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anonymous
偷偷說
Sun, Sep 24, 2023 4:13 PM
4
多半逆風,看到一則事件討論,有生理男進入女廁疑似偷窺+行竊後,因未錄到足夠犯罪證明而無罪,大致是這樣,可能細節有誤
ಠ_ಠ
Sun, Sep 24, 2023 4:13 PM
當然,大家要多注意安全,警告大家也沒問題
horse670
Sun, Sep 24, 2023 4:14 PM
這篇嗎?
ಠ_ಠ - #擴散希望 #廁所安全 #SelfID #口頭變性 #反免術換證 【在外如廁前,請記得先抬頭...
ಠ_ಠ
Sun, Sep 24, 2023 4:15 PM
然後該男辯稱他是心理女之類的所以才進女廁,底下也開始討論反免術換證的事。但我疑惑的是,我認為1.男進入女廁2.行竊是兩件事情啊?
ಠ_ಠ
Sun, Sep 24, 2023 4:15 PM
今天只有女生進入女廁,行竊就會減少嗎?
ಠ_ಠ
Sun, Sep 24, 2023 4:16 PM
因為證據不足而釋放,也跟對方辯稱女生無關啊?
ಠ_ಠ
Sun, Sep 24, 2023 4:17 PM
我不是說支持免術換證,但常常提出討論的論點偏離問題本身欸(只有可能有偷窺性騷擾這點有關吧
dog5099
Sun, Sep 24, 2023 4:17 PM
你認真的?
只有
女人行竊
和
男女都在行竊
,你真的覺得都在行竊的情況下竊案會更少?
dog5099
Sun, Sep 24, 2023 4:19 PM
只有一半的人中的1%在犯罪,和全部的人的1%在犯罪。
你是真心認為
只有一半的1%
不會少於
全體的1%
嗎?
olive40
Sun, Sep 24, 2023 4:19 PM
好像還有偷拍
ಠ_ಠ
Sun, Sep 24, 2023 4:19 PM
olive40: 嗯嗯,如果這點我就覺得跟性別有關
ಠ_ಠ
Sun, Sep 24, 2023 4:20 PM
不過只看噗首和照片似乎報案也是以行竊為主
ginger1504
Sun, Sep 24, 2023 4:21 PM
首先想到的是這種感覺啦,還有就是今天他進女廁只是行竊,但看到新聞的人很容易聯想到如果不只是行竊而是傷害他人呢?
當然這點也可以用--女生也可能在女廁傷害女生,來反駁,但在統計上我們都知道犯罪率大概就是......這樣子。
證據不足這點,倒是真的討論的太發散了,這點我也覺得~
ginger1504
Sun, Sep 24, 2023 4:23 PM
用單一統計資料來推斷其實論述很不足,但我第一反應是想到這點啦,就當作參考多多包涵~
ಠ_ಠ
Sun, Sep 24, 2023 4:28 PM
ginger1504: 原來如此,若統計證明犯罪比例男高於女的話,似乎比較能理解🤔
ಠ_ಠ
Sun, Sep 24, 2023 4:28 PM
被害也遠高於女欸(現在才發現
horse670
Sun, Sep 24, 2023 4:33 PM
我覺得不是分兩件事看,而是這件事就是一個整體
一位男性,打扮女裝才能進入到女廁,進而達成行竊的目的,而事後警察詢問對方,對方的供詞稱自認為是女性,所以才進入女廁,而行竊過程因沒有辦法有認證,導致不起訴
這件事如果這樣看的話,會不會比較好理解我不知道,但我是這樣視作為一個事件
walnut3921
Sun, Sep 24, 2023 4:35 PM
horse670: +1
如果犯人沒說自己性別認同為女還可以說是兩件事,但今天他這麼說了就得一起納入討論
ಠ_ಠ
Sun, Sep 24, 2023 4:38 PM
我會以為1.進入不該進入的地方是一個罪2.行竊是一個罪?1可能是因為他的辯解而不起訴,2.是因為沒錄到才不起訴
dog5099
Sun, Sep 24, 2023 4:40 PM
Sun, Sep 24, 2023 4:40 PM
ಠ_ಠ: 是說一本來就無法起訴,他也不用辯解。還真的沒有任何一條法律可以定罪。
ಠ_ಠ
Sun, Sep 24, 2023 4:40 PM
而女裝的事主要與1有關,2的關聯比較小(如我上面說的行竊與行竊不起訴是否與性別相關),以這點來說的話上面的統計比較能佐證
dog5099
Sun, Sep 24, 2023 4:43 PM
Sun, Sep 24, 2023 4:47 PM
聽起來噗主你想說的是在「犯罪統計上、法律上」男性進入女廁和行竊是兩件事。確實,在這個層面上是兩件事。
但旅人在討論的從來就不是單純的法律和犯罪統計層面,而是複合的社會影響。
這兩件事是必須同時衡量的。
ಠ_ಠ
Sun, Sep 24, 2023 4:43 PM
dog5099: 可能目前法規如此,所以我是有點覺得若這起討論能完全將1、2分開的話,是否適合混在一起論述(個人感覺啦)上面幾個說法我也能理解,就都參考參考
dog5099
Sun, Sep 24, 2023 4:46 PM
Sun, Sep 24, 2023 4:46 PM
在社會層面上當然能放在一起論述,
男性擅闖女性空間後自稱為女性
這種行為就是在
社會運動
的作用下而逐漸萌芽的。
應該說不放在一起討論反而是對現象的發展失焦了。
ಠ_ಠ
Sun, Sep 24, 2023 4:54 PM
因為社會運動導致擅闖這件事增加我理解,我這裡想討論的主要是法律與犯罪統計層面也沒錯,所以:
1.擅闖是否增加行竊等犯罪(這點上面的統計圖比較能說服我
2.今日此事件不起訴緣由,主要應該是沒錄到,歸咎於他的性別認同有點無力
可能是這樣吧
horse670
Sun, Sep 24, 2023 4:56 PM
這位男性如果只是進去解決內急,其實也是不犯法的,因為他無主觀犯意,而犯罪事實也要看檢調部分怎麼說,才能去做處理
而討論時可以將1、2分開沒錯,但檢調那邊可能無法,他們必須透過這些供詞去尋找蛛絲馬跡,只要是供詞、證據,就有多種可能要考慮,所以要分開兩件事,其實也是要看站在那裡去看待事情
ಠ_ಠ
Sun, Sep 24, 2023 4:58 PM
horse670: 喔喔,所以如果今天被證實他確實是惡意進入,表示有犯意,與後續犯罪的。關聯性就大了,增加了他被起訴的可能性
ಠ_ಠ
Sun, Sep 24, 2023 4:58 PM
所以他的性別辯解與行竊是否成立還是有關聯,這樣?
horse670
Sun, Sep 24, 2023 5:05 PM
是否有關聯其實不是要看我們「旁觀者」怎麼看,而是看上面負責這件事的「判決者」怎麼看,或許性別認知障礙只是其中一個展示出來的狀況,可能對方供詞顛三倒四、認為自己是另外一個人,這些可能會被認為,需要做精神狀況檢驗也不一定。
如果確認是有犯意進入,例如:有拿到對方偷拍的證明、偷竊的證據等,一些相關的東西,那確實是會增加起訴可能
ಠ_ಠ
Sun, Sep 24, 2023 5:06 PM
感謝上面提出想法的各位,我不是要反對誰,我也是女性,進女廁也會擔心,只是看到這些事時總覺得腦子裡有些邏輯不順、無法被說服,各位的說法我會回去多理解理解🙏
ಠ_ಠ
Sun, Sep 24, 2023 5:08 PM
horse670: 嗯嗯,今天我們都不是判決者,只能用推測,不過今日「性別認知」這事的確「有可能影響判決」,不一定能切割開,我理解了
cheese6906
Mon, Sep 25, 2023 12:14 AM
如果這個男人只是單純進女廁行竊,這個男小偷才不會被這樣討論,重點就是他是跨性別傘下的跨啊?那些不起訴書上的話是檢方還是受害者瞎掰的逆?
cow924
Mon, Sep 25, 2023 2:59 AM
你今天理解了,明天睡醒又不理解了,
5月初一名女童隨母親在綠燈下過馬路,卻不幸遭轉彎汽車撞亡事故,
那你可以開始疑惑:
不是所有孩童都會被車撞阿,也不是所有車禍都是在綠燈出事的阿,車禍也不一定都是汽車造成的阿,今天改善道路安全也不一定有用阿,
你當然不會支持走路被車撞是活該,但也跟斑馬線沒有絕對關係阿。
這麼明顯的問題擺在那裏但你這邊切一刀那邊切一刀,感覺好像很獨立思考抽絲剝繭,但講白了就是裝B。
吃東西不一定營養全都會被胃吸收,不睡覺也不一定會出事,乾脆不吃不睡去修仙吧。
載入新的回覆
只有女人行竊和男女都在行竊,你真的覺得都在行竊的情況下竊案會更少?
你是真心認為只有一半的1%不會少於全體的1%嗎?
首先想到的是這種感覺啦,還有就是今天他進女廁只是行竊,但看到新聞的人很容易聯想到如果不只是行竊而是傷害他人呢?
當然這點也可以用--女生也可能在女廁傷害女生,來反駁,但在統計上我們都知道犯罪率大概就是......這樣子。
證據不足這點,倒是真的討論的太發散了,這點我也覺得~
一位男性,打扮女裝才能進入到女廁,進而達成行竊的目的,而事後警察詢問對方,對方的供詞稱自認為是女性,所以才進入女廁,而行竊過程因沒有辦法有認證,導致不起訴
這件事如果這樣看的話,會不會比較好理解我不知道,但我是這樣視作為一個事件
如果犯人沒說自己性別認同為女還可以說是兩件事,但今天他這麼說了就得一起納入討論
但旅人在討論的從來就不是單純的法律和犯罪統計層面,而是複合的社會影響。
這兩件事是必須同時衡量的。
應該說不放在一起討論反而是對現象的發展失焦了。
1.擅闖是否增加行竊等犯罪(這點上面的統計圖比較能說服我
2.今日此事件不起訴緣由,主要應該是沒錄到,歸咎於他的性別認同有點無力
可能是這樣吧
而討論時可以將1、2分開沒錯,但檢調那邊可能無法,他們必須透過這些供詞去尋找蛛絲馬跡,只要是供詞、證據,就有多種可能要考慮,所以要分開兩件事,其實也是要看站在那裡去看待事情
如果確認是有犯意進入,例如:有拿到對方偷拍的證明、偷竊的證據等,一些相關的東西,那確實是會增加起訴可能
5月初一名女童隨母親在綠燈下過馬路,卻不幸遭轉彎汽車撞亡事故,
那你可以開始疑惑:
不是所有孩童都會被車撞阿,也不是所有車禍都是在綠燈出事的阿,車禍也不一定都是汽車造成的阿,今天改善道路安全也不一定有用阿,
你當然不會支持走路被車撞是活該,但也跟斑馬線沒有絕對關係阿。
這麼明顯的問題擺在那裏但你這邊切一刀那邊切一刀,感覺好像很獨立思考抽絲剝繭,但講白了就是裝B。
吃東西不一定營養全都會被胃吸收,不睡覺也不一定會出事,乾脆不吃不睡去修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