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hibariv
Sun, Nov 12, 2023 2:12 AM
Sun, Nov 12, 2023 3:47 AM
1
理想上,這股雙紐的八字線應該活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但有時候也並非如此。某些情況下,四個組成體並未能以這種方式聚合,一旦此一情形發生,我們就看到了在治療極性上的種種狀況。
第一種極性呈現的兩個狀況和早上醒來的過程有關聯。當我們每晚入睡之際,我們的星辰身與自我組織從物質身和乙太身脫離,開始旅行至宇宙的廣袤,並在其中生活一小段時間。早上醒來,星辰身與自我組織需要返回進入它們在地球的家,也就是我們的乙太身與物質身。醒來(Wakingup)應該是一種覺知(awareness),是對我們皮膚之內自我整合的一種覺察。我們應該對自己和圍繞著我們的這個世界有所覺知。透過我們的自我組織,我們該有能力去經驗到地球的力量,我們稱此為重力。自我組織,當它進入了物質身,使物質身有力量能克服重力,於是我們可以挺直站立。
_GA_317
= . =
@hibariv
Sun, Nov 12, 2023 2:26 AM
Sun, Nov 12, 2023 4:45 AM
事實上,自我組織讓物質身輕盈,故得以克服重力的力量。史代納告訴我們,我們進入一個與地球俗世的直接連結。
透過乙太身,我們得以進入一種輕盈力的力量。當我們的自我組織和乙太身以正確的方式運作,那麼我們的自我組織就能體驗到並且活在輕盈力的力量中。
= . =
@hibariv
Sun, Nov 12, 2023 2:27 AM
當自我組織能夠和星辰身正確地運作,它就能經驗到「光」的力量。史代納指出,傳統上對光的定義並非是我們在此所指之義,而「光」意涵一種明亮的力量:一種乙太性之力讓我們的感官為我們照亮這個世界。有一種明亮的乙太性之「光」,使我們能夠不僅透過雙眼,還能透過所聽、所聞、所嚐以及所接觸的來感知。當我們的星辰身正確運作,它就能與這個「光」建立起直接的連結。在《治療教育》第三講的一開始,史代納說,「在我們醒來之際,我們不僅僅和自身內在的光連結,而是,除了來自我們的內在之光之外,我們也讓自己納入從外在世界湧入的光中。」他說我們也「成為一員」(member,德文 glieden;整合或組織動員),將自己納入在我們周遭世界裡運作的化學性力量。
= . =
@hibariv
Sun, Nov 12, 2023 2:32 AM
以上所述,都是正常「醒來」所意謂之義。應該總是如此,但並不盡然。當它沒有如此運作時,六個極性裡的第一對就彰顯出來。正常該要發生的是,醒來之際,我們的星辰身和自我組織如呼吸一樣,進入了我們的乙太身和物質身。它們被吸入,然後它們也必定要呼出,一直要達到平衡之點為止。這就是我們的皮膚。醒來應該是一種皮膚的經驗,一種每日的更新與確定,說著:「吾在這裡;吾是生活在這個容器裡的存有。」但這種狀況確實發生,星辰身和自我組織被吸入了,卻卡著無法呼出。史代納說,它們有可能會卡在特別的器官裡,例如肝臟。
= . =
@hibariv
Sun, Nov 12, 2023 2:41 AM
目前我們還不需要太深入探討。重要的是要活入這一個圖像;星辰身和自我組織是在乙太身和物質身之內,但卻深深地陷入我們體內。它們卡住了,但它們想要達到那平衡之點。它們想要和我們這個容器有連結,就是我們的皮膚,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醒來,開始接納這個世界。
= . =
@hibariv
Sun, Nov 12, 2023 2:42 AM
當有東西卡住時,我們會怎麼做?當我們試著要穿過一個門,若門卡住了我們就會用力推。這就是史代納說的第一種狀況的姿態。這種推擠發生在物質身,其結果就是癲癇發作。癲癇實際上是整個組織的一種奮力,所有四大組成體想要有適當的連結而做出的嘗試。星辰身和自我組織用力「推」,想要和皮膚有所接觸,那是它們適合的家,但結果就是癲癇發作。這是史代納用「癲癇性」(Epileptic)來說明第一個極性的原因。「在實務操作時,我們不使用這個字眼,因為我們容易因此混淆。」卡爾.可涅以「過度躁動」(overlyirritable)來描述這種狀況。另一個說明這種狀況的字詞,很簡單的就是「厚皮的」(thick-skinned)。
= . =
@hibariv
Sun, Nov 12, 2023 2:52 AM
在物質身上的癲癇發作是一種痙攣(seizure),而我們也有可能在星辰身和自我組織產生「痙攣」。若我們所協力的孩子有似乎難以解釋的暴怒或激動,或許我們看到的是一種「星辰性」痙攣。當一個孩子處在這種「厚皮」的狀況,我們會看到他又戳又推的。因為他們的覺察卡在體內深處,他們必須要對周圍的每一事物又推又擠,才能知道自己身在何處。
= . =
@hibariv
Sun, Nov 12, 2023 2:53 AM
如果我們能覺知到自己的皮膚,甚至更超越一點的(乙太性的),我們就不需要以碰撞某物來探知這東西在那兒。當我們還沒能夠有這種覺知,那我們就需要先碰撞某物了。這是一種
歸位
(location)的機制,我們試著要放好位置的那個東西,就是我們自己。回想一下捷思柏,他進教室時引起了極大的騷動,因為他又摔又撞,又打又推,同時也踩了每一樣東西和每一個人。捷思柏這麼做並不是因為他享受著毁壞的快感,而是因為他唯一知道如何能感受自己存在的方式,不外乎就是摔、打、撞、推和踩。
= . =
@hibariv
Sun, Nov 12, 2023 3:06 AM
當一個孩子處於這種「厚皮的」狀況時,他或她從未能全然擁有著覺察。他們無法完全醒來並將自我組織連結進入重力、輕盈力與光的各種力量或是化學性力量,因為他們的星辰身和自我組織從來沒能出來地夠遠,去連結到皮膚,那是自我組織在新陳代謝系統裡所尋覓的家園,為的是要有意識上的全然清醒。他們也無法與前庭系統裡平衡的核心有正確的連結。因為這樣,他們沒能和外在世界真正地連結,他們會看來像是缺乏社交與智性上的興趣。我們有可能會以羞辱的方式強迫他們採取行動。我們會說出以下的話,像是「你為什麼總是不看路?」或者「看看你做的!你踩到珍妮的早餐籃了!你覺得珍妮會有什麼感受?」我們以為藉由這種智性上討論我們所看到且認為是孩子的不敏銳之處,我們就是在幫他們變得敏銳,其實不是。除非我們開始能瞭解孩子為何以這種方式在活動,否則我們哪兒也到不了。
= . =
@hibariv
Sun, Nov 12, 2023 3:11 AM
孩子並非有意要具有毁壞性,那不是他腦袋裡的決定。這不是說他們不該被提醒,他們終究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在我們能夠理解根源之前,事實上也無法有太多進展。
當你試著教導這類孩子時,你會發現他們其實都知道,他們是那種在你解釋或談論某事之前就已經明白的那類學生之一。他們等不及聽完指示就要著手開始。他們猛地一頭栽入,但立刻發覺滅頂。他們對於要做什麼毫無頭緒與預警,或許便開始喊叫。當你教他們閱讀時,在看到字或試著唸出字之前,他們會先嘗試去猜字。他們可能會先讀出最後那個字的發音,因為我們都知道的嘛,誰先唸到最後誰就贏!他們在音樂上也會有些困難,因為他們沒辦法抓到韻律,或者當那音樂是應該要一起完成的,可是卻再一次地發生捷足先登的事,第一個唱完這首歌的獲得勝利,不是嗎?
= . =
@hibariv
Sun, Nov 12, 2023 3:31 AM
這種狀況下的孩子將是非常受重力約束(gravity-bound)的。自我組織沒能適當的運作於肉體,也因此孩子沒能經驗到輕盈感(lightness),而這輕盈感應該是要能讓孩子來克服重力的。看他們移動的方式,如何走路、跑步以及坐進椅子的樣子就很明顯,由於無法克服重力,所以他們沒有能力以正確的方式達到平衡。從他們身體上的平衡就能觀察到此點,而這也會在他們情緒上和靈性上的平衡具有影響。這過多的重力也呈現在孩子們的作品上:沉重且陰暗;當他們繪畫時,不喜歡顏色相混。
= . =
@hibariv
Sun, Nov 12, 2023 3:32 AM
史代納說,我們會感到這種狀況的孩子是處於「暈眩的」(giddy)。如果你曾經看過一個孩子尖厲而大聲、毫無歡愉的那樣笑著,你就體驗到史代納所說的「暈眩」之意。你可看到遊戲場上進行到高點而氣氛過於鼎沸時,孩子們開始「失控」(spinout),那時的活動已然不是遊戲,孩子無法再控制自己的行為,他們在這種狂亂奔跑中其實毫無歡樂可言。
= . =
@hibariv
Sun, Nov 12, 2023 3:35 AM
Sun, Nov 12, 2023 3:37 AM
處於這種狀況的孩子可能會道德倫理上的困境,因為他們沒能從自身出來得夠多去感知到「其他(之人事物)」(other),他們對於衡量行動與後果感到困難。史代納提到他們可能有囤積收藏的傾向,日後可能變成竊盜癖。他們有可能在學前時期就有囤積收藏聲音的傾向,「叭、叭、叭、叭」他們可能收集小小片段的聲音,並且大聲而長時間地重複這些聲音。
當某個孩子處於這種狀況時,他不流汗;你注意到他們身上有一種「灰塵似的」味道。
這是一種出生前的狀況,意謂一種收縮的狀態。孩子在這種境況下被受限著,很難試著去伸展。想想恐懼即將發生的戰鬥或逃跑反應(fight or flight),他們是在這光譜裡戰鬥的那一端,而且他們同時經驗到恐懼。這一點我們在之後會做延伸討論。
= . =
@hibariv
Sun, Nov 12, 2023 3:48 AM
Sun, Nov 12, 2023 3:49 AM
—— Robyn M. Brown《生命之梯 治療教育的七個生命歷程》(A Practical Guide to Curative Education
The Ladder of the Seven Life Processes),李靜宜 譯,顧哲銘 醫師 總審定
3 滋養 Nourising P. 53 - 61
= . =
@hibariv
Sun, Nov 12, 2023 3:49 AM
-
= . =
@hibariv
Sun, Nov 12, 2023 3:51 AM
語音輸入的協作:
一旦此一情形發生,我們就看到了在治療急性上的種種狀況
透過我們的自我組織,我們該有能力去驚艷到地球的力量,我們稱此為重力
自我組織,當他進入了物質身,使物自身有力量客服中壢,於是我們可以停止戰力
我們進入一個與地球舒適的直接連結
透過乙太身,我們得以進入一種經歷的力量,當我們的自我組織和儀態身以正確的方式運作,那麼我們的自我組織就能體驗到並且活在請你努力的力量中
= . =
@hibariv
Sun, Nov 12, 2023 3:52 AM
當自我組織能夠核心產生正確的運作,他就能驚艷到光的力量
當它沒有如此運作時,六個即興裡的第一對就彰顯出來
這是史代納用癲癇信來說明第一個急性的原因
如果我們能覺知到自己的皮膚,甚至更超越一點的(儀態性的),我們就不需要以碰撞魔物來看著東西在那兒
當我們還沒能夠有這種覺知,那我們就需要先碰撞魔物了
回想一下捷斯柏,他進教室時引起了極大的騷動,因為他又帥又壯又打又推
= . =
@hibariv
Sun, Nov 12, 2023 3:53 AM
他們無法完全醒來並將自我組織連結進入中立、新盈利與光的各種力量或是化學性力量,因為他們的心誠生和自我組織從來沒能出來地夠遠,去連結到皮膚
因為這樣,他們沒能和外在世界真正地連結,他們會看來像是缺乏社交與自信上的興趣
= . =
@hibariv
Sun, Nov 12, 2023 3:53 AM
-
載入新的回覆
第一種極性呈現的兩個狀況和早上醒來的過程有關聯。當我們每晚入睡之際,我們的星辰身與自我組織從物質身和乙太身脫離,開始旅行至宇宙的廣袤,並在其中生活一小段時間。早上醒來,星辰身與自我組織需要返回進入它們在地球的家,也就是我們的乙太身與物質身。醒來(Wakingup)應該是一種覺知(awareness),是對我們皮膚之內自我整合的一種覺察。我們應該對自己和圍繞著我們的這個世界有所覺知。透過我們的自我組織,我們該有能力去經驗到地球的力量,我們稱此為重力。自我組織,當它進入了物質身,使物質身有力量能克服重力,於是我們可以挺直站立。
_GA_317
透過乙太身,我們得以進入一種輕盈力的力量。當我們的自我組織和乙太身以正確的方式運作,那麼我們的自我組織就能體驗到並且活在輕盈力的力量中。
當你試著教導這類孩子時,你會發現他們其實都知道,他們是那種在你解釋或談論某事之前就已經明白的那類學生之一。他們等不及聽完指示就要著手開始。他們猛地一頭栽入,但立刻發覺滅頂。他們對於要做什麼毫無頭緒與預警,或許便開始喊叫。當你教他們閱讀時,在看到字或試著唸出字之前,他們會先嘗試去猜字。他們可能會先讀出最後那個字的發音,因為我們都知道的嘛,誰先唸到最後誰就贏!他們在音樂上也會有些困難,因為他們沒辦法抓到韻律,或者當那音樂是應該要一起完成的,可是卻再一次地發生捷足先登的事,第一個唱完這首歌的獲得勝利,不是嗎?
當某個孩子處於這種狀況時,他不流汗;你注意到他們身上有一種「灰塵似的」味道。
這是一種出生前的狀況,意謂一種收縮的狀態。孩子在這種境況下被受限著,很難試著去伸展。想想恐懼即將發生的戰鬥或逃跑反應(fight or flight),他們是在這光譜裡戰鬥的那一端,而且他們同時經驗到恐懼。這一點我們在之後會做延伸討論。
The Ladder of the Seven Life Processes),李靜宜 譯,顧哲銘 醫師 總審定
3 滋養 Nourising P. 53 - 61
一旦此一情形發生,我們就看到了在治療急性上的種種狀況
透過我們的自我組織,我們該有能力去驚艷到地球的力量,我們稱此為重力
自我組織,當他進入了物質身,使物自身有力量客服中壢,於是我們可以停止戰力
我們進入一個與地球舒適的直接連結
透過乙太身,我們得以進入一種經歷的力量,當我們的自我組織和儀態身以正確的方式運作,那麼我們的自我組織就能體驗到並且活在請你努力的力量中
當它沒有如此運作時,六個即興裡的第一對就彰顯出來
這是史代納用癲癇信來說明第一個急性的原因
如果我們能覺知到自己的皮膚,甚至更超越一點的(儀態性的),我們就不需要以碰撞魔物來看著東西在那兒
當我們還沒能夠有這種覺知,那我們就需要先碰撞魔物了
回想一下捷斯柏,他進教室時引起了極大的騷動,因為他又帥又壯又打又推
因為這樣,他們沒能和外在世界真正地連結,他們會看來像是缺乏社交與自信上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