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27. 雜噗筆記 雜噗筆記 書籍感想
<一個嚮往清晰的夢——荷蘭現代主義的設計公司與視覺識別,1960-1975>
一個嚮往清晰的夢:荷蘭現代主義的設計公司與視覺識別1960-1975

By Wibo Bakker/譯:劉興華
=========≠=========
藝文資料總集/訊息歸納類
掰噗~
OH NO!! (Русский)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分享一下自己最近在看的書,不過我有點懶得總結(等等

看明天早上的情況吧
Dr_ice_blue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本書是設計領域的資訊統整,也能夠是一本歷史記述。其內容記載了1960年代至1970年左右,荷蘭公司與幾家搭檔的設計公司之間,其內部運作模式與對外展現的樣貌演變。而將他們串連起來的,是1960年代開始,席捲於荷蘭本土企業文化的應用技術:「視覺識別」。

這個技術是一種觀念、一種新型態的組織技巧、一種對外宣傳的媒介、一種包含當下設計圈思想浪潮的承載體。

本書主要從2種視角出發:荷蘭本土的幾家大型企業,與這些企業聘請過來的設計公司和團體。用他們的視角記載各自看待「視覺識別」的方式,以及在過程中面臨了哪些挑戰。這些內容不只能看見視覺設計在各類人士眼中的定位,還能夠看見1960年至1970年,荷蘭本土意識、文化在時間上的轉變。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視覺識別」是本書人事物爭吵不休的主題,它從無法被接納走進了它的輝煌與凋零。它是引導的媒介,用來反映荷蘭企業與設計師所面臨到的深層問題,它的製作過程,即是它的製造者在與自身環境的衝突之間, 所產生出來的結果;它的視覺呈現,即是它的製造者在不同時期必須要捍衛、討論、進化的形象代表。

於是在本書中,「視覺識別」被評論的話語,在某種程度上便是它的製作者需要直面的內容。「視覺識別」便被這樣形容過:他們說它是異國的,有組織的、充滿紀律的,但也有人說它是種流行、死板,還代表了冰冷的權威。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視覺識別並沒有真正的在世界上絕跡,其實在現在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視覺識別在現代有個說法即「品牌」,事實上,所謂的視覺識別是一種感覺很模糊,但在視覺呈現上廣泛出現在各類產品、Logo、企業形象上的應用概念。「視覺識別」的重點之一即辨識度。

簡單來說,人們可以通過產品的外包裝,在不同種類的海產、加工食品之間找到共通點,不需花費心力就能明白不同品項的產品來自同個公司。而當民眾藉由共通點辨識出這個產頻來自哪家公司時,我們也會立刻聯想到這家公司給我們的觀感,例如;走精緻路線、服務至上、親民價格…….這些印象。所以視覺識別不是單純一個能夠被人認出的Logo,視覺識別就是讓公司要給予人的印象,與他們的產出結果在民眾的聯想概念上達到一致,讓民眾將印象與公司形象綑綁在一起。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在本書中,作者提到1960開始,當「視覺識別」被納入到荷蘭企業裡面時,它是做為某種解決工具和管理工具來應用。向外(民眾),「視覺識別」要做到改變他人對公司印象的責任,要讓消費者覺得公司煥然一新,有潛能,並時不時能通  過它的外在Logo、包裝、標語海報,認出公司的存在。

對內,「視覺識別」要統合公司內部使用到的空間、物件、人員之間產生出來的氛圍。讓員工將公司想要帶給民眾的印象牢記於心,作為一種潛意識,從內在印象上調整公司上下對待工作的行為模式。並穩固公司全體的服務精神。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而作為「視覺識別」在荷蘭傳播的另一功臣,設計師們則希望「視覺識別」在統合公司內外形象的過程中,可以藉由企業與民眾緊密連結的關係,增進社會福祉,讓荷蘭社會迎來更美好的未來。設計師相信當企業的視覺識別統合公司上下後,便能減少不必要的訊息混淆,讓公司的形象轉向正面,並在公司形象遍及人民的生活時,讓人們透過視覺識別的產品色彩、文字等媒介,喚起他們的情感。他們認為視覺識別需要反映當時的思潮,藉此得到一個更清晰明亮的精神昇華。
紐碼Нюма夏天是颱風派對
中場休息
紐碼Нюма夏天是颱風派對
貼心提示,這是心得,不是論文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紐碼Нюма夏天是颱風派對 :
.......我還在開場白..........
易雲𓅄手搖式充電中
紐碼跑出來喊中場休息,感覺像是來抓例子去吃點心的XD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易雲𓅄手搖式充電中 : 他說我寫太多了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荷蘭企業文化引進「視覺識別」的原因,可以從二次世界大戰後說起。為了追上英、美等國的國際競爭力,荷蘭航空公司KLM決定翻轉荷蘭普遍給人的酪農業印象,加入親民、現代與科技感等聯想。緊隨其後,60-70年代的荷蘭大型企業在擴大自身勢力範圍後,迎來了競爭力下降的問題。他們統一發現自己在併購其他公司,或是延伸產線內容時,忽視了各類生產品項的外觀內容、包裝上的差異,更有甚者,許多底下的企業有著各不相同的名稱、Logo圖案,致使民眾在購買產品時,不會發現籃子裡的各類商品來自同一個母公司。有民眾甚至不曉得原來以某產品知名的公司,還有在販售其他商品。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荷蘭企業另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自己給民眾的普遍印象。在KLM引入「視覺辨識」前,荷蘭企業沒有思考過需要大力宣傳自己的存在,這容易讓荷蘭民眾將荷蘭內成功的大型企業當作一間不太知名的小公司,也讓民眾在被詢問該公司印象時,沒有什麼可以用來形容、辨識該公司的詞彙。這不僅有損企業拓展自己的事業機會,也讓民眾對國內企業的能力抱持不信任。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但當荷蘭企業想要導入「視覺辨識」修正公司上下組織時,便需要面臨諸多問題。其一是,「視覺辨識」作為一種嶄新的設計應用,對荷蘭大多數的公司來說太前衛了。荷蘭公司在當時普遍會將一間公司的形象宣傳,用單單一張海報解決。公司又因為長年來用熟悉的經營方式在做事,便連要不要引入「視覺辨識」都會產生衝突。其二是,「視覺辨識」需要耗費的人力跟規劃對荷蘭企業還很陌生,重點事項分配不均的情況,就讓設計部、廣告部、公關部大打出手,互相阻撓的結果加上董事會決策的更動,容易讓「視覺辨識」的計畫花費數年才完成。

其三,荷蘭企業在當時會擔心更動形象造成民眾的抗議,「視覺辨識」又需要更動公司多年來的諸多產品包裝,便容易在經費上跟設計公司的理想起衝突。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最後,按本書記載,多間荷蘭企業都是在公司經營不順後,才想到要把「視覺辨識」計畫撿回來用的(包含KLM)。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休息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與荷蘭企業因為面臨危機而突然採用「視覺識別」不同,荷蘭的設計師是以漸進的形式開始製作、發展「視覺識別」的。

在20世紀的50 年代,荷蘭設計圈與廣告界的立場還處於相互合作的關係,但此時也正是雙方開始產生間隙的時期。平面設計師認為廣告界使用的視覺手法是一種不誠實的誘騙,它讓消費者購買了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因此廣告生產的意圖受到了設計界的質疑;而廣告界則認為設計圈明明也仰賴與企業的合作為經營管道,卻不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而是以自己的理想為出發點去設計產品,由此認為設計圈過於清高,無法與消費者達到真正的溝通關係。雙方於是在60年代後,因為廣告界用照片取代插圖,廣告取代海報而正式決裂(在此之前插圖跟海報是平面設計師發揮所長的地方)。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為了擺脫與廣告界的關係,1960年之後的荷蘭設計圈吸收了國外各設計領域的新風格,其中包括瑞士現代主義、荷蘭風格派、和具象藝術,這使得荷蘭設計圈在60年代迎來了現代主義風潮,其內容有無襯線字體、明亮色彩、極簡圖案跟幾何圖形,以及「規格化」、「標準化」的視覺排版方式。現代主義因此在1960年,成為各個大型企業採用「視覺識別」計畫時,設計公司會給予的風格。而這個時期的「視覺識別」關鍵字便是:有系統、易讀、效率跟科學理性。設計師也試圖透過為企業導入「視覺識別」,從而達到促進荷蘭社會的理想。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本書主要觀察的對象為荷蘭設計公司Total Design、 Tel Design 、和英國設計公司Allied International Designers,它們是「視覺識別」在荷蘭傳播的功臣。設計師:本・博思(Ben Bos)、維姆・克羅威(Wim Crouwel)和本諾・威新(Benno Wissing)則為1960-1970荷蘭現代主義風格的領軍人物。本書介紹了荷蘭設計師在這個時期,如何利用與企業的合作,在精簡有系統的設計中拓展自己服務群眾的理想,還表達這個時期的設計師依然帶著實驗性的精神,在自由設計跟商業經營的模式之間來回掙扎。也正因為上述設計師抱持著某種自由發展的信念,在1970年之後,與他們隸屬的公司都不得不面臨社會意識轉型的衝擊。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休息......完蛋了真的在寫論文了(不是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紐碼說這麼多字沒有人要看 管他的,總比例子之後還書,不記得內容好。寫一寫,之後就不用再借了。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其實這個根本不是心得,也不是論文……這個是本書的重點濃縮!?
Dr_ice_blue
很像導讀XD,謝謝例子分享
以前的商標或logo是有制式化嗎?
很難想象現在那些商標跟死板還有規格化有關聯
直到看到發宣傳單和貼海報轉變成電視廣告才有點能想像
從圖像變影像,觀看的時間也縮短,所以才需要強烈的印象吧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Dr_ice_blue : 不客氣冰藍 依據這本書來看,荷蘭的商標跟logo是沒有制式化的,但因為1960年荷蘭設計界開始走向現代主義,使設計出來的商標圖案會採用精準的測量跟幾何圖形,所以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可能是會認為很規矩、制式。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Dr_ice_blue : 另外這本書提到的規格化還有一種是,統一信件、企業公文的排版模式。例如現在的企業公文都會設定好左上角是公司商標,以及最右下角是公司簽名這樣。在1960年前,荷蘭公司內部是不會統一文書排版的,所以會耗費很多人力在分類、打字上面。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我應該還有2/5沒有打完......恩,看看明天有沒有時間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Dr_ice_blue : 其實那些商標後來會被稱為死板的原因,我還沒說到,大概下一章會講到那邊
Dr_ice_blue
原來還有嗎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Dr_ice_blue : 還、還有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如果說,以現代主義風格為主體的「視覺識別」,是60-70年設計公司讓荷蘭企業採納的方案,那麼「導引識別系統」、「網格」及「無襯線字體」則為支持設計公司忠於功能性、系統化的其中功臣。

荷蘭企業之所以在60年代後,選擇與設計公司執行現代主義的「視覺識別」計畫的原因,是因為設計公司在遊說過程中,時常強調這個計畫在統合視覺印象後,能夠在辨識度上帶給民眾益處,並且減少公司內使用物件的不必要浪費。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所謂的益處,除了增進他人對公司的印象以外,還有一種是從生活上帶給民眾有系統又便利的體驗。設計公司在執行計畫前,往往會針對顧客跟員工進行與企業形象有關的調查,他們會詢問在色彩、圖形上的形象聯想,也會排列多個模糊的logo做辨識度的比較實驗。這些方法最後會彙整成一份有條理的促進方案,指向一個從遠方就能夠被人判別的視覺圖案,民眾可以更便利的找到該公司的產品,也能更直覺地把對應的形容詞聯想到該企業身上。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視覺上越容易判別,其訊息就能越快地被人腦吸收。「無襯線字體」的簡潔外觀常作為60-70年,設計公司選擇搭配荷蘭公司形象的字型。它的易讀性也運用在一些企業整修旗下經營產業時,內部指引他人方向的設計上頭。例如:機場會看見的閘門標誌或公共繪文字。與這些「導引識別系統」搭配,一些機場重新規劃了不同場所訊息的比重,像是閘門跟通道使用醒目的顏色,禮品店跟廁所用較小的字體,這些安排使重要的訊息串聯在一起,隨著客戶行走的方向隨時給予幫助,民眾能更快尋找到自己所要的訊息、定位座標,減少在陌生空間中的恐慌。這便是60-70年時,設計師想藉由視覺的系統化提升的服務品質。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另一個藉由視覺系統化,從而達到功能上效益的是,文書樣式、字體、標誌、色彩的統一、標準化。當荷蘭公司開始規劃「視覺識別」計畫時,設計師為了統一公司上下的視覺印象,常常會連同公司使用的印刷品一起制定統一規格,例如:將企業logo都印在文件左上角,藉此劃分公司形象與其他同頁面上的訊息內容。這不僅能提高公司被識別的機率,還能使文件上的訊息在員工之間傳閱、分析時,變得容易查閱、解讀,省去適應不同版型的時間,使公司內部的效率有所提升,並減少紙類的不必要浪費。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這個標準化可以追朔至20世紀初的科學管理,通過分析生產過程,制定規範工人操作的規則,荷蘭為這個管理機制成立了「效率機構」,要求本土企業讓出產的製品在型號、外型上堅持在某種統一的規則裡。此優點讓企業減少了過多有所差異的產品型號,也讓民眾可以購買不同廠牌的家電,不用擔心無法跟家裡的其他產品連接使用。而紙面上的標準化就是以「A」幾(A2、A3、A4……)為裁切標準,通過瑞士設計學派發展而來的「網格系統」,設計師在為荷蘭企業統一印刷品文字排版時,便藉由網格「點」的測量單位排列欄寬、邊距,高效率地安排圖片跟文字的位置,並找出印刷品視覺上的不合理處。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休息
紐碼Нюма夏天是颱風派對
好長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在「視覺識別」普遍受到荷蘭企業應用後,70年代後期的荷蘭企業開始面對到經濟蕭條、個人主義及反戰的衝擊,這個意識變遷也動搖了荷蘭設計師的思想立場。帶有現代主義特色的設計,成了那些推崇的設計師被人批判的目標。與此同時,荷蘭企業本身以擴展商業競爭力為導向的經營方針,讓Tel、TD等設計公司的人員被迫在自由創作,或以制式化企業管理的職場環境之間苦苦掙扎。可以說,資本及民主是70年代後期影響荷蘭設計界的兩股拉力。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而這個社會意識的改變,主要和戰後出生的生命有關。與經歷過二戰的前輩相比,戰後出生的年輕世代是思想跟個性化抬頭的世代。因為戰後經濟復甦的繁榮生活,年輕世代比起前人,有更多的時間集中在關注自身生活及社會發展上,在學術和思想都有所提升的前提下,年輕世代對戰後衍生出來社會結構產生了牴觸,他們發起民主運動,反對與企業有關的許多商業行為,認為商業帶來了環境汙染、自然資源消耗跟人員剝削。這些思想進一步地融入到對「視覺識別」的觀看裏頭,人們開始對充斥著「現代主義」特色的識別圖案改變觀點,原先的有條理、易辨識的優點被看作缺乏人性關懷的標示,尤其當大量的荷蘭企業都追著流行運用幾何的圖案作為自身形象後,「具現代主義風格的視覺識別」被當作了資本企業的象徵。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人們認為熟悉又有個性的老品牌被現代主義的抽象設計所取代,在數量過多又濫用視覺概念的情況下,沒有仔細規劃的「視覺圖案」遮掩住了真正的「視覺識別」理念,原本獨一無二的企業形象變得模糊不清,只剩下「具現代主義風格的幾何圖形」是某種權威性的對外形象。對於「現代主義風格」的泛濫,街訪掀起了一波懷舊潮流,希望設計回歸具象手法的聲音,開始在60年代後期抨擊當前的企業識別(現代主義風格)只是雷同的創意表現。這個時期,如果還有公司想要做「視覺識別」,會試圖使用帶有活力的設計(例如:普普藝術),且關鍵的宣傳印象將從現代、科技感轉換為親民與團結。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當曾經服務的客戶變成眾人踏伐的對象,設計師便不得不調整自身的立場。對荷蘭設計師來說,他們的設計觀點始終保留了促進社會發展的信念,啟發他們的觀點深受著藝術圈帶來的社會關懷。這也是為什麼在1960年間,他們積極在荷蘭企業中推動「現代主義風格」的視覺計畫,因為現代主義原先的設計應用立場便是想藉由統整性、易識別的優點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從而在人力、私人生活上達到更便利生活管理。許多復興的企業在戰後為了重整自己手下的資源,都發展出了一套由員工滲入至個人家庭的保障計畫。無微不至的關懷措施,讓許多勞工的家庭成員都是在企業增設的福利制度下長大的。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例如,一個龐大的工業區將不只限於企業底下的工業廠區,還包含為了讓員工放心,可以舉家搬遷進駐的房舍、學習的學校、娛樂的運動場所,這些建構完善的環境,使得工業區實際上擁有數個比鄰的小型社會。這種從上至下的大家庭管理方式,形成了人口密集的社交網絡。對於積極推動社區發展的設計師來說,如此細密深入家庭的照顧,讓荷蘭企業成為了良好的合作對象。認為彼此志向一致的設計師,把與企業的合作當作了大型的實驗現場。藉由不斷更進「視覺識別」的內容,設計師讓大型企業將他們飽含「現代主義」熱情的理想延伸進自己底下的工業區,從而再藉由龐大的員工數量去影響整個社會。所以,與企業合作不僅是一份能夠把興趣當作溫飽的工作,還伴隨著讓自己的抱負具體實現的可能性。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但受到60年代末民主運動越演越烈的影響,70年後期的荷蘭設計界充斥著對企業的矛盾情緒。因為曾經歷過戰後的復興,與大型企業合作過的設計師都受到過合夥人的幫助,他們深知這些大型企業在50-60年代是真的在照顧員工與社會福祉上無微不至,也看見了商業在社會促進上的積極意義;另一方面他們又對於企業整體形象偏離這種服務精神抱持著批判的心境。為了從大眾對商業的敗壞印象中重整自己的看待視角,有的設計公司開始質疑客戶的立場,有的則試圖修改原先的「設計語言」,通過柔化「現代主義」特色的模式,讓自己的設計重歸支持大眾與民主的立場。此走向動搖了荷蘭設計界,本・博思、維姆・克羅威、本諾・威新與他們隸屬的Tel、 TD、和英國AID等設計團隊,分別在此之後走向了不一樣的道路。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休息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最後一章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70年代初期,反對現代主義的設計思想在設計界擴大開來,雖然TD跟本・博思等設計師堅持認為新民主社會需要的是能夠帶來「誠實」跟「客觀」的訊息,許多平面設計師卻已經質疑起「現代主義」的應用成效。他們認為外型雷同的設計形象只是設計師量化出來的商業意識,缺乏深入民間的聯繫與溝通的意願,現代主義並沒有達到社會關懷目的。反對派還認為,現代主義的設計其實沒有像本・博思等人所想得那麼客觀,因為在做設計前,設計師往往都需要與客戶、對應的人士共同討論,這種互動會滲入個人思想,所以本身就偏離了「現代主義」的客觀立場。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這場爭論到最後讓設計界對於使用「現代主義」的語言感到不安,懷疑企業實際上與自己的理念之間存在著代溝,在企業持續變調使用「現代主義」的情況下,一些荷蘭設計師選擇留下來繼續以「現代主義」在企業案件之間進行改革;一些則選擇擺脫跟企業的關係,轉往公家機關、國有企業,他們藉由服務文化機構得到了許多工作(例如:以郵政改革的PTT設計案),並且得以用批判社會的設計在工作繼續追尋社會進步。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除了自身對外形象的危機以外,荷蘭設計團隊在70年還面臨了財務上的危機。因為能夠像KIM進行大規格改造的大型公司並不多,在中小型企業跟進內部改革的情況下,能夠進行「視覺識別」計畫的公司都已在60年代更替完畢,剩下來的案件都是不需要花費數年安排的零星改造。這使得荷蘭設計公司會接到的訂單從原本創業的高峰走向了低谷。另一方面,荷蘭設計公司實際上一直都有大型合作案件過少的問題。因為藝術化的思想傾向,荷蘭設計界在當時有個普遍奇怪的現象,對於行銷自己的商業手段,他們整體風氣不只不贊同,還不知道從何做起。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像是Tel曾為自家設計製作了宣傳手冊,內容雖然只有過往的作品和客戶名單,卻差點被逐出荷蘭工業設計師協會。而這本宣傳手冊的內容比起AID呈現出一種鬆散的結構,內容不只因為對應的設計師呈現各異的視覺風格,還搭配悠閒、隨意、無拘束又叛逆的思想理念,讓潛在客戶無法在第一時間對Tel充滿信心。基於上述的原因,荷蘭設計公司很快地在自家的商業領域裡失去了競爭力,從英美各地前來成立的分公司,搶走了他們許多的潛在客戶。這也是為何在60年代後,與英國AID設計公司相比,Tel和TD受到經濟蕭條更嚴重的衝擊。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Tel跟TD是兩家抱有藝術化傾向的工作團隊,除去本身促進社會進步的理想,他們在設計上還具備一種藝術家性質的實驗精神。創造力和對社會的抱負讓他們聚集在一起,這些公司內部的設計師往往有著自己獨特的工作習慣、專一的設計領域,也需要較有彈性的工作時間去擦出設計的火花。但這也表示,當他們無法再待在熟悉的工作環境時,員工便需要承擔適應的壓力。對於 Tel跟TD的員工來說,70年的職場環境轉變造成了心靈上很大的衝擊。為了因應案件的減少,設計公司聘請了會計師重整制度,以成本為導向的經營方式納入了公時計酬體系,在辭退一些設計師後,員工能藉由設計肆意批判社會、做前衛創作的機會也被收了起來。高層為重整形象採納的嚴格管理對那些自由慣了的設計師造成衝擊,原先因為理念一致而創立的團隊,變成自身如不歸順,便需要離開的現實壓力。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加上70年代的設計師滿懷著一顆批判的心,對企業的厭惡讓他們在自家這種模仿企業經營的模式下,難以在生技與自我立場之間取得平衡。Tel跟TD後來都因為這種勞工內部的對立關係,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和公司的瓦解。維姆・克羅威持續在TD為「現代主義」奮鬥;Tel在本諾・威新離開後,由登貝帶領到了「後現代主義」……。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因應時代的變遷,1960年代至1970年左右成了荷蘭現代主義視覺識別的黃金年代。它的演進包含著人民的合作、分裂、進步與思想鬥爭,更重要的是,他為荷蘭的商業經濟給予了一絲幫助,也為荷蘭設計界留下了一抹無法輕忽的色彩。本書即為這段時間的濃縮報告,雖不一定全面,卻也提供了足夠的參考訊息。書由文字堆疊,文明由社會發展。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本書缺點:
1. 不知道是不是從荷蘭文翻譯過來的關係,有些內容使用的詞彙不太通順,需要在腦中重組才能大概抓到在說什麼

2. 圖註非常糟糕!!!非常!!!!!雖然文字有數字標註,對應的圖片卻沒有,而且文字註解的排列方式,還不一定會根據圖片的排列方式去編輯!!!!在不懂荷蘭文的情況下,這個問題造成閱讀上不小的障礙!!!!
小燈塔守望者例子
我說完了!!!本噗完整結束!!去吃點心。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