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ío
11/12 高雄城市書展講座

科幻小說與其他世界相遇之道
https://images.plurk.com/7DlWzNNoQBklSE2jKZ9TXN.jpg
因為是喜歡的作家 金草葉難得來台灣,除了簽書會還辦了科幻講座,實在太開心了 所以我也難得認真地整理了筆記

超級感謝高雄市立圖書館的邀請
也要稱讚口譯 沙沙老師強大的翻譯能力 🫶
Chío
🪴 科幻小說的構成(集中整理作者介紹的那些應用在科幻小說內的概念及技巧):

.科幻小說的元素:科學幻想、推理
.以不熟悉的經歷使讀者拓展認知、分析科幻小說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的主要情緒:驚奇感
.這種驚奇感源自人在與不熟悉的事物相遇時,認知、自身洞察力都會拓展,而使自身產生變化。

https://images.plurk.com/4atSNcA3aaDfUAZq5FIHnm.jpg
舉例航行者一號在 1990 年從 40 億英里外所拍攝的地球照片,可以看見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不過是太陽光束照射到的一顆淡藍色小點點,以此作為人類以另一種角度確認了地球與宇宙的相對大小後,認知到人類之於宇宙是渺小的存在。
Chío
.除了和不熟悉的技術、世界相遇的驚奇感,還有另一種驚奇感:Umwelt (Sensory bubble 感官泡沫)

*補充 Umwelt 字義:德國生物學家魏克斯庫爾在1930年提出「環境界(主體世界)(Umwelt, um周遭的, welt世界)」的概念,闡述世界是由「自身感知所構成的主觀世界」,每個物種所經驗到的都僅是世界的一部分,並且每個個體也無法理解其他物種的環境界,換句話說,對於個體而言,僅能對少部分的事物產生意義。
出處:《非人推測1》如何進入動物的世界? Zhenchi 楨璾
《非人推測1》如何進入動物的世界?
(這篇文章超有趣的!!還收錄很多和動物行為研究相關的內容和實驗介紹)
Chío
由於我們的世界是人類主觀意識感知到的世界,因為從結構上便有根本的不同,即便透過完善的模擬也無法完全理解其他有機體的感受。作家舉例生存在「黑暗」中的蝙蝠及蚯蚓,人類所以為的黑暗,在其他結構不同的有機體感知中不一定是黑暗。人類的現實不過是眾多現實中的一種,透過科幻而有機會接觸到其他物種的現實。
Chío
.科幻小說中的科學為想像的科學,並非實際的科學,比當前的科學更加前衛、發展方向也不同,同時也不太可能於未來實現。(舉例:超空間旅行、時光旅行、平行宇宙、超光速旅行)

.在理論上可行,卻因為能源及宏觀問題而在實際上沒辦法實現的超光速旅行:蟲洞(愛因斯坦–羅森橋)、曲速引擎(阿爾庫別爾驅動器)、超速引擎(超空間)、快閃驅動器(量子糾纏)

.科幻小說中,想像的科學所扮演的角色:建立思想實驗室、展現並反映人與科學技術的連結

——
Chío
🪴 作家以自己的小說作為科幻元素應用的實例(簡介我打ㄉ,已儘量不劇透⋯⋯)

<光譜>,《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
簡介:一名人類科學家在任務途中因搭乘的太空船發生意外,而墜毀到一個不知名的星球。星球上有著科學家懷疑和地球同源的有機智慧物種,雖然外表特徵不盡然相同,但因為該有機體團體接納了人類科學家,而展開了一段人類與外星物種共處的時光。過程中科學家因手邊苦無儀器而難以與外星物種溝通,最終透過日夜相處而達到了即便無法理解也還是對對方懷抱深厚情感的狀態。(最後一句我自己的解讀)

作家解釋光譜的創作緣由其實是人類與伴侶動物關係的轉換,以這層關係作為發想,在沒有量測儀器、設備的情況下,如何能去理解共享關係的另一個物種。
https://images.plurk.com/IG0PMf5XvxTAQ9eUwzc9o.jpg
Chío
<息影>,《剛剛離開的世界》
簡介:新興的地下人類意外發現並解凍了數百年前的一名原型人類,但因地下人類早已捨棄原型人類的有聲語言,改為使用氣味分子作為主要的溝通模式,所以雖然兩方都有人類的外表,卻無法進行有效溝通。雖然地下人類為原型人類製作了翻譯機,卻因為功能過於陽春而時常詞不達意,也無法有效運用氣味分子的優勢——氣味分子和聲音不同,可以在空氣中持續存在一段時間,所以能夠比聲音表達得更多,甚至能留下訊息。

雖然因為自身的限制而無法好好溝通,但一起度過的短暫時光也是一種珍貴的經歷,對經歷的珍視是無法溝通的兩方所能共享的感情。
https://images.plurk.com/2bRKtJnnyFrvmsnF1mNzco.jpg
Chío
<認知空間>,《剛剛離開的世界》
簡介:在一個人類擁有大型集體記憶系統––認知空間的世界裡,兩位兒時玩伴在認知空間的價值上產生了矛盾。一位推崇認知空間的無所不能,另一位則認為認知空間有其局限性。後者因為生理因素無法滿足進入認知空間的需求而被排除在外,兩人最終漸行漸遠。

認知空間的發想是一篇研究神經細胞的排列對記憶組成有無影響的論文。作家想要寫一個將認知物理化的故事,也因為認知物理化後產生了共有性,便加入了因受到物理限制而無法取得共有知識的矛盾點。記憶與認知如果外在化、集體化,那對個體而言,無法自主控制主觀記憶的存有或消逝,個體的獨特性也會因此消亡。
https://images.plurk.com/4sy3eKWLNhP89osjpAnApg.jpg
Chío
<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同名短篇集
簡介:利用曲速引擎進行太空旅行的活動已經普遍化的某個未來,人類發現了高次元蟲洞隧道,迎來了宇宙拓荒時代的第二次革命。一名科學家原本與家人約好,科研工作結束後就會去到家人所在的星球與他們會合,卻因為聯邦政府將用於曲速引擎旅行的資源大幅轉移到更有效益的蟲洞旅行上,而導致科學家的家人所在的星球因沒有蟲洞可以到達而被列為遙遠星球,再也沒有能夠去到那個星球的航班了。而科學家為了能夠啟程,進行了長久的等待。

https://images.plurk.com/3RYuIvDgxWSfrmAuzXJJFH.jpg
Chío
作家說她因為這篇運用了蟲洞概念的故事,收到了很多讀者回饋說聯想到韓國無窮花號的高齡使用者現況。雖然寫這個故事的時候並不是以現實困境作為發想而創作,卻意外反映了現實社會的議題。
Chío
在沒有高鐵前受到廣泛使用的無窮花號,因為新興技術的發展,失去優勢而被縮限資源,導致原本能輕鬆以無窮花號到達的地區,逐漸變成故事裡的遙遠星球。

*補充:無窮花號(也稱木槿花號,類似台灣火車用途)在韓國有許多高齡人使用,不僅是因為用了一輩子而熟悉,也因為價格親民且路線多而有固定使用者。然而無窮花號卻因為收益不佳而被迫取消或縮短部分路線,造成使用者們需自行承擔為了轉乘 KTX 高鐵而增加的費用及時間成本。
參考報導:2021-09-24 要去首爾的醫院…但是(鐵路)停線了。韓民族日報
[이 순간] “서울로 병원 다니는데…노선을 끊어버렸네”
Chío
《地球盡頭的溫室》
簡介:在人類因落塵過度增生而一度面臨種族滅絕的二十一世紀中期,科學家掌握了落塵分解劑的製作方法,為黑暗時代迎來一線曙光。六十年後,落塵生態學研究員因緣際會發現在國內早已絕跡的藤蔓植物「莫斯瓦納」,又再次在重建中的某個城市瘋狂繁殖,並影響了該城市的工程進行。為了找出莫斯瓦納重新出現在世人眼前的原因,研究員不懈地追尋和落塵一同消失的真相,也意外串聯起散落在兒時記憶裡的線索。
https://images.plurk.com/dWu7aJaupG13FC7ONXs3v.jpg
Chío
成為改造人是什麼意思?改造人與故事中的莫斯瓦納一樣,是由人工智慧與自然生物所結合的合成體。
改造人需要受到維修照護。 作為故事中一段關鍵關係的起因,將周邊人類的關係黏合在一起。如果沒有這個切入點,兩個各有執著的角色不會相遇,故事也不會展開。

後面有位聽眾稱自己完全沒有讀過金草葉的故事,但他想問作家「改造人到底有沒有情感?」想知道作家的答案。金草葉這樣解釋:改造人身上的有機體部位也會記憶情感。

我希望那位聽眾在得到明確的答案後,還能對這個故事產生興趣,給這個故事一個機會。讀過後他也許就能發現溫室裡那位改造人無以名狀的眼神,也能發現那位改造人在對待自己珍視的植物時那股執著與堅持與人類如出一徹⋯⋯幸運的話,還能發現那位改造人因為與其維修員短暫地共享了「著迷」這種感情。

——
Chío
🪴 提問環節(只記了兩個)

有個問題是要問金草葉對於紙本書產業沒落有什麼想法,但不確定是翻譯過程的誤會還是什麼原因,金草葉回答說和其他形式的創作相比,例如劇本,劇本產出的後續還牽扯到拍攝過程,會有很多人的加入和很多不確定因素存在,種種原因下她還是更偏好寫書,是她能獨立完成的工作。收到的費用也是重要因素。

另一個問題是問金草葉對於創作遇到困難的建議,她說:要回答這個可以再講兩個小時(全場笑出聲),但簡短回答的話, 先以完成為目標,寫出來再說。

綜合兩個問題的答案,作家本人真的是非常非常實際,和散發出的氣質產生的反差感非常有趣XDDD

——
Chío
🪴 聽完講座更喜歡金草葉這位作家而產生的碎念

《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地球盡頭的溫室》、《行星語書店》,這三本收錄的內容總是給我一種童話故事的感覺,包裹著一層淡淡的微光,有的虛幻、有的疏離。直到《剛剛離開的世界》才好像回到現實世界,刺痛人的程度是前三本的故事所無法企及的。

前面所說的虛幻或現實,並沒有誰比誰更好,而是一種感受的描述。先前出版的作品我都十分喜愛,甚至最喜歡的是第一本小說集所收錄的<光譜>,我喜歡裡面描述路易們無條件信任彼此作為紀錄者的身份,透過閱讀前人留下來的記錄而不假思索地愛上和接納熙貞的模樣。
Chío
但是直到讀過《剛剛離開的世界》,我才發現原來金草葉也會寫如此令人感到刺痛的故事,而她寫這些故事的原因竟是「想透過這些故事表現悲傷」。在聽過她的講座後才確切體認到,她在創造故事中的世界時,並不是放任那些無邊無際的故事種子自行發芽成長,而是一株一株給予獨立空間、施以精確的栽培手法和所需養分來照護並使其茁壯,中間或許還會調整照護方針,讓故事依照她訂定好的方向展開。就如同她在分析、拆解科幻故事的架構及手法一樣,嚴謹並條理分明。
*在《地球盡頭的溫室》一書裡作者的話中提到

回想起讀過的內容的時候總是想不起來結局的樣貌,只能記住那個故事中我理解到的核心概念。卻意外地和我對金草葉作品的解讀不謀而合——我們在過程中感受到的情感和為了理解對方而付出的心力、那些受珍視的共同經歷,遠比過程終結時雙方的狀態更需要被記住。
Chío
https://images.plurk.com/7yn40jvNdilEwMzg2XiYn3.jpg 金草葉的簽名!!簽在光譜那頁!!(我指定的) 真的升天

高雄市立圖書館的官方新聞
https://www.ksml.edu.tw/...
Chío
——要分享的到這裡結束——

我自己還有兩個問題想問,但因為金草葉本人大概是沒辦法回答所以就

《姆雷莫薩》台灣有沒有出版社要出
溫室和光譜有賣影視版權,現在進度到哪了
Chío
是說簡報裡沒提到的《行星語書店》短篇集裡我最喜歡的是<沼澤少年>和<地球的另一群居住者>
就很有味道
Chío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