靈、沒有看過雙聖樹之光的稱為黑暗精靈。還有部份精靈被分類為灰之精靈(grey-elves),這是因為部份精靈本來是想去維林諾,但途中部份精靈因為某些原因而離隊。他們並沒有拒絕去維林諾的意思,但同時他們也沒有到達維林諾,因此被歸類為灰之精靈。

雙聖樹可能是由北歐神話的世界之樹而來。在北歐神話及托爾文的奇幻小說裡,兩者都是構成宇宙的元素,雙聖樹後來變成太陽和月亮,亦讓人聯想到伊甸園的生命樹及善惡知識樹,在這兩個故事裡,這些樹都和神靈有關係。

托爾金是一位羅馬天主教徒,一定會接觸基督教的象徵。樹木有重大意義,他的短篇故事「尼葛的葉子」講述主角花費一生的時間畫一棵大樹,寓意托爾金的創作歷程。

雙聖樹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不拚命三丸
●亞爾夫海姆(Álfheim):光精靈(ljósálfar或hvítálfar)的國度,位於人類世界跟阿斯加特之間。

●尼德威阿爾(Niðavellir)或斯瓦塔爾法海姆(Svartalfheim):黑暗精靈(dökkálfar或svartálfar)或侏儒(dwarf)的國度,位於人類世界跟冥界之間。

世界之樹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亞爾夫海姆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尼德威阿爾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不拚命三丸
https://images.plurk.com/5XZABfx4gxCWa9cRLrIg9F.jpg https://images.plurk.com/69MmXa8Kprkh50uMB4dCJp.jpg https://images.plurk.com/1Yz2DyQQjCXg0JT9LGV7tb.jpg

在北歐神話中,提到侏儒的出現,共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說法︰

《詩體埃達》描述侏儒是奧丁和他的兄弟威利、菲利用巨人布里米爾的血液和布萊恩的四肢所做的,第一個侏儒為摩索尼爾,第二個是杜林(Durin)。

在《散文埃達》提到,侏儒是由尤彌爾的屍體上的蛆變化而成的。當奧丁和他的兄弟殺死尤彌爾後,他的屍體上長出兩種不同的蛆,一種白皙且溫和,另一種則色黑且狡詐,白色的蛆變成了精靈,而黑色的蛆就變成了侏儒。

龍、換皮人、精靈、矮人全取自北歐,真的是現代奇幻原始湯。

侏儒 (北歐神話)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不拚命三丸
變形的想法存在於最古老的圖騰教和薩滿教形式中,也存在於現存最古老的文學和史詩中,例如《吉爾伽美什史詩》和《伊里亞德》。 這個概念仍然是現代奇幻、兒童文學和流行文化中常見的文學手段。

容我直接複製機翻,這麼說「變形」確實也是奇幻作品很常出現的要素,快速瞥過條目北歐地區似乎就有不少變形傳說,像洛基曾經變成母馬和公馬啪啪啪之後誕下子嗣,人類的故事是越古老越前衛啊w。

洛基變化作一匹白色母馬前去引誘斯瓦迪爾法利,失去幫手的巨人來不及完工,憤而恢復原型並指責諸神使用詭計,這時索爾舉起雷神之鎚殺了巨人。而後不久,洛基化身的母馬生下了八足神馬斯萊布尼爾並將其送給了奧丁。

Shapeshifting - Wikipedia
斯瓦迪爾法利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不拚命三丸
比翁在哈比人小說裡隸屬於 「換皮人 skin-changer 」 的種族,其實看到他會變成熊熊後馬上就想到冰火的 「易形者 Skinchanger」 或稱為「狼靈 warg」。

不過那時感覺一個會真正變成熊,另一個則是意識進入動物體內去操控牠們,應該還是不太一樣的概念?結果變形的英維條目提到這種想像源自古老的薩滿教(對應森林之子/凱爾特人),而且馬丁爺爺原文也是直接抄托爾金功課用 Skinchanger 來稱呼這些有特殊能力的人類。

加上囧恩、布蘭、六形者瓦拉米爾等人的 POV中 ,那些關於狼夢的人性獸性身分掙扎也都和「比翁身上圍繞的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 不拚命三丸
座狼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然後把 warg 丟去估狗,再度跑出北歐神話和托爾金的座狼我又要瘋了。
順便對比一下「綠先知」「德魯伊」 的相似之處。

Druid意謂著「橡樹的賢者」,即「透徹樹的道理之人」。德魯伊將橡樹奉為聖木。據說他們擁有把人變成動物以及與神明精靈及動物對話的魔力。他們可以透過鳥飛行的方式、祭品內臟的外觀預言未來。

綠先知原指森林之子中那些擁有神秘能力的智者。這些能力包括駕馭自然、探查過往和預知未來。先民認為,是他們在魚梁木樹幹上刻出臉形。有些故事說到,綠先知通過他們的魚梁木看遍世間萬物,影響、控制著動物與植物。
☜ 不拚命三丸
趁甜美的假日結束之前(大哭)整理一下放置好久的哈比人花絮截圖,這棟大樓的圖片量已經變成流量殺手,等剩下的截圖丟完,我打算再換一個新的廢話大樓了。

睡前再掙扎一下發個廚(聽膩ㄉ趕快陶啊),冰火卷五我也只翻了個開頭就無限期放置ing,但開篇就震撼到我,瓦拉米爾那篇序章好好看,直到現在還是有點念念不忘。單一篇就把一個擁有極高天賦的易形者的複雜人生描寫得好精彩細膩。雖然瓦拉米爾同時也是一個人渣敗類小惡棍,但讀到角色死到臨頭的掙扎求生還是會忍不住動容。

覺得馬丁爺爺最會寫的果然還是這種殘忍與辛酸兼具,鋼鐵與眼淚並存的味道。角色的灰色成分和爭議之處越多,馬丁就發揮得越好。
廢墟貓✟鬼靈精怪🍷
對,是鐘錶業,販售的商業還有沒人繼承的維修工藝(欸
光暗精靈劃分之前在維基也看過,我原本以為是DND原創的(rofl)
☜ 不拚命三丸
廢墟貓✟鬼靈精怪🍷 : 即將衣缽斷絕的維修工藝(扶眼鏡
DND 原創的好像是另一種真正有暗色肌膚的黑暗精靈(卓爾 Drow)?感覺概念也是北歐神話挖過去。被地表世界放逐,長時間居於地底演化出暗皮淺髮的精靈亞種。
☜ 不拚命三丸
聞人聽書〈一笑江湖〉:正反意見兩極的「科目三」,原曲在唱什麼? | 聽歌職業病

最近剛好把這首歌抓到隨身碟,拿去店裡面播ㄉ我

仔細看詞彙都用得很漂亮,可是串起來真的故事性好低,或者說歌詞的敘事效率很低?有講沒講差不多,這段那段差不多,沒有轉折變化。

同時也反省自己寫過的東西有沒有類似的問題,有時確實會太糾結用典和要把句子寫得漂亮,但不知道最後的效果是不是也是 表象>實質。
☜ 不拚命三丸
說到店裡的歌,主要是應大嬸同事「全部大陸歌、抖音歌」的要求,我只好昧著自己的口味與良心,讓店裡的音響放送滿滿的兒化音,儼然已經被口音統一的樣子www,但還是很反骨又克制的塞了一首台語歌 和幾首未來少女進去。

根本沒用抖音我也不知道現在到底流行什麼,只好開無痕搜尋大陸熱歌、抖音爆紅,把有抓耳、洗腦感的音樂隨便揀揀丟丟,大嬸同事也說過喜歡中國風,所以近幾年的古風也隨意抓了不少進去。
☜ 不拚命三丸
其實一開始聽確實覺得有幾首不錯,但聽一個晚上下來,我發現很多近年的古風歌曲都像是同一家工廠成批生產一樣,長得都差不多,差不多意象的詞藻瘋狂堆堆堆,好像只要有嗩吶叭叭叭,然後京劇戲腔有唱出來就代表是古典中國了。我也很快就審美疲勞了,明明是自己抓的歌,但到現在店裡已經連播了快一個禮拜,很多首我還是分不清誰是誰。

當然戀愛口水歌和抒情慢歌的同質性也是超級高,是不會到難聽或覺得很爛啦,但就ㄜ吃太多甜食反而想吐的感覺……反而是中國那邊的嘻哈音樂,或者粵語饒舌聽了會有新鮮感,讓我覺得矮油~ 有點東西喔。

不過我也在想可能自己不喜歡的是「太氾濫」這現象,我對流行歌也沒有什麼很高的標準,就是聽好玩和共鳴而已。我可能只是不喜歡什麼紅,大家就一窩蜂去做差不多的東西,就像我也不喜歡轉生異世界……(氣音
☜ 不拚命三丸
Farewell

訣別詩兩三行
寫在三月春雨的路上 若還能打著傘走在你的身旁
訣別詩兩三行
誰來為我黃泉路上唱 若我能死在你身旁 也不枉來人世走這趟

胡彥斌的〈訣別詩〉應該是我最喜歡的一首古、古風,歌詞其實很白話我也不知道算不算古風,阿~ 不然就中國風好了(放棄定義

老人拿得出手的只有老歌,我的童年有好多胡歌和各種古裝劇,但楊家將這部其實沒有看,我喜歡情境中那種即將訣別的深情還有悲壯,關聯不大,可是總會讓我聯想到鄭愁予那首《錯誤》。
門--
近年的古風歌很像組合肉那段有感,感覺是仿古又仿不好的流行樂、附庸風雅之作,就是努力營造一個似是而非的氛圍,事情說不清楚,感情寫不明白,然後歌手們尖著個嗓子唱, 像「芒種」那樣鬼哭狼嚎
所以我永遠只推薦唐詩改編,聽真材實料的古詩二創還是很不錯的
☜ 不拚命三丸
門-- : 月亮說得太精闢!尤其是歌手們尖著嗓子唱,炫技意味很重,但聽久了其實覺得不太舒服

想想不管古代還是現代,詩詞歌曲被譜寫出來,不可避免都會乘載一種「有事情想說」的表達欲,雖然也是有那種故事比較模糊,相對更重視氛圍感的歌曲,但近年的古風組合肉好像就是可以聽出「它其實無話可說」的敷衍感,只是借用古典文學的表皮,卻沒有實質的內核去支撐。

另外想藉機問問月亮有什麼不錯的古詩二創,比較少接觸這塊,一時間不知道該從何找起
☜ 不拚命三丸
逍遙嘆

睡前再貼個老歌,偶爾想到還是會點開來的這首童年(怎麼又有胡歌

本質還是流行但不管了,我覺得〈逍遙嘆〉這首有意思的地方在於,胡歌(李逍遙)一方面唱得很豁達「逍遙」,但歌詞寫得全都是放不下世事成空的眷戀與「嘆息」。

我最喜歡的一段是 「紅塵滾滾」後面接 「我沒看透」的小小轉折,洋洋灑灑堆疊詞彙講了這麼多,終究還是沒看透
門--
我懂我懂,很多歌調子聽著還可以,一查歌詞就從人間掉入地獄
說好聽就是留想像空間,說白了就是惰於思考,反正什麼都能代入,那作者什麼都不用解釋了,現代音樂還可以用這一套,因為訴說的本來就是現代人情懷
古風歌講故事不好好說,我們怎麼將自己代入曲子裏阿...
門--
winky詩的詞曲都很不錯,改編很有古韻,是認真做創作的古風歌手 最印象深刻的是山鬼,音調好像在飄一樣,把祭祀詩歌的反覆吟唱感呈現得很好,黃詩扶版本也大推,感覺變成巫山神女的第一身視點了

盧一帆作曲感情淡淡的,沒有大起大落但百聽不厭,值得細品,用力推陋室銘楊花落盡子規啼,絲毫沒有賣弄只有滿滿的真情實感
廢墟貓✟鬼靈精怪🍷
《訣別詩》好幾年前聽到一直很喜歡放在心裡的曲子XDDD,於是想到了《少年楊家將》也沒看完,沒想到丸丸也喜歡。說起來我覺得訣別詩介於古今合體,還沒有到很傳統的中國風,另外比較偏好的還有屠洪剛《霸王別姬》私心覺得不錯,其他比較少聽,古風我更偏好純樂器演出。
☜ 不拚命三丸
門-- : 無比認同!把故事講好其實是最基本的呀。只知道死搬古人的牙慧,卻不知思考活用,就算詞填得不差也沒什麼致命的文法錯誤,但留白到什麼都能代入,簡直太方便了(搖頭

想想古人寫作抒懷,文字簡練,留下的情感卻充滿了餘味。現代人填詞仿古,企圖把詞彙堆得大氣恢弘,卻連敘事都處理不好,有點本末倒置了
☜ 不拚命三丸
感謝月亮推薦!每首我都聽了,也去找了古文原文。《山鬼》好喜歡背景的鼓聲和飄柔音調的互相應和,真的有南方祭祀歌曲的感覺,忍不住會想像到山林雲霧飄飄的景象。winky詩和黃詩扶的兩個版本,也確實像祭祀者本人和巫山神女視點,各有風味都好聽 (music)

《陋室銘》用「只求得安寧」收尾的清靜淡泊,以及《楊花落盡子規啼》以「千里外與君共月明」來寫故人雖然別離卻依然思念對方,也都很不錯!果然還是比較喜歡這種有用心在表達情感的歌曲,不論旋律還是歌詞都是餘韻無窮
☜ 不拚命三丸
廢墟貓✟鬼靈精怪🍷 : 哇我也沒想到貓貓喜歡《訣別詩》,而且居然還看過《少年楊家將》跟你握握手!確實,這首感覺比較算借用一點古文風味的大白話(武俠小說體?)不過配上歌手的獨特嗓音與編曲真的挺有味道。

《霸王別姬》我也去聽了,好聽 (music)!突然有點懷念以前有段時間流行的這種很激情的唱法和曲風。我喜歡它第一段豪情萬千,但唱到「人世間有百媚千紅」又變成鐵漢柔情的轉折
☜ 不拚命三丸
【道将行】《庄子》_哔哩哔哩_bilibili

突然想到也蠻喜歡這首《道將行》,把各種莊子典故重組編成有押韻的詞句聽著就很舒服,也喜歡那種豁達中帶著的淡淡哀傷(腦補過多。

可能是先聽了這個改編,再去聽它的原詞曲《盜將行》就比較無感了(欸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