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罐🖊️📔
讀嘛讀嘛
https://images.plurk.com/5XvA8KdwfUWrYw9pOc3cak.jpg
Notes on an Execution by Danya Kukafka
十二小時後,連環殺人犯安瑟派克將被處決。但他早有準備。他相信自己不會死,相信自己傾注一生心力撰寫的《理論》將廣為人知。
在這十二小時中,跟安瑟有關的三個女子——他的母親萊玟德、他前妻的雙胞胎妹妹海瑟,將他緝捕歸案的重案組隊長薩菲,分別思索迄今為止的一切,回顧暴力在他們生命中留下的巨大裂痕。當下與過往、記憶與想像,一段段思緒交織,拼湊出他們的一生。
罐罐🖊️📔
這本小說真的 好 看 死 了!不過看完之後找其他人的心得,我才發現這個故事中所有讓我喜愛的元素,都可能是別人厭惡它的原因,因此感覺非常幸運。

首先是對故事內容的期待。我很慶幸自己不是抱持著想看到「連環殺手的逃獄計畫\高智商反社會罪犯與警察的鬥智鬥勇\曲折又刺激的追兇過程」的期待來看它。雖然網路書店大致將它分類在懸疑驚悚,關鍵字有謀殺、連環殺人犯、監獄跟死刑,但故事裡面沒有任何驚險刺激的元素,沒有設局或鬥智鬥勇,幾乎也沒有犯案、辦案或審判過程的描述,同時也沒有任何反轉。

結局從一開始就寫定,內容也正如簡介所述,這個故事講的是三個女人在安瑟帕克伏法之日,以及在那之前做過的、引領他們來到這一天的選擇。
罐罐🖊️📔
故事進行方式是逐章切換視角,一章是安瑟的第二人稱視角,寫他人生的最後十二小時,接著一章是萊玟德、薩菲或海瑟的視角,倒敘他們各自的生命經驗,如何跟安瑟結下不解之緣。

高中輟學的萊玟德被困在丈夫貧困的老家,不堪忍受虐待,忍痛拋棄兩個幼子;年幼喪母的薩菲在寄養家庭第一次體會到他人的惡意,她在渾噩的成長過程中發現兒時好友失蹤,讓她決心進入警界;膝蓋受傷的芭蕾舞者海瑟在人生低谷眼巴巴地看著雙胞胎姊姊談起論及婚嫁的戀愛,男友英俊但氣質古怪,數年後她幫助姊姊離婚,過程中不慎瞥見這個男人的兇殘面目。
罐罐🖊️📔
一些評論認為書中的安瑟視角會讓人對他產生不必要的同情,我自己是看得蠻愉快的,因為隨著他生命的倒數計時,每一章都能看到他的驕傲自滿逐漸崩塌:他發現自己的計畫只是空談,所謂《理論》也不是什麼驚世著作;成天嘴上嚷嚷的多重宇宙、制度、善惡,並不代表他有著超出常人的智慧,只是用來推卸責任的話術。而且最後幾章透過安瑟的視角營造出極短促又沉重的閱讀節奏,讀來忍不住屏息,寫得實在精彩。
罐罐🖊️📔
另外我也看到有些負評是因為覺得作者的行文不好讀,的確書中描述事情或人的時候,很常只呈現片段或聚焦於某些細節,穿插一些曖昧不明的譬喻,再加上迂迴難解的內心獨白。節錄一些為例:
罐罐🖊️📔
「她把自己的渴望攏在手中握得太久,如今它已然變成尋常物件,失去意義、沒了用途、徒占空間。」
「她在深刻的自覺中憎恨起自己,那種情感已不屬於女孩而更接近女人——伴隨著怒火、絕望和羞恥。那是一種潛伏在陰影中齜牙咧嘴的憎恨,是她身上最醜惡的部分。她向那份情感伸手,將它抱起,迎接它進入內心。」
「她終於解開了世紀之謎,她觸碰到安瑟的傷痛凝聚之處,卻發現——他的痛苦與他人無異。唯一的差別,在於他挾著那份痛苦做了什麼。」
「她想知道正義的概念是如何進入人類心智,自己又怎麼會相信這麼抽象的事物能夠被歸類和分配。得到正義,卻沒有獲得補償的感覺,甚至都感受不到滿足。」
罐罐🖊️📔
可以理解這樣的寫作手法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但就是……很對我胃口…… 我覺得這樣的敘事方式很有韻味,像是用文字在讀者腦中剪接出閱讀感受的蒙太奇。而且書的結尾超有力道,看到最後一句時真的讚嘆出聲。

之前編輯友友告知這本小說會有中文版,好期待,出了中文版一定會再買一次。
罐罐🖊️📔
===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 (作者親筆簽名扉頁版) | 誠品線上
中!!!文!!!版!!!也出太快了吧,好驚訝XDDD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