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anonymous
偷偷說
Tue, Nov 14, 2023 2:41 PM
19
看大家因為潘柏霖得獎的散文在吵散文到底應不應該是作者的真實經驗
我才知道原來散文的規矩是要來自作者真實經驗喔???
真的是從來不知道
bear4180
Tue, Nov 14, 2023 2:42 PM
我也不知道
戰場在fb超懶得看
shake9623
Tue, Nov 14, 2023 2:44 PM
吵的不是沒有告知當事人就沿用改編故事嗎
ಠ_ಠ
Tue, Nov 14, 2023 2:44 PM
bear4180: 我已經興致高昂ㄉ看完大家吵架了
ಠ_ಠ
Tue, Nov 14, 2023 2:46 PM
shake9623: 但這部分好像已經差不多了 被指控中間轉述當事人經驗的人有出來說他從來沒有跟潘講過這個
當事人也有表達只有一段很像還是什麼的
soda324
Tue, Nov 14, 2023 3:02 PM
覺得他幻想有子宮很噁心
hotdog2938
Tue, Nov 14, 2023 3:02 PM
我是很久以前聽教授講散文要寫自身經歷才知道 不過ㄆ會被燒,有很大的原因是很多人討厭他吧
我不曉得他做過什麼事,但滑X常看到有網友罵他 久而久之對他的印象就是不少人不喜歡他的一位作家
oyster9733
Tue, Nov 14, 2023 3:15 PM
沒有人跟我講散文要是真實經驗
但是我看到的散文基本上都是當事人自身經驗書寫,加上就是真實經驗才跟小說有所區別,不然這個文類直接廢掉跟小說放在一起,或是改名獨立成短篇小說不就好了(?)
bear4180
Tue, Nov 14, 2023 3:16 PM
oyster9733: 我以為散文是格式(?)
而且好像看過虛構的散文
ಠ_ಠ
Tue, Nov 14, 2023 3:20 PM
我自己也一直以為是行文格式之類的區分方式
而且依照我個人閱讀經驗我真的覺得我看過虛構的散文??
所以這一次才讓我警覺原來散文是要追求真實經驗的
ಠ_ಠ
Tue, Nov 14, 2023 3:20 PM
soda324: 蛤
litchi7623
Tue, Nov 14, 2023 3:56 PM
散文如果100%要親身 經歷感覺要寫好 更不容易咧 大部分的人的生活都很平淡吧 不曉得是不是因為這樣,常看到寫長照的散文 因為比較可以寫的很深刻(?)我猜啦 不然很容易雞毛蒜皮小事都放大看 好像很痛苦很沉重 但又好像還好
lion8769
Tue, Nov 14, 2023 4:14 PM
散文可以虛構,但相較於小說,散文在普遍印象裡就比較「真實」
其實朱真正的想法要看他在學妹之前發的那篇
lion8769
Tue, Nov 14, 2023 4:16 PM
應該說,其實朱有意識到潘是可能刻意選擇散文類別(畢竟散文跟小說比起來,小說本來就重戲劇性,很可能這篇就沒辦法得獎)、生理男但寫女跨男(女跨男爭議較男跨女少,容易取得大眾認同),選散文但模糊自己是當事者的可能性,在有爭議的時候,就會有人自動幫他說「憑什麼認為潘不是跨性別」
longan9225
Tue, Nov 14, 2023 4:24 PM
我覺得可以接受散文有加油添醋,不完全照實際情況寫,但至少要有某部分的真實經歷吧?
不然如果像父後七日那種寫喪父之痛的散文,寫到最後跟我說你爸還活跳跳的去爬山不行吧???
shrimp7670
Tue, Nov 14, 2023 4:32 PM
lion8769:我真的覺得跨性別這個很棘手欸(先打預防針 有心人士不要扣我仇跨帽子)噗浪或推特每次跟跨有關,我覺得就會演變成爭吵 幾乎都蓋好幾百樓
ㄆ這樣做是有點規避可能的引火上身嗎 有點像是免死金牌?因為沒把話說死,你要罵他也不是
lion8769
Tue, Nov 14, 2023 4:47 PM
shrimp7670: 我覺得他的確有可能有這種想法
選「散文」是因為比起小說更有震撼力、跨性別(女跨男)剛好跟上議題,又比男跨女更容易被接受、模糊當事者可能性導致你要抨擊他替跨性別代言也可能不是
所以朱才有說到,這在於作者的誠實,以及「他為什麼要虛構」
但這講出來太陰謀論也沒有證據,所以朱只能反覆講「假設」,後來可能學妹出現讓他覺得可能有爆點來揭發,結果沒想到反而大家只在意「能不能虛構」跟「學妹」
lion8769
Tue, Nov 14, 2023 4:49 PM
朱真的看他前一篇比較明白他深層在意的點是什麼
Facebook
nori637
Tue, Nov 14, 2023 5:26 PM
ㄒㄓㄑ在推特拼命護航ㄆ耶 搞得我好亂,現在風向是朱應該向ㄆ道歉嗎?
ferret1366
Tue, Nov 14, 2023 5:35 PM
純粹好奇,按照朱說的,我是漢人不曾有因原住民身分被壓迫的故事,所以我就不能寫原住民受迫害的散文這樣嗎?
如果原住民是少數弱勢,我身為漢人不能同情他們,用自身的文字能力代為發聲(資料來源為書籍報章雜誌新聞各種書面資料,非實際訪談),這件事情是不可以的嗎?所以創作有資格條件的問題?
還是只要說這篇文章是小說就ok?
但有的文章形式就明顯不是小說啊
真的很想知道有沒人可以告訴我
lion8769
Tue, Nov 14, 2023 5:50 PM
ferret1366: 我自己是覺得小說的話完全沒問題
至於散文,要也是可以但就可能會有現在這種爭議,要很小心處理這類議題,因為你畢竟就不是他們這個族群的人
像潘這個,也有跨性別出來說,不希望自己得到「同情」,同情反而使他們更像異類
人注定無法完全感同身受,所以你如果不是真正這種處境的人,很可能誤導同樣非這個處境的人
如果要以散文形式來寫,而自己又確實不是那族群的人,可以寫自己的「觀察」或實際去訪談,但不要完全模糊自身為當事人的可能性
lion8769
Tue, Nov 14, 2023 6:01 PM
ferret1366: 朱有說,是如果以我明明是漢人,卻寫了「我」是原住民被欺壓的故事喔,也就是第一人稱來講的話,就會有潘現在的問題
沒有人可以去證實你到底是不是原住民,所以下意識會認為「你」應該就是原住民,這是讀者對於散文的既定印象
那這時候因為是第一人稱,你這篇虛構可能被漢人以為是真實情況,對於真正受欺壓的原住民就可能造成冒犯,且又沒人可以知道你到底是不是原住民,一切只能由作者自由心證
troll879
Tue, Nov 14, 2023 9:37 PM
散文應該不應該是作者真實經驗其實吵很久了
是這次有拉到跨性議題才燒出圈吧
finch3711
Tue, Nov 14, 2023 11:06 PM
覺得散文還是應該要來自作者親身經歷,當然細節可以允許有些微的更動跟虛構,然而最重要的身份不能改變吧?不然全部都是虛構跟小說有什麼不同?我自己覺得黃麗群這篇就講得很清楚:
評論》黃麗群主編九歌109年散文選:普通,然而貴重 | Openbook閱讀誌
我認為畫在虛構與非虛構寫作中間的一線,在於處理材料時一道關鍵的工序:「關於現實感的說服」。「現實感的創造與說服」是虛構的技藝核心,非虛構的內容得以跳過這道工序。
對我而言,散文中重大虛構的倫理問題並非來自道德,而來自一名工匠對工法的規避。
soda324
Tue, Nov 14, 2023 11:44 PM
他沒有的東西,意淫幻想,包裝成自身經驗
我覺得這件事非常噁心
加上他個人言行,更加覺得這作品很惡臭不堪
ferret1366
Wed, Nov 15, 2023 1:58 AM
謝謝樓上幾位的回答~所以非自身經驗的文章拿來投稿可能會比較有爭議,但如果是發表在自己的社群媒體、書籍等就比較不會有問題?
但這時會不會又有人說:雖然你非取材自單一,而是自己查找資料+同情想像,但你既不是該族群又憑什麼以第一人稱為其代言的問題產生?是否是在消費該族群此問題又何解?
「我」以第一人稱寫了一篇文章,但「我」確實不是該群體,內心的活動為自我的想像,這樣會不會被攻擊,創作跟消費的界線怎麼判斷
ferret1366
Wed, Nov 15, 2023 1:59 AM
上述的情形是指發表在自己的社群媒體或書籍,非投稿的情況下,是否仍會有爭議
soda324
Wed, Nov 15, 2023 2:02 AM
就跟灣生回家和條子鴿一樣(
finch3711
說
Wed, Nov 15, 2023 2:04 AM
非自身經驗但是用了第一人稱出成書也是會有爭議啊,之前的灣生回家還有條子鴿的書後來也是引發質疑
finch3711
說
Wed, Nov 15, 2023 2:05 AM
至於發表在社群媒體,不紅的時候應該是沒什麼事啦,但如果紅了有流量,一樣會引發爭議
ferret1366
Wed, Nov 15, 2023 2:49 AM
這樣是不是就很兩難,評估了創作模式,而選擇以第一人稱書寫,但就難以避免有人質疑是否可代言或是消費特定族群。但回到之前問的,創作是否有資格條件的限制
ferret1366
Wed, Nov 15, 2023 2:51 AM
碰觸到敏感議題的時候,就算作者本人就是該族群的一人,還是會有人質疑為什麼可以代替整個族群講話,或是藉此博取同情等等
spider4469
Wed, Nov 15, 2023 3:56 AM
敏感議題之所以敏感,就是因為牽涉到很多人跟族群之間的利益跟權益。撇除創作者是否有資格的限制,在書寫敏感議題之前,我認為應該要再三審視是否會有相關的問題。如果審視完之後仍然認為自己要寫,那後續可能引發的討論跟爭議也就必須要面對🤔
wine3501
Wed, Nov 15, 2023 3:57 AM
Wed, Nov 15, 2023 3:59 AM
ferret1366: 沒有資格限制啊。如果漢人覺得裝原住民沒問題;德國人覺得裝猶太人沒問題;中國人覺得裝臺灣人沒問題,那就做吧,後果自負。
我比較想知道,究竟要用什麼思路評估創作模式,才想在散文假裝自己是弱勢族群。
wine3501
Wed, Nov 15, 2023 3:59 AM
創作本來就沒辦法讓所有人滿意,問心無愧即可。
ferret1366
Wed, Nov 15, 2023 4:13 AM
散文會有問題可以理解,但小說的話就真的完全沒問題嗎
wine3501
Wed, Nov 15, 2023 4:40 AM
Wed, Nov 15, 2023 4:40 AM
還是會有問題吧。如果是上述的例子,我認為就算寫小說還是要避免第一人稱敘述。
scone4628
Wed, Nov 15, 2023 6:05 AM
wine3501: 很不想戳破妳的泡泡⋯但是好萊塢這樣搞已經行之有年了
wine3501
Wed, Nov 15, 2023 6:42 AM
scone4628: 拍電影和撰寫創作的門檻不一樣吧?不太了解好萊塢,不知道旅人可不可以舉例
scone4628
Wed, Nov 15, 2023 7:01 AM
wine3501: 比如說Netflix的《毒梟》系列是歷史改編劇,前三季的舞台都在哥倫比亞,但是製作人跟編導都是美國人;前兩季的主要反派在史實上是哥倫比亞人,但是選角時選到巴西的當紅演員Wagner Moura;第三季的主角史實上也是哥倫比亞人,但是選角選到瑞典演員Matias Varela
scone4628
Wed, Nov 15, 2023 7:04 AM
兩個選角的問題都在哥倫比亞造成很大的反對聲浪,覺得網飛做為一個美國公司,沒有資格打著「史實改編」的名號,又去找外國人當主要角色來消費哥倫比亞的歷史傷痛
finch3711
說
Wed, Nov 15, 2023 7:07 AM
scone4628: 這樣聽起來也是引發爭議了啊?
scone4628
Wed, Nov 15, 2023 7:13 AM
是啊,但是實際上網飛在《毒梟》的做法在好萊塢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都是美國人當編導去拍外國人的故事,然後找個容貌還算pass的外國演員來當主角
scone4628
Wed, Nov 15, 2023 7:15 AM
《毒梟》系列剛推出的時候在業界還是以考據詳盡著名的
雖然後面越拍越放飛自我
scone4628
Wed, Nov 15, 2023 7:18 AM
但是這樣拍出來的歷史改編劇會因為不是由當事族群製作、演出就沒有藝術價值或是啟發意義嗎?必然是在消費、剝削弱勢國家或是族群嗎?
spider4469
Wed, Nov 15, 2023 9:16 AM
雖然不太知道《毒梟》詳細引起什麼爭議跟討論,但是事情無法用二元法去看待吧?不是所有事情都是一面倒,他可能有藝術價值的同時也可能消費到該族群,就跟潘柏霖的事情一樣,都是可以並存的🤔(正因為並存,才會引起討論)
ferret1366
Wed, Nov 15, 2023 10:20 AM
有時引發爭議也是少數人在發酵,大部分人也許不在意,只要作品有觸動到他們就好。
但傷痛會因為多數人不在意就不存在嗎?
亦是否會因為部分族群反對,作品就等於爛作品
感覺大概就是無解哈哈
bison6355
Wed, Nov 15, 2023 3:28 PM
噗首不知道+1
覺得是一種默認的風氣但沒有硬性規定,現在變成某些人覺得規矩就是這樣在打壓別人也是挺酷的
bat4910
Wed, Nov 15, 2023 10:04 PM
文心凋零/黃錦樹
lion8769
Thu, Nov 16, 2023 6:09 AM
我是在思考,散文雖沒說要百分百真實,但起碼它真實性要比小說高,不然要散文這類別幹嘛?
以後是不是大家可以用一樣的手法,「有能力」但怕題材不夠轟動的人就去投散文,反正會有幾個評審默認真實性,看哪個議題紅就投什麼
潘我覺得其實最大的問題是,「他到底為什麼不講清楚」?得獎感言講「他是主角也可能不是」
珊珊還說這「沒有牽扯到他人」
不坐實真實性,又不否認真實性?如果他覺得散文可以虛構,那就承認這是朋友的故事
那他如果認為散文不能虛構,就是心虛了吧?
bison6355
Thu, Nov 16, 2023 7:02 AM
lion8769: 我覺得潘從一開始就講很清楚,他沒有借用也不認識學妹,珊珊說「沒有牽扯到他人」也是指學妹的事
你有考慮過坐實真實性等於要他人揭露自己的隱私嗎?這又從何證實起?
文學本來就不一定要完全引用自身經驗,主要是注重感受,「他是主角也可能不是」這句我是這樣解讀的,他有類似的經歷,但他並不是單純講自己的經歷
至於最後一句「認為散文不能虛構就是心虛」,這句完全無邏輯可言
bison6355
Thu, Nov 16, 2023 7:03 AM
是朋友的故事,但也有自身經歷與共鳴在其中
Facebook
soda324
Thu, Nov 16, 2023 7:17 AM
沒子宮幻想有的共鳴ㄇ
wine3501
Thu, Nov 16, 2023 7:36 AM
bison6355: 不想揭露隱私,就不要用一人稱寫明顯有別自身經驗的故事投文學獎。
lion8769
Thu, Nov 16, 2023 7:51 AM
bison6355: 喔 給你看珊珊
沒有涉及到他人「與」學妹。
lion8769
Thu, Nov 16, 2023 7:51 AM
噢錯了,是「或」但不是學妹對吧?
lion8769
Thu, Nov 16, 2023 7:57 AM
再給看部分評審尚未知道作者前對於「散文」的期待
「自省」、「自我剖析」
說「是也不是」是因為他揉合自己的感受?撇開流動性別,男女性徵上、生理上就有別,問你這是不是你「自己」的故事這麼難回?
我問你吃早餐了沒,你會說「吃也沒吃嗎」?
「朋友給了我一顆飯糰,我覺得不餓,但他希望我吃所以我有吃。」
吃了,但心理上不餓所以沒吃?
lion8769
Thu, Nov 16, 2023 8:24 AM
其他散文得獎主感言會說謝謝家人;說自我凝視、自我剖析與和解的掙扎痛苦。
隨便點一個「散文」得獎感言進去看,他們講得出自己的心路歷程,講得出解剖自我的痛苦。
潘?「想挑戰散文的界線」、「今年要得文學獎」?
做為潘最大推手的朋友,感言裡成了模糊不清的人影,模糊的原因是因為他想要「聚焦議題」?
跨男、跨男在跨性別裡有不同的歷程要走,生理男跟生理女就是不同,面對的社會期待就是不同。你不先聚焦這點,談何聚集議題?
soda324
Thu, Nov 16, 2023 8:29 AM
朋友就是他得獎的墊腳石啊
就是拿別人的血來暖自己
還覺得感動了全世界
真是噁心
bison6355
Thu, Nov 16, 2023 8:34 AM
lion8769: 你對中文的理解是有什麼狀況......沒有出現我們以外的人,或「學妹」,這句不就是除了他們兩人不包含「第三者跟大家口中的學妹」嗎?
soda324
Thu, Nov 16, 2023 8:36 AM
bison6355: 潘後來有說這是朋友的經驗
委託他寫
lion8769
Thu, Nov 16, 2023 8:36 AM
bison6355: 反問你,潘最後原型是他自己或珊珊嗎?
lion8769
Thu, Nov 16, 2023 8:38 AM
還是這個最重要 他希望最可以被看到議題的「跨男朋友」根本不重要?這個跨男朋友就是潘?
24個潘柏霖嗎
soda324
Thu, Nov 16, 2023 8:38 AM
所以不是學妹,也徵得朋友的同意(誰知道是不是真有其人
lion8769
Thu, Nov 16, 2023 8:41 AM
可以說珊珊可能真的不知道有這個「跨男朋友」,但潘也沒反駁珊珊ㄟ
最後還說珊珊提及的信不是在講《媽媽說我是假的》,但最一開始的爭議,珊珊一開始跳出來說不就是朱認為《媽媽說我是假的》這篇裡的原型是學妹嗎?
好哦,所以原來珊珊當初的澄清根本無關乎這個故事的原型是誰?真的隨便給你們編
soda324
Thu, Nov 16, 2023 8:43 AM
33覺得原型是他跟潘
但潘出來打他的臉
我就想看他的粉在哪,剖給我看啊
lion8769
Thu, Nov 16, 2023 9:15 AM
bison6355: 問有沒有考慮過坐實真實性等於要他揭露自己隱私。
我只想問,那你們、那潘考慮過,以曖昧不明的身份講少數族群的困境,到底會不會誤導多數族群的認知嗎?
你以自己的身份來講述,那這個經歷是你自己的;以他人的身份來講述,那也是「他人」獨有的經歷。
是你先模糊了讀者到底是該對「你」或「誰」產生想法,還是對「群體」產生想法
為了自己不要揭露隱私,就可以拉整個族群來墊背
這就是支持者喜歡的「溫柔」,真的有夠「溫柔」
你連扛起讀者對這個族群產生什麼想法的責任都不扛了,還怪大家不在乎你的隱私
bison6355
Thu, Nov 16, 2023 10:05 PM
lion8769: 這是不同兩個討論點喔,用少數族群的經驗不代表替整個族群背書,當然身為少數族群的不同聲音也能出來發表意見
問題是現在反駁的人用的身份都不是少數族群角度
bison6355
Thu, Nov 16, 2023 10:08 PM
潘跟珊珊說的是指書信往來沒有第三者,因為原本是學妹跟某人說了是不是自己認識誰誰又認識珊珊可能把自己的故事外流
那篇散文有原型但也是本人知情同意的,這兩個狀況很類似但不能相提並論
載入新的回覆
我才知道原來散文的規矩是要來自作者真實經驗喔???
真的是從來不知道
戰場在fb超懶得看當事人也有表達只有一段很像還是什麼的
我不曉得他做過什麼事,但滑X常看到有網友罵他 久而久之對他的印象就是不少人不喜歡他的一位作家
但是我看到的散文基本上都是當事人自身經驗書寫,加上就是真實經驗才跟小說有所區別,不然這個文類直接廢掉跟小說放在一起,或是改名獨立成短篇小說不就好了(?)
而且好像看過虛構的散文
而且依照我個人閱讀經驗我真的覺得我看過虛構的散文??
所以這一次才讓我警覺原來散文是要追求真實經驗的
其實朱真正的想法要看他在學妹之前發的那篇
不然如果像父後七日那種寫喪父之痛的散文,寫到最後跟我說你爸還活跳跳的去爬山不行吧???
ㄆ這樣做是有點規避可能的引火上身嗎 有點像是免死金牌?因為沒把話說死,你要罵他也不是
選「散文」是因為比起小說更有震撼力、跨性別(女跨男)剛好跟上議題,又比男跨女更容易被接受、模糊當事者可能性導致你要抨擊他替跨性別代言也可能不是
所以朱才有說到,這在於作者的誠實,以及「他為什麼要虛構」
但這講出來太陰謀論也沒有證據,所以朱只能反覆講「假設」,後來可能學妹出現讓他覺得可能有爆點來揭發,結果沒想到反而大家只在意「能不能虛構」跟「學妹」
如果原住民是少數弱勢,我身為漢人不能同情他們,用自身的文字能力代為發聲(資料來源為書籍報章雜誌新聞各種書面資料,非實際訪談),這件事情是不可以的嗎?所以創作有資格條件的問題?
還是只要說這篇文章是小說就ok?
但有的文章形式就明顯不是小說啊
真的很想知道有沒人可以告訴我
至於散文,要也是可以但就可能會有現在這種爭議,要很小心處理這類議題,因為你畢竟就不是他們這個族群的人
像潘這個,也有跨性別出來說,不希望自己得到「同情」,同情反而使他們更像異類
人注定無法完全感同身受,所以你如果不是真正這種處境的人,很可能誤導同樣非這個處境的人
如果要以散文形式來寫,而自己又確實不是那族群的人,可以寫自己的「觀察」或實際去訪談,但不要完全模糊自身為當事人的可能性
沒有人可以去證實你到底是不是原住民,所以下意識會認為「你」應該就是原住民,這是讀者對於散文的既定印象
那這時候因為是第一人稱,你這篇虛構可能被漢人以為是真實情況,對於真正受欺壓的原住民就可能造成冒犯,且又沒人可以知道你到底是不是原住民,一切只能由作者自由心證
是這次有拉到跨性議題才燒出圈吧
對我而言,散文中重大虛構的倫理問題並非來自道德,而來自一名工匠對工法的規避。
我覺得這件事非常噁心
加上他個人言行,更加覺得這作品很惡臭不堪
但這時會不會又有人說:雖然你非取材自單一,而是自己查找資料+同情想像,但你既不是該族群又憑什麼以第一人稱為其代言的問題產生?是否是在消費該族群此問題又何解?
「我」以第一人稱寫了一篇文章,但「我」確實不是該群體,內心的活動為自我的想像,這樣會不會被攻擊,創作跟消費的界線怎麼判斷
我比較想知道,究竟要用什麼思路評估創作模式,才想在散文假裝自己是弱勢族群。
雖然後面越拍越放飛自我但傷痛會因為多數人不在意就不存在嗎?
亦是否會因為部分族群反對,作品就等於爛作品
感覺大概就是無解哈哈
覺得是一種默認的風氣但沒有硬性規定,現在變成某些人覺得規矩就是這樣在打壓別人也是挺酷的
以後是不是大家可以用一樣的手法,「有能力」但怕題材不夠轟動的人就去投散文,反正會有幾個評審默認真實性,看哪個議題紅就投什麼
潘我覺得其實最大的問題是,「他到底為什麼不講清楚」?得獎感言講「他是主角也可能不是」
珊珊還說這「沒有牽扯到他人」
不坐實真實性,又不否認真實性?如果他覺得散文可以虛構,那就承認這是朋友的故事
那他如果認為散文不能虛構,就是心虛了吧?
你有考慮過坐實真實性等於要他人揭露自己的隱私嗎?這又從何證實起?
文學本來就不一定要完全引用自身經驗,主要是注重感受,「他是主角也可能不是」這句我是這樣解讀的,他有類似的經歷,但他並不是單純講自己的經歷
至於最後一句「認為散文不能虛構就是心虛」,這句完全無邏輯可言
沒有涉及到他人「與」學妹。
「自省」、「自我剖析」
說「是也不是」是因為他揉合自己的感受?撇開流動性別,男女性徵上、生理上就有別,問你這是不是你「自己」的故事這麼難回?
我問你吃早餐了沒,你會說「吃也沒吃嗎」?
「朋友給了我一顆飯糰,我覺得不餓,但他希望我吃所以我有吃。」
吃了,但心理上不餓所以沒吃?
隨便點一個「散文」得獎感言進去看,他們講得出自己的心路歷程,講得出解剖自我的痛苦。
潘?「想挑戰散文的界線」、「今年要得文學獎」?
做為潘最大推手的朋友,感言裡成了模糊不清的人影,模糊的原因是因為他想要「聚焦議題」?
跨男、跨男在跨性別裡有不同的歷程要走,生理男跟生理女就是不同,面對的社會期待就是不同。你不先聚焦這點,談何聚集議題?
就是拿別人的血來暖自己
還覺得感動了全世界
真是噁心
委託他寫
24個潘柏霖嗎
最後還說珊珊提及的信不是在講《媽媽說我是假的》,但最一開始的爭議,珊珊一開始跳出來說不就是朱認為《媽媽說我是假的》這篇裡的原型是學妹嗎?
好哦,所以原來珊珊當初的澄清根本無關乎這個故事的原型是誰?真的隨便給你們編
但潘出來打他的臉
我就想看他的粉在哪,剖給我看啊
我只想問,那你們、那潘考慮過,以曖昧不明的身份講少數族群的困境,到底會不會誤導多數族群的認知嗎?
你以自己的身份來講述,那這個經歷是你自己的;以他人的身份來講述,那也是「他人」獨有的經歷。
是你先模糊了讀者到底是該對「你」或「誰」產生想法,還是對「群體」產生想法
為了自己不要揭露隱私,就可以拉整個族群來墊背
這就是支持者喜歡的「溫柔」,真的有夠「溫柔」
你連扛起讀者對這個族群產生什麼想法的責任都不扛了,還怪大家不在乎你的隱私
問題是現在反駁的人用的身份都不是少數族群角度
那篇散文有原型但也是本人知情同意的,這兩個狀況很類似但不能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