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直樹
@fireandwind25
Fri, Sep 22, 2023 7:03 AM
Fri, Sep 22, 2023 7:12 AM
97
24
[雜談]
媽佛
怪談
日本恐怖
最後會說一點自己10月、11月的動向報告
中國那裡有個《名偵探柯南》狂粉統計了1994年到2021年年底這段期間的作品裡殺人案毫無懸念共288件為最高發生率,其次為22件殺人未遂。尤以殺人案對有看過柯南的人來說總是印象鮮明,
認為他走到哪人就死到哪
,因此給他套上了「死神小學生」這個稱號。
我自己對柯南也沒什麼愛,對於這個梗向來都是聽過而已。
不過最近在帶團期間&整理稿子時,都會趁空檔複習以往一些收集到或者去聽人家的怪談,發現這種「事故遭遇率高」其實在怪談裡或者詭異的體驗談中並不算少。
於是我在想,我們484都誤會柯南君了?
武川直樹
@fireandwind25
Fri, Sep 22, 2023 7:03 AM
Fri, Sep 22, 2023 8:46 AM
稍微調查了一下,發現事故遭遇率高的人有幾種類型
1.遭遇死亡事故率高
2.遭遇純事故(不見得有人死亡)率高
這裡從第2點看起的話,不管以台灣或者日本來說都是代表運勢不好,或者有些宮廟(日本的話就是神社寺廟)會認為是帶有幫助人的「天命」,所以哪怕遇到了就是幫忙叫警察或救護車,給自己累積個陰德、替對方祈福。
第1點就更有趣了,我在一些日本的平台都有找到幾則就是很常遇到死亡事故的人本身的感想或者商量文,發現似乎都有一些共通特徵。諸如:
一、先慢慢看到動物屍體
二、動物(屍體)的體積越來越大
三、最後由動物轉變成人(的屍體)
武川直樹
@fireandwind25
Fri, Sep 22, 2023 7:04 AM
Fri, Sep 22, 2023 7:13 AM
----------------------------------------------
這就讓我想到以前收集到、曾經發在媽佛板上的故事,也就是『
日本恐怖實話:畢業紀念冊/彼方此方
』這篇文章
----------------------------------------------
武川直樹
@fireandwind25
Fri, Sep 22, 2023 7:06 AM
Fri, Sep 22, 2023 7:13 AM
有些人第一時間會想到這是否跟「吸引力法則」有關,尤其有些住在都會地區的人只要一遇到事故之後,都會認為不去神社寺廟走走晃晃去一下晦氣,接下來倒楣事會接踵而來。
但有趣的是若以警察廳(非警視廳)的全國調查數據,令和4年(2022年)每10萬人因事故死亡的比率來說,東京都反而還是最少的,且以排名上前10名也都是都會區上榜,反倒是偏鄉地方因事故而死亡的概率是都會區的3倍左右。
講到目前為止的『事故』,並不單指意外,同時也包含人為(自己/他人)的情況。
而事故遭遇率高的人(不論1或2),可能在離開那個地方之後就會大幅減少,更甚地只要出國就會忘記自己有這種"體質"。
武川直樹
@fireandwind25
Fri, Sep 22, 2023 7:06 AM
Wed, Oct 25, 2023 4:10 PM
到這裡,我們依然可以用「吸引力法則」去解釋,可實際上這裡還是要告訴各位,這真的就是一個偽科學。
網路上或書籍中會不斷的列舉出運用吸引力法則而成功的例子,卻不會告訴你失敗的例子更是不少,而靠著這五個字賺錢的人們或書商則會釋出一些解釋諸如以下的說法:
1.你的淺意識不是真正的想要
2.你的行動力不夠
3.你不夠相信/停止了念想
這些說詞乍聽之下似乎有點道理,可與其說是吸引力法則的原理,聽起來其實會更接近認知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裡面在講的「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這個心理現象。此現象裡又有一個分屬特別有趣,叫做「可得性捷思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又稱可得性偏差。
武川直樹
@fireandwind25
Fri, Sep 22, 2023 7:07 AM
可得性捷思法,粗暴一點我們甚至可以直譯成
「第一直覺」
。
所謂的第一直覺,就是在需要做任何決定時會依賴腦海中浮現的例子,此時大腦會
暗示
自己這種直覺是重要的(不論經驗上正確與否),而如果真的成功了,大家會開始相信這樣的思維方式:反之,遲遲無法得到預期目標,得到的挫敗就比平時還要巨大。
因為「直覺」兩個字的曖昧程度讓近代的人聽起來比較不這麼可靠,於是在1906年的新思維運動中,「吸引力法則」這五個字便正式誕生。
武川直樹
@fireandwind25
Fri, Sep 22, 2023 7:09 AM
把話說回原題,為何這些事故遭遇率高的人在離開特定的活動範圍之後,反而遭遇的機率就降低、甚至歸為0?
我們或許可以認為,因為這個人對當地的情報掌握的不夠完全,所以較不會產生認知偏誤(或者說刻板印象),也較不會有自我暗示的效果存在。
日本一些醫科大學也有不少針對「思覺失調患者在認知偏誤上產生的行為影響」的論文,內容上詳讀的話會發現許多可以說明怪談、怪異的地方。
例如思覺失調症狀裡面最容易會有「幻視」、「幻聽」的症狀,且後者的比例上比前者多上不少。而這些幻聽、幻視會很大程度的去影響思覺失調症患者(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日常生活行為。
武川直樹
@fireandwind25
Fri, Sep 22, 2023 7:11 AM
Fri, Sep 22, 2023 8:15 AM
當然並不是說吸引力法則完全不好,在某些時候如果相信自己、相信希望(?),就某種程度上是能達到精神安定的作用,而人在精神安定之下所做出的判斷絕大多數比情緒起伏時還要來的正確。
在怪談、怪異的分類上,這種「逼近式」的故事在某些怪談師的圈裡向來都是有討論度的話題之一。只是有時候我會思考,到底是怪異在逼近人,抑或是人在透過過往的經驗、無意識的在找尋怪異?
替身使者會互相吸引
又,這種心理學論述是否真的能夠完全解釋怪談?像是:
會先看到動物屍體的原因 →無法解釋/自我暗示的身體慣性?
故事裡齊藤並沒有女兒 → 無法解釋
該女子的穿著與照片一致 → 無法解釋
加上認知偏誤與思覺失調並非雙向性的,更多是思覺失調單方產生認知偏誤。扼要來說,可以拿來解釋的地方有很多,無法的也不少
偶爾想來還是挺有趣的
武川直樹
@fireandwind25
Fri, Sep 22, 2023 7:11 AM
----------------------------------------------
武川直樹
@fireandwind25
Fri, Sep 22, 2023 7:11 AM
目前書稿其實差不多了,接下來進入到十月之後
1.有大量的日本學生團體和員工旅行會來台灣,我會累死
2.10月開始會漸漸地開始宣傳書籍
3.10月底左右會有實體的講座活動
4.「晴者」裡面的御守,礙於成本問題會選擇在講座活動發放
以上,有問題歡迎提出(我會比較晚回)
武川直樹
@fireandwind25
Fri, Sep 22, 2023 7:11 AM
Sun, Oct 1, 2023 5:16 AM
渾沌九竅
@mirroringstar
Fri, Sep 22, 2023 8:13 AM
講座是北中
南
嗎!
武川直樹
@fireandwind25
Fri, Sep 22, 2023 8:14 AM
渾沌九竅
: 南部沒有喔~、雖然到時候出版社可能看參加熱度和銷量會補辦也不一定、但還不可預期
渾沌九竅
@mirroringstar
Fri, Sep 22, 2023 8:15 AM
所以開南部或首刷限定嘛!(
武川直樹
@fireandwind25
Fri, Sep 22, 2023 8:17 AM
渾沌九竅
: 主要還是因為不知道南部有多少讀者啦、南部人很多可以打+1我再問問看
切理*
@hiroki19950901
Fri, Sep 22, 2023 8:19 AM
南部來+1了
載入新的回覆
媽佛 怪談 日本恐怖
最後會說一點自己10月、11月的動向報告
中國那裡有個《名偵探柯南》狂粉統計了1994年到2021年年底這段期間的作品裡殺人案毫無懸念共288件為最高發生率,其次為22件殺人未遂。尤以殺人案對有看過柯南的人來說總是印象鮮明,認為他走到哪人就死到哪,因此給他套上了「死神小學生」這個稱號。
我自己對柯南也沒什麼愛,對於這個梗向來都是聽過而已。
不過最近在帶團期間&整理稿子時,都會趁空檔複習以往一些收集到或者去聽人家的怪談,發現這種「事故遭遇率高」其實在怪談裡或者詭異的體驗談中並不算少。
於是我在想,我們484都誤會柯南君了?
1.遭遇死亡事故率高
2.遭遇純事故(不見得有人死亡)率高
這裡從第2點看起的話,不管以台灣或者日本來說都是代表運勢不好,或者有些宮廟(日本的話就是神社寺廟)會認為是帶有幫助人的「天命」,所以哪怕遇到了就是幫忙叫警察或救護車,給自己累積個陰德、替對方祈福。
第1點就更有趣了,我在一些日本的平台都有找到幾則就是很常遇到死亡事故的人本身的感想或者商量文,發現似乎都有一些共通特徵。諸如:
一、先慢慢看到動物屍體
二、動物(屍體)的體積越來越大
三、最後由動物轉變成人(的屍體)
這就讓我想到以前收集到、曾經發在媽佛板上的故事,也就是『日本恐怖實話:畢業紀念冊/彼方此方』這篇文章
----------------------------------------------
但有趣的是若以警察廳(非警視廳)的全國調查數據,令和4年(2022年)每10萬人因事故死亡的比率來說,東京都反而還是最少的,且以排名上前10名也都是都會區上榜,反倒是偏鄉地方因事故而死亡的概率是都會區的3倍左右。
講到目前為止的『事故』,並不單指意外,同時也包含人為(自己/他人)的情況。
而事故遭遇率高的人(不論1或2),可能在離開那個地方之後就會大幅減少,更甚地只要出國就會忘記自己有這種"體質"。
網路上或書籍中會不斷的列舉出運用吸引力法則而成功的例子,卻不會告訴你失敗的例子更是不少,而靠著這五個字賺錢的人們或書商則會釋出一些解釋諸如以下的說法:
1.你的淺意識不是真正的想要
2.你的行動力不夠
3.你不夠相信/停止了念想
這些說詞乍聽之下似乎有點道理,可與其說是吸引力法則的原理,聽起來其實會更接近認知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裡面在講的「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這個心理現象。此現象裡又有一個分屬特別有趣,叫做「可得性捷思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又稱可得性偏差。
所謂的第一直覺,就是在需要做任何決定時會依賴腦海中浮現的例子,此時大腦會暗示自己這種直覺是重要的(不論經驗上正確與否),而如果真的成功了,大家會開始相信這樣的思維方式:反之,遲遲無法得到預期目標,得到的挫敗就比平時還要巨大。
因為「直覺」兩個字的曖昧程度讓近代的人聽起來比較不這麼可靠,於是在1906年的新思維運動中,「吸引力法則」這五個字便正式誕生。
我們或許可以認為,因為這個人對當地的情報掌握的不夠完全,所以較不會產生認知偏誤(或者說刻板印象),也較不會有自我暗示的效果存在。
日本一些醫科大學也有不少針對「思覺失調患者在認知偏誤上產生的行為影響」的論文,內容上詳讀的話會發現許多可以說明怪談、怪異的地方。
例如思覺失調症狀裡面最容易會有「幻視」、「幻聽」的症狀,且後者的比例上比前者多上不少。而這些幻聽、幻視會很大程度的去影響思覺失調症患者(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日常生活行為。
在怪談、怪異的分類上,這種「逼近式」的故事在某些怪談師的圈裡向來都是有討論度的話題之一。只是有時候我會思考,到底是怪異在逼近人,抑或是人在透過過往的經驗、無意識的在找尋怪異?
替身使者會互相吸引又,這種心理學論述是否真的能夠完全解釋怪談?像是:
會先看到動物屍體的原因 →無法解釋/自我暗示的身體慣性?
故事裡齊藤並沒有女兒 → 無法解釋
該女子的穿著與照片一致 → 無法解釋
加上認知偏誤與思覺失調並非雙向性的,更多是思覺失調單方產生認知偏誤。扼要來說,可以拿來解釋的地方有很多,無法的也不少
偶爾想來還是挺有趣的
1.有大量的日本學生團體和員工旅行會來台灣,我會累死
2.10月開始會漸漸地開始宣傳書籍
3.10月底左右會有實體的講座活動
4.「晴者」裡面的御守,礙於成本問題會選擇在講座活動發放
以上,有問題歡迎提出(我會比較晚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