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gy
@peggy_OoO
Sun, Dec 3, 2023 2:52 PM
1
2023十年酷影: 影像、運動、美學論壇暨研討會
Peggy
@peggy_OoO
Sun, Dec 3, 2023 2:52 PM
跨性別男性紀錄片的敘事模式與再現策略
跨男影片多,跨女影片少,在商業考量下首先性少數電影數量就少,因此大部分都是紀錄片為主,數量超過劇情片。因為出軌的跨男比跨女少,因此跨男影片比例上跟跨女也不對等。
性別操演是一個歷程,從出生到死亡。跨性別容易被認為變性人,但現在的定義已經不僅限於性別重置手術了。心理認同、社會認同、扮裝都會被放在大範圍的跨性別的範圍之中。「跨」托邦在發展華語界的跨性別活動。
Peggy
@peggy_OoO
Sun, Dec 3, 2023 2:52 PM
跨性別的工程比一般人也多,雖然我們承認心理性別可以當作一種跨性別,但這種心理也牽涉到許多物質基礎(荷爾蒙、衣裝、手術),這個光譜漸層非常地多。而這也不僅僅是從小認定,也可能是中老年才發現有跨性別傾向。
跨性別出櫃與否是欺騙與否,也是一個巨大的道德議題。因為出軌的風險高,我們要尊重大家的性別跟性傾向是一種隱私,因為社會仍然不夠友善。
Peggy
@peggy_OoO
Sun, Dec 3, 2023 2:52 PM
華語台灣片子:《吾家有男初長成》-性別生理一致的經典敘事,但這也有*迷思。
《讓光譜說話——讓跨性別說話》
《我就只是個男孩》在公部門的「疫情生活與性別平等」欄目底下。
《跨男阿尼的轉變》常常女同志的T轉變成跨男,但這是個跨Gay,故事發生在台南而非都市北部,也提及許多健身話題,因為主角對外表沒信心。這其中有醫美團體贊助這個片子。
《扮裝國王》在西門町經常有表演,程式化之後,扮裝國王變得更多采多姿、亂七八糟。而這也是台北觀光的宣傳片,所以把台北描述成「彩虹天堂」。
中國片子:妖妖《兄弟》的主角後來不認為自己是跨性別,因此希望紀錄片下架。可以討論其中的紀錄片倫理問題。
《有性無別》涉及跨性別男性作為一個母親的困難。
Peggy
@peggy_OoO
Sun, Dec 3, 2023 2:53 PM
香港片子:《假如我有靈魂》導演本身的跨性別故事。
1.曲折認同,陽光出軌:同志運動的驕傲敘事
Ex.女同志T發展成的跨男認同
2.取得醫療醫院:階級問題
Ex.家人/伴侶接受與否、經濟能力是否支持手術
3.公部門/運動團體介入:訴求使片子風格單一化
Ex.醫療資源問題、
*「靈魂與身體的一致性」:靈魂是不是凌駕於身體?但靈魂與身體相依並存。表皮自我不只是一層皮,跨性別轉換也不只是「手術就好了」,例如長鬍子等等安居感也可能是一個重要性徵、為跨性別在乎。
Peggy
@peggy_OoO
Sun, Dec 3, 2023 2:54 PM
變裝皇后
藉由誇張的打扮或精緻的妝容與服飾來凸顯個人氣質、表達自我,兼具娛樂效果。
⬇️
如今以性別扮演或女性操演來區分變裝皇后過時且僵化,表演者為凸顯個人特質選擇,打造及創作角色,呈現個人特色。(變裝女王不一定是生理男性、變裝不一定只是模仿女性⋯⋯)
Edge Hill University 變裝皇后課程
Texas Christian U 有 Queer Art of Drag
Scotland的Drag School
Peggy
@peggy_OoO
Sun, Dec 3, 2023 2:54 PM
表演藝術:戲劇舞蹈、肢體聲音、服化技巧
理論研究:身分認同、性別研究、流行文化
扮裝:
1.古希臘戲劇-宗教祭典儀式的需求(但柏拉圖討厭扮裝)
2.莎士比亞時代、中國傳統戲曲-戲劇情節的展現與舞台角色扮演的需求
3.石橋革命、平權運動-Marsha P.Johnson(死在大水溝)、Sylvia Rivera⋯⋯
4.21世紀RuPaul-影視、娛樂、主流、美妝、時尚
*包含義大利即興喜劇、歌舞雜耍、戲仿(重要的後現代表演)
Peggy
@peggy_OoO
Sun, Dec 3, 2023 2:54 PM
即興創作:草根性,變裝皇后
即興表演:類似脫口秀、即興劇場、站立喜劇、小丑默劇、單雙口相聲
➡️變裝皇后必須接受舞台當下的一切,並保持直覺與感性,用理性的大腦來建立戲劇結構與即興能力,同時擁有強大感性的心理素質。角色設定真實飽滿,唯有「人設」的内在心理表徵真實深切、真感人,如此才能與觀眾互動交流產生共鳴,進而拉近角色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Peggy
@peggy_OoO
Sun, Dec 3, 2023 2:55 PM
1、皇后們的表演形式離不開華麗、誇張、戲仿和玩
笑,常以臉譜的扮相當成易容的面具;皇后們幽默搞笑的背後往往隱藏著苦澀、辛酸、無奈和憤怒。
2.不同歴史時期與不同社會環境中產生過許多不同形式的變裝表演,貫穿於其中的一直是表露展現邊緣弱者的生存困境。
3.當皇后們在夠台上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處理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關係,其政治性比較容易透過「戲劇性」與「表演性」被萃取出來。
4.現今舞台上的變裝皇后,幾乎都有比較明確與特定意義的角色,展現個人獨特風格與元素,在完美的表演上附加創新的可能性;皇后們求新求變表演藝術引領潮流,並增加娛樂趣味。
Peggy
@peggy_OoO
Sun, Dec 3, 2023 2:55 PM
反思:
1.皇后們以「表演者」的姿態自我包裝與保護,避免將個人私密脆弱暴露於公眾之中;但若沒有影視戲劇表演活動,皇后們將失去舞台維生困難,更別說表達自我展現才藝。
2.面對現實的挑戰,皇后們必須與社會環境「磨合」與「妥協」,有時是為了「生存」的選擇,延伸出自媒體商業的經營模式,或跨業至彩妝時尚或性產業。
3.在日常生活中無法正面回擊的敵意與批判,留到舞台上發揮,讓觀眾在拍手叫好之餘,意識到「主流價值」之荒謬。
Peggy
@peggy_OoO
Sun, Dec 3, 2023 2:55 PM
載入新的回覆
2023十年酷影: 影像、運動、美學論壇暨研討會
跨男影片多,跨女影片少,在商業考量下首先性少數電影數量就少,因此大部分都是紀錄片為主,數量超過劇情片。因為出軌的跨男比跨女少,因此跨男影片比例上跟跨女也不對等。
性別操演是一個歷程,從出生到死亡。跨性別容易被認為變性人,但現在的定義已經不僅限於性別重置手術了。心理認同、社會認同、扮裝都會被放在大範圍的跨性別的範圍之中。「跨」托邦在發展華語界的跨性別活動。
跨性別出櫃與否是欺騙與否,也是一個巨大的道德議題。因為出軌的風險高,我們要尊重大家的性別跟性傾向是一種隱私,因為社會仍然不夠友善。
《讓光譜說話——讓跨性別說話》
《我就只是個男孩》在公部門的「疫情生活與性別平等」欄目底下。
《跨男阿尼的轉變》常常女同志的T轉變成跨男,但這是個跨Gay,故事發生在台南而非都市北部,也提及許多健身話題,因為主角對外表沒信心。這其中有醫美團體贊助這個片子。
《扮裝國王》在西門町經常有表演,程式化之後,扮裝國王變得更多采多姿、亂七八糟。而這也是台北觀光的宣傳片,所以把台北描述成「彩虹天堂」。
中國片子:妖妖《兄弟》的主角後來不認為自己是跨性別,因此希望紀錄片下架。可以討論其中的紀錄片倫理問題。
《有性無別》涉及跨性別男性作為一個母親的困難。
1.曲折認同,陽光出軌:同志運動的驕傲敘事
Ex.女同志T發展成的跨男認同
2.取得醫療醫院:階級問題
Ex.家人/伴侶接受與否、經濟能力是否支持手術
3.公部門/運動團體介入:訴求使片子風格單一化
Ex.醫療資源問題、
*「靈魂與身體的一致性」:靈魂是不是凌駕於身體?但靈魂與身體相依並存。表皮自我不只是一層皮,跨性別轉換也不只是「手術就好了」,例如長鬍子等等安居感也可能是一個重要性徵、為跨性別在乎。
藉由誇張的打扮或精緻的妝容與服飾來凸顯個人氣質、表達自我,兼具娛樂效果。
⬇️
如今以性別扮演或女性操演來區分變裝皇后過時且僵化,表演者為凸顯個人特質選擇,打造及創作角色,呈現個人特色。(變裝女王不一定是生理男性、變裝不一定只是模仿女性⋯⋯)
Edge Hill University 變裝皇后課程
Texas Christian U 有 Queer Art of Drag
Scotland的Drag School
理論研究:身分認同、性別研究、流行文化
扮裝:
1.古希臘戲劇-宗教祭典儀式的需求(但柏拉圖討厭扮裝)
2.莎士比亞時代、中國傳統戲曲-戲劇情節的展現與舞台角色扮演的需求
3.石橋革命、平權運動-Marsha P.Johnson(死在大水溝)、Sylvia Rivera⋯⋯
4.21世紀RuPaul-影視、娛樂、主流、美妝、時尚
*包含義大利即興喜劇、歌舞雜耍、戲仿(重要的後現代表演)
即興表演:類似脫口秀、即興劇場、站立喜劇、小丑默劇、單雙口相聲
➡️變裝皇后必須接受舞台當下的一切,並保持直覺與感性,用理性的大腦來建立戲劇結構與即興能力,同時擁有強大感性的心理素質。角色設定真實飽滿,唯有「人設」的内在心理表徵真實深切、真感人,如此才能與觀眾互動交流產生共鳴,進而拉近角色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笑,常以臉譜的扮相當成易容的面具;皇后們幽默搞笑的背後往往隱藏著苦澀、辛酸、無奈和憤怒。
2.不同歴史時期與不同社會環境中產生過許多不同形式的變裝表演,貫穿於其中的一直是表露展現邊緣弱者的生存困境。
3.當皇后們在夠台上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處理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關係,其政治性比較容易透過「戲劇性」與「表演性」被萃取出來。
4.現今舞台上的變裝皇后,幾乎都有比較明確與特定意義的角色,展現個人獨特風格與元素,在完美的表演上附加創新的可能性;皇后們求新求變表演藝術引領潮流,並增加娛樂趣味。
1.皇后們以「表演者」的姿態自我包裝與保護,避免將個人私密脆弱暴露於公眾之中;但若沒有影視戲劇表演活動,皇后們將失去舞台維生困難,更別說表達自我展現才藝。
2.面對現實的挑戰,皇后們必須與社會環境「磨合」與「妥協」,有時是為了「生存」的選擇,延伸出自媒體商業的經營模式,或跨業至彩妝時尚或性產業。
3.在日常生活中無法正面回擊的敵意與批判,留到舞台上發揮,讓觀眾在拍手叫好之餘,意識到「主流價值」之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