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人♮

記錄:為什麼我會對政黨「萌化」皺眉。
(9/14 18:40二版)
閒人♮
萌化是「增加親近感」還是「低估嚴肅性」?
註:這裡暫時將萌化定義為「將特定對象的部份關鍵元素作處境翻譯,以提高閱聽人的新鮮感與親切感」。
註2:萌化的合理界線(我自己心裡的線)我覺得可以獨立討論,比如「一生只督你一人」/🐱英是萌化嗎/臺灣持有氣象武器是一種合理萌化嗎?(坦白說我還沒想清楚,不過現在我幾乎不開這種玩笑然後接受度是1<2<<<<<<<<<3)
閒人♮
起火點:政黨擬人政黨支持者代表(修正)BL
https://images.plurk.com/2SrTmLAJsVaPohSxpKfagJ.jpg

作者曾在推特中提到,自己是希望放鬆閱聽者的戒心,進而引起他們對政治的關注。
https://images.plurk.com/7j9BkkeM5gG00AxqMd93tb.jpg
閒人♮
從目的而言,這是有效的策略嗎?

首先,我先自問,我有沒有曾經因為娛樂作品投入社會議題?還真的有,而且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那個議題就是「同運」。

再來,我再自問,我是先去認真了解學理的脈絡、相關政策的可行性與配套等,才去選擇支持同運,還是我對同志(尤其是男同志)有「先入為主的好感」,就先投入同運呢?坦白說,我一開始是後者,而且有相當長的時間,我也沒有很完整的理解同運的訴求。

最後,我有花時間「補課」,回頭理解這個主張背後的理論立基與實務困境、正方與反方的爭點嗎?我在重新消化這些訊息後,有改變我的立場嗎?很幸運地,因為我有一段時間的工作與性別緊密相連,所以我自認是有在這個議題上認認真真補過課的,而在補課後,雖然基本立場不變,但在分支討論中,我有許多新的想法。
閒人♮

我認為政黨萌化確實是引起動機的一種手段,但然後呢?萌化後的角色「有親近感」、「放下戒心」是雙面刃,作者是特定政黨的支持者也好、有著提高政治討論度的野心也罷,都無法抹去以下風險:

❶閱聽者容易對角色產生好感,進而移情到現實世界中的對應物件——KMT在台灣是涉及轉型正義、而且是現在進行式的嚴肅議題,試想在波蘭萌化希特勒會發生什麼事?更別說臺灣還有諸多民眾認為KMT不適用於轉型正義,在這個時間點萌化它我覺得就像是幫狼披上羊皮,以我的立場不是很好的策略。

❷閱聽者容易直接接受作者的立場而缺乏反思,這對作者預期的TA政治冷感者將更為顯著——當我們對一個議題越陌生,越容易將第一次接受到的訊息奉為圭臬,而會回頭檢視者並沒有那麼多(甚至會持續影響閱聽人的思考框架),我認為這與民主社會的政治參與背道而馳。
閒人♮
每次談到這個話題,我都要把芥見下下的咒靈小記拿出來當作例子:「⋯⋯我不太想提到實際存在的疾病(怕會傷害到罹患該種疾病的人),但由於天花(疱瘡)已經絕跡了,所我才想說⋯⋯這種程度的描寫應該可以(我的意思並不是說只要是絕跡的疾病就可以放心地畫)。」另外他也花了很大篇幅說明他怎麼描寫跟霸凌這件事情,他知道自己的讀者有很多是孩子,希望他們不要看了作品覺得霸凌是一件很酷的事情。雖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小角,但我非常欣賞芥見的敏感度——我認為創作者需要意識到客群是誰,並且意識到自己的作品是有影響力的(你我不會被影響不代表他的主要客群不會)。
閒人♮

回到我幫自己下的標題:萌化是「增加親近感」還是「低估嚴肅性」?難道我們不能用娛樂的載體討論議題嗎?到底憑什麼對創作自由指指點點?炒一個我以前寫的創作自由冷飯,也是寫了很多⬇️
@funnyc07 - 來放一下我對消失的情人節、小粉紅與「創作自由」的想法 造口業,有點跳躍,路過的旅...
簡單來說,我沒有覺得對方不能創作什麼,但與此同時我也有評論的自由。我盡可能呈現我思考的過程(並亮名公開),至於大家認不認同各有立場,請隨意。
閒人♮

簡單總結,市面上不乏討論嚴肅議題的作品,其實我是樂見議題被做成好入口的樣子的,但如果僅止於入口而忽略了消化,那就會淪為作者單方面的思想宣傳
雖然我認為人本來就無法客觀(如同我也不覺得我客觀,我是有明確立場的),但這樣破冰性質的作品,更需要「清楚呈現自己的主觀何來」尤其在政治這個議題上,我們期待的是透過教育的普及,讓民眾普遍有思考與議事的能力,進而投入社會參與成為公民、促成「民主」,我覺得用萌化包裹單向宣傳在這裡是「目的與手段脫鉤」的(=>我不覺得政治冷感的人會因為「很萌」而去思考臺灣政治,我甚至都沒有因為APH很萌認真了解世界史,僅止步於作者的呈現而已)。
閒人♮
如果作品只有萌化而缺乏其他,那就只是在消費政治與消耗選民而已,相反地,如果能有比萌更多的東西,那我是樂見其成的(=>但只看政論節目可能不足以支持發展出有深度的討論反之可能加深刻板印象,畢竟那也是娛樂化的另一種形式,希望創作者有認知到這一點)。

講完了,以下大家隨意
布丁Way蟲
去看了一下起火點那噗,其實他也不算政黨擬人,感覺作者只是想畫兩個立場對立的政治人物台上互罵台下打ㄆ的作品,那我就更不懂為何一定要帶入現實政黨,完全沒有必要性,覺得台灣的政黨文化也沒有成熟到可以直接帶入的程度編輯為什麼會讓這個設定過關
閒人♮
布丁Way蟲 :
確實如此我修正一下wwww太可怕了真的不要以爲有在看政論節目就很懂政治⋯⋯NO⋯⋯ 轉型正義根本連多數友軍都說不出個所以然無知的疊加真的是大崩潰
閒人♮
順便貼一下:
〈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
〈台灣民主化過程中轉型正義的分析〉
如果沒接觸過可以入門一下這個話題是怎麼被討論的(至於要怎麼想可以多看幾篇再決定)
黒猫団長★委託募集
不要直接套現實名字,隨便人想像是哪個黨會比較好。
不管是洗地還是搥打都會有想像空間不是很好ㄇ.....
竹代🎋
您好,很認同您的文章內容,想請問是否能將這個噗的網址貼到推特分享呢?若不方便也不要緊的!
閒人♮
黒猫団長★委託募集 : 可能跟作者希望讓政治能被更多人討論也有關係?
竹代🎋 : 可以啊!謝謝您特別問我
竹代🎋
不用謝呀這是應該的!我才謝謝噗主!!☺️
紙類回收站♻
(路過打擾)
心情複雜,雖然什麼都吃甚至覺得這人設挺萌的,但扯到現實政治政黨我真的不行欸wwww太雷了怎麼這樣😂現在能體會那個王室緋聞守則也可能是天雷了

如果只是想畫喜歡的人設打炮真的大可不必這樣🙉
閒人♮
紙類回收站♻ :
以前聊過台味作品剛好貼來加筆:以我的立場,台灣背景的故事因為能找到生活經歷的共鳴,我願意給他加權分數,但也正因為我對背景相對了解(好歹也生活在這裡),就更容易注意到其中的不和諧之處。這次明顯屬於後者(同時對於台灣人自己都不知道這個話題的敏感性在哪裡感到特別焦慮)。
反過來想,一般的台灣人不太會看見宣稱以異國異朝為時代背景的故事中的不合理之處——有形至吃什麼、用什麼,無形至社會環境、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這些堆疊出整個故事氛圍,並影響了讀者的觀看體驗。王室緋聞守則除了我不了解他們的文化背景外,英美與KMT/台灣之間關係的敏感性也比較不能類比(至少我沒有印象讀到英美間有國際或國內轉型正義審判的資料),加上我沒看過歐美社群的討論,所以這部分我持「有可能」(不了解先不下評斷)的保留態度!
閒人♮
剛好找到一段話也能當作這次的結語(我一直在炒自己的冷飯)(這是我在脫口秀事件後覺得很無奈留下的記錄):
「你可以發現,碰過社會學、推動公民運動的人,通常不太容易被『取悅』,這些人雷點其多,動不動覺得一些話不該講,但我覺得這是『知』要承擔的代價:你讀過女性主義,聽到被幹就會遺憾;你讀過臺灣史,聽到被燒就會心焦——這是知識的重量。所以,我覺得這不是華人文化不能接受諷刺喜劇,而是和有多少人在乎人文社會有關。某種程度上會覺得有趣是一種幸福,因為代表你沒有看到過去的苦難,也沒有體會到現在的掙扎,並認為自己會有平順的未來,那就珍惜——但如果可以,停下來看看別人為什麼難過吧。」
星球ZnD:
很喜歡撲主的想法和分析,借轉到臉書噗浪,感恩。🙏💖
台灣真的要珍惜這份民主。
橙子
對我來說在政治從來不是兒戲,在台灣更是。拉開歷史脈絡,是多少的鮮血。就這樣簡單化、萌化來「和解」,真的不能接受。
閒人♮
更:萌化/性化內容附帶轉型正義文章連結?(因為有點出乎意料我需要時間消化一下但也可能消化不良⋯⋯以追蹤現況為主)圖中連結 林義雄案⬇️
Facebook
https://images.plurk.com/7JHtLpQpIkPnAOKg38EHoL.jpg
(其實比起撻伐我更想找到用相對輕盈一點的方式表達嚴肅社會議題的正面案例,如果大家有名單歡迎推薦)
𝗹𝘂𝗻𝗮𝘁𝗶𝗰🌙深沼水鬼
閒人♮ : 連結好像是非公開的
閒人♮
anonymous1825: 謝謝提醒,已更新
載入新的回覆