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designer
我去年就說過,遊戲不支援Steam Deck的話,就會比較不好賣。
Steam Deck主機可遊玩的Steam遊戲正式突破1.2萬款 - Cool3c
MGdesigner
brli7848: 我覺得走Proton是個很好的「政治解決」的第一步。

當一個遊戲能不能賣,越來越取決時Steam Deck上的表現,你提到的這些問題就會漸漸變成階段性消費者對開發者的壓力。

第一步:不支援Steam Deck就會比較不好賣
第二步:不急早提供Steam Deck標準的Proton就可以跑的版本,遊戲會不好賣(例如最近Steam上架的Diablo4已經是S.D綠標驗證了 ,應該是脫離之前需要用GE時代的狀況)
第三步:遊戲需要patch,讓畫面也能針對低解析度螢幕,文字要調整過
第四步:還要更好一點的效能,乾脆提供Linux native build

這些演化需要時間。
MGdesigner
像是第四步可能會是一些認真的獨立小工作室關注的點,因為1~2 的部份,大公司有足夠的人力或者跟Valve的政治手腕去給Proton甚至Wine 下Patch改進他們遊戲的相容性。

小型獨立工作室可能演化成一種能處理這種問題,能直接出Linux native build或者小心保持技術實做是在既有Proton可以好好表現的,狀況糟的工作室呢,則是沒有這種技術選擇的評估能力(選擇直接能build版的遊戲引擎+Linux 可以用的codec 而不是Windows only的),又做不出賣座遊戲,會發生客群擴不大(蛤?這個遊戲在Steam Deck跑不起來,玩起來又soso...),沒有志願者回報麼處理Proton執行改善,也不會很快進入 Proton GE....
MGdesigner
Steam Deck 有點像是 1980 年代前半,一般電腦兼職玩遊戲開始進化到電腦 vs. 專業遊樂器主機裡面後者的生態位的Famicom/NES,Windows掌機則是前者。

中間曾經出現過過渡的「玩遊戲性能很好的電腦」,例如Commdore64,甚至Famicom 其實早期也有一點這種過渡性質,許多遊戲不是原生而是從電腦移植過來,硬體也可以擴充加上鍵盤還有特殊卡夾變成「完整的個人電腦」(只是賣不好,後來就停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